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他来说,这段生命经历已经成为过去。可是,再现那些教育的场景,记录那段奋斗的历程,不但对他本人是一种幸福的回响,而且可以启发更多的人去执着地探索,并在汲取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再去创造辉煌。 有人说,中国是一个“官本位”的社会,绝大多数的人对于当官都有一种渴望。有的人不但珍惜当官的机遇,而且不遗余力地去创造这种机遇。姚文俊先生也曾经有步入仕途的机会,而且在一般人看来很有发展前途。可是,他舍弃了,为了教育而舍弃了,而且舍弃得义无反顾。他太爱教育了,教育也太需要他了!在这片土地上,他可以尽情地挥洒自己的汗水,实现自己的人生追求,同时也可以让一批教育上的有志之士随他而行,不断地发展,实现一次又一次的生命飞跃。他的这个愿望真的实现了,尽管其间经历了数不尽的艰难,可是,正是这些艰难,锤炼了他的意志,并让他的同仁也一起百炼成钢。 中国儒家先师孔子的教育,从本质意义上说,更多的是修身做人的教育。《大学》说得好:“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所以,孔子的教学总纲“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这12个字中,前面的9个字都与修身做人有关,最后的3个字也不是与修身做人全无关系。做人教育的重要性,几乎人人都明白,可是,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只是将德育作为悬在空中的一面旗帜,实质上进行的却是扎扎实实的智育,甚至有的是地地道道的应试教育。这并不是说智育不重要,而是说没有德育或者忽视德育的智育,有时是会制造出“危害品”的。姚文俊先生就任人民大道小学校长之时,教育战线正大张旗鼓地求升学,使其不但成为天经地义之事,而且会受到社会的赞扬与鼓励。至于有无德育,搞得好与不好,似乎无关轻重。可是,就是在那个时代,姚文俊先生毅然扛起了德育的大旗,在培养出有人格、有道德的人上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实践与研究,并且取得了令人赞叹不已的成绩。 这种政治敏感与历史担当精神,是一般校长很难具备的。因为在姚文俊先生看来,学生的学习成绩固然重要,考试分数也不可轻视,可是更重要的是,要在学生的生命起始阶段,为他们的终生发展奠定良好品格的基础。没有这个奠基工程,以后再进行人格修炼,就会费很大的气力,甚至花了气力也很难奏效。而这个时候有了良好的品质与习惯,就可以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一个自身也很幸福的人。令人惊喜的是,姚文俊先生当年的德育思考与构建,直到今天仍然有着很强的实践价值。 姚文俊先生获得了很多荣誉,头上有无数光环,可是,他一点儿也不骄傲。在他看来,每一个荣誉,不但是自己的,更是整个学校的,而且是自己与学校再次腾飞的一种鞭策与鼓励。于是,他又一次踏上征程,向着一个新的目标再次奋进。这种矢志不移的精神,感动着学校中所有的师生,也让他们一往无前地阔步向前。可以说,人民大道小学辉煌的历史,都有“姚文俊精神”在流淌。而很多教师、学生的生命成长史里,也烙印着姚文俊先生的期待与关怀。 姚文俊先生的能量还不止辐射向人民大道小学,退休也不是他生命的休止符,相反,他行走在教育路上的脚步更加有力。尤其是在他担任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的20多年间,他的思想与精神,已经在更大的范围内产生了更大的影响。即使他今天不再担任理事长而被聘为荣誉理事长,他的大名依然在小学教育界持久地回响。看来,一个有思想境界与精神追求的人,即使“不在其位”,照样有着“风景这边独好”的美丽。 这让我们认识到,人在有限的生命里,应当追求人生价值的最大化。因为它不但可以成就自己,也能影响他人,成就一番大的事业。 2013年5月26日 原载于《大道之情——姚文俊与人民大道小学》,姚文俊 编著。 收入《品鉴教育文化盛宴——陶继新序跋屯集》,陶继新 著;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7年11月第1版;有删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