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品悦读:书 香(作者:卢健生)

 当代文摘 2020-09-09

精品·悦读


书  香


作者:卢健生(江西)

今年的国庆节,我有幸来到首都北京旅游。在游览故宫、长城等几个著名景点后,怀着对知识的向往,乘座地铁9号线,踏进了这座环境优美、书香四溢的知识殿堂——国家图书馆。

我从国家图书馆地铁站下,随着熙熙琅琅的人流出来,左前方大约400米矗立着一座高大雄伟、造型别致的建筑,这就是国家图书馆。来到图书馆大门口,犹豫、徘徊,想象进去很难吧,便去打听一下保安,回答:只要凭身份证就可以看书浏览了。
顺利通过安检,高兴地迈进了服务大厅,环顾四周,宽敞整洁透亮,给人一种温馨、惬意之美。俯视一楼,如一口巨大的天井,整洁的地面错落有致的摆放着金黄的书桌,每张书桌座无虚席,读者正在贪婪的吮吸着知识的营养。我抬头仰视,2至6楼也是读者盈门,各楼按规划存放着不同书刊,供读者阅读口味选择。我惊奇万分,图书馆里读者不计其数,却鸦雀无声,仿佛这里不是图书馆,而是一片寂静的山谷。“首都人涵养就是高”!赞美之声脱口而出。


我按照工作人员的指点,来到1楼文学作品阅览室,工作人员把我的身份证在刷卡机上轻轻一按,就轻松过关。阅览室书架排列整齐有序,书架上琳琅满目的作品一尘不染,一张张书桌摆放在靠窗户旁,以便采光充足。我急不可耐地询问工作人员中国古代四大名著在哪?她温和耐心地告诉我在什么地方。按照她的指点,我一会功夫就找到了需要的书。在满满的读者群中难觅地找到一个座位坐下,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起来。灯光是那么柔和,环境是那么优雅,读者是那么高尚,书的芬芳在宽阔的阅览室里氤氲、缭绕,让人怡然、陶醉。在浓厚的学习气氛中看书学习无疑是一种最高级的享受了!你不得不抛弃所有烦恼和痛苦,不得不被知识的奥妙无穷折服、倾倒,心静如水地倘佯在知识的王国里,饱览世界美景,神游名山大川,观摩千奇百怪的人物肖像,聆听中国一个个好故事……贪婪地吮吸知识的营养,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抛弃愚昧、落后,睿智自己、强大自己,何乐而不为!

不知不觉时针已经指向上午12点,阅览室里仍然宁静如水,没有人想要离开的迹象。我的肚里已是饥肠辘辘,欲想到外面就餐去,填饱肚子再来光顾。我悄悄地起身,缓缓地往外面在。过了天桥,就近在一家快餐店吃了午饭。匆匆返回充满磁性的国家图书馆继续浏览,阅览室里还是黑压压的一片人群在埋头学习。我很惊讶,他们为何不去吃饭,难道肚子不饿吗?一会我的这个疑问便不攻自破,我想:原来这些如饥似渴的读者把知识当作“神果”了,因为它能给你智慧、给你才华,给你力量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食粮。


我走近散发着浓郁墨香的书架旁,拿了今年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格非的《春尽江南》,坐下慢慢品读,摊开书页,随着书中故事的徐徐展开,我的视线深深地被这个好故事所吸引:男主人公谭端午的自我放逐和女主人公庞家玉的干练泼辣的性格被演绎的淋漓尽致、栩栩如生。格非的作品具有坚韧、优雅、准确、睿智等特点,在中国当代文坛独树一帜、风格鲜明,曾多次获文学评比各种大奖。其作品被翻译成英、法、意、日等多种文字在国外出版。一捧起来就爱不释手,文字优美、情节动人、寓意深远、受益匪浅。读完这本书,你会体会到什么叫经典!

随后,我捧起了一本介绍“广读天下其书,常新胸中日月“,被誉为文章大家的毛泽东的书。由于毛泽东一生博览群书,见多识广。丰富的知识,铸就了他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运筹帷幄的雄才大略,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创建了新中国。与此同时,他的文章也是经典著作,说理精辟、耐人寻味。毛泽东写起文字来洋洋洒洒,一气阿成,可谓“下笔如有神。”毛泽东的文章概括起来有如下特点:1,思想与气势,2,说理与用典,3,讽刺与幽默,4,通俗与典雅,5,功过与才艺。毛泽东从井冈山起兵到定都北京、抗日、驱蒋、抗美援朝,谈笑间强敌灰飞烟灭,何等潇洒。文章的字里行间充满着无产阶级革命家貌似一切困难和对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及大无畏英雄气慨。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里,毛泽东发表了著名的论著《论持久战》,它如航海上的一座灯塔,引领全国人民树立信心,拿起武器,和敌人战斗到底,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与此同时,《论持久战》的发表,也使毛泽东赢得了全党同志发自内心的五体投地的赞许、佩服和崇拜,确立了他在党内无可替代的领袖地位和崇高威望。毛泽东不仅是文章大家,还是著名诗人。他的诗词豪放、大气,给人震撼,催人奋进。尤其为《沁园春.雪》至今脍炙人口,经久不衰。词中把讴歌祖国大好河山和革命者藐视一切艰难险阻的大无畏英雄气概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广大人民是当之无愧的英雄之豪情,表现得淋漓尽致,那气势气贯长虹、所向披靡。他的诗词和古代的诗仙、诗圣李白、杜甫、苏轼比起来毫不逊色。“打天下靠枪杆子,治天下靠笔杆子。”这是对毛泽东戎马一生的恰到好处的评价。


