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父母之教|《父母要成为子女的精神导师——五个孩子走向卓越的奥秘》序

 陶继新教育文集 2020-09-09

《父母要成为子女的精神导师——五个孩子走向卓越的奥秘》是陶继新老师写的一本关于家庭教育的书,共收录他的五组十篇长篇通讯,所报道的对象均为当今中国优秀家长和优秀孩子的典型。全书内容主要以家庭为单位编排,每位家长与其孩子的报道归于一组,便于读者全方位地了解这一家庭教育的全貌与个性特色。

自今日起,小编会陆续跟大家分享其中的家教故事及其人生启示,希望朋友们能够有所受益。

正文阅读

   

孔子说:“人非生而知之者。”所以,非教育不能成才。孔子又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因此,非习染不能分高下。而家长是孩子教育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接受习染的最早环境。家长,应当成为孩子生命成长的第一责任人;家庭,应当成为孩子品德修养与学识智慧的培训基地。每一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优秀,但在这个共同目标之下的家教理念与行动却是大相异趣;结果,孩子成人之后也就相去甚远,大相径庭。

教师上岗需要资格认定,家长教儿育女也应当获得合格证书;但现实中的家长非但没有合格证书,而且基本合格者也是“几希矣”。《三字经》中尚有“子不教,父之过”的明训,时下在教育孩子中有“过”的家长比比皆是,却鲜有从深层次寻找原因且真正肩起教育孩子这一神圣使命者。

我常常慨叹这些家长的责任缺失与有辱使命,因为孩子的教育是不可回复的,真的是时不可失,时不再来。作为一种良知的趋动,我萌生了采访成功人士家庭教育的思考与行动,于是,关于家庭教育的一些报道曾陆续在一些报刊发表,且产生了比较强烈的反响。书中收录的关于王辉湘、汪洋、王晶、杨文和沙彦华家庭教育的五篇长篇通讯,便是我思考与行动结下的部分成果。以期借此让更多的家长从中获取教益,让他们孩子的未来也精彩起来。这五位家长的孩子出生之后的第一声啼哭,与其他孩子没有多少差异,智力也没有特别的超常之处。可是,这些家长开启了孩子的智慧之门,从而使他们的孩子拥有了不同于其他孩子的亮丽人生。老咪、林曦、黄思路、夏杨和孙岩五个孩子的脱颖而出,无疑是优质家庭教育的结晶。家庭教育不是只着眼于孩子出生之后的短短几年,而是一项一生的系统工程。这五位家长的家庭教育铸就了其孩子永远起飞的的奠基工程,家长的关注永远成为他们成功的不竭源泉。但同时,这些孩子持续的良性发展,又因了个人的努力展示出另一番美丽。他们无论是在学校和家庭的生活学习中,还是在国内乃至世界其他地方行走时,都有了出类拔萃的表现,高尚的品格、健康的心态、优雅的言行、超常的智慧,令所有与他们接触过的人们都惊叹不已。

本书在叙写这些家长实施家庭教育的时候,关注了他们不同于常人的教育理念,更具体地写出了他们的做法;叙说孩子一步一步走向成功之路的时候,更将笔触投向了他们走向成功的必然轨迹。这样,在阅读本书的时候,更多的家长与孩子便可以从中受到启发。于是,家长培养天才孩子,孩子步入成功殿堂,就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天上浮云,而是有了可以变作现实的可循之路。

也许有的家长要问:究竟路在何方?可不可以略作点示,以便按图索骥,循路而行。其实,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孩子,可以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五位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各有千秋,甚至有异彩纷呈之妙。非入乎其内,方能取其要旨。不过,如果从共通的方面来说,却也还是可以略说一二的——

首先,家长应当是孩子精神的引领者和心灵的锻造者。大凡品质与心理俱佳的孩子,都有一双相对品格高尚和心理阳光的父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家长的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在一张白纸似的心灵上书写着孩子的当下与未来。孩子是天真的,自然的,家长的教育应当与这种天真、自然和谐为一,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滴水穿石”,正是家长时时刻刻看似不经意的教育,才一点点地染红或者染黑了孩子的心灵。

其次,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哲人言,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孩子的习惯养成不应当从小学阶段开始,而应该始于出生之后的家庭里,以至贯穿于孩子整个生命成长的过程中。家长的行为习惯,便是孩子行为习惯最大的影响着。但家长往往忽略了这种影响,很多不好的生活习惯与不良言行在孩子面前日复一日地呈现着,结果,孩子也就习染了这种习惯。而这样的家长,又多放纵孩子的不良行为与习惯,从而使孩子终生旧习难改,甚至波及其一生的命运与前途。优秀的家长关注的不只是孩子眼前的生存状态,还往往瞭望其久远的未来。在关心孩子的时候,绝不放任孩子的不良行为,而总在着意培养其良好的习惯。所以,优秀的父母,不但要让孩子衣食无忧,更要让孩子拥有伴随其一生的良好的习惯。

