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魏书生 陶继新|学做真人:父母信,孩子真

 陶继新教育文集 2020-09-09

·做一个优秀的家长·系列十一·

陶继新:家长也好,老师也好,不仅仅要为孩子们建立这种做真人的意识,更要自身求真务实。因为成人是社会的主要建构者,当足够多的成人追真求实的时候,就会造成一定的诚信环境,并使这种环境不断扩大,直至整个国家、整个社会都追求诚信,自然也就为我们的孩子创造了一个有利的、洁净的时代。

孔子的学生曾子本身就是一个很讲诚信的人。有一次,曾子的妻子准备去赶集,由于孩子哭闹不已,曾子妻许诺孩子回来后杀猪给他吃。曾子妻从集市上回来后,曾子便捉猪来杀。妻子阻止说:“我不过是跟孩子说着玩的。”曾子说:“和孩子是不可以说着玩的。小孩子不懂事,凡事跟着父母学,听父母的教导。现在你哄骗他,就是教孩子骗人啊!”于是曾子把猪杀了,让孩子吃上了猪肉。曾子深深懂得,诚实守信,说话算话是做人的基本准则,若失言不杀猪,那么家中的猪保住了,但却在一个孩子的纯洁的心灵上留下不诚实守信的阴影。

很多的家长会刻意培养孩子的诚信意识,真诚的做人态度。我大女儿给我推荐的一本很优秀的家教书籍《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作者尤其提到她对教育孩子做真人的重视。这位妈妈用您上面所说的“实事求是”来指代,她说这是“比黄金珍贵的四个字”。其中有一部分是这样说的:“如果让我为女儿的人生厅堂里悬挂一纸座右铭,给她以一生的指引和护佑,我要写下的就是:实事求是。这四个字如此朴素,朴素得宛如空气,常常叫人淡忘,却是人生中无时无刻不能离开的东西。我们几乎可以从一切值得尊敬的人身上看到这四个字,也可以从一切人格缺损者身上感受到在这方面的缺失。”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她更是实践着自己的这一理念:“我们从未要求孩子考试成绩达到多少,从不跟别人比较名次,是要她在学习上实事求是;我们绝不强迫她做任何不想做的事,是因为我们愿意实事求是地考虑孩子的心理感受,不追求孩子表面上的服从;我们特别愿意接受来自他人的意见,包括孩子的意见,一家人经常坐在一起开‘提意见会’,这让孩子学会用实事求是的眼光看待自己和他人身上的缺点,客观面对,积极改善……”这位妈妈还用这样两句话再次强调了实事求是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一个孩子在未来生活中的踏实度,取决于他成长中多大程度上受到实事求是这四个字的影响,取决于他长大成人后的思维方式与这四个字有多接近。实事求是的主要对立面不是虚假,是虚浮——虚荣、浮躁,以及这之下的偏执和嫉妒等——看似小问题,在不经意间流露,却有相当的破坏力。

尤其是这最后一句话,我特别欣赏,作者的分析可谓一针见血。是啊,我们中国人大都爱好面子,爱面子的好处是我们可以力争上游,使自己能真正配得上有面子。但是它的负面效应却也是很大的,一方面是把人本身具有的内在的向上的动机转化成为了面子的外在动机,努力的过程将会因为不断顾念别人的看法而充满了疲惫;另一方面也是最致命的,就是把面子看得过重甚至超过一切。如果没办法配得上自己所要的面子的时候,自然就会产生虚幻的期望。为了维护面子,假的、虚的、空的东西便开始出现,为自己织出一幅富丽堂皇的画面,欺人的同时也在自欺,陶醉在这虚幻的海市蜃楼中不能自拔,结果是自食恶果。当家长特别爱面子时,孩子基本就成了牺牲品,甚至也成为家长的一张面子,那么孩子将再也无法自我发展了。

当这位好妈妈有了对于实事求是的深刻认同,同时对于不实事求是的虚浮有着深刻剖析和认识,所以她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时,便完全是基于实事求是而来的,而孩子的确也因此获得了自尊、自信。其中有一个例子特别典型。因为她的女儿品学兼优,跳级两次,16岁时就参加了高考,且取得了超过当时清华录取线22分的优异成绩,被内陆和香港两所名校同时录取。但是她女儿并没上清华,也没去香港上大学,而是在内陆选了另外一所不错的大学。后来很多人奇怪,为什么这样呀?这位妈妈在接受一次访谈时回答——

