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优秀的家长·系列十二· 心态若改变,态度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习惯跟着改变;习惯改变,性格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人生就跟着改变。 ——马斯洛 能看到每件事情的好的一面,并养成一种习惯,还真是千金不换的珍宝。 ——约翰逊 陶继新: 当代社会,各种心理疾患层出不穷。世界卫生组织(WHO)断言,世界上有四分之一的人都会在自己的一生中遭受精神问题的折磨。在过去的50年中,患抑郁症的人数急剧攀升。最新发现显示,抑郁症呈现低龄化的走势。照此下去,估计到2020年,精神疾病尤其是抑郁症,将成为引发健康问题的第二大原因,抑郁是自杀的主要原因之一。每年,超过100万人选择自杀,而试图自杀的人数在1000万—2000万之间。试图自杀者尤其是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呈现出一个明显的上升趋势。目前在我们中国自杀事件屡有所闻,包括很多大学生、中学生,乃至于小学生。而因心理不健康影响到工作、学习、生活甚至产生身心疾病的,更是俯拾皆是。所以,培养健康的心理是目前教育界的一项大工程。 这些令人痛心的事无时无刻不在为我们敲响着家庭教育影响力的警钟。 俗话说:“心病还需心药医。”为了不让这样的悲剧如此频繁地发生,培养孩子健康的心态是所有家长需要特别关注的。我听您和您夫人陈老师说,您孩子的心态非常好。刚才您谈的时候也提到了一点儿,我非常想了解您是怎样培养孩子的这种积极心态的。 魏书生:积极的心态,实际跟上一个问题是连接的,就是求真,凡事尊重规律。只要看通了一些事的发展过程中,必然有上下进退、起伏兴衰、荣辱得失。把这些提前都看透了,想明了,就知道人生有其顺利的时候,也有不顺利的时候;有承受挫折打击的时候,也有四面八方过多赞扬的时候,这些都是很正常的,就都能坦然接受了。相对来说,就不能够在顺的时候、大家都赞扬的时候,飘飘然而忘乎所以了。那个时候要想到自己得到的太多了,要想到有别人的帮助,自己就会更加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并好好地在原来的基础上,做得好一点儿再好一点儿。所以,积极的心态就是提前把发展的规律想通了的结果。 相对来说,对于挫折的认识能力强了,对于顺境也可泰然处之的时候,就可以把一切都看作生活的常态。不是不正常,而是很正常。所有的人都有顺和不顺,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人生有上下起伏。于是呢,咱们遇到一点儿困难,遇到一点儿打击,遇到一点儿磨难,很正常。这样就容易把困难当成机遇,把压力当成上进的阶梯。这么去看问题,就行了,就积极了。 就像“塞翁失马”的故事,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啊!古代塞北一老汉家的马跑到长城外面胡人那边去了,乡亲们安慰他,他说这不一定是坏事,几天后走失的马带领着一群胡人的骏马回来了。人们都去祝贺他,老翁却认为这不一定是好事,他家里有很多好马,他儿子喜欢骑着玩,有一天,他的儿子因骑胡马摔断了腿,人们都来安慰他,他却认为不是坏事,后来老汉儿子因腿伤而躲过战祸。福祸互相转化,互为依托。这才是正常的。 很多家长给自己的孩子讲过这个故事,让孩子知道这个故事以及故事背后所要传达的概念目的,就是让自己的孩子学会用正确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际遇。遇到不幸,想它不一定是一件不幸的事吧,当然带回来马的可能性很小,就算带不回来,你这么去想,至少心态能够积极一点儿。带回马来占了便宜,你别想占了多大的便宜,想着也许是会有别的不幸吧,儿子骑着这个好马跌伤了脚,幸运又带来了不幸。