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哲峰 | 赏读"桃园野菊"数篇美文后的心得

 当代文摘 2020-09-09

赏读"桃园野菊"数篇美文后的心得

作 者 | 王哲峰(甘肃)

天下若有奇人,巾帼不让须眉。偶尔的视线,读到赏听了一个网名叫"桃园野菊"的散文《幸福的味道》,其后一发而不可收拾,一一拜读她的其它作品,羡慕钦佩之情油然而生。再去翻看自己曾经的作品,不觉竟是嚼醋,有些生硬,有些浮躁,有些堆砌,有些缺乏厚重。推荐给妻子看,她说"懒于读书,自然没有东西呈现给大家,这是你最大的缺点!人家的文章妙笔生花,文思横溢与她读书的厚度底蕴有关!好好学习学习吧!"

妻子的一番话,使我觉得非常有道理,不读书,浮躁是我的大缺点,学习借鉴少了,就缺乏基础的东西,所谓黔驴技穷就是如此。我有时还在为自己找借口,还认为是在保持自己的风格,其实是贫乏的结果,写不出有可读性的东西来,更不要说精品了。

当然还有一点,就是悟性,就是风格。悟性高,写出的文章就有内涵,就比如像"桃园野菊"一样,有风格,有思想,有可读性。这一点看来有天分的成分在里面,学习读书只是为他(她)开了一扇呼吸新鲜空气的窗口罢了。

她在《幸福的味道》一文中说"一直觉得,所谓幸福,是心的愉悦感觉,是灵魂的高级享受。同时也相信,幸福,是有声音和有味道的";"精神世界越丰腴的人,幸福的味道也就越浓烈";“越舍得付出的人,感知幸福的能力就越强”;"幸福,有时候也是一种找寻,每个人都拥有幸福的权力与自由,只要用心去感受,用心去发现,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都能成为幸福的源泉";"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幸福的感觉是无限的,我们可以在有限的生命内,无限地感受幸福的存在,你爱幸福,幸福便会爱你;你追寻幸福,幸福就便紧随你";通过节选的这些话我体会到,作者是一个精神世界非常丰厚的人,她对幸福的理解认识已经上升到了哲学的层面,有高度有厚度更有深度,而且人性化。我感觉她是在用心书写,用文字表达对幸福的向往,对幸福的阐释,不由激荡起灵魂深处的回响,传来共鸣的涟漪。

她在《漫步红尘且听风吟》中说:"人生就是这样,当你有所觉悟有所感知时,说明已经在浑然无觉中走过了许多的路,路过了许多的桥,蓦然一回头,才恍然惊觉,余生已然不长,生命的灯芯几近燃尽";"我想,所谓柳暗花明,就是千般跋涉万种历险才有的结果;所谓豁然开朗,就是风雨过后的彩虹刹那。始终都相信,只有那些走过岁月山河,历尽劫数,尝遍世味的人,才能够懂得生的不易与艰辛,才能够悟出如何生动而干净地走完所剩无多的余生";"因而,风雨人生,红尘漫步,在心间为自己种植一块芳草地,筑建一亭水云间吧。雨来,静赏雨落;风起,醉听风吟;雪落,煮水烹茶";通过节选的这些文字使我感觉到,作为一个文学爱好者她对人生的认识已经到了一个相当深刻的境界,如何度过有意义人生,她坦荡而超然,充满智慧,充满诗情画意,充满了正能量的思索,发人深省。

随便打开"桃园野菊"的一篇文章,她所表达的文章既有意境,又有思想性,还有女性的那种特有的柔美之情;有朋友给我专门发来信息说:十分感谢您推荐发来"桃园野菊"的美文,每次静听朗诵,都是一种心灵的享受"。

我不知道你是怎样的一个女子,试图用心去描画你的模样,试图用心去揣摩你如诗般的魂灵,试图走进你的世界,一睹泉水般流淌的文字惊醒了多少像我一样自以为是的俗人?你的散文清纯而优雅,缠绵而敏锐,带着母性的光辉,柔和慈祥沉浸;带着父亲般的关爱,思想灵动睿智;读来朗朗上口,似高山流水,似大师授课,读后手留余香,余音缭绕;好似染了烟瘾酒瘾,茶余饭后,情不自禁打开手机窗口去看看桃园野菊有没有新作问世,一睹芳容,一听为快。那些滑落在指尖上的文字段落起伏,犹如大师工匠,没有浮躁斧凿的痕迹,宁静祥和,娓娓道来;又尤如一件工艺品,飞针走线,灿烂极致的呈现在世人面前,让人流连忘返,醉心痴迷;

在我的内心世界里,往往很是燥热,甚至有些自负,"猴气"很重,自读了"桃园野菊"的美文后,我沉思了许多,她的文章许多说是散文,不如说是一篇篇精致且充满哲学思考的诗,作为文学爱好者,我们值得学习借鉴的东西很多,她的散文真正做到了"形散而神不散",说一句自以为是的话叫作"我仿佛看到了一个散文的春天,也仿佛看到了我们身处的这个伟大时代应该有的文化精品"。

几天以来,我一直歇笔,我在思考,能真正静下心来,写出一些有意义能打动人心的文章多么不容易啊!不是读者不买账,而是我们到底是在麻醉自己,沾沾自喜,还是浮躁急功近利占据了虚荣心,把粗制滥造的东西敷衍给读者,浪费时间,浪费生命。

声明: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发布,转载请留言联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