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说 | 旧光阴里的爱情(文/刘鸿雁)

 当代文摘 2020-09-09

《中外文艺》公众平台
ID:zhongwaiwenyi

重名家,力扶新人


旧光阴里的爱情

作者:刘鸿雁(山东)

之一

这是你吗?上身一身红红的旧棉袄,下身是姐姐不穿的灰棉裤,虽然补丁摞着补 丁,红色不再鲜艳,灰色也已经磨得发白,冬阳照着你健康年轻的脸庞,照着你忽闪闪的明眸,乌黑油亮的麻花辫,肉嘟嘟的红唇,和冻得通红的笑脸,肥大的棉袄 裤遮挡不住青春的身材——健美、挺拔,尽管经常吃不饱肚子,但年轻让生命迸发出的活力仍然让人觉得生活美好且有意义。

这是一九二九年冬鲁西北平原上一个普通的小村子,十七岁的你 正在吃过早饭后迈着轻快地步伐走向小姐妹——春妮的家,春妮家有闲置的东偏房,她的父母又是极和蔼的,所以几个要好的小姐妹就以春妮家为据点,相约在她家 一起纺线。纺线——这个上个世纪才听得到的词汇,在当时却是你们几个农村小姑娘能聚在一起聊天、说笑的最佳说辞,事实上在那个年代农闲时期也只有这些个事 情可以做了,而且这些事情并非消遣而是必须做的。

因为很享受冬阳的温暖,所以你脚步放缓了些,故意走的慢一点,你甚至抬头眯 眼望了望那惨淡的冬阳,阳光在你的指缝间穿过,懒洋洋的的阳光百无聊赖的照在你年轻的脸颊上,而你除了迷恋着大自然的馈赠之外,唯一的愿望是能多纺一点线 拿回家给娘,想到这,你不在迷恋阳光的纠缠,而是加快了脚下的步伐。

没想到因为一时的贪恋温暖错过了春妮家大炕上靠灶火的最佳位置,只好在离灶火最远的里边坐下来。春妮怪你来的迟了,你笑笑并不在意。

几个女孩在一起是最热闹的,你注意到小月和金枝正在交头接耳,但是看到你却 下意识的停了下来,并且尴尬的对你笑了笑,尽管你没有在意,但是还是有几句话断断续续的飘进你的耳朵里,“可惜了,那么俊的一个人,嫁给一个瞎子。”“听 说人样子是不错的,就是……”,你没有听到接下来的话,你也没有问,更没有想过这事是否跟你有关系,只是匆忙的坐下,麻利的开始干活。但是气氛怪怪的,你 的目光碰上了秀儿的目光,她慌忙躲闪了,你的目光碰上了春妮的目光,她满眼的同情,你心里泛着嘀咕:这事肯定与自己有关。

借着上厕所的空,你试探性的问了一同去的秀儿,秀儿老实,支支吾吾的说不出 个豆,你是爽快性子,再回到炕上便索性问出声来,“有啥话咱都撂到桌面子上,背后嘀嘀咕咕有啥意思!”大家是晓得你的脾气的,所以都不吱声啦,春妮作为东 家只好圆场,“没啥,说的是春红的女婿,不是你,你看你心惊的!也急着找女婿啦?哈哈”其他人见梯下房,随着春妮呵呵的笑起来,金枝嘴是不饶人的,“别急 啊,梦莲,凭你这模样是不用自己急的,那说媒的早把你家的门槛踏破了,哈哈……”你绕过去要撕金枝的嘴,几个坐中间的就故意挡你,几个女孩闹成一团。

在坐的只有秀儿没笑,慢言答语的嘟囔了一句,“何苦骗她!唉!”声音不大, 但是你听到了,你扭过头说,“你说啥?秀儿"可是这时进来一个小男孩大声叫着“秀儿!咱爹叫你家去。”这个和秀儿同父异母的男孩对待秀儿从来都是直呼其 名,虽然比秀儿小七岁,很显然他明白自己在家里的地位要比那个没娘的秀儿强很多,所以不守着他和秀儿共同的爹他是不会叫姐姐的,秀儿也习惯了,更不敢把他 咋样了,所以就一声不吭的收拾了东西准备回去。你看不惯,斜了那黑小子一眼,然后对秀儿说:“我跟你一块走,秀儿。”

路上你故意不发一言,秀儿的性子你是知道的,见不的别人可怜,果然,秀儿自己先说了“梦莲,不是我不告诉你,你回家问问你家俺三爷爷吧,他把你许给了小王村的刘春明。”原来是这样,你急促的朝家里走去。

故事讲到这,亲笔的读者,我可以告诉你,梦莲是我的奶奶,那个她不情愿嫁的刘春明就是我的爷爷。因为我爷爷在家里是独子,并且患有眼疾,这是 我奶奶不愿意的原因。可是我奶奶就是那样倔强的一个人,本来嫁给爷爷她是不情愿的,可是被女伴们一嘲笑,奶奶就赌上了一口气:你们都觉得我亏了,可我非要 活精彩了让你们看看。当然,这也是因为我的爷爷除了是独子并患有青光眼外,其实是一个外貌俊朗并有担当的一个人。奶奶嫁过去后和爷爷勤俭持家,育有两男两 女,共同撑起一个家,一个幸福的大家庭。

 “那是很不容易的,”后来母亲跟我说,“你的奶奶爷爷独门独户撑起一片天,后我嫁过去,你的奶奶每次被人问起几个孩子,都会爽朗的大笑到‘两个闺女两个儿,还有两个孙子,哈哈哈哈……’”。