这时,要是埋怨、指责、生气、牢骚,只能是加重不幸的程度,只能是研究这个事,接受这个事。免予参加征兵,如果是不义之战不被征兵,躲开也就好了,如果是保卫祖国的战斗躲开那就不是一件好事了。 咱毕竟没有更大的不幸啊,你跌得再重一点儿,不也得承受吗?在人世间,就是要以一种积极的心态,面对眼前这个伤痛。这样的孩子太多了,你看今年的“感动中国”节目中,那个“断臂王子”,是叫刘伟吧?多少重不幸都降临在他的身上了。他的妈妈只是一直给他鼓劲,“正常孩子能做到的,他都能做到”,没有加重他的不幸。一直觉得孩子咱还有希望,没有了胳膊,咱可以游泳;游泳也不适合了,咱可以弹琴。总是给孩子以力量,生活那么苦那么难。人家母子两人面对人生中难以预料、突如其来的不幸,还那么乐观地面对。然后呢用双脚去弹钢琴,真奏出了感动那么多人心灵的美好的乐曲,面对一切还都有种健康积极的心态。大家想咱们的孩子有谁能有人家刘伟那么大的不幸,人家还活得那么阳光,那么快乐,那么积极呢。所以那个母亲是了不起的母亲,刘伟当然更是一个了不起的孩子,这样的孩子太多了。他创造的这些奇迹,不正反证出看似的不幸、磨难反而是祝福、是礼物吗? 反过来,很多人不到人家一半,甚至不到人家十分之一不幸的,有的家长就牢骚、埋怨、指责孩子啦,让孩子也觉得手足无措。于是就更不能正视这个不幸,很小的一点儿挫折,就觉得整个人生就要倾覆了的样子。于是他自然抗挫折能力就越来越弱。本来还有很多路,就因为这心态不积极,把自己的路给堵死了。 我们班有不少孩子的家长,倒数第一倒数第二孩子的家长,能够正确面对,孩子咱们这种情况是正常的,咱努力了,就是好孩子。这个孩子毕业了,然后自谋职业干得非常好,办个小公司,弄了那么一个小的建筑队、维修队,生存得都非常好,家长一直鼓励孩子。 我也见过那样的家长,孩子本来能考清华北大,大家就是因为家长在某一两次考试考不好,说得太多了,总替孩子担心,孩子这怎么办啊?本来他就焦虑,你还替他焦虑,他不就快躁狂了吗?你要告诉孩子很正常,失败很正常啊,包括高考前一个月两个月有波折都很正常,孩子你没有问题,咱考不上清华北大,咱考复旦、浙大,再考不上,咱上一般大学。于是孩子心坦然下来了,心态积极了,反倒发挥得更好。我见过好几个孩子,完全可以考上清华北大,就是家长先紧张先焦虑,不给孩子打气,反给孩子增加紧张焦虑的情绪。“怎么办?”“怎么办?”好像天塌下来了似的,于是孩子就乱了阵脚。所以总给孩子打气,孩子积极、进取、乐观、进取,这样在哪个位置上都是可以进取的,只要生命一息尚存,都可以乐观进取。在高山顶上一下子掉入山沟里,还可以继续进取,一点一点朝前走。多少平凡的人都是在经受挫折以后,然后奋起的。屈原也好,司马迁本人也好,都是因为受了很多的打击,自强不息,越加奋斗,越挫越奋进,再接再厉,反倒磨炼出来他的意志,所以有了这良好的心态,一辈子活得幸福。 还是那句话,为了家长自己的幸福,也为了孩子的幸福,在什么时候都要告诉孩子凡事总有两个方面,手心反过来必然是手背,有一失必有一得,有一苦必有一甜,阴影的另一面,必然是阳光,这是铁的法则。所以总让孩子积极的,一方面要看到事物的两个方面;另一方面更多地处在阳面,积极的一面,进取的一面看事物,这就幸福了。找不痛快,快乐的事儿也能变得消极,没有意思。 我领着我的学生去旅游,到沈阳故宫,沈阳故宫就是我的老家有什么去的啊?我为了孩子们高兴啊!两台大客车,起个大早去了,大家伙儿玩得非常高兴。有一个学生看了,说:“故宫没意思。” 我说:“没意思,咱上北陵。那是最漂亮的,除了十三陵之外,那么好的皇家陵园很少了,古木参天,非常漂亮。” 看完他还说:“北陵没意思。” 我说:“没意思,咱上动物园。沈阳动物园,全东北最大的动物园,多好啊!” 其他同学玩儿得可高兴可高兴了,这个学生看完一圈说:“动物园没意思。” 哎呀,我就想,你说他说没意思,我要是再生气,这不就更没意思了吗?起个大早,大家伙儿受这么多累,他说没意思。我就想,怎么能让这个事有意思点呢? 第二天上课,我说:“同学们,昨天玩儿得怎么样?”“高兴啊!”“有意思吗?”