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 南 | 杨新华:我带孩子们编演课本剧

 当代文摘 2020-09-09

当代文摘
唯美·诗歌·散文·小小说

 我带孩子们编演课本剧 

作者 | 杨新华(河 南)

 

从教三十多年,从幼儿园教到小学,让我印象最深、最快乐、最有意义、也是让我最感动的就是带孩子们编演课本剧。课本剧顾名思义,就是根据教科书上的内容,结合教学和学生实际情况,把无声静止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艺术情景表演。表演中有音乐,有故事,有人物,有情节,让课文中描述的人、景、物都活起来。通过多次的摸索尝试,他们非常喜欢这种集游戏、朗诵、舞蹈、表演为一体语文课学习形式一一一课本剧。

十来岁的小学生心理生理持点是好奇心强,显示欲和表现欲强。通过参与课本剧情景表演,孩子们从心理上会感到很大的满足。这种特定的情景创设,激发和调动了孩子们身上的这种天性,给了他们充分展示、释放的空间和机会,在表演过程中,亲身体验了课文中人物的命运遭际及喜怒哀乐的情绪,和课文中的人物来一个同呼吸共命运,从而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想象能力,增强了语文学习的动力及兴趣,也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据我观察,凡参与过课本剧表演的孩子,大多都性格活泼开朗,学习能力强,成绩优秀品德良好。

要编好课本剧,就必须对课文进行认真的阅读和理解,吃透课文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及描写的时代背景,弄清课文的艺术特色,去构思剧本的表演技巧,制作符合剧情的道具、服饰等。还要要求学生说好普通话,把握课文中的人物的性格特征,说话的语调和语气,神态、心理,让学生在声情并茂的艺术氛围中,去体验情节的展开、高潮的形成、情感的渲泻,从而有效地消化课文内容,潜移默化地接受新知识。例如,幼儿园的语言教材中有一个经典故事《小兔乖乖》,这个故事主要讲述小兔子拒绝给陌生的大灰狼开门,教育孩子从小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根据故事内容,我设计了小兔子的家:山坡下一间大红萝卜房子,一个围住房子开满美丽小花的篱笆墙,墙外有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又制作了表演故事的服装、头饰等,为了真切生动地调动孩子们表演情绪,我亲自饰演大灰狼,另一个老师饰演兔妈妈,有老师参与,孩子们倍受鼓舞、热情极高。在场下排练时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孩子们那个认真劲儿真让人心疼。一个叫崔文懋的小男孩家长来接硬是不肯离开。更让人开心的是两个不满三岁的萌娃也加入了舞台表演。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材《捅马蜂窝》是作家冯骥才先生的作品。文章通过叙述“我”儿时因为淘气捅马蜂窝挨蜇的故事,赞扬了马蜂誓死保护家园,与入侵者同归于尽的英雄气概,表达了“我”对马蜂誓死保护家园精神的钦佩和因淘气而伤害无辜的仟悔之情。这篇课文惊险、有趣、有看点,有满足孩子们探险猎奇的心理表演切入点,有人物角色,有场景:爷爷的后院花木扶疏、枝叶缠绕,是鸟、虫、蝶的乐土,是“我”儿时和小伙伴嬉戏的乐园。我请同事帮忙设计制作了表演道具:篮球大小的一个马蜂窝挂在一堵院墙屋檐下,一群小马蜂的头饰及服饰,一只夸张放大的蝴蝶,挑选学生分饰爷爷、奶奶、淘气包“我”和妹妹,又挑选了六位孩子扮演小马蜂。我站在旁边用琴声伴奏烘托气氛。音乐声中淘气包“我”举着大蝴蝶满“园”飞舞,尽情嬉戏玩耍,听到爷爷奶奶上场的对话俏然隐身。奶奶说:“真该死,屋子连透气也不能,哪天请人来把这马蜂窝捅下来!”听口气奶奶很生气。爷爷劝说:“不行,要蜇死人的!”“怎么不行?头上蒙块布,拿竹竿一捅就下来。”“捅不得,捅不得!”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淘气包“我”乘爷爷午睡,找来妹妹准备接应,自己脱下褂子蒙住头只露两口眼睛,拿着竹竿,蹑手蹑脚走到屋檐下举起竹竿狠命一捅,马蜂窝象一颗爆了的炸弹,轰的一下马蜂四散飞起来,“我”捂紧脑袋逃窜,谁知接应的妹妹吓得己先逃跑,愤怒的马蜂们发现了入侵的仇敌,一齐向“我”攻击。此刻孩子们自由表演的天性得到尽情发挥,表演淘气包的学生邢干完全进入了角色,舞台上东奔西蹿,狼狈不堪,“小马蜂”你“叮”它“蜇”紧追不舍,舞台下的小观众起立呐喊、鼓掌助威,表演进入高潮。这场面是我事先并没有预料到的。可惜当时没留下来舞台表演剧照,只有一张表演结束后的照片,从孩子们得意自豪的神情中你是否体会到表演课本剧的魅力?

