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民阅读需要内外兼修才能真正落地

 路边小石杜辉 2021-09-22

文/杜辉

阅读这个事情,是个相对私密和个体的事情。每个人是否有阅读习惯,是否喜欢阅读,每个人爱看什么图书,有什么特殊的兴趣点。这些都会因个体的知识层次、成长经历、家庭环境、工作学习需求而千差万别。所以全民阅读这个事情,贵在创造阅读的外在条件,引导、启发阅读的内在需求。

现在社会,生活节奏快,生存压力大。读书更多的是作为一种功利性的行为。我为了考试而看书,我为了学某个东西而看书,我为了追赶时尚而看书。太多的为了什么,要达到某种目地而去阅读。其实阅读最重要的作用,本是个人修养的途径。在此大环境下,怎么才能让不看书的人拿起书本?怎么才能让很少看书的人多去看书?外在的条件就是要有足够的硬件设施,诸如书店、图书馆。这些设置不但要多,而且要便利。内在的措施就是有好作品,有读者想读的内容,有阅读的时间和机会,有阅读的条件和氛围。

外在设施一:鼓励扶持中小型实体书店、社区书店的开设

现在每个大中城市都不乏一两座很有规模的书城,但是随着网店的冲击,房租人力成本的高企,众多中小型书店、社区书店已经从大部分地区消声觅迹。大中型书店只能满足爱阅读的人的需求,这类人群不会在意交通的距离,不会在意地理的便利,而会抽出时间特意去大中型书店购书。而中小书店、社区书店的兴起,则会提供更多的偶然购书机会。就在身边,伸手可及。只有这样的便利,才能创造更多人群的阅读机会。尤其是便利店,超市等渠道。如果打破图书销售的特许制度,可以随便销售,那么对全民阅读的推广效果会起到更积极的作用。

如何鼓励中小书店?那就需要政府从诸如税收、各种费用等方面给与优惠和照顾,以减轻书店的经营压力。实体书店最大成本在房租上,政府可以考虑像绿化用地一样,可以用一部分公共土地,低价定向租给个人或企业,来开设书店。以此增加书店数量,创造图书消费机会,便利读者购书。

外在设施二:让图书馆、阅览室都真正发挥作用

最近几年,从城市到乡村,便民书屋、农家书屋等项目投入巨大,但是效果有限。巨大的资金和资源处于闲置或者利用率极低的状态。如笔者所住社区,笔者见过图书阅览室的指示牌,但是阅览室在哪?什么时候开放?有多大规模,有什么图书却从未知晓。既然社区花钱花空间设立了阅览室,那么就应该积极主动的宣传,让社区居民都知道这一便民利民措施。社区不宣传,又有几个居民会主动找上门去看书?

一方面是众多图书馆处于闲置浪费状态,一方面是书店被读者当做免费图书馆使用。各个城市的大中型书店,都可见整天泡在书店的所谓读者。这类非消费读者,来书店的目地就是为了蹭书看。他们席地而坐,甚至边看书遍吃喝。这样既增加了书店的管理成本,又造成了众多图书不必要的破损,也影响了其他读者的消费。最终结果是把他们蹭书的成本转嫁到书店和出版机构身上。这样造成了行业整体的运营成本高企,收益减少,从而制约了出版业的发展。

其实这部分非消费性读者应该引导到图书馆进行阅读行为。因为图书馆本就是公益性的服务设置。为什么大家宁愿去书店蹭书,也不愿意去图书馆免费借阅?一方面是图书馆借阅手续繁琐,更重要的是,图书馆无书可看。目前众多图书馆的运作管理体系,还是我采购什么读者去看什么的模式。从学校图书馆,到社区阅览室,到大中公立图书馆莫不如此。如果转换一下服务方式,让读者去提供想读书目,让读者去选择可采购那些图书。这样既吸引了读者来图书馆,又提高了图书馆馆藏图书的使用率,同时还帮书店减少了无效顾客数量,为真正要购书的消费者创造了更舒适的购物环境和条件。

还有图书馆要善用网络。比如提供网络查书,网络预约,甚至网络借阅,快递到家。这些可供提供的服务越便利,最终促成的阅读行为也就会越多。现在的移动网络已经相当发达,把这些服务从网络搬到手机上,效果则会更加有效积极。为读者提供便利,帮读者偷懒,就是最大的创造了阅读行为发生的机会。

内在措施一:鼓励创作,鼓励出版

当下图书的出版品种越来越多,但是单品的印量则持续下降。在这一趋势下,让本已收入微薄的作者群体,更加拮据。根据我国目前执行的政策,稿费的纳税起征点为800元人民币,这个标准已经远低于我们的个税起征点。即便是如此,个税也是根据月收入计税,而稿费收入,很可能是一个作者在创作了几个月甚至是几年后的报酬。摊在每个月则完全不够起征点,但是收益则是集中的,需要缴纳高额的税金。这种局面,显然对作者的创作积极性是严重的打击和压抑。

内在措施二:减少学生课业,鼓励学生阅读课外读物

阅读的一个巨大群体就是学生,青少年在成长阶段拥有强烈的求知欲。但是繁重的课业,把学生压迫的没有时间做课业之外的阅读。同时,学校和家长反对课外阅读的也不在少数。一个人从青少年时期就没有培养出阅读习惯,那么成年之后,让他重新养成,也是极为困难的。所以从学校、家长开始,就要鼓励学生阅读。但是这个阅读又不能去过分的给一个范围。学校也好,家长也好,总是习惯去干涉学生的生活,干涉阅读内容,总是要去划定一个范围去让学生阅读。成人与孩子的价值观是不一样的。你觉得需要的,也许孩子觉得味同嚼蜡。你觉得不需要看的,也许孩子就觉得非常有兴趣。所以建立出版物分级制度,鼓励学生自主性的阅读。也只有学生主动,自发的阅读,才会培养出真正的阅读习惯。在强迫性,硬性的要求下,形成的阅读习惯,待学生脱离校园,离开家长,独立生活,则很容易抛弃阅读习惯。

总之促进全民阅读习惯的养成,不是一个短期的事情。需要长期的从内外诸多方面给与支持与鼓励,这个过程需要数年甚至是数十年。只有培养出一整代人的阅读习惯,全民阅读才会真正的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作者注:本文发表在2015.4.23 新华数目报.科技新书目第1129A04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