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品 | 陪您变老(文/宋彩屏)

 当代文摘 2020-09-09

《中外文艺》公众平台
ID:zhongwaiwenyi

重名家,力扶新人


陪您变老

作者:宋彩屏(河南洛阳)

 七十六岁的母亲,因年轻时干活不惜力,早已积劳成疾。肩周炎、关节炎经常折磨得她抬脚动手都龇牙咧嘴,疼痛难忍,可她从没停下手里的活计:喂牛、喂猪、养鸭、养鸡、锄地、薅草、摘棉花、掰玉米……她常说:人都是害病害死的,哪有干活累死的!做教师的父亲退休后,从来就闲不住:农忙时和农人一样下地干活,农闲时修桥、补路,种菜、养花。他常说:别人都忙死了,我总得有个营生!

弟弟说:姐,劝劝咱爸妈,苦累大半辈子了,也该享享福!别让他们再起早贪黑上地,庄稼活,啥时能干完?

弟妹说:爸妈偷着上地,看都看不住!要是累出啥好歹,跟姊妹几个可咋交代?外人不知情,还笑话俺们不懂事!

也是想让父母彻底脱离农活,安享晚年,也是想让父母鞭长莫及,眼不见心不烦,我和小弟商量着让老人进城住。

父母倒也慷慨,只是提出条件:坚决不与我或小弟同住:说是他们老了,和年轻人住在一起吃不成一锅饭;说是我俩家楼高,他们上下不方便;说是老人瞌睡少,晚上看电视吵了孩子学习,早上早起聒了年轻人睡觉儿……

孝顺,孝顺,就顺遂了他们吧!

于是,父母便在距我和小弟都不远的一个四合院里,择屋而居。那小院是一个朋友举家外迁的闲院,乐得让父母看门护院。

朋友常年不在家的缘故,院子里破败衰落:花花草草早已枯死;墙壁上的涂料因雨水漂淋,纷纷飘落;大门的油漆斑斑驳驳;门外的污水沟坍塌堵塞……

托人捎来农具,父亲把门楼两侧的隙地深挖平整,种上芫荽、青菜、辣椒和豆角。花盆里的土重新换上,栽上吊兰、绿萝、紫罗兰和滴水观音等看叶植物。母亲洒洒扫扫,擦擦抹抹,院里院外拾掇得清清爽爽,干干净净。连左邻右舍都说:看俩老人勤的,小院都快变成菜园了!

母亲把她的生活习惯也带到了城里。

烧了改样儿饭,炒了新鲜的菜,烙了特色的饼,蒸了好吃的馍,总不忘送给街坊邻居;见谁家小孩哭了,就抱到家好吃好喝哄着;每天给自家菜地浇水,总要捎带几家一起浇了……

一开始,人家不大习惯,一再推辞,日子一长,看母亲真诚,也就认可,继而交口称赞,还陆陆续续到母亲那里串门、聊天、拉家常。碰到我去看望母亲,老人、孩子老远就喊:“闺女看你来了,老太太”!“老师姑姑拿好东西了,奶奶”!让我恍然觉得像是回到了乡下的娘家。

父亲爱骑个三轮车,院门前有三个台阶的陡坡,上上下下极不方便,可常常有大人、小孩助他一臂之力。见了我,母亲总是喜滋滋的:“谁说城里人架子大,像乡下人一样厚道呢!”

那天,父母亲外出回来,一个遛狗的中年男子热情地帮父亲推车子。不想小狗伺机咬了母亲一口,腿上登时出现一个长长的血印子。那男子要带母亲去医院打疫苗,母亲说啥也不去,只说不碍事。男子留下电话号码走后,父亲打电话叫了我。

从医院回来,母亲幽幽地说:咱破费点应该,人家好意帮咱,可不能好心当了驴肝肺!我笑笑。在母亲面前,我不敢伶牙俐齿,讲什么一码归一码,讲什么情归情,法归法。

母亲是老式妇女,对自己可真吝检。一个夏天,几乎不开空调,说是不热。入伏那些日子,总见父亲母亲到街上,还自嘲说是到建行上班。原来,一群老人都会按时到建行的大厅里坐着聊天,那里有空调,还人来人往的,行里也喜欢老人们给哄人气。