阅读席间,我不禁环视四周发现在喜好阅读的读者群中的众生相:有的带来几大本厚厚的复习资料,在书中圈圈点点,准备应考,有的看似大学生模样的青年在埋头预习功课,做到未雨绸缪;有的带来里单位、公司的财务发票凭证,趁国庆长假,完成自己的工作;还有的在托腮凝思,也许在思考某一个问题,像是一位深谋远虑的思想者……

我被这浓浓的读书环境包裹着,思绪万千,几十年如一日,在阅读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执着追梦的往事历历在目:七十年代初,在“勤工俭学,半工半读”的教育体制中,我中学毕业回家务农,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落后的农耕方式,繁重的体力劳动,贫困的生活,匮乏的精神世界,让我陷入沉思:折磨人的这种农业生产形式何时是尽头?落后、愚昧的农村又何时富裕、文明起来?与此同时,农民劳动中改天换地的雄心壮志与热情,一心为公的集体主义观念和助人为乐的美德深深的感染影响着我,促使我要拿起笔来,为这些默默无闻的英雄讴歌。于是,我不顾一天的劳累,伏在昏暗的煤油灯下,沙沙沙地记录下白天里的好人好事,撰写成新闻稿件,寄往公社广播站。没想到我的稿件,第二天晚上竟然被采用了,高兴得如小孩子过年似的一蹦三尺高。人们听到广播后,劳动热情更高涨了,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成功的甜头让我一发不可收。壮着胆子又往县广播站寄稿件,结果稿件也被广播了,我更加信心满满,笔耕不断。为了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我少吃俭用,自费订阅了《赣南日报》《散文》《青年文学》等报刊杂志。还参加了当时颇有影响的《山西青年》举办的“刊授大学”的中文专业学习。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打了退堂鼓,没能坚持下来,现在很后悔,若学业圆满,就不会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遗憾。每逢周末两天,我会骑上一辆破自行车风雨无阻地从乡村出发,长途跋涉40华里山路到县城图书馆看书读报,中午两个馒头充饥,持之以恒,从而开拓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充实了自己。
“坐得板凳十年冷,文章不做半句空。”每到下雨天或农闲时,我就闭门不出,或在文学名著里徜徉,或在千古绝句中吟诵,或在洁白的稿纸上“爬格子,”由此获得了“书呆子”的雅号。出工前,我会跑到村小学看一会报纸,劳动休息时,我也会拿出被带的书,漫游在知识的王国里。岁月轮回,知识变得日益丰富起来,写作水平有了提高。期间我撰写的稿件也越来越多,源源不断地从山旮旯飞出,前往更广阔的世界。1976年我被评为公社“先进生产者。”荣幸地出席了县群英大会。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山寨,农村旧貌换新颜,翻天覆地的变化促使我拿起笔来为它歌颂、为它点赞。我的新闻稿《石泉管中流,杨梅水不涩》被市党报《赣南日报》采用。

1982年我有幸加入了教师行列,仍不忘阅读笔耕,用新闻敏锐的嗅觉,把学校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优秀教师默默奉献的蜡烛精神,报道出去,为教育改革,培养国家栋梁之材摇旗呐喊、推波助澜。广博的阅读使我站在三尺讲台上能比较从容地为学生传道授业,历年指导的学生参加县、市作文大赛中频频获奖,我也多年被授予优秀教师的称号。


如今,博览群书是我每天的必修课,已经成为我生活中的习惯。我也把这些有用的知识服务于生活,用之于生活:我把《怎样提高花生产量》的理论上升到实践中,用这种新方法尝试,结果大功告成。我马上把它介绍给村民推而广之,受到称赞。长期的伏案工作使我患有脊椎病,疼痛难忍。一次偶然的阅读,知道了用“每天用头坚持写100个米字”法治疗效果显著,我按照此方法实施一个月后,疼痛减缓,渐渐地痊愈了。我像过年一样快乐无比,给前来寻医问药的亲朋好友推荐这个良方,解除他们的病痛折磨,分享成功的喜悦。

广博的阅读能给你无穷的力量,还能让你足不出户,游览天下:桂林山水甲天下的静、清、绿;黄山的奇、秀、险;泰山的日出壮观景象;西湖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之画卷;浩渺、瑰丽的南海是一座巨大的海底宝库……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仿佛自己身临其境祖国的大好河山、风景名胜,享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杰作。这些美好的享受来源于持之以恒的阅读,让你好像如临百科全书的殿堂,使你领悟到知识是无价之宝的崇高意境。

沉浸在国家图书馆浓浓的书香四溢的学习氛围中,感觉真美好!

当 代 文 摘 原 创 精 选


作者风采及简介

作者简介:卢健生,教师,喜爱阅读写作,信仰文学是阳光雨露。多次参加全国诗词散文大赛获得金、银奖。

声明:本文为作者投稿授权发布,其他公众号转载须授权!

当代文摘微刊

dangdaiwenzhai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