“这就是我的一个价值判断,当时因为北京市是在高考前就要报志愿的,当时以我女儿的成绩,她上清华是有把握的,但是能不能上清华那个建筑学专业是没有把握的。因为我女儿当时就已经确定了,她要学建筑学的,她对建筑学的了解来源于她爸爸,她爸爸就是搞建筑、学建筑学的。我们一查那几年清华的高考录取线,建筑系是清华各个系里面最高的,然后它得比一般系的分数线,比清华的录取分数线要高二三十分。所以这样我们就有一种担忧了,虽然上清华有把握,但是能不能上建筑系,真的没把握。我女儿觉得很糟糕的一种情况是,自己被清华录取了,可是没有进入建筑学专业,而是被别的专业录取了。后来我女儿说了句非常好的话,她说,大学就伴我四年,但是专业伴我一辈子。哎呀,我觉得这句话说得真好。我后来就跟人说,如果说我教育比较成功,有可取之处,正是孩子的这样一种思维方式,才是真正的成功,并不是说她上清华就是成功。后来我们跟孩子商量以后,就选了另外一所名气虽然不如清华那么大那么高,但是它的建筑学专业也是非常好的学校。我女儿上那个学校的建筑学专业非常有把握,于是第一志愿报的那个,后来如愿以偿地进了那个大学的建筑系。我女儿现在大三了,她虽然功课非常忙,真的比别的专业要忙得多。但她回来跟我说,哎呀,妈妈,我觉得我这个专业真好,我觉得学这个专业真的特别快乐。所以,我觉得我真的给了孩子幸福了,我不要有那么多的虚荣心,非得让她去上清华,上清华是比较成功,但它不是成功的唯一标准。

从这一点上,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位真正懂教育的妈妈,也是一位本身就是一位“真人”的妈妈,当然也培养出了堪称“真人”的孩子。

魏书生:是的,当我们的孩子自然而然地愿意去做真人的时候,其实是因为他体会到了做真人的益处,那么那些浮夸虚假、投机取巧的事对于他就成了一种丑陋的行径。当这种信念建立得越牢固,当面对他人弄虚作假的时候,他就能清晰地意识到这是不符合自己的价值观的,自己没有必要去从这个众。这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智慧,在现在这个价值化多元复杂的时代是很必要的,可以使人站得稳,立得牢,行得远。

陶继新:是啊,古今中外,真正活出幸福感的人,都拥有这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价值取向。这种清明的认知在孩子的心中种下得越早越好,而播种的人首先就是父母。所以父母正确的引导是非常重要的。

美国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为了研究母亲对人一生的影响,在全美选出50位成功人士,他们都在各自的行业中获得了卓越的成就。同时又选出50位有犯罪记录的人,分别去信给他们,请他们谈谈母亲对他们的影响。有两封回信给他的印象最深。一封来自白宫的一位著名人士,另一封来自监狱一位服刑的犯人。巧合的是,他们谈的都是同一件事:小时候母亲给他们分苹果。

那位来自监狱的犯人在信中这样写道:小时候,有一天妈妈拿来几个苹果,红红的,大小各不同。我一眼就看见中间一个又红又大的,十分喜欢,非常想要。这时,妈妈把苹果放在桌上,问我和弟弟:“你们想要哪个?”我刚想说想要最大最红的一个,这时弟弟抢先说出了我想说的话。妈妈听了,瞪了他一眼,责备他说:“好孩子要学会把好东西让给别人,不能总想着自己。

于是,我灵机一动,改口说:“妈妈,我想要那个最小的,把大的留给弟弟吧。

妈妈听了,非常高兴,在我的脸上亲了一下,并把那个又大又红的苹果奖励给我。我得到了我想要的东西,从此,我学会了说谎。以后,我又学会了打架、偷、抢,为了得到想要得到的东西,我不择手段,直到现在,我被送进监狱。

那位来自白宫的著名人士是这样写的:小时候,有一天妈妈拿来几个苹果,红红的,大小各不同。我和弟弟们都争着要大的,妈妈把那个最大最红的苹果举在手中,对我们说:“这个苹果最大最红最好吃,谁都想要得到它。很好,现在,让我们来做个比赛,我把门前的草坪分成三块,你们三人一人一块,负责修剪好。谁干得最快最好,谁就有权得到它!

