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洋“宝烧”珍珠瓷

 黄山何文秀 2020-09-09

   欧洲的陶瓷生产在世界陶瓷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这是学术界所公认的。其中,它的主流瓷种骨瓷被公认为世界上最高档次的瓷种。同时,一些早期的欧洲骨瓷经典制品也成了收藏界的新宠。但是,在这股收藏热中,人们见到的,大多是一些普通的骨瓷制品,而对骨瓷系列中的顶尖品种“珍珠瓷”(PEARL CHINA)却难得一见。笔者有幸藏有两件意大利早期生产的珍珠瓷器具,现不揣冒昧介绍如下,供藏界诸同好共赏。

    按照制作工艺划分,“珍珠瓷”可以归于“骨瓷”这个大类。“骨瓷”又称“骨灰瓷”,就是瓷胎中含有骨粉成分的瓷器。它最早出现在18世纪的欧洲,是英国人发明的。我国的制瓷工艺传入西方后,英国人结合西方文明和理念,在中国制瓷工艺的基础上作了一些改良和渗透。“骨瓷”就是在制瓷的高岭土、粘土中掺入了40%至50%的食草动物骨粉(主要是牛骨)而制成的一类瓷种。由于骨粉在烧制过程中能与高岭土中的杂质发生作用,起到消除杂质的效果,使得制成的骨瓷制品质轻,韧性强,胎质纯净,绝少瑕疵,釉面也显得更加温润可亲。与此法相类似,还有将海洋中的贝类、珊瑚成分掺入瓷土,制成的“贝瓷”;将珍珠成分掺入瓷土制成的“珍珠瓷”。                                                                  珍宝入瓷工艺并非舶来之物,追根溯源,其实还是源自中国。人们很早就发现,将金银、珍珠、玛瑙掺入瓷胎,可以烧制出流光溢彩、美轮美奂的瓷器。陶瓷史上,至精至美之瓷,多与珍宝入瓷有关。明清以降,“宝烧”之法绵延不绝。明宣德窑制祭红器、红鱼靶杯,以西洋红宝石为末入釉,色鲜艳,有宝光。明代云南保山制瓷工匠用珍宝入瓷,高温熔制出晶莹剔透、宝石一般的“永子”围棋,引得历代文人骚客心驰神追,趋之若鹜。被誉为“天下第一棋”。而“珍珠瓷”也正因为瓷胎中有相当比例的珍珠成分,才呈现出普通骨瓷所没有的神采而更显珍贵。因此,如果从瓷质成分的角度衡量,本文所要介绍的“珍珠瓷”又可归类于“宝烧”类瓷器范畴。

  

  


    笔者所藏的这两件意大利珍珠瓷,是两面装饰盘。盘子一大一小,大盘直径26.5厘米,盘底径15厘米,高3厘米;小盘直径22.5厘米,盘底径13厘米,高2.5厘米。瓷盘胎质薄而细腻,色呈象牙白,温润如玉。盘身内外均施透明釉。釉上有光,透脱如料(玻璃),釉汁莹泽均匀,明亮而不炫目。清亮中透出一种珠光宝气。盘底无露胎骨,釉下有自然形成的细裂纹。两盘分别为釉里褐彩和釉里黑彩。釉彩色泽艳丽,与我国的传统釉色相比,别有一种妖艳和瑰丽。盘中央为一幅精美的铜版风景画。画的背景是一贵族庄园风光。画中城堡、河流、树木花草清晰可见。花丛掩映处,一座精致的二层小楼坐落其中。草地上一绅士、一贵妇正在亲密交谈。贵妇云鬟高髻,长裙垂地;绅士衣冠楚楚,道貌岸然。一派旧时欧洲上层社会悠闲生活写照。该画面笔触细致,层次分明。远处城堡、河流可圈可点;近处树木、花丛丝丝如缕,细节凸现,尽显18世纪欧洲细密画之风采。其景致之逼真,效果之精美,足以震撼人心。两个盘子的画面虽不尽一致,但对画中树木、塔楼、房屋、花台等景物进行对比,可以看出是完全取景于同一庄园,是对同一景致,从两个不同角度描绘的写实风景画。

  

  

  


  

而且两个盘子四周有着完全相同的开光图饰,精美的缠枝花卉纹饰环绕着8幅开光,大小各4幅,对称排列。大的一幅是庄园正门的全景画,小的从花纹图形看,似乎是古代欧洲王公贵族纹章、城徽一类的标记。盘底绘有款识图案,上方一行文字“PEARL”(珍珠、珍珠做的),下方一行写着“FLORENTINE CHINA”(佛罗伦萨瓷器)。

  

  

两行文字中间,配以盘面画中楼房前的花台纹饰,以增加器物的尊贵身份和归属感。款识左侧还有一处似为某种标识的花朵图案。

    珍珠瓷成本昂贵,古时珍珠均为天然珍珠,与金银珠宝同值,价极昂贵。将珍珠作为制瓷材料,其成本远远超过瓷器的使用价值。非至富至贵之家,弗能为也。因此,这种瓷器从来没进行过社会化、商品化生产,也没有作为生活用瓷进入民众家庭,而只是少数王公贵族争奇斗富,满足其奢侈生活需要而专制,数量极少。随着沧桑变迁,现已很难看到,少数个别遗存,已成了可遇不可求的珍稀之物。

    这两件珍珠瓷盘荟萃了当时顶尖的铜版画艺术和制瓷工艺,这种需量身定制的铜版画瓷器,其制作质量之高,无论是胎釉制作,还是铜版画刻绘、釉彩质感,均显示出精品本色。体现了艺术和技术的完美结合。笔者曾将此盘与文物商店里的英国青花骨瓷制品放在一起比较,高下优劣十分明显,其品之高,远远超过一般骨瓷制品。

    根据盘上款识,这两件珍珠瓷产地应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资料记载:早在1450至1480年,佛罗伦萨就能制造细致而优美的陶瓷器。笔者所藏瓷盘上虽然没有确切的烧制年代,但从它最初是由一位北京城经商的徽商大贾在上世纪初带回徽州经历来看,在这个家族收藏已有百年以上年份,而这两件瓷盘上的风景画也完全是十八---十九世纪欧州流行的风景画风格。因此,把它的制作年代定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应该是比较恰当的。(黄山何文秀)

《中国商报--收藏拍卖导报》2003年7月3日9版---珍珠瓷,难得一见的骨瓷极品

《石狮日报--收藏快报》2003年8月27日1版---西洋“宝烧”珍珠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