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郭营战 | 与广成子并肩行走

 当代文摘 2020-09-09

 与广成子并肩行走 

作者 | 郭营战(河 南)

这是深秋的一个下午,行走在黄叶满地的山间小道,煦暖的阳光温温柔柔地抚摸着我的全身。透过那稀稀拉拉叶子的树林,望见远处明镜似的广成泽,忽然就想起了似乎仍在林间边走边思的广成子。

这山名崆峒,山不高,却极有名,正如刘禹锡所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无欲无求,融自身于自然之中,顺应自然发展规律而为之,是广成子最大的感悟。彼时的崆峒山周围一片汪洋,就像如今烟波浩渺的广成泽。小小的崆峒山被海水淹没了大半个山头,更显得若有若无。那山上布满了珍禽异兽、奇花异草,有凤凰盘旋枝头,有饕餮卧伏草丛,有蛟龙潜游深海,有赑屃爬行浅滩。茫茫碧海蒸腾的水汽笼罩着孤岛的崆峒山,海市蜃楼在这里屡次上演,五彩的祥云不时飘荡在空中。

穴居山洞的广成子因为不间断的闭关修炼,早已忘记了时光的存在,不知不觉,岁月已走过了1200多年。洞外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广成子全然不知。

虽然久已不在江湖,江湖却仍有他的传说。不问人间鸡黍的广成子,早已是名满天下的活神仙。黄帝终于坐着羊皮筏来找他来了。

虽然黄帝彼时因治理部落联盟井井有条,早已是名满天下的名君,无欲无求的广成子却根本不买他的账。在广成子的眼里,名满天下的黄帝与凡夫俗子无甚两样。因此不打算传授他养生之道,抑或在故意考验他的心智,所以一句话就打发了翻山越岭、漂洋过海而来的一代名君。

这个故事记载在《庄子·在宥》里:黄帝立为天子十九年,令行天下,闻广成子在于崆峒之山,故往见之。曰我闻吾子达于至道,敢问至道之精?吾欲取天地之精以佐五谷,以养民人。吾又欲官阴阳,以遂群生,为之奈何?

广成子曰:尔所欲问者,物之质也;尔所欲官者,物之残也。自尔治天下,云气不待族而雨,草木不待黄而落,日月之光益以荒矣。而佞人之心翦翦,又奚足以语至道!

以广成子这样的高士,焉能不知前来寻求长寿之道为何人,却波澜不惊地对黄帝说:“你所治理的天下,候鸟不到迁徙的季节就飞走,草木还没黄就凋落了,我和你这样的人有什么好谈呢?”说完这句话,就把黄帝直接扫地出门。

黄帝很懊恼,没想到广成子对自己有这么大的意见。于是闭门思过,这一闭就是三个月。三个月什么事都不干,也不理朝政,自己想明白了之后,就立刻又去见广成子。当时广成子正在睡觉,黄帝就很恭敬地跪着从床尾挪到床头,静候广成子。广成子马上醒来,见黄帝如此心诚,就告诉他:“修道所达到最高境界就是心中一片空漠,虚空渺茫,即看不看,也不听。凝神修行自然会心静身正,你的肉体和心灵必然就会十分清洁干净,你的心神也会非常清爽。你的身体不再劳顿,你的精神不再分散,你就可以长生。注重内心的修养,排除外界的干扰,知道过多的俗事会败坏你的真性。我能牢牢地专注于养性,永远心境平和清净无为,所以活了一千二百岁,而形体上没有一点衰老的迹象。得到我道术的可以成为君王,失去我道术的只能成为凡俗之辈。我的道将把你引向无穷之门,游于无极的原野,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共存。凡人都将死去,而得我道的人却会长存于天地之间”。

