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冬衣

 昵称535749 2017-10-16


2017-10-16

东北的冬天,嘎嘎冷,小风像刀子在脸上刮,天寒地冻怎么御寒?今天咱就来唠唠东北冬天怎么穿。

大棉袄,二棉裤,

里面是羊皮外面裹着布,

那怕是零下四、五十度,

天儿贼啦冷咱也不打怵,

开山劈岭伐大树,

这就咱说的劳动保护…

这词唱的不假,零下四五十度的天气,要去开山劈岭伐大树,最好的保暖办法就是棉袄棉裤棉靰鞡,毡袜绑腿狗皮帽子,反正是怎么保暖怎么穿。

小时候,我也穿过棉袄棉裤,当然都是捡姐姐和亲戚家孩子穿过的。

每年秋天,我妈会做棉衣服。最开始我妈并不会,因为她在家为姑娘的时候,只顾着指挥弟弟妹妹偷铁捡煤割柴挣钱,干得全是男人的活计,这些女红她是样样不行。做饭都是将就,更别提纫针缝衣这样的细活了。

她说小时候唯一干过的缝补活计,就是帮舅姥缝破布噗衬。工厂的破布,整车拉来,她俩一起拼,小噗衬连成大噗衬,直到连的够大,当作晒粮食的帆布;或者卖出去,一块大噗衬卖几毛钱。我妈干活心急恨债,嫌纫针费事,每次尾线都留了一米多长,缝一针得抽半天线,干的反而比常纫针的舅姥更慢。那时候光图快,针缝留的特别宽,里面能伸进去两根手指头。要是把那手艺用在缝棉衣上,嗖嗖的东北风灌进来,还不把全家人都冻死。

所以,每年秋天我姥都会来帮我妈做棉衣。把炕立柜里的棉花套和棉衣里面拿出来,铺到炕上,做了五六年,我妈也没学会。我姥觉得不能让我妈再这样指望自己,万一自己没了,这不会做棉裤的姑娘,在农村可咋办。

第二年,我妈再求她,我姥都没来。那年秋天,我妈可愁坏了,也不好开口求邻居,只能自己硬着头皮做棉衣。她先把棉袄面铺在炕上,然后把棉花套放上去,再把棉袄里子放上去,直接开始锁边,好在旧棉袄的棉花已经压得板式,所以缝起来勉强还能穿。

就这样,她依葫芦画瓢,照着原样把全家人的棉衣都做好了。结果大人的棉衣勉强能穿,俩孩子的棉衣胳膊腿都短了一截,没办法,谁叫孩子要长个呢。我妈想到了妙招,用新布新棉花缝了几个圆筒,袖管裤管接一截,加上旧棉衣本身就肥大,加长之后居然很合身。为此,我妈颇为得意,往后隔年她不爱做棉衣,就会采用这一妙招。

最搞笑的是,棉裤的裤裆磨损的厉害,我妈给我爸做棉裤的时候愣是在破窟窿处留了孔,说方便他撒尿。结果我们回姥家拜年,姥姥让我们全家把棉衣脱下来,她给每一件棉衣里头都用针线细细的崩上,用来固定衬布和棉花,又拿出新布和棉花给我爸的棉裤堵上了窟窿。

从此,我妈发奋图强,知耻后勇,终于学会了做棉衣。知道絮棉花的时候胳膊腿要加长,膝盖屁股裤裆等重点部位要垫上新棉花,鼓包的地方要抹平,衬子和棉花之间要用棉线绗好固定。虽然针脚仍然大的可以伸进一根手指头,但是好歹也没让我们在大冬天漏了肉。

后来,二姨家“发达”了,过年前买了新布新线新棉花,让我姥姥帮忙给她家做棉衣。我姥姥做了两天,终于把小姐姐的棉袄做完了。新棉衣是大红色的布面,里面掐着金丝,侧面开叉,大襟里面的按扣崭新发亮。

二姨拿起来看看,说恐怕有点紧,小姐姐也不喜欢棉袄的花色,死活不要穿。

我连忙说那我帮姐姐试试,结果穿上就不肯脱。新棉花做的棉衣真暖和啊,关键是又轻又软。二姨看我舍不得脱,就说这件棉衣就给我穿了,再给小姐姐买布重做。我穿着新棉衣,坐在姥家的炕头上,背靠着火炕,没一会脸就红了,额头也冒汗了,但是我不能脱棉衣,万一脱下去小姐姐穿上觉得正好,又喜欢了,那我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任凭着阿姨舅舅怎么劝,我就是不脱棉衣,大家都笑话我,说这些孩子,就你最尖!我的脸更红了,绝不是害羞,就是热的,虽然是抢来的新衣,但是喜悦压过了害羞,有新棉衣穿,是多么幸福啊。

那时候天真冷,家里也是真穷,不光棉衣是旧的,棉鞋也是旧的。

我爸妈以前是穿黄色的棉靰鞡,里头垫上厚厚的乌拉草,脚上套上厚厚的毡袜,一个脚变成两个大。在外面时间久了,鞋子湿了又冻,晚上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把冻得硬硬的鞋脱下来放到灶坑门口烤,鞋上面升起白色的水蒸气。要是柴火烧涝了,着到灶坑外面来,第二天早起鞋子都烧坏了,我爸就只能穿我妈的鞋。好在我妈脚长的大,不然我爸第二天都出不了家门。

