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校之道|坚守教育本色,夯实人生起点——山东省莱阳市实验小学的“本真”教育解读(一)

 陶继新教育文集 2020-09-09



冯彦东,中学高级教师,山东省莱阳市实验小学校长。带领学校围绕“构建师生共同成长的精神家园”的发展愿景,秉承“做最好的自己”的校训,坚持传承与创新并重,着眼于为学生一生的幸福成长打基础、壮根基,取得了明显成效。学校先后被授予省级“教学示范校”“素质教育先进单位”“艺术教育示范学校”“绿色学校”“家长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其本人也先后被评为全国德育科学研究先进工作者、烟台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烟台市教育创新人物(校长系列),成为烟台市首批名校长培养人选。



山东省莱阳市实验小学摈弃“形式上的教学改革”,让一切恢复自然和谐,从当下做起,从自身做起,实现了“内涵上的教育改革”——一切从学生发展出发,一切面向学生的未来!
养成教育:细化规范一一落实

【冯彦东】目前,教育改革异彩纷呈,新的理念和新的教学模式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但我觉得,小学是人生的奠基阶段,小学教育应该给予孩子符合其年龄成长需求的支持,不论怎么改革都不应缺失。我们关注孩子的未来,但孩子当下教育的缺失是要未来买单的。基于此,我们把孩子的习惯培养作为小学阶段教育的重点来抓。

【陶继新】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于人的一生发展至关重要。哲人言:养成好的习惯,一辈子享受不尽它的利息;养成坏的习惯,一辈子偿还不完它的债务。那么,什么时候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呢?主要是小学阶段。这个时候抓好了孩子们的习惯养成,就等于为他们的一生生命成长奠定下了良好的基础。你们把孩子习惯养成作为重点工作来抓,不但是对孩子当下成长有利,也是为了他们未来的发展。

【冯彦东】《说文解字》中讲到“教,上所施下所效也。”效就是效仿。儿童的模仿能力很强。为此,在学生的习惯教育上,我们把教师的言行作为影响孩子习惯培养的首要因素纳入到教师师德规范,并将规范一一细化,条理出看得见摸得着的细则,提出: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首先做到。比如弯腰捡起地上的纸片;上下楼与学生一样按图标行走;仪表端庄,不穿奇装异服……通过规范教师的言行,为学生习惯的培养营造了良好的环境,真正达到了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陶继新】小学生不但模仿性强,向师性也很强。老师有了好的习惯,小孩子大多会带着崇敬的心情“学而时习之”的。习惯多有小与细的特点,就在言行举止中,就在日常生活中,所以,不能假大空,而要细实活。您所说的“细化”,就抓住了习惯养成的关键。老子说:“天下大事,必做于细。”习惯从表面上看是小事,其实是关乎到孩子一生发展的大事;而要做的时候,则必须细致入微,才能产生真正的效果。

【冯彦东】陶老师,我非常认同你的观点。以往的德育工作之所以效果不佳,关键在于假大空的说教,甚至有些要求太理想,即使成人做起来都很难,何况十岁左右的孩子。小学生是习惯养成的主体,我们坚持虚功实做,将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细化,分学段编制成了朗朗上口的《小学生一日常规》儿歌,便于学生记忆和操作。同时,将小学生行为规范的检查落实作为习惯养成的重点,形成了班级、级部、学校三个层面的督查队伍,确保行为规范的落实不走过场,真实有效。

【陶继新】通过朗读方式记忆与通过儿歌形式记忆,效果是大不一样的。前者记得慢,忘得快,而且记起来不是特别快乐;后者记得快,忘得慢,而且记起来乐此不疲。看来,你们的孩子们在记诵《小学生一日常规》时,就不会感到枯燥无味,而是感到很有趣味。而记忆的过程,也是习惯养成的内容逐渐内化于心的过程。与之相和谐的操作实践之“做”,则让这种内化更加有效,并会由此外化出良好习惯的行为。因为学中做与做中学,比单纯的只学不做,效果要强上很多倍。

【冯彦东】在孩子的习惯培养过程中,真正决定培养成效的因素除了孩子这一主因外,还有两个关键的外在因素:一是老师的态度;二是家长的态度。我们常讲,教育的责任除了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但现实生活中,教师和家长过多关注的是学生的成绩,对于习惯的培养喊得多做得少,这就是我们在习惯培养上往往觉得付出与收获不对等的主要原因。为了改变教师重教书轻育人的理念和做法,我们一方面提出“学生的习惯培养就是育人”的理念,同时把孩子的习惯培养纳入到教师的考核之中,做到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方式,逐步提高教师抓学生习惯培养的自觉性。

