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老师选择微电影《父与女》进行绘本创编,微电影的画面是水墨风格,非常简约,但其中的细节又蕴含着无穷的意蕴。通过简约直观的人物形象、有画面感的音乐以及一幅幅不同环境下等待的画面,使学生沉浸在影片中体会人物的内心。张老师的课堂,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父女之爱的永恒与坚守,而且学到了借助环境描写与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内心的写作方法。 张老师的评价语既幽默又富有针对性。在课堂伊始,老师问学生哪个画面最触动你时,有一位学生非常笼统地说:“春夏秋冬小女孩都骑自行车等爸爸。”张老师首先表扬了学生举手的自信,随后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聚焦一个画面。在这样有针对性的评价中,不仅使回答问题的学生知道自己的优缺点,也为接下来回答的学生指明方向。对于学生表达不恰当的地方,张老师也及时纠正,引导学生恰当地表述自己的观点。通过这张老师的评价,学生可以明确知道自己的不足以及如何改进。 由于学生的向师性以及模仿性,教师的言传身教是很重要的。在这节课中,张老师做到了这一点。张老师在教学生“给图配文”时,出示了自己的作品,先行示范。让学生先体会老师的文字,感受文字的美。再指出配文中文字排列和环境描写的重要作用,教给学生方法,让学生跟着老师学习。张老师每一次朗读都能感染学生,使学生体会到朗读的魅力。他的声音非常具有磁性,当他范读时,会一下子把你拉入情境中去,去体会文字所表达的情感,突显作品的情感与生命力。在学生上台展示自己写的作品时,张老师细心指导,当遇到很有感触的句段时,他用浑厚的声音范读,学生在他的指导下,朗读也更富有感染力。 教师要有静待花开的耐心。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学生可能会有一千种奇思妙想。语文要关注到学生的真实情感世界,留给学生思考时间与发展空间,激发学生主动学语文,主动思考。张老师在课堂一开始学生都比较拘谨的时候用“一般电脑硬盘太大启动会慢一点,张老师有的是耐心等着同学”使学生放松下来,之后一步一步引导着学生进入这部微电影,使得学生将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张老师的耐心等待,最终也换来了同学们精彩纷呈的表现。 语文课堂应该是不断生成的,教师将问题抛出去之前要明确自己的提问目的,在学生回答之后及时“接住”并进行反馈。张祖庆老师在抛出“影片中的哪一个画面深深地震撼着你的心灵?”这一问题之后,面对紧张的课堂气氛他不断进行调试,活跃课堂气氛。在学生回答“她一直在骑自行车”之后,张老师及时接住这一话题,对学生进行充分肯定并引出寻找一条“线索”的问题,将学生带入到接下来的“时光轴”部分。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脚手架”。张教师呈现出《神奇飞书》改编成的绘本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总结配文的特点与规律,为下一步学生尝试配文提供参考。之后将自己的配文呈现出来并让学生进行点评,其实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探索与体会给图片配文的方法,为学生配文搭建起“脚手架”,使学生不至于摸不着头脑、找不到方向。张老师在在帮助学生总结出图配文的方法后,在之后的教学过程中一直将这一方法贯穿其中。 真正的教育应该是触动人心,发人深省的。张老师在发现课堂上一位一直不举手的内向的女孩子之后就对她进行了鼓励,提出“这节课举三次手”的小目标,这对学生来说是跳一跳可以摘到的“桃子”,让她看到可以努力的方向。并在之后密切关注她,在她举手之后立刻给她机会让她来讲台上发言,并对她的表现进行中肯的评价与鼓励。学生在下台时脸红红的,笑得特别开心。这才是触动学生心灵、促使学生发展的教育,张老师对这个女孩的鼓励也将伴其一生。 这个班级的学生也令我惊叹,学生所具有的天赋与潜力是无穷的。在学生展示自己作品时,台下的老师都被他们展现出来的文采、真诚、细腻的情感所打动,为他们热烈鼓掌。我们永远不能轻视任何一位学生,要相信学生拥有无尽的潜力,作为教师一定要善于引导他们,使他们都绽放出独一无二的光彩。 在张祖庆老师的课堂中,我深深的感受到一堂精彩的课无疑是教师与学生的相互成就。总之,教育的路还很漫长,与智者同行,有先行者引路,相信我们会走的更远。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与诸君共勉! 山东师范大学 薛雨静 王青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