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八零后草根张北冥认为 王立群老师反对恢复繁体字的三条理由不成立

 寒友589 2020-09-09
之意,比如“毋庸置疑”,


(简体字版)

昨日看了王立群老师对“废简提案”的若干评论,感想很多。鄙人也曾是王老师的粉丝。

百家讲坛《读史记》我一集没落。这些日子我在网上传了许多自拍自讲的《繁体字每日一课》

系列节目。正好碰上今年两会繁体字问题再次引发争议。几位网友提醒我看看王立群先生有

关“繁简字”的博文。仔细拜读之后,感觉虽说政协委员的说法过于空泛,未能说中实质。

但是老师您的反驳观点也未免有些片面甚至错误。因此在下有必要向先生的几条说法进行挑

战。虽说我这二十出头的八零后是个无名,无钱,无权的“三无人员”,更没有“学士”

“博士”“武士”“烈士”等一系列头衔。但毕竟在下认真自学过中国繁体汉字,用繁体字

书写完全不成问题。包括小篆,金文,甲骨也大都认识,也能写出不少。再加上我目前还在

一直拍摄《繁体字每日一课》网络视频节目。因此我觉得我这个八零后草根还是有勇气跟大

师们讨论一下繁体字问题。我在自学中国繁体字和古文字的过程中也体会到,繁体字并非我

们想象的那样难学,只要我们掌握了正确学习的方法,繁体字可以人人皆知,人人熟知。我

一个普普通通的八零后草根能做到,相信大家也能做到。

首先,我对王立群老师关于“简化字的来源是有根有据,是科学合理”的说法就不赞同。

不可否认,有一些(不是全部)简化字如“书、为、伟、乐、东”等是根据草书楷化过来的。

但这是否就能说明它们科学合理呢?其实,我看了很多关于繁简字讨论的文章,但令人失望

的是,大家都没有说中要害,点到实质。就连那些支持复繁废简的朋友也未能指出我们为什

么要学习繁体字。难道学习繁体字仅仅是因为它是传统文化,它艺术性高吗?如果大家对繁

体字的认识还只停留在这个层面上,我想倒不如让国人都学行草书,这才真艺术。

我一直认为,推行繁体字教育之所以会有人提出,会引发争论,会在一时间让人难以接

受,其根本在于它牵扯到了我们长期以来所讨论,所关注的一个大问题,也就是教育问题。

具体而言就是中文课应该教些什么,应该怎么教,怎样才能让学生正真喜欢语文课,喜欢汉

语,热爱汉字。现实告诉我们,如今大部分学生对语文课是没有兴趣的,认为是枯燥无聊的。

小学生把认字当成负担,初中生把背诵诗词古文当成痛苦,高中生倒是挺喜欢语文课的,因

为他们觉得至少语文老师讲的是中国话,和数理化英语课那种如听天书的感觉相比还是轻松

多了,可以开开小差,放松一下。我想,我这八零后所说的话应该能代表我们这一代人对汉

语课的感受。如果人人都把学汉字(包括简体字),学汉语当成一种痛苦,一种负担。那么

我们的中文真的要走到尽头了,还有可能真正传播《史记》弘扬《论语》吗?

我的表弟是在国外上的学,回国后学习感受颇多。他告诉我国外无论教什么课,最强调

的是讲清道理。比方说一条数学公式,老师会详细给你讲明个公式的起源发展,以及它所蕴

含的逻辑道理,和日常生活的联系等等。而中国的老师们对这些重要的,能够引起学生兴趣

的问题却泛泛而谈,一味强调学生记公式,套公式。同样,为什么现在的中国学生对汉语的

兴趣越来越低,国人的汉语水平也日渐下降?就拿学习汉字来说,本来繁体字(繁体楷书)

是按照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的造字原则逐步演化而来的(不是简化而来)。我们的先

