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头条』平 安 | 正月里来不是春

 当代文摘 2020-09-09


《 正月里来不是春 

(诗歌)黑龙江  文/平  安

“正月里来是新年,赶上了猪羊向前去。”这句歌词是母亲最喜欢的,小时候,每到了正月,母亲就开始教我们唱了。每次唱的时候,母亲都会啜泣。小的时候,不明白母亲为什么要这样。有一次,我看到母亲哭了,就问母亲为什么每次唱都会这样。母亲唉声叹气地说:“你妈呀哪里有什么新春啊!”

我的家乡有一句顺口溜:“耍正月,闹二月,哩哩啦啦到三月。”这句顺口溜的意思是,从初一到三月开始种地,这期间都是过年,大家就是玩。农村人,一年四季有三季干活,就是这个冬天才能歇歇,所以,这几个月是他们最幸福的时候。他们也没什么可玩的,就是玩扑克看牌。我家不是农村,但居住的地方是工业农业各占一半的地方,所以这样的习俗是一样的。

几乎所有的人家都是这样,只有我的母亲不会这样。

在没有封山育林的那些年,整个正月里,母亲都是上山拉烧柴的。等不能上山了,母亲就开始做针线活了。大年初一开始,我们都穿着母亲做的好看的衣服去玩,母亲呢,开始做棉衣。母亲先把穿过的旧棉衣棉裤拆了,实在不能用的面里面外的就当擦布擦地板了,棉花可是好东西,许多年以前的棉花都是实实在在地里种出来的,没有半点人造的成分。特暖和。母亲永远都舍不得扔掉一点,哪怕指甲那么大一块。母亲先是到外面,用一根大棒子使劲敲打棉花,把棉花里面的灰尘都去掉。然后回到屋里,用一块破布把头包上,用她那围了几十年的都打了补丁的围脖把嘴围上,坐在一个小板凳上,开始打棉花片。母亲小心翼翼地把那些就棉花一层一层地揭下来,不像大家想象的那样,一揭就是一大片,它们是很小的、形状不等的、薄厚不均的,母亲就拿起一块,用长长的拇指的指甲向外面刮或者扯,直到手里的那一小块薄厚均匀了,四周没有一点卷曲的地方了,这一块就算完成了。母亲把这一块棉花片放到一个没有把手的筐里,摞在一起,那些棉花片都像饺子皮似的,中间厚,越往外越薄,因为用它们做棉衣的时候,要一块一块地搭在一起,使得整个棉衣棉裤都非常均匀。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母亲的棉花片一筐一筐满满的摆在那里。很好看,虽然那些棉花早已不是雪白雪白的了,甚至是灰不溜秋的,脏兮兮的,但母亲视它们为珍宝,有了它们,我家的大人孩子就不会挨冻了。

有一次,母亲去做饭,我就揪下来一块棉花,做成小球球,在屋里扔着玩。母亲看到了,使劲的打了我一顿。我哭,母亲也哭。母亲哭的时候总是不停地说,说她小的时候是怎样的穷,日子是怎样的苦。

老爷死的早,大舅被日本鬼子抓壮丁了,丢下姥姥一个小脚女人领着七岁的母亲和三岁的小舅要饭生活。母亲到了十几岁了,还没有穿过衣服,只能用一块麻袋片围在身上。等母亲再大一大的时候,就不让母亲出去了,只有姥姥领着小舅去讨饭。母亲一个人在家里。母亲整天蜷缩在炕角里,怕人家看到自己的身子。想上厕所了,就看看窗外有没有人,没有人,就从窗户跳出去,便完赶快再跳回屋,再蜷缩在炕角里。后来,姥姥看母亲已经发育成大姑娘了,就用自己的一件陪嫁大衫给母亲毁成一件大衫。老天从不可怜穷人啊,过年了,母亲穿上了它,家里没有被,全家人只能围坐在火盆旁烤着,母亲困了,睡着了,衣服被火烧了,等知道的时候已经所剩无几。母亲只好再围上麻袋片,出门捡富人家扔的破布什么的,捡了不少,回来没舍得给自己做衣服,给姥姥缝了一件衣服,一数,一件衣服竟然有一百零一块补丁,由于颜色各异,母亲就用锅底灰揉一揉,揉成差不多一样的颜色。母亲的童年少年就是这样过来的,所以母亲总是视东西如生命。母亲说了这些,我才知道母亲为什么就因为一个棉花球打我打的这样狠。