“有意思!” 我说:“但是咱有一个同学啊,他说故宫没意思,北陵没意思,动物园没意思。我说大家伙儿讨论这么一个话题,题目是《没意思的意思》,没意思的意思是什么意思?” 于是大家七嘴八舌,抢着发言:“老师,他是带着一个没意思的心态,去看待万世万物,世间万物,就好像眼镜片上写着三个字‘没意思’,看天天没意思,看地地没意思,看人人没意思。”学生的结论当然不是说这么多好的景物、人物没意思,而是他自己有一个消极的心理。 那孩子是那天早上在家里不痛快了,带着这种消极的心态,当然他强化了这个不痛快不痛快不痛快。带着这个心态,于是觉得什么都没有意思。然后我跟他就聊,他说:“老师啊,其实我也觉得,我很想去玩儿的,就是那天早晨不高兴闹的。” 我说:“这种心态是不是害人啊?” “老师啊,我也挺苦恼的。” 我说:“以后能不能信老师的话,遇到不痛快的事咱一定研究研究,不痛快后面能有多少点儿痛快呢?妈妈不就唠叨一点儿吗?咱干什么跟妈妈生气而影响一天都不痛快啊?”以后可不许这么点儿小心眼,要调动咱的积极心态,妈妈唠叨咱也是关心咱,别让穿太少了,凉着了,这都是好心啊!从一切积极的心态想起来,你会发现,妈妈这些唠叨都是好心,回去一定跟妈妈说清,感谢她的好心。再就是以后咱千万不能以这种消极的心态看待妈妈的唠叨和他人。” 当然我跟家长也聊啦。我说:“你别唠叨他啊,他说少穿,他觉得自己有力量。完了你就有不积极的心态,老觉得‘你病了怎么办,回来不管你’,这不弄得他也不高兴了。本来是好事,你关心他,你怎么不从积极的角度,用快乐的心态,让自己的孩子高高兴兴地多带点儿衣服,带着不穿也行。就是这么点儿小事啊。”她也觉得是这么回事。 所以日常生活中很多小事,很多不痛快,都是因为心态不对头,小事就越来越大,越来越大,弄成很多不痛快。我说:“老师们,家长们,咱们一定要强化痛快,利用好痛快,把好环境、好条件利用好,学得更好、锻炼得更好、发展得更好。天冷了,天阴了,下雨了,天不好,咱仍然想法用积极的心态去应对,这些天气都不能影响我、干扰我,你就痛快了。遇到挫折了,就想想咱们怎么利用这个挫折,怎样增强我们的意志,开拓我们的胸怀,你就又痛快了。” 我说:“家长们,老师们,同学们,咱们都研究咱们的心态,为了自己生存得更好,生活的大浪冲上高峰,你积极进取,卷入低谷还是积极进取,于是你就立于不败之地了。以不变应万变,环境怎么变化,你心态不变化。一切都是有意思,看天天有意思,看地地有意思,故宫有意思,北陵有意思,动物园有意思,看草草有意思,甚至看泥、泥沟都有意思。那里可以种多少东西啊?你用这种心态,你说你这辈子多了多少快乐,多了多少增长知识增加能力的机遇啊。”大家觉得是这么一回事,心态要积极。 陶继新:说得太好了!心态的力量是双刃剑,它可以创造,也可以毁灭。结果如何,关键看我们的心态是积极的、正面的,还是消极的、负面的。一般来说,心态跟环境、情绪和某个人的内心的道德价值观有着直接的关系。父母的价值观会直接传给孩子的,如果父母骨子里就根深蒂固地认为升官发财、名利是最重要的,并且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上表现出来了,那么,就会在孩子的心里种下升官发财、追逐名利的种子。如果父母遇到一点儿挫折就一蹶不振、垂头丧气时,那么,当孩子遇到挫折比如说高考失利时为此要死要活的那天,父母无论如何劝说孩子看开点儿要经受得起挫折都是无效的。因为孩子已经完全地接受了父母把外在的表相的东西放在第一位的价值观。 看看我们身边的人你会发现,有些人总是给人以阳光、微笑,他们习惯于释放正面能量,而有些人则习惯唠叨习惯喋喋不休地说,虽然他们自己不觉得而实际上他们已经习惯了释放负面能量。而且情绪本身是可以传染的。心理学发现一个问题,当一个母亲不断发牢骚的时候,如果桌子上放上四盘菜,20分钟以后,桌上的这些菜里面就产生毒素了。所以妈妈在饭桌上唠唠叨叨地批孩子,大人伤神,孩子伤胃,全家伤心。虽然妈妈的唠叨是出于对孩子的爱,但是在不断唠叨的时候,就变成了一种抱怨,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在给她的孩子注射毒素。