祖通过不懈的努力研究,用智慧和汗水总结出了一套科学系统的学字方法,其中最经典的当

属许慎《说文解字》的六书。我们按照这种方法来学习汉字,既生动有趣,通俗易懂,又能

便于记忆,事半功倍。就拿王立群先生所列举的几个字的繁体字。東(东)由“日”“木”

会意,表示传说中太阳(日)从扶桑树(木)升起来的地方,即东方(此为传统的理解,其

它的观点暂不讨论)。爲(为)上部是手,下部是大象的形状,表示人指挥大象干活。書

(书)和盡(尽)的上半部都是“聿”说明它们是一类字。一个表示手持筆(笔)写东西。

一个表示手持木棍清理火盆(皿)中烧完的炭火(灬)。还有見(见),由目,人会意,表

示人用眼睛看。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可以说繁体字貌似笔画多,但实际上道理明晰,可以根

据图形,造字结构讲清楚这个字的起源发展,给学生讲明白为什么这个汉字会写成这样的形

状。它写成这样的形状表示一种怎样的含义等等。如果我们通过繁体汉字来学习中文,可以

说是生动形象,便于记忆。这种形义结合的教学方法自周朝就开始使用了。我通过自己的视

频《八零后汉字讲坛繁体字每日一课》的实验证明,只要我们使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即使是

对繁体字毫无概念的人,也能够很快记住和掌握许多繁体字。可惜的是,尽管王老师指出许

多今天的简化字都是根据俗体字,行草书而来。但问题是,这些俗体字在很大程度上没有遵

循汉字造字的基本原则,是讲不清道理的。古人深知其理,在平时日常你爱怎么写都行,但

是正规书籍,正式场合,教学之中当然还得用正体(繁体)。行草书作为一种艺术字,可以

随意连笔,减省笔画,扭曲字形。但是你见过哪本字典,哪本《说文解字》类书籍是拿行草

书为例来讲解的?这些俗体,行草书貌似简单,实际上没有遵循造字原则。我们非要以这些

讲不清字形与字义关系的俗体,行草作为正规文字,所以很遗憾,我们的中文老师面对这些

被简化的汉字,“书、为、伟、乐、东”实在是没有办法讲清它字形结构的道理,无法说清

楚它为什么要造成这样的形状。连这些简单字都讲不清,那么比这结构更复杂的文字就可想

而知了。所以只能通过强行记忆,迫使学生们死记。谁也不喜欢死记硬背,因此仅从学习文

字方面,就使学生深感枯燥无味,还能指望他们热爱写作,热爱古典诗词吗?有些人对简化

字,甚至繁体字的字形胡乱讲解。我们现在不但简化汉字,还乱读部首。比方说“彳”(读

‘赤’)是象形字,指街道,像“徐、行、街”等带“彳”的汉字都和在街道上行走有关。

可我们现在学习简化字时非要把它读成“双人旁”,使学生误以为“徐、行、街”等字都跟

“两个人”有关。这种对汉字,对祖先幸苦结晶毫不负责的教学方式仿佛又把我们带回了汉

朝《说文解字》诞生之前,那段某些所谓“现代派”文字学家胡乱解读文字,误人子弟,愚

弄百姓的时代。这难道就是简化字进步,科学的体现吗?

二,换下一话题。看了王立群老师对繁体字“愛”的解读之后,觉得这样的解读未免有

抬杠之嫌。说“愛”字中间的“心”反映了古人科学知识落后。那照此逻辑,所有带“心”

的汉字如“想、念、思”等全都错了?是不是还要把“随心所欲”改成“随脑所欲”?有位

网友说的好,中医最强调身体各个器官之间的联系和协调,心脏和大脑看似是两个器官,实

际上是相通的,是互相配合的。汉字中的心是泛指人的情感,现代科学也证明,当一个人产

生忧虑,烦躁,生气,紧张,高兴等不同情感时,心脏的跳动频率是会随之发生剧烈变化的,

有时候自己就能感觉到心脏活动异常。所以怎么能说汉字中的心是古人科学知识落后的体现

呢?

