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说法认为,人类与自然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意识。人类拥有自主意识,能够对周围环境进行自主了解,然后作出反应,同时还能在大脑中形成想法,进行思考。但是“意识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就像哲学上的“我是谁”、“我从哪里来”等一类问题一样难以回答。那么人类的意识到底是什么?从何而来? 意识中有一个词我们经常听过,那就是“自我意识”。一个正常人一定会有自我意识,而自我意识则表现在一个人能够了解他自己的生理情况和心理情况,知道自己周围的环境情况以及对自己和外界事物产生看法。但如果让人类来研究意识的本质,这就非常困难了,因为科学家在研究这个问题的过程中也在动用意识。 曾有科学家尝试从哲学的角度去分析意识的存在,如果从辩证唯物的角度去思考意识的存在,那么它就是实实在在存在的物质。既然意识是具体的、可以看得到的,那么它有何表现呢?支持这一角度的科学家认为,人类大脑中的信号变化以及大脑组织的形变都是意识的体现,而这些确实是具象的。 如果从抽象的角度去思考意识,那么它并不是以实际物质为载体,而是以某种行为或者能力来体现,而产生意识的部位则还是大脑。比如正常人看到飞快驶过的汽车会停下来等待,这个时候我们的眼睛会不断观看四周的交通情况,然后将视觉信号传到大脑中进行处理,最后形成意识来控制人的行为。 这两种从不同角度出发对意识的定义听起来似乎都很合理,但现代科学研究表明意识的本质比我们想象中还要复杂许多。归根结底,意识是一种十分飘渺的概念,那么科学家们都是如何研究意识的呢? 根据历史记载,早期进行意识研究的科学家通过观察大脑皮层感觉区的活动来研究意识。 他们以动物的大脑皮层为研究目标,发现如果给动物大脑皮层施加电信号,那么其传感区就会产生活跃信号,然后动物产生的身体产生相应的反应。 因此早期的科学家将大脑皮层传感区产生电信号的过程称为是意识的形成过程。后来有科学家将在动物大脑中的研究延伸到对人类大脑的研究,发现人类大脑皮层中同样存在传感区的,但是信号的形成和传递更复杂。 人类之所以在意识形成方面要比动物复杂,是因为人类大脑的发育更加高级。即使是和人类拥有诸多相似之处的灵长类动物,在大脑信号的形成和传递方面都无法和人类大脑相比。虽然目前科学家对人类意识的研究有一定的进展,但是意识的本质还是一个谜题。这或许是个无法被揭开的谜题,一旦解开人类恐怕会达到完全自知的状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