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序跋屯集|一曲柳笛绿染大地——《真情妙悟铸人文——一位“齐鲁名校长”的教育步伐》序言

 陶继新教育文集 2020-09-09

十年前我就认识夏建娟校长,并对她进行过采访与报道。在我的心里,她是一位很有文化品位与人文情怀的校长。从主书名“真情妙悟铸人文”中,我们便可以触摸到其人生的品质与文化的妙道。而人文教育,则成了她向往与实践的一种教育,而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人文教育是将人文精神,通过教育活动、环境熏陶等方式和途径,内化为人的品格因素,实现对人的精神世界的全面塑造的一种教育。它是健康人格塑造、人性境界与人生理想提升以及个人社会价值实现等方面的教育,目标是培养人的精神素养。人文教育通过广博的文化知识滋养、高雅的文化氛围陶冶、优秀的文化传统熏染和深刻的人生实践体验等来实现。

夏建娟校长及其所任职的山东省威海市鲸园小学,则具有人文教育的本质属性。其中的课程构建与课堂教学,很好地起到了“化”人的作用。其传统文化课程、选修课程、微课程、活动课程、环境课程、德育课程等,不但有着浓郁的人文色彩,还烙印着鲸园小学的文化特色。教师不但是课程的实施者,也是积极的建设者、持续的完善者。于是,他们的课程就不只有国家提供的威权性文本,也有自己的创造,从而形成了属于自己的课程文化。

课堂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主阵地,生本善学课堂则为人文教育这个抽象的概念注入了生命的活水。“生本”者,以学生为本也。要想以学生为本,就要让课堂成为学生自由挥洒生命的地方。首先,课堂应当是一个安全的心理场,不然,学生就不可能拥有自由的心灵,也不可能实现学习上的高效。同时,教师在很多时候,要让位于学生,要让学生有话语权,有质疑的机会。这样,课堂就不再只是教师“一言堂”的教室,而更多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学堂”。“善学”的价值很大。中国第一篇教育学论著《学记》有言:“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于学习的学生,使教师非常轻松,学习效果还非常好,且会感谢老师。相反,教师会费很大力气,学生还学不好,并且会抱怨教师。看来,学生善学与否,决定了教与学的成败与优劣。生本与善学的和谐,不但有效地提高了教与学的效率,也具有了真正意义上的人文性。

校长的人格修为,与其在教师中的权威是成正比的。一个校长的权威,是建立是官位与霸权上,还是建立在思想与文化上,是绝对不一样的。夏建娟无疑是一位很有权威的校长,可她在教师中的话语权,更多是建立在她的人格魅力与人文情调上的。有的校长也有权威,他让教师们服从他、惧怕他,可是这只是一种表面现象,教师们从内心里却是反对他,甚至诅咒他的。建立在这种基础上的权威是假权威,说不定哪一个时刻,因为哪一件事,这种权威就会轰然倒下。夏建娟校长在教师中建立起来的权威却不是这样,她是走进了教师和学生的心里的。她并不是有意地讨好,也不是无原则地纵容,而是与他们进行心灵的沟通,用爱与他们的心进行生命的连接。从而让他们感到——校长就是教师中的一员,就是可以交心的好朋友。这就是人文管理,而且有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特质。

以上所谈,只是读了这本书之后的一些断想而已。如果想真正地了解夏建娟校长与鲸园小学,还需要静下心来,到这本书中去领略其更加丰富的人文之美。所以,期待这本书的出版,并祝愿夏建娟校长能够更上一层楼。

2014年2月17日

END

原载于《真情妙语铸人文——一位“齐鲁名校长”的教育步伐》,夏建娟 著。

收入《品鉴教育文化盛宴——陶继新序跋屯集》,陶继新 著;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7年11月第1版;有删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