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 栏丨牟全中:秋 从 农 家 来

 当代文摘 2020-09-09

 秋 从 农 家 来 

作者 | 牟全中(陕西扶风)

        一场冷丝丝的秋雨,一夜凉嗖嗖的秋风悄悄拂过夜的眼。故乡空荡荡的院落,在蝉鸣咝咝绝望细弱的晚唱余音里。我轻轻的拉开房门;湿漉漉的空气流动溢满着乡野的清新。水滴滴的院子,有枯黄的叶子,在一夜秋风里,横七竖八躺倒在院子的水涡里,打着漂漂漩儿……一阵初秋的凉意袭来,顿觉神清气爽惬意。

        秋风,从故乡乔山,徐徐拂进农家院子。母亲在世的时候,总是睡的晚,起的早。那土院子里的落叶,等不得天明,被早起的母亲揣着黑,用秃头扫帚沙啦沙啦扫个净光,又摸黑用绊笼,深一个脚浅一脚,倒进城壕。勤劳一生的母亲总是脚手不闲,把风箱拉的呱嗒呱嗒震山响,这呱嗒刺耳的响声里,黑夜悄悄隐去,黎明被母亲用风箱拉醒……厨房屋顶上,土胡基垒的烟筒里,有丝丝缕缕炊烟在晨曦里袅袅上升缭绕,那是倒毕树叶尘土的母亲在做早饭哩……

       可怜的母亲到阴间周游,一去就是二十年。这悲欢离合,骨肉分离的二十年里,我家也悄悄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从前士墙土胡基垒盖的三间土瓦偏厦房,被我和妻子揭倒掀翻,重新盖起一砖到顶人字梁结构搭链房。新盖的窗明几净灶房里,全部电器化烧水炒菜做饭。那个当年呱呱叫响吵的人睡不成懒觉的风箱,成了重点保护遗物,被完好无损保留在上房楼顶的旮旯。厨房顶上再也见不到晨昏炊烟袅袅……

        在有雨水湿漉漉的院子里,我来回走动着,心里生起一股无名的凄凉忧伤感。那个疼爱我的人去世后,为了养家糊口,我不得不背井离乡,出外谋生去打工。一月半载难得回家一趟。每次回来,大铁门上的锁都快要锈迹斑斑。院子,苹果园里荒草丛生茂密旺盛走进大草原。要是有牛羊养着,不为割草放牧发愁了。母亲在世的时候,院子总是打扫拾掇的干干净净,一株杂草不容许生存。每到秋天,那三间偏厦房檐口,总是挂满一串串一串串,母亲夜晚睡不着觉的时候,挷的长长的鲜红鲜红象征农家红火好日子的线辣椒。前院向阳处,用蟒实洋槐瓴条搭的横梁上,总是吊满长长金黄金黄的玉米棒棒。后院树荫下,堆满如山的红苹果,等待苹果客商精挑细选收购……从前的农家土院房,没有现在豪华气派,有老母亲从早到晚的叨叨不休,有年幼孩子哭笑吵闹,前后院子追逐嘻戏,秋天的农家院子总是充满阳光,浓郁喜剧色彩。日子虽然贫穷,却充满无尽的欢歌笑语乐趣。如今的日子好了,农家院子显得冷清清,少了母亲在世时的生机欢乐。多了几分惆怅寥。同样的秋天,物事人非,母亲在世时的秋天,总是令人向望。回家,是一种开心快乐,家是打工游子思念的港湾……

        寂寞难耐无聊之余,想起回家多日,还没有见在我家上房巷道,垒窝筑巢的那对情侣燕子。我带着焦虑不安走进还有些昏暗不清的巷道。我沒有拉亮灯光,怕惊醒梦里的燕子。仰头眺望高高的燕巢,出乎我的预料,燕去窝空。这对恩爱一生,孕育过不知多少雏燕宝宝的燕父燕母,啥时候带着他(她)们幼小雏燕,连声招呼都不打,悄悄背着我和妻子离家飞走,我一点记忆影象都没有。是不是怕我看见伤心落泪?这可爱天真又活泼,讨人喜欢的燕子哟!

        记得,也是去年秋天,也是抹弘田富土袋子的时节。我和妻子从绛帐赶回家,一进院子,被地上的血迹斑斑愣怔住了,让我和妻子傻眼的是;这里曾经发生过多么恐怖残忍的不可思议的撕裂搏斗。难以想象剧烈的哀嚎……傍晚从苹果地抹完袋子回家,只见两只老燕子,在我家院子上空痛苦翻飞,一声接一声在哀嚎,那凄惨的叫声,为他(她)们死去,不明不白,刚刚学会起窝翻飞的小雏燕。那凄凉尖厉的哀嚎声,在我们家院子哀嚎到夜深更静才渐渐缓和平息。那一夜,那对老燕子没有进巢,在院子上空来回盘旋,发疯似的飞着,嚎叫着。那一夜,我和妻子都在为燕子失去爱子爱女,心里痛苦难受得愁眉不展闷闷不乐。天刚拂晓,这对老燕子,最后在我们家院子上空,巷道飞出飞进,恋恋不舍哀嚎着朝南飞去,飞去。直到我和妻子看不见影影,我和妻望着空空的燕巢,不约而同地叹息一声。唉唉……

       我和妻子总以为。这对燕子,失去雏燕小宝宝后,再也无心回我们家垒窝筑巢,生育雏燕小宝宝了。出乎我和妻子的预料。到了春天,这对患难风雨同舟的老夫老妻燕子,又成双成对在春暖花开里飞回我们家。重新在我们家上房巷道的旧巢窝上,叼泥垒筑新巢。那天,刚好是清明,我给父母亲上坟回来,看见燕子嘴里叼着泥草,忙进忙出欢天喜地的飞,我心里那个激动高兴啊,无法用语言文字形容。我想起,母亲在世时,常告诉我们:燕子是守护麦子的益虫,要保护燕子,不能投石用弹弓去追打燕子。燕子在谁家屋檐下垒窝筑巢,说明这家人德行好

……我相信母亲说过的话,都是真实劝善人的善良好话。穿花衣的小燕子,年年春天来我家,我家的生活会越过越幸福美好。

        秋天,从遥远遥远的北方来,来到乔山,来到我的村庄院子。秋天,带给故乡不仅仅是沉甸甸,满载喜悦的五谷丰登,更是建国七十年,农民憧憬着希望与梦想的乡村巨变……

——牟全中写于2019年8月24日17点07分初稿

修改于2019年8月25日18点53分

作 家 周 刊 专 栏 作 品

❀作者风采简介❀

☆☆牟全中,男,1960年9月20日生,陕西省扶风县坊村的一个人杰地灵的村庄,现在建忠集团上班。作品见《当代文摘》《中外文艺》《作家文艺》《武汉文学》《武汉作家》《神州诗苑》《美文周刊》《最美作家》《作家专栏》《一线作家》《作家平台》《文艺荟萃》《四季文学》《乡土作家》人生座佑铭是:静坐静坐再静坐,学习学习再学习。本刊特邀专栏作者。


©原创作品  授权发布(公众号转载须联系授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