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品 || 王秉良·张衍海:廖静文与大路画展

 当代文摘 2020-09-09


《中外文艺》公众平台
ID:zhongwaiwenyi

重名家,力扶新人


(本文配图提供:王秉良)

廖静文与大路画展

作者:王秉良  张衍海

“廖妈妈走了”,6月16日,92岁的徐悲鸿夫人廖静文辞世。连日来,哀恸的气氛弥漫在大路美协的QQ群里,画家们不断地发出追思老人的文章和一幅幅廖先生和大路画家们在一起的珍贵画面。

5月4日,95岁的李可染夫人邹佩珠去世,5月29日,94岁的石鲁夫人闵力生去世,6月16日晚,廖先生也走了。她们走了,也带走了中国画坛的珍贵记忆……

“如果真的有黄泉,百年之后我和悲鸿能再见面,我要哭着把头靠在他的胸前,向他诉说这五十年来我对他的思念。”在用62年来绍述大师的事业之后,她和她深爱的悲鸿将相聚于天堂,只给后人留下无尽的哀思和怀念。

“妈妈”,这个世间最亲最美的称呼,传递着大路画家们对廖先生最真切的眷恋。她不是画家,却是大路美协众多画家的恩师,更是大家充满孺慕之情的慈母。因为廖妈妈,徐悲鸿大师倡导的现实主义衣钵得以在大路画家中有序传承;因为廖妈妈,大路画家有幸亲炙徐悲鸿大师的许多高足,得以与名家同行;因为廖妈妈,“人品与艺品并重”的理念在大路画家中懔遵恪行;因为廖妈妈,大路画展在呵护提携中越走越壮大,描绘劳动者美的五彩图卷驰誉华夏,筑梦五洲……


(1987年廖静文为第六届大路画展题词)

行进的大路上有她一路的扶持

1987年,如今的大路美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沂光还是个25岁的小伙子,他从山东临沂来到坐落于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北大街53号的徐悲鸿纪念馆,到徐悲鸿画室进修,为考研做准备。眼前一位典雅恬静的老人用舒缓而亲切的语调问道:“你是沂蒙山老区来的啊?那里条件很苦的,到这里学习很不容易,要好好学啊!有什么困难就和我们说。”徐悲鸿大师在当时的普通画家心中是高山仰止、神一样的人物,大师的夫人自然也是高不可攀的。可是,眼前温文尔雅的廖先生那种自然流露的关切和平和,让王沂光心里充满了温暖。大路画家翟丽荣和李育林都说:“廖先生会和每一个学员见面,了解每个人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对每个人都是那么随和,像自己家的长辈一样,没有一点架子。”他们都曾看到廖先生把衣物送给生活贫苦的学生。

徐悲鸿画室是中央美术学院与徐悲鸿纪念馆于1985年联合举办的油画进修班,是廖静文先生和中央美术学院徐悲鸿先生的弟子冯法祀、戴泽等著名教授坚持以徐悲鸿艺术思想和教育体系培养美术人才的专门学府。悲鸿大师的汉白玉雕像安放在院子中央,面向大门,每天都迎送着参观者和在这里深造的学子。30年来,这所画室已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的美术人才。

徐悲鸿画室内设三个教室,廖妈妈每天都来这里办公。冯法祀、戴泽、马常利、赵友萍、梁玉龙、刘秉江、孙景波、杨飞云、王沂东等中央美院教授都亲自到画室给学员授课。大路美术群体受教于此的有王沂光、李育林、胡绍生、高玉扬、赵焕龙、陈国华、邓一文、李文龙、柴作相、双道俊、刘院明、彭代劲、石书印、王希岳、吕成友、白亚林、张玉平、苗建林、刘杰等数十人。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大批在徐悲鸿画室走出的学员,壮大了大路美术创作队伍,这些学员已成为大路画家的主体。


(廖静文参观大路画展)

徐悲鸿画室重视素描基本功的训练,在解剖、透视、色彩、基础理论方面设有正规课程。系统地解决学员的造型问题,在油画教学方面设有静物、风景、肖像、人体、创作等课程。在名师的指导下,学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掌握正规的作画步骤和表现技法。来自铁路建设一线的大路画家们,原本都是一手拿钢钎一手拿画笔的群众画家,来到这里,如同鱼儿从小河沟一下子游入浩渺的海洋,尽情地汲取知识的素养。

大路画派的创作宗旨和悲鸿大师的艺术观念是一脉相承的。对于这些富有生活阅历的基层画家,廖先生由衷地喜爱,对他们的创作给予最大的关切。在她的引荐和影响下,詹建俊、闻立鹏、王仲、韦启美、赵友萍等著名画家也对大路画派青睐有加,给予持续的支持和鼓励。王沂光说:“廖先生是一个纽带,把我们大路画派和众多前辈名家联系在一起,使我们逐渐脱离群众文化的粗陋浅白,艺术水平逐渐提高,风格日益成熟起来。”