最后,广成子又传授给黄帝《自然经》一卷。黄帝回国后,居于荆山极高处之昆台上,依广成子所教之道,静修养身。他在一百二十岁时,命人取首山之铜,铸宝鼎于荆山之下。鼎成之日,正当设宴欢庆之际,忽见空中霞光万道,一条黄龙垂须髯而下,元妃见状大惊,黄帝对她说:“不必惊慌,这是天帝派来迎我的。”于是离席骑在龙背上,元妃急忙扯住黄帝袍服,也跟着上去。传说当时宫中大臣随从黄帝乘龙升天的有七十多人。后来把黄帝乘龙升天之处,叫做“鼎湖”。

“黄帝问道广成子”的事情,集中展现了道家对道的认识及道家特殊的认知方式;展现了道家以治身为本、治国为末的思想;并将求道方法落实为具体的修炼之术。

一曲由皇家乐队演奏的《钧天之乐》,是黄帝终于听到广成子养生之道和治国之道后,欣喜若狂而做的第一件事。

当年演奏《钧天》之乐的蛮荒之地,如今早已成为一个芸芸众生栖息的大村落。看到有如此多的民众繁衍于此,广成子定也会抚须而笑的。

黄帝问道广成子的故事虽见诸于许多经典著作,然毕竟为传说而已,传说自然无从考证。不过,这个传说寄托了人们对顺应自然规律而为之的道理的认同和秉持。广成子是道家学说的最早探索者和实践者,他的“为”与“不为”的思想后来成为道家学说的精髓。

而我最看重的就是,广成子的无欲无求,不阿权贵,守望本性,这应当为人生的终极境界。

由此想到醉梦中的李白令唐玄宗宠臣高力士为其脱靴,吟诵“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洒脱。想到“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陶渊明,辞官归隐山林时“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归真。想到王维一生寄身于山水之间“我心素已闲,清川淡如此。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的雅致。想到一生仕途不顺却体恤民情的郑板桥“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鱼竿”的泰然。

当一切的繁华落尽,喧嚣渐渐归于宁静,我们终会发现,曾经为之苦苦奋斗甚至不择手段得到的名利只不过是一场过眼云烟。火热的岩浆渐渐冷却,惟有那喷涌的热水才是你的心灵之语。

此时,我们才会深深领悟到孔子在《论语》里所讲的“七十而从心所欲”的境界之妙。当看破了一切的红尘迷雾,你才会让自己的心儿不再彷徨和迷茫,不再忙忙碌碌却虚度。此时,你定会面对赞赏和批评而泰然处之,由着自己的心情快乐地生活着、工作着。

我未能达到广成子的修炼境界,所以我仍然常常为红尘中的欲望所驱使,有过诸多的苦恼。但至少在一个人的日子里,我会静静反思自己走过的人生之路,不断修正自己,让自己走得尽量快乐一点、轻松一点、阳光一点,渐渐抛却名利等诸多欲望的困扰。

一阵风过,落叶如蝶,仿佛是广成子的化身在起舞。行走在崆峒山间的我,也忽然幻化成一片叶子,经历了春之嫩芽,经历了夏之繁茂,经历了霜之装扮,而最终归于山石之间,等待着来年的重生。

想到这些,忽然觉得,距离2600年时光的广成子,正与我并肩行走着。

作 家 周 刊 专 栏 作 品

作者风采及简介

虢  郭,原名郭营战,河南汝州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汝州市作家协会秘书长,逐浪小说网签约作家,河南工业大学文化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资深媒体人。

1998年开始从事新闻工作至今,先后在各级报刊、网络等媒体发表新闻、文学作品1万余篇,计1100余万字,合著新闻作品集《感动汝州》《守望健康》《时代人物》等3部。《当代文摘》特约专栏作者。《刁河文苑》特约撰稿人。

4、本次征稿只接受电子邮件投稿,邮件主题格式:【夏之卷结集出版投稿】作品+作者+字数(行数),作品直接写在邮件里,并用word附件一份;正文格式:题目,题目下面署名,署名下面正文,标题和署名小四号宋体字,正文五号宋体  。文末务必附上作者简介(100字以内,包含作者真实姓名、笔名、籍贯、文学简历等)1份、风采照1张、作者联系地址和电话号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