几次要给母亲买新衣,她都推说自己的衣服多得穿不烂、穿不完!我笑着说:都啥时代了,您还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再三年。您想让人家服装店关门呀!软缠硬磨,母亲总算答应我添件新衣。

在超市,好容易看到母亲穿的那件藕荷色短呢大衣,得体、适中,我正要服务员打包,母亲突然拽回衣服,说了一大堆衣服不合适的话。母亲肯定是看了商标,嫌钱多,心疼。

下午,我拿了衣服到母亲那里,先剪了商标,执意要她穿,说是商标剪了,人家就不退货。母亲唠叨着好半天:“太贵,可惜了,恁多钱!”

我笑:母亲大方起来,比谁都大方,小气起来。可比谁都小气。

住得近就是好,我和弟弟三天两头往母亲哪里跑,拉拉家常,做做家务,逛逛大街。弟弟经常送好吃的给母亲,我也改三岔五送些东西去,母亲免不了对父亲唠叨:跟你过了快一辈子,没享一天福,要不是闺女、娃子,我还吃不上这些喜罕东西。父亲总是笑着,顾左右而言他,这是对母亲辛苦的包容,也是对幸福晚年的认可。

父亲年轻时,身体不好。教书时往往是学生家长轮流管饭,尽管家长都是上心上意做饭,可总会遇上一些邋遢媳妇。父亲又是极爱干净的人,所以,免不了饥一天、饱一天。天长日久,胃口就极差。母亲那时大约三十来岁,她满眼、满心都是考虑四个儿女的吃饱、穿暖,父亲的身体,地里的农活等一大堆事,大概从没有想到她自己的一点点享受!

父亲也有抱怨母亲的时候。

上周五吧,街上风特别大。母亲见一个老妇人在大街乞讨,就把老人领到家里,煮了热腾腾的饺子,端给老人吃。末了,还送给老人一件棉衣。

中午父亲回家,怎么也找不到刚买的一双皮手套。思来想去,那放在沙发上的皮手套必定是讨饭的老人顺手牵羊。母亲却圆场:也是太可怜了,那老人或者需要那双手套。这不,我的钱包和手套放在一起,她咋单单拿了手套?

父亲抱怨着说起事情的经过,我哭笑不得:母亲太厚道,厚道的让亲人都有点怨她!

大约是十年前吧,父亲在村边的菜园开了一小片荒地,种上萝卜、白菜。也是天道酬勤,我家的白菜、萝卜长势喜人,比周围的都水灵。那天。母亲起得早,想到菜地薅个萝卜,远远望见三婶撅着屁股在拽我家的大萝卜。母亲赶紧折身回家。闲谈中母亲向我提起这件事,我笑着说:三婶骂你的时候,她咋胳膊肘总往外拐!母亲也笑:你三婶其实是刀子嘴,豆腐心,有名的高音喇叭。她也是一念之差,这把她逼到死角,叫她的脸往哪搁?

难怪老老少少都愿和母亲打交道!

昨天去看望父母,见母亲坐在院子里,身旁散放着一大抱野菊花,一朵朵昂首挺胸,豆芽似的花瓣紧紧簇拥,像团团小绒球,像闪亮的星星,娇黄、浅紫、奶白,霞红,泼泼洒洒,轰轰烈烈。三轮车上,还整整齐齐地码着一大堆。母亲一见我就笑:“丫头,听说菊花阴干了装枕头枕能治失眠。这不,等我弄好了,你就能睡安稳了!”

看着菊花丛中的母亲,我百感交集:那么小的菊花,一个个采集起来装成枕头,多费事!

或许,在母亲的字典里,为了儿女,从来就没有计算过费事不费事,劳心不劳心?母爱,不计成本。

寸草春晖!

您伴我长大,我陪您变老。


  

作者简介


宋彩屏,洛阳市宜阳县西街中学高级语文教师。生活上幸福得一塌糊涂的小女人!喜欢仰望星空,往往脚踏实地。本刊特邀专栏作者。

©2016

©2016 原创作品  授权发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