于是,每一届大路画展,在中国美术馆宽阔的大厅内,总会出现这样的场面。廖先生戴着一顶红帽,慈祥、端庄地款款走来,和其他美协的领导、著名画家为画展剪彩。然后,像慈母一样在大路画家孩子般的簇拥下,仔细地观看每一幅画作,倾听、鼓励、评点、叙说……

第六届画展她题词:“现实主义的美术创作,表达了丰富多彩的生活,使人感受极深,是时代的颂歌。谨向作者们致敬!”第八届画展,她亲自题写展名。第十四届画展她题词:“向长期生活在艰苦条件下坚持反映现实生活的大路画展的画家致敬!”第十五届画展,她更是饱含深情地留言:“大路画展全体创作同志:三十年,我们一同走进艺术,走进生活”…… 据统计,她先后给大路画展题词、题名达二十余次。

大家知道,徐悲鸿先生以“画坛伯乐”享誉于世,齐白石、张大千、傅抱石等同时代的大家都曾受过他的揄扬、提携,吴作人、冯法祀、孙宗慰、文金扬、蒋兆和、艾中信、戴泽、韦启美、刘勃舒等众多名家更是直接受惠于他的奖掖。曹庆晖说,如果没有徐悲鸿,这些人的艺术人生或许将是另外一番样子。艾中信说,徐悲鸿“在二十多年持续不断的教育工作中,培养了五辈人才,绵延于今日,实际上形成了一个人数众多的美术教育学派。”而这个学派,后来被我们称为“徐悲鸿美术教育学派”,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美术史的走向。如今,大路画派的中坚力量,多数是徐悲鸿画室的学员,或者是徐悲鸿先生的再传弟子。汲取大师法乳的大路画派,对“廖妈妈”的敬爱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以画马享誉画坛的大路画家刘院明,也受到了廖先生持续的关注和提携。2004年,刘院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举办画展,廖先生对作品非常欣赏,亲自题写“院明画马形神兼备”予以褒扬。刘院明出版作品集,廖先生还亲自作序,序言中写道:“我一直关注院明的艺术创作,并多次为他的个展题词,题展标,为他的画室题匾。每当我看到他的新作力作,都十分欣喜。画如其人,他为人爽朗质朴,率真豪放。为画好骏马,他数十年如一日,艰苦磨练,笔耕不辍。牢记并实践着悲鸿先生‘写马必以马为师’的教导,坚持深入内蒙古、西藏、新疆等草原牧场,对马进行长期的观察、写生。他研究马的解剖、结构,观察马的各种神情和运动规律。他骑马、品马、读马,饱览古今中外画马名家名画,融汇中西,博采众长;坚持‘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创作法则,不拘成法,大胆创新,继承光大了徐悲鸿先生的笔墨技法传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刘院明风华正茂,激情高昂,是一个有相当实力和潜力的画家。以后的路还很长,艺无止境。望他今后能锲而不舍,不骄不躁,艰苦探索,孜孜以求,在画马艺术的广阔原野上,纵横驰骋,奔腾向前。”刘院明的画室本来堂号为“五味斋”,廖先生以悲鸿先生“写马必以马为师”的话教导他,给他的画室改名为“师马堂”,并亲自为他写题了这个堂号。在廖先生的期许下,刘院明画艺精进,还在徐悲鸿纪念馆举办了画展,以此向大师致敬。

廖先生还给另外十多名大路画家题写了个人画展的展览标题,她亲笔签名并书写励志话语赠予的徐悲鸿画册更成为许多大路画家视若拱璧的珍品。


(廖静文和王琦等画家参观大路画展)

温文尔雅和傲骨铮铮

“做人不可有傲气,但不能没傲骨。”这是徐悲鸿早年友人张祖芬给他的赠言,徐先生一生以此为立身准则。这句话演变为“人不可有傲气,不可无傲骨”,被作为徐先生的名言而为大众熟知。廖先生那么温文尔雅的一个人,其实也有铮铮傲骨在。

9月26日是悲鸿大师的祭日。每年这一天,廖先生都要带领家人来给徐悲鸿大师扫墓。徐悲鸿纪念馆工作人员及来自全国各地的徐悲鸿画室美术学子也来了,有的实在抽不出身就委托别的同学代献鲜花。他们是自发的,仿佛已成习惯。因为与大师、与纪念馆的特殊关系,加之住地临近八宝山,大路美协组织和带领大路画家参加扫墓活动的次数是最多的,来的人也最多。每次的情景几乎都是这样的:大家见到馆长来了,列队行注目礼。廖先生身着一身整洁的黑色衣裙,颈上系着一条黑色暗花的纱巾,不失当年高贵、典雅的风姿。祭奠仪式开始,廖馆长缓缓走到墓前,先向亡夫鞠躬,再转身面向大家。感谢大家对悲鸿大师的缅怀。

