分享

序跋屯集|课堂传奇——《走进经典——说话接龙》序

 陶继新教育文集 2020-09-09

-----
-----

我和丁惠臻老师初识,是在2011年4月23日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首届“推动读书十大人物”颁奖大会上,而且是由我给她颁发的获奖证书。当时,我对这个小学教师提出的“说话接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012年12月3日,应历城区教育局副局长吕芳红之邀,我去听丁惠臻老师的“说话接龙”课。走过很多学校,听过很多老师的课,但我还是被她的课所吸引,旋即对她刮目相看。学生“说话接龙”不但速度快,而且成语、诗词脱口而出,国学经典信手拈来。如果不是亲临现场,简直不敢相信这是发生在小学五年级的课堂上的一个“传奇”。

在评课的时候,我对学生的精彩表现给予了高度评价。尽管此前曾听说丁惠臻老师对《论语》等国学经典倒背如流,“说话接龙”课搞得有声有色,可是,她与学生在课堂上的“激扬文字”仍然让我有一种惊讶与兴奋感。学生在她的课堂上所学的经典之多、思维之开放,远远超出了一般语文教师。

我当即表态:“由中国教育报刊社宣传策划中心举办的第五届名家人文教育高端论坛暨名师课堂研讨会将于2013年5月举办,确定丁惠臻老师为上课的名师之一!”

之所以如此“唐突”地表态,是因为我听过无数名师的课,而像丁惠臻老师如此上课者,真的是“几希矣”。尽管她在全国小学语文界名师殿堂里尚无一席之地,可是,她的实力已经完全可以在这个殿堂里一展风采了。

果然不出所料。

2013年5月20日,济南商贸学校的报告大厅里,120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小学语文界的骨干教师,以及对人文教育颇有研究的校长、教研人员等,全神贯注地在听丁惠臻老师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年轻教师在上“走进经典,《论语》接龙”的课。

先由“成语接龙”拉开上课的序幕,学生接龙速度之快与质量之高令大家不由得赞叹称道。

随后的“经典接龙大满贯”更让人不可思议,诗词歌赋、国学经典,在学生中非常快地一个接一个地“旋转”下去,让听者慨叹于这些学生何以拥有如此的深厚的经典“功底”,思维又怎能如此敏捷?十来分钟的时候,所有听课者都沉浸其中。

正当大家拍案叫绝的时候,丁惠臻老师话锋一转,结合《论语》,一鼓作气开了“孝、仁、文、礼、乐”五个龙头。这个时候,学生的思维更加开放,“斗志”更加“昂扬”,出现了你争我抢地说话的局面。而《论语》中关于“孝、仁、文、礼、乐”的经典语句,则由学生的口中一一流泻而出,大家听得目瞪口呆。我身边的一位教师竟然情不自禁地咏叹起毛主席的词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课堂成了学生演绎精彩的智慧场,而丁惠臻老师似乎退避三舍,成为配角了。

可谁也没有想到,正当学生热火朝天、欲罢不能的时候,丁惠臻老师叫停了这场“接龙大战”。

她提高了嗓门:“同学们,每每我和你们读《论语》的时候,我仿佛来到了战国时代,赶着马车,带着书,周游列国,在颠沛流离中,也不失谆谆教诲。下面你们就是那72贤哲之一,提出令你疑惑的问题,我来解答,请同学们勇敢地问,我答不上来的,没关系,‘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台下有上千的老师,肯定会帮助我们,或者由你自己来解答也行,好不好?”

这是一项极有挑战性的活动,即使对《论语》谙熟于心,在这种场合下,即兴回答“弟子”的提问,也有可能“卡壳”。

剑已亮了出来,没有回头之势。

在场的不少教师,都在为丁惠臻老师捏一把汗。

一向爱戴教师的学生,此时竟然“群起而攻之”,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接踵而来。

显然,丁惠臻老师也有些紧张,尤其开始时学生提问的时候,她也一度拍拍脑袋想了一想。可是后来,她便进入了状态,“弟子”一个接一个按《论语》原句提问,“夫子”一一按《论语》原句回答。

扣人心弦,精彩绝妙!

就在高潮迭起、掌声不断的时候,丁惠臻老师结束了这场“夫子”与“弟子”的问答。

丁惠臻老师说:“谢谢同学们让我当了一回孔老先生。我们在学习《论语》、读《论语》的时候,也要在生活中不断地实践《论语》。下面请同学们畅所欲言,说说你最喜欢的一句《论语》中的话,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谈。”

这是高潮过后的尾声,学生的情绪再一次被调动起来,显示了他们学以致用的水平。

这节课刚一结束,很多朋友就迫不及待地问我:“丁老师和她的学生怎么有这么高的水平?”

其实,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丁惠臻老师认为,小学生时期是记忆的黄金阶段,利用课上课下,让他们更多地背诵经典,会为他们种下一颗种子,到了一定的生命节点,这颗种子就会破土而出,长成参天大树。

《走进经典——说话接龙》这本书里,就有丁惠臻老师带领学生学习经典的记录,有词语接龙、说话接龙、主题接龙、小说接龙等。上面我所记录的,只是“走进经典,《论语》接龙”一课的一个剪影,更多地“跟踪”她的课堂教学,就会让你产生一种“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妙趣。细读这本书,就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她更多课堂的精彩。如果其他教师也能像她一样,走进这段文化行程之中,同样也可以创造出一番奇迹。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本书的意义还不只是丁惠臻老师一个人的文本记载,它还会给更多的教师以启迪,让他们与自己的学生也走进经典之中,成就人生的精彩。

所以,我特别期待这本书的出版,也特别期待能有更多的教师能像丁惠臻老师一样,为更多的学生播种下可以长成参天大树的文化种子,从而照亮他们的生命前程。

2015年3月7日于济南

END

原载于《走进经典——说话接龙》,丁惠臻 著。

收入《品鉴教育文化盛宴——陶继新序跋屯集》,陶继新 著;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7年11月第1版。

|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

陶继新

微信号 : taojixin6789

网站:www.taojixin.com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