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79岁在监狱享受天伦之乐,照片曝光后震惊世人:有尊严地老去,成了一种奢侈

 昵称zWojhGnh 2020-09-09

我们挣扎半生,努力半生,所图不多。无非是幼有所养,生有所居,老有所依。

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来说,活着是一种消耗吗? 这是一个残酷的问题。 日本电影《楢山节考》讲述的,是年过70的老人,被活活抛弃饿死的故事。 电影中,有一个古老村落,村里有一个“弃老传统”: 人到了一定年龄就失去了“作用”,只会白白消耗粮食。 因为资源有限,生产力为零的老人没有了享用的“资格”。 家人就把这些老人背到楢山,任由他们油枯灯尽而死。       

美名其曰供奉山神,其实是变相杀人。       

而剩下的资源,就能留给有劳动力的人。 这是一个人性败给现实的故事。 日本人把大半辈子的时间,“奉献”给工作,却迎来一生中最困顿的暮年: 不愿麻烦孩子,孩子也很少给予关心;他们丧失了劳动能力,行动不便,孤独成病,吃喝拉撒处处成了难题。

他们无依无靠,甚至无家可归。 因为护理设施不足,好好活着成了一种奢望。 从某个角度看,他们被家人“抛弃”,被公司“遗弃”。 他们的孤苦伶仃的身影,开始与电影中被背到楢山的老人重叠......

2

显然,这些老人有着相似的晚年: 在医院、短期福利院之间频繁搬迁,被迫成为“漂流族”。 老人实在太多,被顾及不上的老人,最终病倒在路旁。      

这是一种可怕的社会现象。 日本NHK就此拍摄过一组纪录片,名字叫《老人漂流社会》。 其中,一位老人的感慨,“你问我去哪儿?我已无处可去。” 亦是所有流离失所的老人的困惑。 一位叫大井四郎的老人,已经88岁了。吃喝拉撒,处处需要别人帮助。 但他所在的福利机构,一次只能“滞留”一个月。 他频频忍受颠簸,一次次习惯新环境。 “怎么会这么短呢?”       

没人能回答他的疑问。 年轻时,因为业务能力够强,受到客户的信赖。 他一直工作到80岁,工作生涯才终于喊停。 可悲的是,即使工作了60年,依然逃不过晚景凄凉的命运。 除了衰败的身躯,除了妻子的“遗物”,他一无所有: 茶杯、照片,陪伴他6年的妻子的骨灰,以及妻子送他的手表。       

仿佛一个人老去后,他就变得无足轻重,过去占有的一切一一被“收走”。 有网友说,“如果自己老了也这样,不如死了算了。” 可当真的老去,毅然决然去死的,又有几人? “只要还有一口气,请帮我活下来。”说这话的是一位处于弥留之际的老人。      

他们为了多呼吸一秒,拼劲了全力。 死多容易啊。 难的是在受尽孤独、病痛、漂泊后,依然有念想,依然热爱生活。

3

养老院没了希望,老人们还有别的地方去么? 你绝对想象不到,人人避之唯恐不及的监狱,竟然会如此受老人“欢迎”。 甚至到了“哄抢”的地步。 当我写下这句话时,你觉得我在胡说八道吧? 但并不是。 在日本,无数耄耋老人对监狱“虎视眈眈”。 79岁的P先生,曾因盗窃罪被抓进监狱。 可他并没有悔过,而是变本加厉,把全国各地的牢房吃了个遍。 名副其实的惯犯。 他由衷感慨,“老残监区真是个舒悰无忧的养老之地啊!” 是的,你没看错。这位老先生把监狱当成养老院了。 而让人跌破眼镜的是,这些囚禁日本老人的监狱,完全就是另一个版本的养老院: 伙食好,食物搭配均衡;       

住宿条件好,干净整洁,空间也不小;       

安全设施到位,老囚犯走路不怕跌倒;      

还能定期检查身体。 有专业的理疗师,给老人们治疗病痛;       

娱乐室有各种娱乐项目;      

而且,这一切完全免费,老人们的养老金还在减半发放。 这样的条件,莫说老人,连年轻社畜也会心动。 尝到甜头的老人们为了进监狱,只好干些小偷小摸的坏事。 老人的犯罪率一路上涨,年纪最大的高达91岁。     

他们享受牢狱生活,出狱后即使做了保证,依然会怀念牢里的一切。 为了重返监狱,他们忍不住一而再,再而三地“犯罪”......