在一次祭奠仪式上,她用简短的语言回顾了悲鸿大师光辉的一生和卓越的艺术成就。她说:“徐悲鸿在抗战时期,对国家和民族有强烈的忧患意识,不畏强暴,热爱祖国和人民,是他永恒的坚持……”在陈述徐先生的高风亮节之后,突然口气一变,正颜厉色地痛斥当年抗战期间有名的文化汉奸,如今又招摇过市,篡改历史,暴享大名,并且有一批人抬轿鼓吹,歌功颂德。她点名说:“抗日战争期间,上海沦陷区的汉奸报上刊登某某人举行个人画展的消息,上海的日本军、政界上层人士都出席祝贺。中国人民都在浴血抗战,国难深重。梅兰芳留起胡子不唱戏,程砚秋扛起锄头去种地,而这个人是怎样的呢?他在上海举行画展,邀请了一大批汉奸和日寇,‘亲自招待’、‘风趣横生’。稍有爱国心的人都对他们这种行为感到愤怒。丧失民族气节是可耻的,但他至今仍在吹嘘自己坚贞不屈!”

路巨鼎、王沂光等多名大路画家见证了这一时刻,他们感到非常诧异:平素文雅娴静的廖先生竟然也有如此骨鲠刚烈的一面,这是我们印象里徐悲鸿先生画作中的那个恬静淑女吗?她纤柔的身躯中怎么也有这样大的气场?由此画家们也更对廖先生平添了几分崇敬。

大路画家翟丽荣至今还记得一件廖先生勃然发怒的事。有一段时间,徐悲鸿画室的一个学员课堂上总是不认真完成课业,不仅自己不听讲,还拉着临近的同学聊闲天,严重影响了教学秩序。有的学员就反映到了廖先生那里。经过老师的劝诫后,这个学员还没有悔改的意思。这一天,正在进行人体写生课,这个学员又和别人开始肆意谈笑打闹起来。有的学员实在忍受不了,就从三楼的画室跑到一楼去向廖先生和他的儿子徐庆平老师报告。不一会儿,徐庆平老师从一楼一口气跑上三楼,紧跟着廖先生一步一步神色严厉地走上楼来,那个学员听到风声吓得躲在了帘布的后面。廖先生命令“三个班都不要画了,集中开会!”大会上,廖先生一直面沉似水,每一句都直指人心:“有的学员来自几千里外,克服各种困难争取宝贵的机会来这里学习,他们的学习环境来之不易。悲鸿很尊重模特,称他们为‘范人’,他们摆着一个姿势那么辛苦。你不尊重大家,这种学生是不允许的,我可以开除你,如果不认可我们的方式,可以和我打官司,我奉陪!”这个学生低着头大气也不敢出,后来连做了三次检查,改变了学习态度,才得以过关。


(廖静文追悼会)

大路美协从廖先生那里继承了什么?

6月20日上午9点,是告别廖先生的日子,八宝山殡仪馆大礼堂内,花圈成列,哀乐低回。徐悲鸿先生的学生靳之林、李天祥、赵友萍、杨先让、任梦璋等人来了,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艺术家李小可、史国良、闫平、王克举等人来了。大路画家路巨鼎、王沂光、张衍海、董吉祥、李育林、李建设、刘院明、蔡频春、张文、李晓雪等人也来了。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说:“廖先生给我印象最深刻、最难忘的是她这一生中不断地讲述着徐悲鸿的故事,这是她对徐悲鸿先生真切情感的体现,也是她坚定弘扬徐悲鸿艺术精神的体现。这种讲述使我们对徐悲鸿的艺术和精神理解更深。”

王沂光说:“那一代的老艺术家都透着高贵的气质,他们用对艺术的执着信念和坚定理念,用自己平和随意的待人接物的式影响着我们。每一届画展,廖先生都是最简单、最好请的,有时候只是一个电话,或者把请柬送到就行了。届时,她自己就准时到场了。”

大路画家张衍海说:“二十七年前的中央民族学院礼堂里,我和我的同学们第一次听廖先生讲‘徐悲鸿和他的艺术人生’。大师的人格风范一直在影响着我们”。


(1987年9月26日,廖静文先生和徐悲鸿弟子冯法祀、戴泽带徐悲鸿画室学生大路画家路巨鼎、赵焕龙等给徐悲鸿扫墓)

