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瓷器微观特征简要梳理(6)——明代特征

 眉州闲人688 2022-05-01 发布于四川

随着朝代日益靠后,微观上的老化特征变得越来越不显著,而出土痕迹对器物的侵蚀程度也明显不如更久年头的器物。但是只要沿着原来的方法,小心观察,总是能找到蛛丝马迹的证据。

明代瓷器,民间曾出现过的,基本没有超出传统理解,除了器型、纹饰,和数量,比传统理解的有增加,尤其是纹饰。

在民间收藏领域,明代瓷器花样翻新较多者,主要是在宣德和成化两朝,尤其是成化的薄胎瓷,和少量明早期的瓷器。

笔者某位老师的客厅悬有一件直径一米的洪武青花大瓷盘。部分元青花也有达到这个尺寸的,但是确实不算多。推敲其烧照的原因,主要是外销瓷,因为阿拉伯人喜欢用大盘子盛装手抓饭和羊肉等,围坐而食。也有一段时间有人追捧建文瓷,因为建文帝统治时间短,器物少,留下来的就更凤毛麟角。但是明早期的青花瓷,或许由于战乱的缘故,用料灰突突的,直到永宣才开始恢复用苏料。永宣青花瓷年代距离太近,各样特征皆不明显。有些人靠分辨龙纹中龙的发型来断代,本人认为见解很新颖,但是否能为铁证?一旦确定是永宣了,笔者主要还是依据器物上的款识来断代,如无款识,归入“永宣”器也无妨。

明代瓷器,跟新仿品不易鉴别之处就在于,有些器物出土和老化痕迹重,有些器物出土和老化痕迹非常稀少,很难查找,于是很难总结出一定的规律。这就需要鉴定者特别小心去善于发现蛛丝马迹。大抵从气泡上来说,到了明代,气泡全破的基本就不可能了,除非采用多次反复泡温水,而后暴晒等恶劣破坏的后天处理手段,是否能搞到全破,笔者也存疑,但是破掉一部分还是必然的。只是这种手法搞出来的破泡,不会有环境污染物在气泡眼中。但是新瓷短期内靠着清洗浸泡日晒雨淋,泡也是不会破的。加上出土痕迹,分出新旧还是不难,只是需要藏家自理,而且需要经过半年到一年。这是笔者拿来做实验的一个清代瓷盘,清洗前没有明显破泡,清洗一次后半年,超过半数的气泡破裂:

如下是一些宏微观痕迹:

(1)彩绘的鸟头部,宏观出现破泡眼:

文章图片1

(2)微观破泡眼:

文章图片2

清代瓷器 水洗浸泡后的破泡1 微观

文章图片3

清代瓷器 水洗浸泡后的破泡2 微观

(3)这件器物刚问世时如新器,没人敢认,笔者看到了鸟的尾羽上有一处被出土环境侵蚀的痕迹,配合款识、画工和彩料,确认是老物件:

文章图片4

鸟羽上的有机物侵蚀痕 宏观

文章图片5

鸟羽上的有机物侵蚀痕 微观

下面是明代的一些器物特征:

1、永乐描金法华彩瓷杯:

文章图片6

“永乐年制”款五彩花卉纹茶杯 侧面

(1)底款:苏料青花

文章图片7

(2)破泡眼及环境侵蚀 微观

文章图片8

(3)破泡处的土沁:

文章图片9

(4)釉面:环境侵蚀和生长的晶体

文章图片10

2、宣德宝石红釉三鱼纹高足杯:

(1)宏观可见口沿上的灯草纹,是传统文博鉴定的必看特征:

文章图片11

(2)宣德器传统特征:橘皮纹。明清不少器物有橘皮纹,不仅仅宣德。也有没有橘皮纹的。橘皮纹是釉面起皱的现象,跟釉料配方有关。另外一个经常可以用来鉴别老瓷的特征是底胎缓慢凹凸的褶皱,犹如微风拂过水面引起的淡淡涟漪(图片很难体现,上手触摸易知)。这是冷却后,胎釉伸缩比例不一致,经年累月导致的。新器要仿这类纹理,只能在制胎时动刀,不会像老的那么自然浅淡,目前也没看到有仿这类特征的。

文章图片12

橘皮纹+一道黄水斑+破泡眼

另一件宣德青花瓷上的橘皮纹:

文章图片13

下图右上角反光处可见类似水波的褶皱:

文章图片14

右上角反光处可见类似水波的褶皱

(3)底足+底款:底足上的青花款识为苏料书写,抚摸有铁锈斑下沉,还有水浸痕迹和水线,及白色的骨不塌子。底款有条件的可以做笔迹鉴定,详参笔者此篇文章:清代瓷器之科鉴:司法笔迹鉴定——应用于瓷器底款
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018732427266867749/

文章图片15

底足

(4)宏观可见破泡及臭干黑:

文章图片16

(5)杯足上,与釉面融为一体的有机物腐蚀痕迹,清洗不去:

