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校之道|灵魂的根须应该伸向何方——河北省冀州中学心贴心的“人格塑造”教育(上)

 陶继新教育文集 2020-09-09

马孟祥

冀州中学副校长。1964年生人,1984年参加工作,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1999年至2002年函授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在冀州中学工作业绩突出,多年担任班主任,从曾经创下一个普通班考出三个清华生的纪录,在河北省分别列第4,第27,第29名。先进事迹在河北电视台,衡水电视台相继播出,衡水日报刊登。2001年被评为河北省特级教师。 多次被授予河北省优秀教师,河北省先进个人等奖励,全国教育科研先进个人,衡水市首届十佳校长。河北省心理学会理理事,带领冀州中学心理老师研究多项课题,所研究的课题多次获河北省优秀教学成果奖。编写出版四本心理健康书籍。在省级以上报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

教育的目的是赋予每个人一段精彩美丽的人生。让学生具有人性之真、人品之善、人格之美,是学校教育的永恒主题。对高中教育来说,高考只是教育实现的重要节点,只是教育达成的短暂瞬间,而不是高中教育的终极目标。教育者的眼光不应该只关注具体的结果与阶段、方式与方法,而应该以长远的眼光、宽广的视野、长久的关注,为学生的未来负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冀州中学将学生健全人格培养作为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形成具有鲜明人文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始终遵循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从心灵深处打开学生的梦想。他们以“精神独立、人格完整、品德高尚”为目标,实行“分层管理体制”。在对 “人”的关注中,倡导并践行“求真求实,积极向上”、“学习自主,成长自觉”、“自我管理,自由成长”的教育发展理念。设立各种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室,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开展心理健康辅导、讲座等多种活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每日教研”中开垦出一片崭新的“土壤”。从办学成效方面来看,兼顾了人格培养 的“质” 优,高考成功的足“量” ,学业成功的高“效”。从这所学校走出去的学生,都烙有“个性张扬”“人格健全”“人品高尚”的印记。学校在一次次“变革”中实现跨越式发展。

传承文化渊源,汲取人文滋养

【马孟祥】河北冀州是九州文化的发祥地,这里历史印迹悠久古远,人文胜景灿若星辰。清代《冀州志》称:“汉以来,冀多儒者,流风扇被,代不乏人。”西汉创立《尚书》之“秦学”的秦恭,汉代“头悬梁、自勤苦”的孙敬,隋朝天文学家刘焯,近代著名书法家胡宗照等都是冀州人。冀州素有尊师重教的传统,建成于1945年的冀州中学就以悠久的办学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一流的教学设施和科学的管理而负盛名。特别是近几年来,冀州中学以培养“精神独立、人格完整、品德高尚”的学生为目标,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取得了丰硕的办学成果,体现了育人为本的素质教育新常态。

【陶继新】把“精神独立、人格完整、品德高尚”作为培养学生的目标是很有眼光的。学校教育,不应当只是传授知识的地方,更应当是培养健全人格的精神殿堂。孔子的教学总纲只有十二个字:“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前九个字,都是与你们的培养目标有着内在的契合,后三个字和你们的目标也有并非毫无关联。看来,孔子当年的教育,更多的是做人、树人的教育。当今有些学校,尤其是高中学校,将高考视作唯一的追求目标,则严重悖离了教育的本质。你们拥有如此高品位的目标追求,真是可敬可叹!

加强硬件建设,搭建人格教育的“心巢”

【马孟祥】我们的教育就是要培养出一个健康的人,健康就应该有健康的体魄,体代表身体健康,魄代表心理健康。一个人如果身体健康,心理不健康就有可能对社会造成危害。反之,一个人即使身体不健康,但他心理健康,阳光快乐,也会对社会有贡献。这样的例子很多很多,我们学校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这方面做了很多探索,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果。

【陶继新】身体健康重要,心理健康更重要。当下一些高中生的心理并不健康,让其心理阳光起来,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况且,心理健康与学生的生命成长是有着多方面联系的。一般来说,心理不健康的人,时间长了,身体也不会健康。即使现在学习成绩不错,未来也不会特别优秀,甚至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你们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这对他们一生的成长,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马孟祥】下面我把我们冀州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工作简单介绍一下。2000年组建了心理室,我们心理室共有专职教师5人,其中二级咨询师2人,三级咨询师3人。高一年级开设了心理课,自编四册校本教材。心理课题获河北省优秀教学成果二、三等奖,被命名为“河北省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学校”、 “心理教育科研基地”、 “河北省优化学生心理生活研究项目实验学校”、“人文关怀心理疏导”示范点。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实践,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是河北省心理健康教育的先进示范学校。

