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栏】二龙山下的“冰雪节” | 郁 犁

 当代文摘 2020-09-09

作者:郁  犁(黑龙江作家)

在延寿县寿山乡境内有两座对峙的山峰,名曰二龙山,在山下有一个村子叫二龙屯。据这里的老人们讲,他们的先人曾在这里举办过“冰雪节”,据说比冰城的“冰雪节”还要早呢。

关于这个“冰雪节”还有个传说呢?在很久以前,老屯子(二龙屯之前的名字)里有户姓李的,老两口老来得女,取名小花。小花聪明伶俐,乖巧可人,人见人爱。老两口更是喜欢的不得了,真是捧在手上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俗话说,有苗不愁长。一晃儿,小花就出落成水灵灵的大姑娘,走到哪都备受瞩目。要说小花的美啊真是超凡脱俗。不仅屯里屯外的人喜欢,就连大河里的大黑龙和小黑龙也垂爱不已。据说这两条黑龙是触犯了老黑龙才被逐出黑龙宫的,他们藏匿在屯南的大河里已经很久了。他们虽然同病相怜,但在美色面前互不相让。大黑龙忠厚老实,小黑龙却工于心计。怎样才能得到小花呢?他们绞尽脑汁。这时,小黑龙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他对大黑龙说:“咱们变成长工去小花家打工,看小花相中谁就谁迎娶小花做媳妇,咋样?”大黑龙点头答应了。于是他们摇身一变变成两个英俊的小长工。他们到小花家打工。小花爸真是求之不得。如今地里的粘苞米成熟了,正愁没有帮手收地呢。小花爸心里乐意,但嘴上却说:“干活可以,暂时没钱发工钱。”小黑龙说:“没问题,只要管饭就行。”“行,饭管够,随便吃。你们叫什么名字啊?”年轻的小黑龙抢着说:“他叫大黑,我叫二黑。”小花妈也挺喜欢他们,于是叫他们到屋里吃饭。当大黑龙面对小花坐下时,与小花对视一下就连忙把眼睛别过去。而小黑对小花殷勤有加,并且一个劲儿叫小姐。小花妈连忙说,“我们庄户人可不能称女孩为小姐,会让人笑话的。”小黑抢过话头:“大娘说的不对,小花比大户人家的小姐都漂亮,都赛过天仙了,应该叫神仙姐姐。”小花听了,头一低,两腮便飞满了彤霞。

面对堆积如山的粘苞米,小花爸既高兴又犯愁。今年粮价低,咋办呢?小黑龙似乎看出了小花爸的心事儿,笑着说:“您是不是怕粘苞米卖不出去啊?我有办法。”小花爸将信将疑。

小黑龙说:“我在黑龙宫时,看见那里的村民泡黏米蒸黏豆包卖,很赚钱啊!”“那咋做呢?”小花爸还是半信半疑。

大黑龙说:“这好办。把新搓下的玉米粒晾干,再用水泡上,等发酵了把它捞出来洗净磨成黏面子做皮儿,把菜豆煮熟捣碎做馅,团成圆形豆包。”“我都听糊涂了。”小花妈笑着说。

小黑龙说:“不麻烦,到时候有我和大黑呢。”

一晃就到了冬季,小花爸按大黑龙的说法干起来。当小花爸看着满囤子冻豆包时又犯愁了。小黑龙说:“您不用犯愁,听我的。您在家门口先挂上冰灯。”“啥叫冰灯啊?”小花爸问。大黑龙听了连忙拿来水桶装满水,放在院子了冻上。“这是做啥?”小花妈问。小花似乎看出了门道,连忙说:“是不是用水桶冻冰灯啊?”“是的,但不要冻实心了。只要外面一圈冻了就行了。”小黑龙抢上前对小花说。

就这样,他们一连冻了6个冰灯。大黑龙在小花家大门左边摞起3个冰灯,然后点燃三根红蜡烛放在里面;小黑龙在右边也摞起3个冰灯,也点燃三根红蜡烛放在里面。顿时,漆黑的院落有了光明。这时,大黑龙拿来事先写好的六个字分别贴在冰灯上。左邻右舍和路过的村民纳闷儿,小花家在作啥妖?他们当中有识字的,于是把冰灯上的字念给众人听,“吃豆包,百病消。”正在人们猜疑的时候,小黑龙端出一锅豆包,热气腾腾的。小花将豆包放在碗里分给乡亲们,让他们蘸着粘稠的糖稀来品味。当时村民都没见过这个稀罕物,饭量大的一连吃了好几个。村民回去后,他们当中有生病的感觉好了许多,真是“吃豆包,百病消”啊!就这样,一传俩俩传三,这消息不胫而走。此后,来小花集买豆包的人络绎不绝,就连那些知名的大铺子也来购买粘豆包。有人感到不可思议,粘豆包怎么能包治百病呢?大家可别忘了,那两条黑龙被逐出黑龙宫时顺手将老黑龙的仙丹偷来,这时派上了用途。周边村民哪知道这些。他们有的想多买,小黑龙就说:“多买就不好使了,除非你家门前也添置冰灯。”村民们正有此意,于是他们纷纷效仿。每到夜幕降临,家家都亮堂起来,尤其在过年时,更平添一些年味。村里有个私塾先生,他自撰了一联:“冻水桶灯风光无限;食粘豆包年味十足。”这大概算是比较早的冰雪联了吧?