三,有关王老师对计算机技术与繁体汉字关系的观点,在下也不能完全赞同。从总体上,

计算机打字在今天已经代替了手写,这是不争的事实。它在客观上已经解决了之前我们所说

的繁体字笔画多的问题。比如我这篇文章,使用繁简二体根本不存在时间长短问题。虽然在

许多场合,仍然规定必须手写,来体现某种特殊意义,那就更应该使用文化内涵丰富的正体

(繁体)字了。至于王老师所担忧的小学生难学难写繁体字的问题,让我想起了方才看到的

一段视频。一位记者拿一本繁体字的书让一小学生去读,他不认识。由此来证明小学生学繁

体字困难。我还是那句话,如今的小学生根本没有接受过繁体字教育,让他们去认繁体字无

异于让一个没学过二十六个英文字母的人去读英语一样,不认识很正常,根本证明不了繁体

字难学。很多时候,我们不要把责任推到繁体字笔画多的身上,而更应该思考如何改变我们

的教学方式,如何继承先祖留给我们学习汉字的宝贵经验和方法,使学生把学习汉字(尤其

是繁体)当成一种乐趣,而不要用那种简单粗暴填鸭式的模式让学生一笔一划地死记汉字。

大家之所以惧怕繁体字,是因为没有人教我们,我们不会,不习惯看繁体字。正所谓“难者

不会,会者不难”。

四,最后评价一下王老师对繁简汉字与台湾以及国际之间关系的看法。客观的说,政协

委员们又一次把繁体字与台湾问题扯到一块儿,以偏概全。这一点我一直不赞同。谁都明白,

两岸关系情况复杂,不是繁体字能解决的。当然也不可否认,繁简字问题的确也是两岸人民

产生隔阂的原因之一。王立群老师对此用台湾,新加坡地区大陆简体字书籍畅销的事件来证

明简化字的影响力。但是请大家注意,新加坡本来就以简化字为主流,他们看简体字书籍是

很正常的事情;至于台湾人也能看懂简化字,就更值得我们反思了,想想大陆人有多少能看

懂台湾的繁体字书籍呢?这件事情不值得我们骄傲,反而更令人悲哀。那么王老师所说推行

繁体字会造成空前灾难未免有些太过偏激。推行繁体字教育只要方法得当,不急于求成,绝

不会造成文化混乱。请大家想一想,是不是因为我们学了英文就和汉语拼音产生混乱了呢?

我本人就通过自学掌握了繁体字,什么是繁体,什么是简体分的很清楚,没有出现繁简字混

乱不清的情况。我想,身为熟读古籍《史记》的王老师也不会因为学了繁体字就跟简化字产

生混乱吧。

另外我还是想为那些无论是主张还是反对繁体字的各位热心朋友们说一句公道话。虽然

人与人的知识水平不同,对问题的分析能力有高有低。但是大家都不是出于恶意,都是在对

我们的中国文化着想,对中国汉字的命运担忧。尽管有的主张过激,有些观点欠妥,我们只

要对其耐心指导纠正即可,又何必恶语伤人,对其进行人身攻击呢?文艺界人士呼吁弘扬繁

体字文化,客观上也尽到了一个文艺工作者弘扬传统文化的责任,为什么要污蔑他们是无聊,

不关心民生,不顾人民死活呢?别忘了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当我

看到网友们的留言后,不免感到几许无奈。大家是在讨论问题,不是骂街,我们什么时候才

能做到文明呢?我曾在视频

能做到文明呢?我曾在视频《繁体字每一课》中为大家讲解了繁体字“禮”(礼)的造字原

理。看来我们还真的有必要认真领悟“禮”字所要传达出来的精神啊。

最后我还是要引用我在视频节目《繁体字每一课序》中的一句话“评价任何一个事物,

首先要了解它,要认识它。我们要想评论简体字,繁体字,小篆,甲骨文的优劣好坏,首先

还是要认真地学习它,熟知它。不要人云亦云,在不认识繁体字,把小篆当成甲骨文的情况

下去批评繁体字,这样做确实对不起我们的汉字。

恢复繁体字不等于去写甲骨文

(简体字版)