【陶继新】你们的心理室不但组建得早,师资也很好,且有了相应的教材;这就为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更重要的是,你们的心理教师,有着很强的责任心,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所以,一些学生有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多能“消灭”于萌芽状态。即使出现一些问题,也能及时进行解决。有了健康的心理,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就可以轻装上阵了。

【马孟祥】为了使心理工作做到每一个学生心坎上,我们学校的心理健康工作实行“分层管理机制”。心理老师是心育工作的核心人员,另外通过班主任和每班的心理委员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每个班设两名心理委员,我们称之为“阳光使者”,让学生及时得到心理援助。

【陶继新】设心理委员——“阳光使者”,而且是男女生各一名,足见你们的对心理教育的重视程度。这种设置还很有层次感,为心理教师、班主任、心理委员架设了一条畅达的通道,学生心理问题一旦出现,三个层面即可较快的知晓,并即时进行解决。

【马孟祥】加强硬件建设,营造良好的“心育”氛围。环境是潜在的课程。心理中心设有宣泄室、悦心室、治疗室、团体活动室、心理测评档案管理室、沙盘室、接待室、心理阅读室等多个功能室。我们通过校刊和展牌向学生宣传心理卫生保健知识,让校园的每一处都会“说话”。

【陶继新】我有幸走近了这些功能室,感到其中的功能不仅全面,而且尽展其妙。看来,功能室这一硬件建设,内蕴着软件的因子啊!不是对心理教育深有研究,且对学生特别关爱者,是不可能会有如此好的设计的。所以,用心与不用心是大不一样的;而心理教育,尤其需要用心。

【马孟祥】我们为每个学生建立规范的心理档案。按年级、班级分类,记录学生心智的成长历程,建立完善的心理档案。以了解学生整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安排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并对个别存在问题的学生进行主动干预——避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盲目性,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法更科学、针对性更强。

【陶继新】为每个学生建立心理档案,解决的不止是学生当下的心理问题,还为他们心理的持续健康奠定了基础。同时,研究这些档案,还能为以后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再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时候,就能在其发生之前进行有效的干预,从而达到《学记》上所说的“禁于未发”的“豫”的状态。

抓住三个“不同”,辨症施方

【马孟祥】把心理健康辅导课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学生们对心理健康有了科学的认识,掌握了一些自我调节情绪的方法,优化了心理素质。每堂课,心理教师都精心设计教案,通过多媒体手段呈现,伴随着教师的娓娓道来,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心理学的知识并学以致用。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我们还通过游戏和小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打消他们戒备心理,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

如:“人椅”、“ 心有千千结”、“ 盲人旅行”等活动课,学生们在活动中积极活跃,情绪高涨,通过活动课学生们收获颇多,在活动中促进同学之间相互信任,提高集体责任感,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通过分享活动感受,同学们认识到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身边的人可能会因为一些失误而遇到困难,这时候大家要齐心协力,通过良好的沟通化解彼此的压力。

【陶继新】老师教学心理健康知识固然重要,而让学生学以致用,自己去解决问题,则更为重要。其实,学生在这方面有着巨大的潜能与优势,同学之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如果由学生来解决,往往会比老师更有效。因为他们更了解自己的同伴,也会从学生的视角来处理这些问题。更重要的是,在帮助别人解决心理问题的过程,也是自己进一步优化自己心理的过程,还是形成助人为乐品质的一个过程。

【马孟祥】举办心理健康专题讲座,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

对高一、高二的学生我们主要开展:适应、人生规划、人际交往、目标管理、感恩父母、珍爱生命、青春期健康等专题讲座,各班结合每个月的心理教育主题,举办与此相关的板报,使我们的心理工作得到进一步的宣传和渗透。

根据高三学生备考期间不同阶段的心理状况,给予及时的、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比如:学习一段时间,成绩不见进步,学生就产生了困惑和厌倦心理;在考试过程中,有的题目本来会做但经常出现失误,出现低级错误,如审题不清,丢三落四,时间分配不合理;考试过于紧张,在考前失眠,考场上心悸、出汗、头脑出现空白等现象,我们都会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陶继新】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情况举办内容不同的心理健康讲座,不但更加有效,而且还会让他们听得认真,学有兴趣。因为年级不同,年龄各异,其关注点也是不一样的。比如您所说的高三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不但会影响其高考的成绩,还会让本来就存在的心理问题更趋严重,以致毕业之后,心理的阴影还难消散。高中教育,固然要关注学生的高考成绩,可更要关注其未来的心理是否健康。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

把握“高考”节点,孵化人性的种子

【马孟祥】前几年我接过一个很差的班,有多么差呢?我这个班的第28名学生排到最好的班里是倒数第二。高考成绩出乎意料的好,出了三个清华,一个北大,在河北省分别排第4、27、29、36名,在衡水地区排1、3、4、16名。另外还有两名考入西安交通大学,一名学生考入南开大学,本一上线46人。