大路画家李育林是徐悲鸿画室的学员,他回忆道:“我刚到画室的时候,相对于其他学员水平算是较差的,第一张画满分5分打了3分。廖先生讲,写生之后,要学会“默画”,心中有了人和物的形象结构,下笔才有准,这对我影响很大。在老师的教育下,到结业时,我的作品得分就能达到4+了。”

徐先生的人生理想和艺术理念,许多由廖先生传承下来。徐先生身后留下的1200余幅作品,及收藏的唐、宋、元、明、清和近代著名书画1000余幅、图书、图片、碑拓、美术资料等万余件,经由廖先生全部捐赠给国家文化部,并捐出了位于北京火车站附近的“徐悲鸿故居”以建立徐悲鸿纪念馆。这岂不是徐先生一贯的爱国理想的延续吗?设立徐悲鸿画室和徐悲鸿画院,让包括大路画家在内的大批美术人才成长起来,这岂不是徐先生教育理念的广大吗?

大路画家从廖先生处学到了徐先生的艺术理念,比如“尽精微,致广大”,徐悲鸿先生用这句出自《中庸》的话来指导学生素描训练与绘画造型,提出要通过素描训练把一个粗糙的人变为精细的人,变为明察秋毫的人,变为能够从大的关系中把握要害的人,变为眼光远大、志向远大、胸怀远大的人。

比如哲学与文学艺术存在的意义是“探人生之究竟”。徐先生认为,画家的作品如没有蕴涵深刻的思想,即便是笔墨技巧再好,总不算是一个真正的画家。


(1987年9月26日,廖静文先生和徐悲鸿弟子冯法祀、戴泽带徐悲鸿画室学生大路画家路巨鼎、赵焕龙等给徐悲鸿扫墓。廖静文在墓前致辞)

比如他基于现实主义的 “写实主义”、“民族文艺复兴”、“我就自然”、“直接师法造化”以及“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写生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等理论主张。

大路画家们自己就是劳动者,每天都在这样“生活”着,他们的画作是植根于现实土壤,用汗水浇灌出的艺术硕果。廖先生为什么这么喜爱这个群体,因为她的审美眼光,传递的是徐先生的艺术理念。廖先生不画画,但她把丰厚的艺术滋养奉献给了大路画派,以及全国许许多多的美术团体。大师开辟的现实主义艺术之路和钢铁大路如双轨延伸,相伴而行。从大路画家的作品中,能看到新世纪奔腾的桀骜《骏马》,能看到这个时代的《愚公移山》,能看到建设者的群塑如《田横五百士》!

两年前的第十六届大路画展,廖妈妈又来了。九十高龄的她,虽然精神依然矍铄,步态却已迟缓,毕竟岁月不饶人啊!她拿起剪刀去剪彩带的手,微微有些发抖。大路画家们左右搀扶、簇拥着她行走,剪彩完毕她还说了一句:“下一届大路画展,我还来……”

一个月前,第十七届大路画展又在中国美术馆如期举行,这一届画展,大路画家们伴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中国高铁走出去、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强劲足音,用丹青妙笔筑梦五洲,奏响了中国进步的时代强音。开幕式上,37个国家的50多名驻华使节都来了。许多双眼睛在寻找,许多画友都在问:“廖妈妈来了吗?”

出于廖先生的健康原因,画展组织者们不忍心让一位92岁的老人像年轻人一样忙碌奔波,廖妈妈没有来。谁能想到,就在此后月余,一位当代中国文化界的杰出女性,一位毕其一生追随爱情和艺术的至诚老人,一位耗尽心血书写人生传奇的艺术师母,竟再也不能到场了!

流云挥涕,垂雨作泪。亲爱的廖妈妈,大路画家来给您送行了——愿您一路走好,在天国和悲鸿大师重逢。大路永在延伸,艺术前程似海。您看,我们把大路已然铺到了五洲,我们的画笔也正在这美丽的寰球中泼彩!


(大路画家举行廖静文先生追思会)

  

美文作者风采


王秉良,河南延津人,1976年生, 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北省书法家协会、大路美术家协会理论学会主席。先后在各类报刊发表文学作品、文艺评论、新闻通讯上千篇。出版《心灵版图》、《烟云》、《风云》等作品集。作品分别被《美文美读》《当代赋集》等图书收录。散文《人清如水》被全国各种教育网站作为高考学生参考范文收录,有广泛的社会影响。

❀❀❀❀❀



张衍海,1951年生于辽宁大连,祖籍山东肥城。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1971年开始从事美术创作活动,1981年加入中国版画家协会,1985年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和作家协会,系铁道兵版画主创画家,大路画展创始人、策划人、组织者之一。

 


©2016

©2016 原创作品  授权发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