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序跋屯集|用心编织人生之路——《教育漫思》序

 陶继新教育文集 2020-09-09


我之所以喜欢李长海先生即将出版的新著《教育漫思》,是因为这其中有着很高的思想内涵与文化品位,有着一般作者写不出来的那种生命律动的东西。

以前,我曾一度喜欢咬文嚼字,追求文字的华丽,可是,在外在之美的掩盖下,却有挥之不去的矫揉造作与故弄玄虚。所以,这些年来,我在追悔过去的时候,开始向着“道法自然”的境界行进。因为,文字一旦有了与生命本然相悖的因子的躁动,也就失却了“清水出芙蓉”的美质。读李长海先生的作品,让我感到了一种“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美感。书中的文字不是“挤”出来的,而是如山涧的流水,沛然而出,叮咚作响,是自然而然“流”出来的。所以,既悦耳,也悦心。比如,第四辑“生活广记”中的一些作品,让你可以时时闻到生活的芬香,从而有一种“沉醉不知归路”的遐想。所以,我们不能只从文字层面上赞美李长海先生的高人一着,还应当从他那宠辱不惊的心态、淡然处之的心怀里去寻找这股“活水”的“源头”。

这些年来,李长海先生诵读了很多经典,他不但可以熟读成诵一些精彩的语段,也知晓其中的妙道。所以,在他的作品中,常常有经典语句突然跳跃出来,却又让人感到那么自然。这给他的作品增添了不少“文”味,让人感到他并非一般的作者,而是一个被文化熏染过的“士”者。更重要的是,这些经典已经融入了他的血液里,他不但可以如探囊取物般信手捏来,还锤炼成了属于他的文味悠长的文风。所以,读他的作品,读者不但可以了解他所写的内容,还可以徜徉在文化的海洋里,品尝真正文化的那种“余音袅袅,不绝如缕”的意蕴。有的人也写文章,甚至写了一篇又一篇,可是,那只能是低级的文字累积,因为没有文化底蕴。可是,读李长海先生的作品,却可以让你走进文化的殿堂,让你长久地驻足欣赏,流连忘返。而且,在这种生命的场景中,你也会有文化品位的提升。

第三辑“教坛集萃”是他这些年来写的一些教育通讯报道作品。这样的文章,是不容易写好的。君不见,现在一些记者的长篇通讯,更多的是就事论事,甚至是从被采访对象手中“拿来”的。非但没有文化,也没有理性的思辨,没有学理的剖析,所以,读之既累又苦,即使不累不苦,也没有多少生命本质中的亮色。可是,李长海先生不然,他也在写人叙事,可是,那纯然是他自己的文字,特别是有属于他本人的理性思索,让你感到,他还在有意无意间点燃理性思辨亮光,让你的眼睛也为之一亮。于是,文本就有了一道又一道理性的光华,从而让你升华了对所写的人与事的认识,以至自己也有了思想境界的提升。

李长海先生并不满足于当下的写作水平,他还在寻求新的突破。在他看来,写好作品,不但需要“情动而辞发”,需要文化积淀,还需要有一个“致虚极,守静笃”的心怀,甚至需要一种生命的磨砺。所以,他还在继续为自己积蓄生命能量,还在向更高的层面追索。于是,我也有了更大的期待,希望明年或后年,再读李长海先生作品的时候,有更大的惊喜。我相信,这种期待不是梦想,而是会变成现实的。

2011年10月31日

原载于《教育漫思》,李长海 著。

收入《品鉴教育文化盛宴——陶继新序跋屯集》,陶继新 著;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7年11月第1版;有删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