因为家长的唠叨会在孩子的内心形成不被认可的印象,孩子会不自觉地将这种认知套用到自己的身上,给予自己各方面能力的否定。无形中是借着爱的名义为孩子打着负能量的吊瓶,当这种能量进入孩子的血液里,畅行于孩子的全身时,爱的意义就被负能量彻底吞噬殆尽了。 所以,在有限的空间里,尽可能地把更多的位置让出来给正面能量,同时也引导孩子多关注事物的正面,让孩子有一个良好的心态。作为家长来说,你可能会遭遇这样的困难,那样的不愉快,但是,一到了家里,就要像太阳一样,送温暖,提供光亮。如果你有不好的情绪,这种情绪则会自然而然地传递给孩子。 当然并不是说孩子只能看到美好,不能面对挫折,其间最重要的是要引导孩子学会情绪的转换。如您所言,让孩子“苦中作乐”,“没意思中找意思”,让孩子学会在挫折中找寻希望,在困难中享受过程带来的成长,在不公中坚定信念。 在漫长的一生中,没有一个人可以一帆风顺的。有的人坠入人生的深渊尚可走出来,重新寻找到生命的无限可能性。为什么有的人却会被一颗不起眼的小石块绊倒后,再也无法站起。这正是心态的问题。如果可以熟稔地转换自己的负面情绪,用正面的思想取代它,那么再大的困难对我们的生命之湖而言,也是难以惊扰水面平静微风的。而如果任自己沉浸在负面情绪里面难以自拔的话,就不得不挑战飓风的力量,殊不知,飓风也是一丝一丝微风的聚合体。所以,家长在孩子的每一个小细节处都马虎不得,一句话的轻易出口可能改变孩子一生的轨迹。怎样做的确是值得讨论的问题。 魏书生:健康的心理,对人是至关重要的。孩子的心理健康,即使升不上大学,也能同人和谐相处,能承受工作中的挫折,为人民为国家作出较大贡献。反过来,心理不健康即使考上了大学也会活得心力交瘁,与人不和谐,经受不起挫折,做不成什么像样的事情。 怎样使孩子心理健康呢?这其实跟保持孩子的身体健康差不多,也需要饿了吃饭,冷了穿衣,病了吃药,平时加强锻炼。 1.饿了吃饭。 人的心理上会有饥饿感,需要榜样,需要目标,需要模仿,需要学习。这时若没有优秀的榜样,没有使人心理更健康的精神食粮,学生自然就会吃一些不利于健康的东西,如乱七八糟的歌曲,稀里糊涂的文学作品。他们还会学习社会上某些低层次的人,学习无所事事、及时行乐的人,学习有针尖大的权力就挥舞得像个金箍棒一样的人,学习用非法手段致富之后摆阔炫耀的人。他们吃了这些低层次的精神食品,当然心理难以健康。您要使自己的孩子有健康的心理,先要向他提供健康的精神食品。选择好的歌曲、录像带,选择杰出人物的传记给孩子听,给孩子看。 2.冷了穿衣。 人的心理上也有寒冷的感觉。有人说让孩子接触一些阴暗面,有利于增强孩子对不良现象的抵抗能力。这如同让体质较强的孩子到冰天雪地中一样。去可以,但要穿上防寒的衣服,不然的话,孩子容易冻坏。孩子最好不进游戏厅、歌舞厅、录像厅之类的地方。如果因教育的需要或学习的需要非进不可的话,家长要提前告诉孩子要在哪几点上增强抵抗力,要防止哪几种病毒的侵袭。孩子若和后进的、懒惰的、极自私的人长期交往,家长也该给他们穿上防寒衣服,以使孩子和后进的学生都进步,不致使孩子心理也患病。 3.病了吃药。 孩子若已患了心理疾病,那就要对症下药治疗,及时找心理医生给予诊断。是焦虑症,是恐怖症,是强迫症,还是抑郁性神经症、神经衰弱症……然后按照心理医生的指导,服药,一步步走出误区。 4.坚持锻炼。 孩子要有健康的身体,除了注意饮食、穿戴,有病及时治疗外,最重要的是坚持体育锻炼,跑步、打拳、打球。持之以恒地锻炼,一定会有健康的身体。心理健康同样也需要持之以恒地锻炼。倘能持之以恒地写日记,或持之以恒地看伟人传记,或持之以恒地照顾一个弱者,或持之以恒地吃苦耐劳,都会使人的心理变得越来越健康。 在这个过程中,家长的创造环境、细心引导、认真观察、及时提醒、以身示范作用是很重要的。 详见 《做一个优秀的家长——魏书生与陶继新的家教智慧》 - 魏书生 陶继新 著 - · 福建教育出版社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