我上小学时,就开始时兴军绿色迷彩的棉胶皮靰鞡。整体造型要比黄色的棉靰鞡精简很多,而且鞋头鞋帮上的胶皮都加高了,这样如果不是趟大雪,鞋子也不会湿的很厉害。鞋里面也不兴垫乌拉草了,我爸妈就会剪好的苞米窝子,垫在鞋底。我妈也开始喜欢做针线活,她会拿旧布头,纳针脚细密的鞋垫。我们晚上只要把鞋垫掏出来,放到炕头被底下炕干,第二天穿鞋,就可以清清爽爽了。

小女孩毕竟不喜欢军绿色,况且亲戚家给的旧鞋鞋底磨得溜平,上学路上我们经常摔跤。有一年,我妈终于开恩给我和姐姐一人买了一双红色的棉鞋,鞋面是烫绒的,鞋底是塑料的,但是没想到塑料遇冷变硬变脆,结果没到开春鞋底就撅折了。我妈说到底是新鞋中看不中用,以后很多年我们只能穿打滑的旧棉鞋。

儿时的冬天也并不是没有温暖,比如每天早上炕头上烙的热乎乎的棉衣服;比如早上垫好的松软的鞋垫,比如每年过年全家人都会穿的“踩小人”的新袜子;比如用细毛线勾出的各种图案的套袜,又比如我和姐姐的羊毛围巾。

我妈结婚的时候置办了两条上好的围巾。一条是藕荷色的,一条是大红色的,长约一米多,宽有三十厘米,不厚但是质地细密,羊毛材质略微扎脸。姐姐围藕荷色的,我围大红色的。

每天早上妈妈会给我们俩扎好围巾,打中间披到头上,左边绕一圈,右边绕一圈,然后在后头扎紧,只露出两颗眼睛。这种扎法一点也不洋气,就像裹一颗粽子,终极目标是不漏就好。有时候后面扎得太紧,勒得我们喘不过气来。我们只好出门后用手在前面扯一扯,稍微松快一下。上学路,上三坡,下三坡,呼出的气把嘴边的围巾染白了,两鬓的头发也白了,刘海白了,眉毛也白了。到学校,打开围巾,整个头都是汗津津的。后来姐姐长大了,给我包围巾这个任务就光荣的交到她手上。要是我哪天得罪了她,第二天早上的围巾一定包的又严又紧,估计她在捆扎的时候,当这围巾是绞索呢。所幸后来,我学会了自己扎围巾。

上初中以后,我就不肯穿那种又肥又大的大棉裤了,我妈又给我做了一条稍微瘦一点的。棉衣也不穿了,恰好邻居送了两件旧羽绒服给我和姐姐。羽绒服一件是米色,一件是浅绿色,都不耐脏,但是好在外皮由拉链连着方便拆卸,我们就每隔半个月洗一次。旧羽绒服最大的缺点是钻毛,钻出来的羽毛又硬又大,根本不是羽绒。我妈看到了就说以后有钱了一定给我和姐姐做两件上好的羽绒服。为了做羽绒服,家里每次杀鸭子和大鹅拔掉的绒毛,她都攒起来。结果攒了好几年,也没攒够一口袋,到最后,塑料口袋被刮漏了,羽绒飘得到处都是,也终究没做成羽绒服。

我上高中的时候,姐姐在饭店打工,有一天晚自习,她托人送了一个大袋子给我,是一件全新的红色的羽绒服。我高兴极了,连穿了一个礼拜,结果这件羽绒服不争气,还是钻毛。坐在暖气十足的教室里,我都不敢脱外衣,怕脱了外衣,毛衣上沾满白色的鹅毛。即使我成绩优异,但是在一群华丽的同学面前,我还是那只丑小鸭。

临上大学,我妈要求四姨带着我去买一件像样的羽绒服。四姨和姨父带着我进了某专卖店,买了一件鹅黄色的羽绒服。我不喜欢黄色,但是我爱极了那件羽绒服,它就像我的第一件新棉袄,又轻又暖又软。它随我上了四年大学,最后我不喜欢了又给了姐姐。

大学里,我的审美逐渐觉醒,穿上了第一双高跟鞋,也彻底告别了土棉衣。冬天里的装束就是长款连帽羽绒服,高跟棉靴,加毛加厚的裤袜,外面除了罩牛仔裤,还可以穿百褶裙。不穿秋裤,贴身套裤袜,或者套一层肉色丝袜再加一层透色的黑丝袜,营造出一种“假透肉”的感觉。如果天太冷,还可以多套两条毛裤袜。反正那时候舍不得吃好的,永远是营养不良的豆芽菜,拖着两条筷子腿,走在路上也很美丽冻人。

渐渐地,羽绒服也不穿了,只买那种及腰的丝绵小袄,或者羊毛昵的大衣,里面多套几层带毛的保暖内衣。在最瘦的年纪,显瘦就是王道。至于冷不冷,我们根本不在乎。大学四年,我买过最好的抗冻神器,一是皮毛一体的羊皮棉靴,一是内里加绒的袜套。

毕业来了江南也随身携带,没想到江南的冬天比东北还要阴冷,这两年,我的御寒神器穿坏了,踏遍商场,我也没买到一样保暖的靴子和袜套。但是我发现了另一件法宝-羊绒,我给家人配备了羊绒衫和围巾,加上羽绒服和厚棉袜,希望可以抵御江南的寒冬。

如果回东北,基本的装备应该是羊毛一体的皮鞋,带绒的保暖内衣,加厚加绒的打底裤,长款带帽羽绒服。有钱的可以考虑加拿大鹅,或者貂皮大衣。在脚底,膝盖,后腰隔衣服贴好暖宝宝。如果去爬山滑雪,可以考虑冲锋衣和滑雪服。

理论就是寒从脚下起,穿衣做到里透气,中保暖,外防风。而且东北室内外温差大,衣物要好穿脱。

如果还觉得冷,那就对了,不冷就不是东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