奶奶在我六岁时去世,我的眼前总是浮现出奶奶是一个少女时的模样——爽朗、倔强、不服气,呵呵,是一个风风火火的女汉子的形象。



之二

这就是你了,灰白的上衣,灰白的长裤,还有灰白的头发。刚刚四十岁不到,可是你蜡黄的脸,深陷的眼窝,还有因为生养了八个子女(四个活着)而干瘪的身体,这一切都在告诉看到你的人,你——已经是一个老年的妇女。如果在今天,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四十岁,可能有的人刚刚结婚生子,有的人还在谈恋爱,但是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期,在这个年龄你已经当上了外祖母,尽管在自己的怀抱里还有一个嗷嗷待哺的小女儿。村前大槐树下是你经常去的地方,一有空你就爱到那里发呆,因为你不知道生活该如何进行下去,你看不到未来看不到希望,如果不是有这四个孩子,你恐怕真的没有了活下去的勇气。

初秋的路边野草开始衰黄,因为昨夜的细雨,空气中弥漫着湿润的清新树叶的味道,大槐树下的地面有些泥泞,但你还是去了,因为衣衫单薄,一阵风吹来,你不禁抱住了双肩,想起和他临行前的对话,你真的很后悔放他去。

 “一定得去吗?咱云儿可是才出满月呀!”你满眼的留恋不舍,“有啥法子呢?老三年龄小身子弱,老二又活不见人,只有我替老三去啦!我也舍不得你和孩子们啊!”“我不明白,全中国都解放了, 为啥还要去当兵?”“表面上是解放了,其实人民的队伍里还暗藏着很多国民党反动派的特务,国家需要咱,咱就的去啊!这次征的是后勤兵,不会有危险,你放心。我是替老三,还得改一下年龄,改小一点。三五年就回了,不会很久,你放心。等我回来啊,咱云儿就会喊爹啦!嘿嘿……”。

这是你们最后的对话,他走后只两年的时间,家里就接到了阵亡通知书,你觉得浑身的水分都被抽干啦!根本没有眼泪可以流出来,家里其他人都嚎啕大哭,只有你呆呆的坐着,两岁的云儿坐在你身边玩着石子,不时停下来看看你看看其他人,很显然她还不明白发生了什么。

剩下的故事就很老套了,你独自一人带大三个孩子(老大已经嫁人),空闲的时候就只是去村头眺望,望断蓝天白云,望断南飞雁,心底无言的呐喊只是化作相思泪两行,只是你无法表达,只是你必须承担。槐树下站立成雕像的你,是那样的唯美、苦情而亘古不变——在我的脑海里、我想象的脑海里,哦!外婆,尽管我们从未谋面,尽管你在母亲十六岁时就撒手人寰,可我仍执拗的认定自己曾经见过你,那个终生守望、不离不弃,站成一座雕像的妇人的形象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夜夜盘桓,终成一景。

安息吧!外婆,在那里,你和外公终于团圆了!


之三

这就是你们!望着旧照片中的两个人,我嘴角上扬微微一笑。
       旧照片里的两个人,一个二十三岁一个二十二岁,正值人生中的韶华青春,男的单眼皮薄嘴唇、脸蛋白里透红、鼻梁挺直非常秀气,目光里有着军人的坚毅;女的皮肤更加白皙,眼睛有点肉肉的,小鼻子很可爱,嘴巴也肉嘟嘟的,目光中透露着不谙世事的单纯。这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比较流行的照相方式,只有头像的两寸照片上印染上了水彩色,所以被称为彩照,也是两个人的订婚照。
       你收到未婚夫送来的照片时有点害羞,你觉得有点浪费,全然不顾这是有纪念意义的照片,你可是要跟照片上的人共度一生的。他走后,你拿着照片偷偷的反复地欣赏,嘴角掩饰不住的开心,当自己听到自己“咯咯”的笑声时,这才意识到自己失态了,忙不迭的并上嘴,慌张的瞅了瞅四周有没有人看到,然后又禁不住的笑了两声,再把照片轻轻的抚了抚,小心翼翼地装在自己灰青色的上衣口袋里,又轻轻的拍了一下口袋的外面,这才步履轻盈的朝家里走去。
       这门亲事你显然是满意的,虽然当初家里并没有同你商量。想到当初对这门亲事的忐忑,现在你的心里总算是一块大石头落地了。
        那日,你去上学(原谅那个荒唐的年代吧!二十几岁的人了,还在上初中),同村的大嘴巴那个叫映红的,急急得把你拉到一边,“云儿,你知道吗?你订亲了!”你瞪大眼睛,“啥?我订亲?我咋不知道!”“唉!不信,不信你回家问问!”你这才急急的回家转,你要跟哥、跟嫂理论理论——为啥不问问俺,就给俺订亲!不能欺负俺没爹没娘啊!

再后来,性子温和的你答应见见面再说;再再后来,你这红五类烈士子女对那个贫奴出身的当兵的一见钟情;再再再后来,就有了前面的那张彩色照片;再再再再后来,就有了俺和俺哥,呵呵,老妈,看上老爸,是您这辈子做的最明智的一件事。

祝福爸爸、妈妈健康幸福,一生相守!

作者风采及简介


作者简介:刘鸿雁,教师、两个孩子的妈妈,热爱旅游、健身,坚信文学、艺术可以拯救灵魂,过得柴米油盐的凡人日子又是饮画代酒、煮字疗饥的精神贵族,知我者赏我的风流,不知我者觉我多忧,其实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幸福也是自己的无需晾晒。

 


©2016

©2016 原创作品  授权发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