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是谁?人类的意识到底从哪里来?美国研究学者已接近真相

 天高云淡书客 2020-09-14

自从人类诞生以来,“我是谁”这个问题就从来没有停止过讨论。人类的大脑结构大抵都相似,生活环境也有类似的人,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不一样的自我呢?7月26日,美国一个关于趣味科学的网站刊登了一则研究报告。这则报告为我们揭示了意识的真相。能够知道自身的情况,知道自身所处的环境以及对外界有看法的生物,都是具备自我意识的。

如果让你解释一下意识是什么,你会怎么回答呢?虽然研究意识的学者本身也是人类,但是自己研究自己的意识,反而成为了一件更加困难的事情。从哲学的角度来分析,人类观察这个世界可以从两个角度分析。对于辩证唯物主义者来说,意识是具体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也就是说,人类意识的变化,都会具体体现在大脑内外部的变化,像是大脑组织的形变,或者电信号的变化。

还有一种角度认为,意识是生理学上的变化。意识并不是具体存在的某一部分,而是大脑功能区的其中之一。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历各种奇奇怪怪的事物时,我们身体上的感官部分就会帮我记录下当时的感受。而当我们需要想象或者回忆某件事物的时候,大脑中的意识就会发挥作用,使我们完成工作。而当我们在夜晚进入梦乡的时候,大脑的意识就会开始停止工作。

虽然这两种意识的定义都有各自合理的地方,但是目前主流的科学研究认为,意识远比我们想象中的要复杂。根据官方的定义,意识是一种在脑部发生,特殊且复杂的生理活动。意识可以帮助自我实现认知世界,认知环境以及认知自我,而且还能让自身感受到自我在现实生活中的运动状态。

约瑟夫·勒杜是一位来自美国纽约大学的精神病学和神经科学的教授,面对复杂的自我意识难题,他提出了一个很简单的道理:要想证明任何事物,只需要弄明白它是什么,以及它不是什么。

科学家们研究意识的方法,是通过研究人类大脑皮层的反应。对于一些初级的神经反射,比如说眨眼,膝跳反应等都是通过大脑皮层的神经进行反应的。科学家们只需要将脉冲电流通过人类的大脑皮层,就会感受到人类受到电击而产生的意识。经过实验,科学家们发现人类产生意识所需要的时间,是他在感受到这一事物后的500毫秒。500毫秒后神经开始运动,我们也就有了意识。

人类目前对于自我意识的研究,仍然处于非常低级的阶段。下一步,科学家们将会对动物的意识进行研究,探究动物的意识复杂程度是否与记忆力的强弱有关,研究动物是否与人类有着相同的喜怒哀乐等等,科学家们需要通过在动物上的试验找到答案,进而对人类的意识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