我们三人比赛除草,结果,我赢得了那个最大的苹果。

我非常感谢母亲,她让我明白一个最简单也是最重要的道理:想要得到最好的,就必须努力争第一。她一直都是这样教育我们,也是这样做的。在我们家里,你想要什么好东西要通过比赛来赢得,这很公平,你想要什么,想要多少,就必须为此付出多少的努力和代价!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尊重真实、坚守真实的家长和一个只注重肤浅的虚伪的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是多么不同。其实前一个孩子欺骗的行为是很容易被发现的,如果他的妈妈能够注意观察,常反省自己,及时想办法修正,亡羊补牢,未为晚矣。孩子到最后也就不会锒铛入狱了。

我一个熟人的一个男孩,他的话绝大多数是假的,但是他每一次都说得天花乱坠,以假乱真。而他的父母也始终相信他,即使之前知道被欺骗了,父母仍然存着侥幸心理,认为这一次孩子一定说的是真的。我跟这个男孩的父母说:“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你应当知道你们的孩子是经常说谎的,所以,他再给你们说某件事的时候,一定想想他说得是真是假。如果你们不断容忍孩子说假话,后果是非常可怕的。可惜的是,这对父母并没有把我的话听进去,甚至明知是谎言,也相信孩子,甚至怂恿孩子去说假话。结果,这个孩子在不久前进了监狱。是因为骗人钱财而被告发后判了刑的。不知这对父母对此作何感想?会不会想到,孩子一味地撒谎,最终会害了他自己,也害了父母呢?

魏老师,有一个故事耳熟能详,讲的就是一位妈妈从小没能培养孩子诚实的品质,最终害了孩子。故事源自伊索寓言,名字叫《小偷和妈妈》——

一位妈妈因为结婚晚,年纪很大才生了个宝贝儿子。因此非常疼爱他,真是要星星不给月亮。儿子长大了,妈妈送他上学,每天又接他下学,孩子好像功臣一样受到家里的宠爱,从没人说他半点不好。因此这个孩子很任性、很霸道。

有一天,这个孩子看到同桌有一块很好的写字板,他没经过人家的同意就拿回家。回家后,妈妈看见他神情不大自然,就问发生了什么事。孩子就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妈妈。妈妈不但没有批评他,反而还说:“这是好事,现在写字板是你的了,你为什么不高兴?”经妈妈这么一说,儿子就高兴起来了。

过了不久,儿子又从别人院子里拿了一件衣服,妈妈说:“我的儿子真能干!以后再有机会多拿两件。”就这样一而再,再而三,孩子偷人家的东西一点儿也不难为情了。

过了几年,儿子长大了,胆子也大了,偷东西越来越多,越来越大了。最后竟然去偷神殿上的祭器,结果被抓到了。法官判了他死刑。

押往刑场时,妈妈跟在后面呼天抢地、捶胸顿足。在刽子手要砍他头的时候,这儿子要求和妈妈说几句话,谁知他却咬掉了妈妈的耳朵。妈妈疼得又叫又骂:“你这个不孝的畜生,死到临头还要害你妈妈!”儿子说:“当初我偷写字板的时候,如果你又打又骂,就不会有今天了!”说完还恶狠狠地啐了他妈妈一脸唾沫。

真的是可悲可恨啊!“有其母必有其子”,绝非虚言啊!希望天下的父母和老师们都能从自己做起,给孩子们做好榜样,并引领孩子们做真人,行实事。让我们一起来创造一个诚信真纯的中国社会吧!

魏书生:要孩子诚信,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则。以诚信培养诚信,才会培养孩子的品德。为了培养孩子诚信的品质,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对孩子一定要诚信,不要说话不算数。其实,很多孩子不诚实的背后,都有一对不诚实的父母。《三字经》中不是有“子不教,父之过”嘛!

详见

《做一个优秀的家长——魏书生与陶继新的家教智慧》

- 魏书生   陶继新  著 -

· 福建教育出版社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