身为八零后的我这两年一直在拍摄制作网络视频《八零后汉字讲坛——繁体字每日一

课》。因为五年前一时心血来潮,自学了一下繁体字以及古文字。不想竟被先祖的智慧和繁

体字的魅力深深折服。我曾思考,为什么如此伟大,如此精妙而且道理明晰,便于理解的文

字会被今人抛弃,会被认为可怕难学。前两天繁体字问题再次火爆起来。鄙人也义无反顾地

加入了“拥繁派”的队伍中。我认眞观看了网友们的留言。发现许多反对繁体字的朋友们的

理由主要集中在这两方面:一,恢复学繁体字意味着回到长袍马褂,裹脚长辫的时代。二,

恢复学习繁体字还不如改用甲骨文来交流。

我个人认为,稍对中国各种文字有所了解,便不会说出这样的话。很明显,第一条纯属

抬杠。我们是在讨论文字问题,不是讨论服饰和缠足问题。这完全是毫不相干的事。没有任

何人提出过裹脚留辫的说法,我们为什么要把它们相提并论呢?以骂街的方式来污蔑他人呢?

难道我们学习繁体汉字是为了重建清朝,我们学习论语是为了复辟帝制吗?繁简汉字之争能

够从民间闹到两会,可见这绝非小事,无论大家站在哪一方,希望各位都能够本着认眞负责

的态度来商讨这个问题。不要动不动就出口成脏,恶语逼人。以这样的素质,还怎么谈文化

问题?

那么第二条,是很多反对繁体字的朋友们常用的理由。根据我的总结和观察发现,那些

提出“恢复学习繁体字还不如改使用甲骨文”的网友绝大多数是对中国古文字不甚了解的。

要怪也只能怪教育,说真的,中国汉字在世界上历史最悠久,内涵最丰富。可身为中国人,

却对自己文字知之甚少。正是因为我们太缺乏真正的汉字教育,导致我们连中国字是怎么演

变的都弄不清楚。很多朋友口口声声讽刺提倡繁体字的人“不如去写甲骨文”。可是大家反

过来想一想,自己知道什么是甲骨文吗?知道什么样的字是小篆吗?现实告诉我们,把小篆

字当成甲骨文的大有人在。我们连甲骨文,小篆,金文是怎么回事都弄不明白,为什么还要

拿甲骨文来讽刺别人呢?还是我在网络视频《繁体字每日一课序》中所强调的:“要想评价

一个事物,首先要了解它,认识它。”那么长话短说,下面我们主要说说恢复学习繁体字为

什么不能等同于写甲骨文。

首先,由于我们大陆地区的人长期接受的是简化字教育,没有受过繁体字教育。再加上

当今简化字的产生晚于繁体字。所以被人们错误地认为繁体字是古代字,那么按照这种逻辑,

恢复写繁体自然就是倒退。这种旧观念正如同过去我们狭隘地认为凡是学习古代诗词的人都

是封建残余一样。那么实际上在中国的文字学当中,隶书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岭。之前的小篆,

金文,甲骨文,籀文,六国文字等统称为古文字,因为它们是以象形图画为主,笔画凌乱粗

糙不规整。在整个中国汉字历史长河中,处于幼年期成长和发展阶段,相对而言是不完全成

熟的。而到汉代隶书以后,中国文字以象形符号为主,笔画平直整齐,我们称之为“方块

字”。而且就是在这一阶段,才出现了“汉字”这个称呼。隶书出现后,中国字的结构和形

态基本定型了,即使是魏晋南北朝出现的楷书(繁体)也只不过是把隶书过于粗糙的线条变

得更美观而已。所以,隶书,楷书(繁体)被称为今文字。今文字(隶书,楷书繁体)和古

文字(篆,金,甲等等)所

文字(篆,金,甲等等)所指代的内容自汉唐至今也没有多大差异。何况当今世界,中国港

台、海外、日韩等地繁体中文仍广泛使用,怎么能说繁体字(繁体楷书)是古代字呢?怎么

能把繁体字跟小篆,金文,甲骨归为一类呢?