棉花片打完了,母亲就开始做活了。母亲用缝纫机用得非常好,母亲会在缝纫机上浇点油,然后坐到缝纫机旁 把那些洗的干干净净的、破旧的衣服裤子拆成的、大大小小的、花花绿绿的碎布连在一起,按着全家人的个子做成不同的衣裤,我们的棉衣棉裤里面都补丁摞补丁的,最多的达一百块,面呢都是旧衣旧裤,老大的给老二做,老二的给老三做,也有不少的补丁,只是相对少一些而已。

母亲做完了缝纫机活后,就开始坐到炕上,把缝好的布铺开来,一块一块地往上面摆棉花片,一边摆一边用手按,找找哪里不平,如果有哪里缺少的话,就补上一块合适的小棉花片,直到所有的地方都均匀了,母亲会在铺好的棉花上铺上报纸,然后很熟练地翻过来,开始一针针一线线地绗趟趟,半寸宽的距离,针脚宽窄远近一模一样。母亲绗的时候很遭罪,她的腿是老寒腿,盘不上,只能伸着,母亲的眼睛早已花了,戴着老花镜,每穿一根针,她都得冲着阳光,一次又一次的,不知插了多少次才能把线穿到针眼里。母亲绗的时候必须把身子趴到棉衣或棉裤上缝。缝一会儿,母亲就满身大汗,汗水会湿透衣衫,头发就像刚洗过似的。我们有的时候要给母亲穿线,母亲就说,不行,去玩吧,正月里干活,将来会不巧的,笨笨的,将来到了婆家人家会看不上你的,正月里缝针线,对眼睛也不好,习俗不能不信呢。母亲知道这个习俗,不让我们干活,可是她自己却永远地干着,永远地没有个完啊!

母亲给我们每个人都做两件棉衣棉裤,每人一件薄的一件厚的。后来母亲的身体越来越差,心脏功能已经到了三级,几乎没有生存的机会了。母亲更忙乎着做棉衣了。母亲给我做了五件棉衣和棉裤,棉裤从一斤棉花到四两棉花的,都有,棉袄有大衣,马甲,大袄,小袄,母亲告诉我说:“你妈已经给你写上号了,到了秋天你就穿上一号的,记得随着天气的冷暖换啊,别像你妈似的得了老寒腿遭老罪了。”我拿着母亲做的棉衣棉裤哭得泣不成声。母亲也哭了,母亲说:“他们都比你强,你胆小身体差有没主意,遇事老是哭。所以我把这些都给你准备好,我死了你就能挺十年八年的。未来的路就看你自己了。”我抱着母亲做的衣裤,久久地呆坐的,想一会儿,哭一会儿,衣裤尽管很破,拿不出手,更登不老大雅之堂,但是我把他们市委珍宝。在我的心里,他们比金子还珍贵啊。

许多年以后,我依旧按着母亲的吩咐穿着母亲的爱、母亲的关怀和母亲的伟大。有一次,我去看病,医生给我打针的时候,看到我还穿着这样的棉裤,不仅跟不上形势了,最主要的是,补丁螺补丁的,她就看着我说:“你这个大记者怎么这样落后?”当她听到我的述说后,她和我一样泣不成声,她用手机拍下了我的棉裤,说回家给她的孩子看,叫她的孩子知道该怎样艰苦朴素怎样孝敬老人。

母亲已经离开我三年了,母亲的棉衣棉裤依旧伴随我走遍祖国的名山大川,走遍世界各地。因为这些衣裤已经是历史,是一位伟大的母亲用她的辛苦劳累写就的一部母爱之史,不管日子有多久,不管时代发生怎样的变化,母亲的图腾不会变,不管气候有多冷,它依旧保暖。



 作者风采简介 

平  安,黑龙江哈尔滨人,教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出版发表了600多万字的作品,擅长小说散文诗歌电视剧等创作。平时培养孩子写作,已经有700多孩子的作品见于报端。本刊特邀专栏作家。


主编微信:rocola2010(中 国)

最美作家,一生只为您守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