【陶继新】您的分析切中时弊,教师与家长对于学生学习成绩的关注,远远大于对习惯养成的关注。其实,习惯养成比单纯的学习成绩要重要得多。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这绝对不是对习惯养成的过分强调,而是说到了教育的核心处。纵观中外很多名家的成功原因,就会发现一个普遍的规律:那就是决定其成败的原因更多不是智力的优劣,而是情商的高下;习惯,则是情商的核心元素。所以,要让教师及其家长知道习惯养成是重中之重,抓得越早,抓得越好,收益也就越大。

【冯彦东】在整个学生习惯培养的链条上,我们认为,最重要的一环也是目前最薄弱的一环当属家庭教育,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专家提到的“5+2=0”的出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家长来配合学校一起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我们有时也觉得很困难。所以,我常讲:“在当今的中国,最应该教育的是学生家长,只要家长教育好了,我们的教育就成功了一大半。”因为困难,所以我们更不应该放弃。我们提出“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可能,我们就做百分之百的努力”。每月的《好习惯伴我行》检测表正面检测的是学生,反面检测的就是家长“与孩子一起成长”,学生与家长互相督促,更有利于孩子的习惯培养和健康成长。

【陶继新】扭转家长重分轻德的观念,确实比较困难;可是,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孩子形成良好习惯几无可能。从您所说的“百分之百的努力”中,我感到您是决不放弃改变家长这一重要工作的。而让家长与孩子同填《好习惯伴我行》检测表,当是一个改变家长的创举。也许开始有的家长并不以为然,可是,在一次又一次的互相督促中,家长会越来越多地认识到习惯养成的重要性。家长的“觉醒”,会让孩子养成教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孩子的变化,反过来又会促发家长观念与行动的变化。

【冯彦东】每学期的家长会、每月要求家长必读的《教育,从家庭开始》家教小报、家教讲座等也都成了改变家长理念的主要途径,期许通过努力来逐步改变家长的教育理念和做法,形成家校合力。

【陶继新】看过你们的家教小报,鲜活而又实用。家长读得多了,观念会变,行动也会变。如果说家教小报是以文本形式对家长进行教育的话,家教讲座开设则让家长身处现场之中,通过专家或有关人士之讲,让他们不但可以更新家教理念,还会从生动真实的实例中,学到家庭教育的方略,进而自觉主动而又比较正确地对孩子进行教育。

【冯彦东】培养习惯是慢活,不像抓教学成绩有时会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即便如此,教育效果也会渐渐显现。教师们感受最深,也最有发言权。很多教师跟我私下交流,感觉非常遗憾的是自己的孩子大了,在小学阶段没有受过这么好的习惯训练,成了他们人生成长路上的缺憾。目前来看,教师们不像前几年要求抓常规时那么怠惰或应付了,而是从思想到行为上处处表现出高度的一致。从这一点上来看,现在的孩子的确很幸福。

【陶继新】习惯养成不但是慢活,有时还会有“反复”,所以,急不得;不过,也等不得。孩子只有一个童年,这个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段一过,以后做起来就会事倍功半。中国第一篇教育学论著《学记》有言:“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意思是说,长大之后,那些不好的习惯出现了再去禁止,无论用什么强硬的办法,也无法使问题完全消除。从这个意义上说,你们的小学生养成了好的习惯,不但当下很幸福,未来也会很幸福。

【冯彦东】我校每年的春季运动会在青岛农业大学莱阳校区体育场召开。全校两千多名师生列队来回非常有序不说,更令社会群众称赞的是:全部师生撤离后,偌大的体育场一片纸屑都没有。我们前些年还在网络上慨叹,国内体育场散会时一片狼藉,什么时候国人集会之后也像日本的东京亚运会一样干净如初。非常自豪的是,我们的小学生已经做到了。

【陶继新】做得如此之好,可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也”。而由此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是会惠及学生一生的。他们的文明习惯不但会在这种大型会场上显示出来,还会在其他场合呈示出来,还会如影随形地伴随其整个生命历程中。如果每所小学的学生都能像你们的孩子一样,我们国家未来的民族素养不就高起来了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