文章图片17

(6)另一件宣德黄地青花龙纹天球瓶的青花铁锈斑微观+底足、釉面上的有机物腐蚀痕迹:

文章图片18

苏料青花的铁锈斑上结晶物

文章图片19

底足上 有机物腐蚀痕迹

文章图片20

釉面上 有机物腐蚀渗透痕迹

3、弘治绿釉龙纹瓷盘:

文章图片21

正面

(1)侧光见盘心处,被环境侵蚀处呈现出的荧光效果+蛤蜊光(不是由于长期把玩所致的包浆,而是出土时洗之不去的浸染物形成的包浆层日久效果):

文章图片22

盘心 侧光 包浆荧光

文章图片23

盘心 侧光 包浆蛤蜊光

(2)微观:包浆层形成白霜,几乎完全覆盖器物釉面:

文章图片24

包浆白霜上的土沁痕迹:

文章图片25

(3)微观:深入釉面的黑毫:

文章图片26

4、几件成化薄胎器物:成化朝的薄胎器甚众,而且大多形状、纹饰皆不同。往往某种器型的某种纹饰一次性出现20-30只左右,而后再也不见此纹饰器型之物,即便有大同小异者,也有区别。推测当年烧制时便是按着用途这般烧制的,重复的纹样不再使用。只有鸡缸杯这一样,许多鸡缸杯的纹饰一致。当然也有鸡缸杯刷新传统理解的品种,比如紫地法华彩的、描金彩的,荧光彩的.......鸡缸杯有成套的茶具,包括鸡缸壶。由于现代仿品众多,需要仔细鉴别。另外雍正朝的仿品鸡缸杯颜色偏浅,纹饰描绘更雅致,底款也是明显的清代风格,容易区分。

成化薄胎器的烧制工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最薄者胎釉结合仅一毫米,透光可见两面纹饰。

当代仿品不敢在薄胎瓷上下功夫,成化朝仿的往往都是中厚胎的五彩和斗彩类瓷器。

“成化无大器”的说法,从常识上就是不成立的。任何一朝烧制的瓷器都会有实用的大件器具,不然如何装米、盛酒、放置茶叶和药品等?

但是成化朝民间收藏的大器也不多见,笔者见过一对斗彩瓷大罐。

(1)如下是一件成化黄地墨彩薄胎茶盏,自然光下可透两面纹饰:

文章图片27

直径12厘米,质量不到60克,厚度1毫米,上手如蛋壳般轻盈,胎骨硬朗不易碎:

文章图片28
文章图片29
文章图片30

(2)笔者所见直径最宽的薄胎瓷盘:如下描金五彩龙纹盘:直径21厘米左右,仅490克,而另一件弘治绿釉直径22厘米,近800克,单纯测量厚度,目测都是2毫米,手感仅在于饱满度,有零点几毫米的差别:

文章图片31

蓝黄地描金五彩龙纹花卉盘

文章图片32

直径21.5厘米

文章图片33

厚2毫米

文章图片34

直径22.5厘米

文章图片35

厚2毫米

微观破泡及土沁:

文章图片36

微观有机物污染:

文章图片37

骨不塌子:用于支撑胎体:

文章图片38

底款上的橘皮纹:

文章图片39

(3)另一件薄胎瓷:红地荧光彩沥粉法华彩麒麟花卉纹碗

文章图片40

(1)器身上的【术语】水流痕:四周散发的水气在瓷器上聚集流淌的痕迹,清洗不掉。

文章图片41

水流痕微观:

文章图片42

(2)底款被严重腐蚀:

文章图片43

底款被腐蚀的微观:被一层银白色环境物覆盖:

文章图片44

破泡微观:

文章图片45

宏观:碗心的老旧气:

文章图片46

(4)荧光彩暗刻龙纹鸡缸杯:

文章图片47
文章图片48

底款上的橘皮纹和青花铁锈斑下沉:

文章图片49

(5)蓝地青花凤纹薄胎杯:通体出土物的包浆,经年累月清洗不去:

文章图片50

局部细节图,可见青花纹饰是描边填涂:

文章图片51
文章图片52

底款:下沉铁锈斑

微观:大量死亡气泡:

文章图片53

如下是当代大师制薄胎瓷,非遗,未见有能做旧仿老者:

文章图片54

透光效果:

文章图片55

-----------------

本系列其他文章:

瓷器微观特征简要梳理(1)——前言

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080388085661680143/

瓷器微观特征简要梳理(2)——唐及五代特征

https://mp.toutiao.com/profile_v4/graphic/publish?from=edit&pgc_id=7080410337132216832

瓷器微观特征简要梳理(3)——宋徽宗各种“御”,及庙号谥号

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080695898665419304/

瓷器微观特征简要梳理(4)——北宋微观特征

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081104311765451305/

瓷器微观特征简要梳理(5)——南宋及元代特征

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08145043632619574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