第三,充分挖掘孩子的潜能。孩子出生之后,便有着天然的好奇心和想像力,但孩子的好奇心和想像力还在“生于毫末”的时候,便大多遭致了家长虽善意却无情地伐斫,实际上从生命起始阶段与成长的最佳时期,孩子便被斩断了生成“合抱之木”的很多智慧链条。于是,这种潜能与智慧美质被投入到沉眠状态之中,久而久之,便走向死寂与消亡。在某种意义上说,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只不过最爱着他们的家长将其当作庸才培养了而已。君不见,父母的启蒙教育多是低俗的读物,很少高品位的内容。更有甚者,教师在布置大量毫无价值的作业训练之后,家长又雪上加霜,从书店再行购买习题集,强迫孩子牺牲休息时间去完成这一额外的任务。于是,渐渐地将孩子的灵性磨平,习惯于大多没有价值的学习内容。对于这一阻碍孩子走向美丽人生的精神海洛因,教师与家长却视若珍宝。于是,戕害灵性竟变得如许堂而皇之与天经地义。这种“下”之又“下”的训练,使孩子与高层次的文化渐行渐远。岂不知,“取法乎上”,才能“得乎其中”。而一味地“取法乎中”或“取法乎下”,孩子得到的只是“中”或者“下”。古今中外大师级的人物之所以成就了一番大业,并非一生下来就是天才,而是自幼“取法乎上”地接触高层次文化之后智慧不断积累的必然结果。不少家长漠视孩子的巨大潜力的存在而又浑然不知,认为孩子没有能力与资格享受高层次的文化。其不知,低层次作业的反复训练,使孩子长期处于智慧沉眠状态之中,进而积淀成远离创造本能的巨大惰性,也从而远离了享受智慧生成而激起的喜悦与幸福。

人的生态环境应是和谐愉悦的,人的生命价值理应受到挑战并得以体认。所以,为孩子创设挥洒生命与发展巨大潜能的家庭文化环境,是富有眼光的家长的必行之事。家长不仅应当正视孩子所拥有的内在潜质,更应当有效地开掘孩子的内在潜能,从而让他们享受到“我是天才”这一生命超越的巨大幸福。

每一个孩子都希望持续发展,每一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教育成功。本书在叙写五个孩子精彩纷呈的成长之路与五位家长各具特色的家庭教育的同时,则尽可能地揭示了儿童年少优质生命成长与成功家庭教育的内在密码。广大读者如能“学而时习之”,相信会有更多卓越孩子与优秀家长的诞生。

也许有人会说,这五个80后孩子尽管在其少年甚至童年时期,都有了出类拔萃的表现,会不会长大成人之后成为仲永式的人物,“泯然众人矣”。现在,他们都已三十多岁,笔者欣喜地告诉大家,他们个个都有了更好的发展,甚至称得上成就斐然。这说明,这五个孩子的成长,有了更大的张力;五个家长的教育,有着持久的效应。

收入本书的五组十篇长篇通讯中的家长,遍及四个省、市,可谓当今中国优秀家长的典型。所写孩子,均有国外求学与活动的经历,且有卓越的表现;毫无疑问,他们是优质家庭教育的受惠者与孩子成才的代表。开始认识与采访这些孩子的时候,他们绝大多数还只是上小学的十多多岁的孩子,但不少采访并没有在那个时段中止,而是在延续着。比如黄思路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获得艺术管理硕士学位,以及就职于纽约罗德公关公司艺术与媒体部期间,我们还通过对话的形式,出版了《说“长”论“短”中美教育——陶继新与黄思路的越洋对话》(湖北教育出版社,2009年11月第1版)一书。在老咪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攻读人类学硕士期间,笔者再次对她进行了采访并写了一些报道文章,共同完成了《跨越中英两国的教育机智——陶继新与老咪的心灵对话》(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7月第1版)一书,而且每年都要见面交流,就在前不久,我们商定,还将共同完成一本书的出版任务。可以说,即使这本书出版之后,我对他们的关注也不会结束。我还将继续研究他们何以能有如此持久的发展动力,并将其成功的经验与笔者感悟分享给更多的读者。

之所以将作品分成五组,主要是以家庭为单位编排的。一个家长与其孩子的报道归于一组,便于读者全方位地了解这一家庭教育的全貌与个性特色。这样,一方面可以让读者从中看到这一优秀家长的家庭教育理念与家教方法,另一方面还可以看到其孩子成长的基本历程。两者相得益彰,可以给予家长教育孩子与孩子发展自身一个整体的感知。五个家庭教育的理念与方法各有特色,其孩子的成长也摇曳出不同的风景。如果认真研究这五组作品,不仅可以开阔视野,还可以根据自己家庭情况与孩子实际,从不同层面汲取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与孩子成长的可取之处。即使所取多少不一,但“他山之石,可能攻玉”,成功的借鉴定会给家庭送来一份特殊的惊喜。

编排以作品写作时间的先后为序,以免厚此薄彼。因为在我的心里,五个家长和五个孩子都非常优秀,他们都是我学习的榜样。不同的读者可以从不同的视角来看这些家长和孩子,尽管需要学习的内容不同,可是,如果细细研究,都可以从中获取自己需要的东西。我所期盼的是,阅读本书之后,家长能够较快地提升家庭教育的质量,孩子生命发展在较短的时期内有一个质的飞跃。

在采写这些家长与孩子的过程中,尽管力争取其精华,可是仍然难免挂一漏万。而且本人既系性情中人,又好理性思索,所以,书中时不时地抒发一些感慨与阐述某种理念。但正确与否却是未必。所有这些也许会给本书造成一定的缺憾。由于自己的水平所限,还会出现不当之处。诚望读者给予批评指正,以便再版时修正。

2017年5月16于济南

End

原载于《父母要成为子女的精神导师——五个孩子走向卓越的奥秘》,陶继新著,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8年4月第1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