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序跋屯集|打破作文的神秘感——《读写彩虹桥——小学生语文读写迁移与鉴赏指导》序

 陶继新教育文集 2020-09-09

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写作,是当下一些语文教师的一个“痛”点,而《读写彩虹桥——小学生语文读写迁移与鉴赏指导》丛书,则为教师们打开了心结,从而照亮了他们写作教学的行进之路。

“在生活中玩语文”似乎说得有些简单,其实却大有道理。毋庸讳言,学生的生活并不丰富,可是,这并不能说他们没有生活,关键是他们如何将生活经历转换为有趣的文字。小学生都会说话,有的说起来还头头是道。那么,将这种说“录制”成文字,不就是一篇篇作文了吗?明白了这种转换与迁移的道理,写作文的神秘感也就自然被打破了。因为写作就是写自己的生活,写自己想象的事情,写自己要说的话。当然,这些“录制品”未必流畅,有的顺序还会颠倒,这是正常的。教师要因材施教,给学生指出症结所在,鼓励其继续写作。稍有亮点,就要“夸张”地表扬,从而让学生树立起写好作文的信心。有了信心,也就有了写作的兴趣;有了兴趣,才能写出比较多的作文;写得多了,才能熟能生巧,写出比较好的作文。

同时,一定要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一个不变的规则。同样的生活经历,书读得多、读得好的学生,写起来就会得心应手,有的还能写得生动有趣。目前小学生写长篇小说与系列故事已不是什么新闻,而探究其中的奥妙,没有一个不是大量阅读甚至大量背诵好书者。相反,书读得不多的学生,写起作文来往往是痛苦不堪。

需要强调的是,教师不是学生作文训练的看客,也不只是评价者,还应当是“下水”者。叶圣陶先生之所以主张教师写“下水文”,是因为只有自己“下水”写作了,才能知晓“水”的深浅,在指导学生写作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以至点石成金。

2014年8月8日于济南

END

原载于《读写彩虹桥——小学生语文读写迁移与鉴赏指导》,阎丰坡 编著。

收入《品鉴教育文化盛宴——陶继新序跋屯集》,陶继新 著;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7年11月第1版;有删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