高考前学生是非常紧张的,为减轻学生压力,我用故事给他们启迪。第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武艺高强的侠客,在山上游玩时,发现对面山上的景色更美丽诱人,他想去对面山上欣赏一下。可是他找不到通往那座山的路,两座山之间的峡谷深不见底,只有一座独木桥通往对面山上,可当他走上独木桥时,看到下面的万丈峡谷,又退了回来。正在犹豫时,有个人从独木桥上走过来,当他走近时发现是一个盲人。他吃惊的走过去,问盲人:“先生,您知道下面有多深吗?”盲人说:“我不知道,我关心的只是怎么过桥”。故事至此结束。一个武艺高强的侠客凭借自己的能力无论从哪个方面,都远远高于这位盲人,过桥是没问题的,但是他关注的是万一从独木桥上摔下去的结果,所以他不敢过。高考也是一样,我们的能力考大学是没有问题的,如果过多的关注高考的结果,不关注考试的过程,就会使我们的水平大打折扣。

第二个故事是:有一个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杀人无数,心狠手辣。一天中午从他的屋里传出了一声尖叫,邻居们心想一定发生了重大的事情,都赶快跑过去看。可是人们看到的是他在静静的喝茶,便问他:“刚才发生了什么事情?”他说:“没有什么事情呀。”那你怎么发出了惊叫声?他想了想说:“哦,刚才我喝水的杯子差一点掉到地上,我太喜欢这个杯子了。”一个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却因为一个杯子失态,发出惊叫声,原因在于他太喜欢这个杯子了,看得过重,就会失态。无论大事还是小事把结果看得过重就会影响实际水平的发挥,高考也是如此。

庄子讲过一个博弈者的故事。若以瓦罐为赌注,他会发挥的淋漓极致,赢很多瓦罐,若以黄金为赌注就会大失水准,输多赢少。庄子称之为“外重者内拙”。在心理学上有个名词叫“目的性颤抖” 有些人在做针线活,穿针时很明显,尤其是老人,目的性越强越颤抖。在心理学上把这种心态叫“瓦伦达心态”。

【陶继新】您接的这个所谓差班,创造了高考的奇迹,这让人不可思议;可是细细想想,又不无道理。这就是您所说的心理问题是其中的中心枢纽。学生能不能考上理想的大学,与其习得知识的多少有关,与其心理同样有关。世界级的体育大赛,有的竞赛高手失利,不是失在能力与水平上,而是失在心理上。高考也是这样,有的平时学习成绩很好,可是一到考场,心情就紧张了,原有水平发挥不出来,考不出理想成绩,也就在情理之中了。不过,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您所说的这个过程,您所讲的故事,在戛然而止后让学生思考它的弦外之音。那就是不能只盯着结果,而要关注过程。没有过程,就没有结果。不过,从第一个故事来说,过程中的确有危险。侠客看到了这种险象,而盲人却浑然不知。如果盲人知道独木桥下面是万丈峡谷的话,他还能如此从容走过这个独木桥吗?这说明一个问题,对于抵达目标的过程,不要夸大其多么可怕,而要描绘其多么美好。当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不感到可怕,而是感到轻松自然的时候,好的结果也就不求自得了。而我们高中的一些老师,往往是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感到了灾难降临前的恐怖,而不是美妙即到来的坦然。从这个意义上说,高中生考前三年一以贯之的良好心态,才是其高考取胜的关键因素。天天心理轻松,天天学习效率也就高了;而且,心理健康了,身体也会好。所以,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保持一种优质的心理,让其始终阳光灿烂,才是致胜的法宝。

那个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的惊叫失态,是因为他对这个杯子的太过喜爱与看重。高考亦然,如果把高考结果看得太重,自然也就会出现心理问题。心理有了问题,学习也就受到影响,高考成绩也就不可能好。这给学生一个启示:高考对于学生来说,只是人生的一个驿站,而不是独木桥,不必太过看重。世界上有一个非常奇妙的法则,那就是你愈是不看重它,得来愈是比较容易。那么,要让学生知道的是,真要取得好的高考成绩,就不能一直心系高考结果,而应当视之平常事,并且享受走向这个结果的过程的美丽。

庄子所讲的博弈者,说明一个道理:“外重者内拙。”这种“目的性颤抖”,摧毁的还不只是学生的高考成绩,还有其原本优质的心理。所以,要让学生远离“颤抖”,去建造自己健康心理的大厦,从容地面对高考,也从容地面对整个人生。


原载于《名校之道——陶继新对话名校长(3)》,陶继新 著;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8年4月第1版

|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

陶继新

微信号 : taojixin6789

网站:www.taojixin.co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