第二点,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打个比方,就算是我们真的想把简化字或者繁体字全部

都变回甲骨文字,比如把《康熙字典》全变成甲骨文版都完全不可能,甚至变成小篆字,金

文版都不可能。为什么?刚才我们已经说过,从整个汉字的演化历史来看,小篆,金文,甲

骨与隶书,繁体楷书相比还处于幼年期。我们从文字的数量上就能看出。我在网络视频《繁

体字每日一课序》中曾给大家列过一组数据:目前已发现甲骨文四千五百个,可识别的仅一

千个;根据《金文编》统计,目前已发现金文约四千个,可识别的约两千;以东汉许慎《说

文解字》(不包括新附字)为例,小篆字头有九千三百五十三个;以清代《康熙字典》为例,

共收录繁体楷书字四万九千一百七十四个;当今简化字《新华字典》中约两万字。

甲骨文 可识别 约 一千

金文 可识别 约 两千

小篆 东汉《说文解字》字头 九千三百五十三

繁体楷书 清代《康熙字典》 四万九千一百七十四

简化字 《新华字典》 约 两万

很明显,繁体字的字数最多,词汇最丰富,表意最明确。为什么我们学先秦古文时有很

多字通用呢?比如“北溟”写作“北冥”等等。就是因为很多字在那个时代还没有出现,还

没有被造出来。再比如繁体字“艺”(艺)“妈”(妈)“爷”(爷)等等在小篆字当中都

不存在。如果我们把《康熙字典》由繁体楷书转化为小篆,甲骨文能行吗?那么反过来,如

果我们把现在的简体字书籍转化成繁体字则完全行得通,甚至用繁体比用简体表意还要清晰。

因为很多繁体字,比如“醜”和“丑”,“後”和“后”,“壩”和“坝”等等意思是完全

不同的,简化字偏要把它们混为一谈,导致我们在学习中文的时候,特别是学习古代诗文的

时候经常出现歧义。因此,大家不要以为我们今天繁体字或者简化字当中所有的字都能在甲

骨文,金文当中找到。

另外,从字形的角度来分析。甲骨金文之所以比较繁难,最根本的原因并不是因为笔画

多。尤其是甲骨文字,许多甚至比繁体楷书的笔画都少。而是这些文字因为书写工具,书写

材料等方面的限制,字形凌乱粗糙而不规整。我们可以去搜一搜这方面的图片看看,简直就

跟现在幼儿园小孩子写的字一样乱。因此大家看我们的书法(正、隶、篆、行、草)中有甲

骨文体吗?有几个书法家是用甲骨文,金文的?真不知道为什么有些朋友非要说甲骨文才最

能体现中国汉字的艺术之美。

所以说,繁体字不但继承了之前文字的基本造字原则,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加工改良。是

中国所有字体中最成熟,功能最强大的文字。我们现在重学繁体字,是为了掌握一种功能更

强大的汉字。就如同文曲星再高级,也不能抛弃字典一样。大家总以为提出学习繁体字的人

脑子如何如何不正常,可回过头来想一想,那些把使用繁体字跟使用甲骨文扯到一块儿的人,

如果不是抬杠,那还真应该先好好学习一下繁体字和甲骨文了。毕竟以我这八零后的智商,

只要方法正确,这些文字是便于掌握的,绝非舆论所说的那样困难。就看大家是否有心

八零後

張北冥

己丑年二月十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