二〇〇九年十月,举国上下将举办六十周年国庆特大庆典活动。这是对孩子们进行爱国和革命传统教育的良好契机。我就在语文课本中找寻表演的素材。人教版第七册语文课本有一篇《珍贵的教科书》,讲的是革命战争年代延安小学的学生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坚持学习而没有课本,张指导员冒着敌机轰炸,翻山越岭扛回来一捆珍贵的教科书,归途中被敌机投放的炮弹击中牺牲。怎样把这个动人革命故事巧妙的引入到国庆六十周年庆典活动中?经过一番思考我编出了这个课本剧的的序幕词:“六十年的历程步履艰难,六十年的历史辉煌灿烂。当六十年的国庆礼炮在天安门上空鸣响的时候,每一个中国人无不把敬重的目光,投向高高耸立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无不把深情的颂歌唱给那赴汤蹈火、血洒疆场的革命英烈们!今天,《珍贵的教科书》就记录着英烈们的博大精神,见证着革命胜利来之不易!”接着引出课文的时代背景:“一九四七年春天,我们延安小学奉命转移,在那炮火连天的战争岁月里,同学们是多么渴望得到一本珍贵的教科书哇!一本教科书写下一段催人泪下的故事,阐释着珍贵的真谛!一一一看!我们延安小学新的一天开始了!”以上有四名学生朗诵。舞台上设计了一个延安小学的大门,大门旁边的墙上醒目的大标语“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烘托时代背景,让人一下子就回到解放战争年代。为逼真表现战争场面,翻找多盘磁带录制了一段敌机轰炸音响效果,请校工制作了红缨枪和两个军号。剧中的张指导员由我校青年教师李金同饰演,七八名孩子饰演延安小学学生。李老师很有表演天赋,扛着一捆教科书带着两个学生,在“崎岖”的山路上艰难行进。一会儿“爬坡”,一会儿“䠀河”,一会儿“侦察”,一会儿“卧倒”,歇息、擦汗、掩护学生等细节表演的维妙维肖,尤其是表演到中弹受伤倒下,断断续续艰难地叨念着“书……书……”,昏迷过去醒过来又深情嘱咐孩子们“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更是催人泪下。老师真情的表演激发着孩子们表演情绪,此刻仿佛忘了是在舞台上表演,他们紧紧抱住“牺牲“的指导员流下了泪水。在悲壮的音乐中挺起胸膛大声诉说:“多少年来,那捆用生命换来的教科书和指导员没说完的话,一直激励着我们前进!”

为孩子们编演课本剧,我和我的同事付出了许多心血和汗水。每次看到孩子们成功的表演让我倍感欣慰,一次课本剧表演将会使孩子们一生受益,这些辛苦付出值了!

 我很欣慰,也很骄傲,我教学时学生们喜欢我尊敬我,退休时不少学生对我依依不舍,好多学生含着泪水,有一个男孩竟然对来接他的妈妈放声大哭……寒假过后我被学校返聘回校继续教这个班。那天,当我跨进教室时,屋内爆发的震耳欲聋的欢呼声仿佛要把屋顶掀翻了……那个时刻、那个场面、那种热烈的师生之爱,永远定格在我的记忆深处,是我从教一生的最高荣誉,是最幸福的光荣绽放。

 作  者  风  采  简  介 

杨新华,邓州一小退休教师,喜欢文学爱好阅读,偶而提笔记录一点生活中的感悟,甚感欣慰满足。感谢有缘的朋友关注。

 

投稿作者请加主编微信 rocola2010 以确认投稿是否成功

当代文摘原创文学结集出版系列丛书之

《中国当代作家精品文集》(2018夏之卷)

 当代文摘·结集出版·征稿启事 

1、投稿要求:每位投稿作者提交一篇/首代表作,体裁限定散文、诗歌、小小说三类(诗歌:现代诗、古体诗词、散文诗皆可),字数方面硬性要求:散文不超过1500字,小小说不超过2000字,诗歌不超过40行。

4、本次征稿只接受电子邮件投稿,邮件主题格式:【夏之卷结集出版投稿】作品+作者+字数(行数),作品直接写在邮件里,并用word附件一份;正文格式:题目,题目下面署名,署名下面正文,标题和署名小四号宋体字,正文五号宋体  。文末务必附上作者简介(100字以内,包含作者真实姓名、笔名、籍贯、文学简历等)1份、风采照1张、作者联系地址和电话号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