年后,小花一家人闲坐无聊,为了摆脱尴尬的局面,小黑龙也是为了让小花开心,想带她出去走走,又怕小花爸不同意。恰巧这天小花爸身体不适,于是小黑龙建议到冰上滚雪就舒服了。小花妈听说能治病,就怂恿老伴去河套。小花爸不去,小花妈就说:“不去拉倒,我带姑娘去滚雪,也滚不出病来。”说吧就推门奔河套走去,大黑龙、小黑龙也屁颠屁颠地跟去了。小花爸不放心,也随之去了。到了河套,小黑龙跑到冰上先滚了一下,然后大黑龙滚,他们趁机向冰雪上吹了口仙气。这时,小花也照样子滚了一下,雪粘在脸上,脸顿时变得白皙了。小花妈滚后,感觉腰不疼、腿不痛了。小花爸见状,也学着大家的样子滚了两个来回,他顿时感到神清气爽,感觉回到了快乐的童年。村里的孩子们看见了,也学着大人的样子滚雪,笑声传遍了整个村子。村民们闻声赶来,开始也不太相信,当看到小花一家人的变化之后,也都纷纷躺在冰上,快乐地滚来滚去,惬意极了。

这事不知咋让老黑龙知道了,他闻讯赶来。当他看到大小黑龙后,就执意要带他们俩回去。他们因舍不得小花不愿回黑龙宫。老黑龙知道原委后,就把小花全家抓起来。大小黑龙就跟老黑龙斗起来。姜还是老的辣。大小黑龙哪是老黑龙的对手,战败的大小黑龙被老黑龙变成两座山,让他们遥遥相望,让他们可望而不可及。村民们为了纪念他们,就称其为二龙山,他们所在的屯子就叫二龙屯。

当小花知道真相后感动至极、伤心至极,并决定终生不嫁。为了报恩,她将粘豆包制作工艺传授给了村民们。由于豆包很黏,于是她发明用苏子叶、玉米叶、高粱叶和白菜叶等为豆包垫底儿。她喜欢用玉米叶做垫,秋天把玉米叶洗净一捆捆晾干备用,玉米叶垫干爽不粘豆包,一拎一拉豆包就干干净净落在碗里了。苏子叶和白菜叶比较薄,一蒸就和豆包形成一体了,不好揭,可与豆包一起食用。

待父母去世之后,小花就出家当了尼姑。出家后,她又发明了蒸年糕,把烀好的菜豆先铺在蒸笼上,伴着升腾的暖气,将粳米粉一层层地撒下去,而后再铺上一层菜豆。就那样,半尺多厚的年糕,就成了庙会的期盼,多远的路程,只要有年糕美味,就什么都不在话下了。

一天,小花师傅圆寂了,她的灵魂变成大河里的荷花,每当月圆之际,人们就隐约看到二龙戏珠的场景,于是老人们就讲起这个家喻户晓的故事。如今,青年人都到城里居住了,老人们则嫌弄水麻烦,就家家户户挂起了大红灯笼,从大年三十一直挂到二月初二。二月二是龙抬头的日子,但愿龙抬头,衣食无忧!一世无忧!


 作 者 风 采 简 介 

郁 犁,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会员,黑龙江省作家协会、黑龙江省诗联协会理事、哈市作协委员、哈市诗联协会副秘书长,县作协秘书长、县诗联协会主席,主编《延寿诗联》。在《中华诗词》、《诗词月刊》、《中华辞赋》等百余家报刊公开发表诗词楹联作品4200多首(副),入选《当代诗人词家作品汇编》等各类诗词楹联辞书百余种,荣获各类等级奖百余次。代表作:《新四声对韵》,已出版《桃园集》。入选首批中国诗人档案。被中国楹联学会授予“楹联之家”称号。

注:作者为本刊特邀专栏作家,本文为原创独家首发。

©2017 

©2017 原创作品 授权发布(公众号转载须授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