4

Takako Suzuki 76岁了,但她老伴去世多年,也没有“天伦之乐”可享。 “我总是一个人在家,这个事实很残酷,我感到很悲惨,经常一个人哭泣。” Takako从70岁开始偷东西,渐渐就成了一种习惯。 她偷的不仅是生活物资,更是内心的慰藉。 进监狱后,Takako的生活不再单调。她也开始发觉世界并不只有孤独。 她的生活里有了消遣,有了他人的欢声笑语。 她可以做些手工活打发时间;       

可以和老囚犯们聊聊天,看看电视,做做运动。      

这些,是她在监狱外难以享受的“福利”。 看见了监狱的好,她就再也离不开了。 她不想回到外面“孤苦伶仃”的生活里。她想要活得“热气腾腾”。 监狱,成了她最好的归宿。

5

肯定有人会想,把监狱当成养老院,老人们的晚年就可以得到保障了。 但问题是,监狱也有不堪重负的时候。 一旦监狱的老囚犯到达“饱和”,被“拒之门外”的老人依然逃不过漂流的宿命。 “我现在过得不错,你安息吧。” 81岁的吉田,因为手脚不利索,佝偻着身体贴近妻子的坟墓,近乎安慰地说。       

这是吉田的某种仪式,既是怀念妻子,更是确认自己还活着。 妻子去世10年,他一直孑然一身。 儿子脑梗,也没办法照顾他。他就被送到老人机构。 在那里,有一条铁律:一旦生病就要搬出去。 于是,他不敢生病,不敢过度哀伤。临终前会怎样,看似充满变数,其实早已注定。       

因为“年老”这个词,就已经抹杀了无数可能性。 与家人吃一顿团圆饭,见孩子一面,“安稳”地离世,最简单的要求也无法满足。       

在某次扫墓十天后,吉田猝然离世。 没来得及好好告别,也没来得及看见家人的悲伤。 在他走后,他空出来的房间,将由另一个老人填补,并承接相似的孤独与无望。 

6

每个人都会老去。 如何老去,暴露了一个社会最大的问题,也是每个人无法逃避的忧虑。 有位网友的感叹,恐怕也是所有老人最大的心愿: “对我而言,孤独、不结婚没什么,没有孩子也能接受,死了骨灰埋在哪里都无所谓。但希望老的时候,不至于太寒酸,能够老的、死的有点尊严。”

是啊,有尊严地活着,是每个人的诉求;有尊严地老去,却是最大的奢侈。 因为到了那一步,谈天伦之乐是奢侈的。谈孤独也矫情。他们拥有的,更多是被遗弃,被遗忘。 他们像浮萍一样彷徨无依,像包袱一样被“推来推去”,找不到真正的归宿。 对外界“多余”的要求,最后都会变成对自己无能的愤怒,和深深的悲怆。 可人至暮年,都该被妥善安置。 我们挣扎半生,努力半生,所图不多,无非是幼有所养,生有所居,老有所依。 老有所依,这是一个老人本该拥有的体面。 也是让我们不恐惧老去的良方。 更是一个社会文明的尺度,和良知。 不要以为这一切离我们很远。 恰恰相反。他们就是我们的未来。 我们的关注、反思、发声,都是在为晚年造福。 早一些意识到这点,未来就多一分保险。 丧钟为谁而鸣? 为每个人而鸣。

资料来源:

1、2018.5.23《为了进监狱养老,日本的老人变坏了》

https://mp.weixin.qq.com/s/NiitEnUkfE9XzNGBGJ7Hmg

2、2019.12.29《日本监狱爆满“奶奶狱友”,背后是日本老年人无处言说的痛…》

https://mp.weixin.qq.com/s/POlJennzHGtdQuo-Af61lw

3、2020.8.10《日本老年人的死状有多凄惨》

https://m.weibo.cn/status/Jfj5AsFhj?jumpfrom=weibocom

4、电影《楢山节考》

5、纪录片《老人漂流社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