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崆峒揽胜

 文粹读书 2020-09-10

 美文汇粹 传播美好点击上方"文粹斋"订阅本平台

崆峒山是华夏久负盛名的道教名山,更是人文旅游的美好所在,它四季风景秀丽,游人如织,香火鼎盛。崆峒山位于平凉市西郊,距城15公里,有柏油路直通山下。崆峒山胜迹颇多,登游崆峒山,非三五日不能尽兴。从山下至绝顶,万木葱茏。登上顶峰,犹如置身绿海碧涛之中,脚下云开雾合,奇峰兀立,游人至此,常会乐而忘返。

崆峒山世为僧道并存、释老共兴的香火胜地。崆峒山的庙会为古历四月初八,据传此日为佛诞,届时各僧院道观都要大做佛事道醮。从古历四月初一至初八,来自陕、甘、青、宁等省份及毗邻各县区游人香客络绎不绝,山上山下人山人海,堪称陇东最盛大的庙会。因广成子在此修道创建道观,世人便尊称崆峒为“天下道教第一山”。

天下名山僧占多,崆峒山也概莫能外。崆峒山绵延纠结,秀岭奇峰成阵,四时古木参天,山峦娇美如画。且僧院道观,鳞次栉比,实乃道教圣地也。自唐宋以来,向来为僧道云集之处,经历代营建修葺,琳宫梵刹,遍布山间。明慧禅院就坐落其中,建筑宏伟,雕梁画栋。正殿是三尊金身大佛,两侧为彩塑十八罗汉,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正门和东西厢房都是砖木楼阁,门外两边塑有哼哈二将,高有丈余。儒释道三教合一是崆峒山宗教的一大特点,故道教全真教创始人王喆诗云:“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

崆峒山最能引发游人好奇的,便是中华民族的先祖轩辕黄帝问道处,即保存至今的问道宫。五千年前,黄帝在此问道广成子。相传广成子是上古仙人,他按照通天教主的旨意,先到五台山,后又得知崆峒山是修身养性的好去处,于是就带了两名仙童来到崆峒山,修炼了1200年,后驾玄鹤升天。与广成子同时在崆峒修炼的还有赤松子、容成公。赤松子是神农时期的雨师,他与广成子居崆峒山讲修炼之术,服水玉以教神农。传说黄帝到崆峒山上问道于广成子时,广成子正与赤松子在下棋。广成子鹤发童颜,白须垂胸,两道长长的白仙眉下,一双慧目烔烔有神。他身着羽绒鹤氅,盘膝于灵芝座上。而赤松子赤眉赤须,面如松树皮,细眯双眼,披一件凤尾松叶袍,半倚在松根躺椅上,他俩面前是青石棋盘,棋盘上摆着大如拳头的棋子,一方淡红,一方墨绿,皆晶莹如玉。二位仙翁都不动手,那棋子却一来一往,随两位仙师的意念在博弈。当黄帝带领侍众前来时,赤松子怕黄帝放不下帝王架子,广成子不予传道,便帮黄帝出主意作一禅偈:“仙凡本无界,只在心上分;不惜膝行苦,一诚百道通”遂点拨其顺利问道。

崆峒山上与广成子相关的景点还有:广成丹穴,在望驾山北峰的绝壁上,此处悬壁如削,十分险峻。相传广成子居住此穴中,炼丹修道。明代诗人罗潮诗云:“地崖插天表,丹洞迷芳草。知是广成居,怅望去杳杳”。广成泉,位于原问道宫之下,泉水清澈见底,相传是广成子浴丹处,又名浴丹泉。广成洞,亦即广成墓,位于天梯右侧的悬崖上,洞内塑像反映的就是黄帝向广成子问道的场景。宋代诗人游师雄作《广成子洞》诗云:“复闻广成子,不为外虑役。轩后屈至尊,稽颡请所益。至今洞犹存,峭壁宛遗迹。”相传高僧补岩,晚年曾面壁狮子崖修行三年,一日他召弟子示偈曰:“泡影形骸捞一把,连忙收拾旧袈裟;劳尔送我归山去,碧天镜月浩无涯。”诵毕圆寂,其徒为之建墓塔来供奉铭念。

崆峒山作为道教名山不仅三教相融共存,而且释道同辉,佛法绵长,人文荟萃,历代骚人墨客在崆峒都留有锦秀诗篇及联句石刻,清代赵汝翼就赋有吟咏崆峒八景的七律诗一组:有《崆峒晓翠》、《泾渡石虹》、《龙泉滴珠》、《太统屯云》、《天台夜月》、《柳湖晴雪》、《浚谷烟村》、《槐阴塔影》,此处就不详述了。最有气势的诗作当属谭嗣同的这首七律《崆峒》:“头星高被众峰吞,莽荡山河剑气昏。隔断尘寰云似海,划开天路岭为门。松拿霄汉来龙斗,石负苔衣挟兽奔。四望桃花红满谷,不应仍问武陵踪”。

崆峒山锦秀壮丽,其自然资源亦非常的丰富,各种野生天然植物生长及为茂盛,为崆峒平添了许多靓丽的风景。放眼望去,满山遍野可见油松、古柏、青冈、黑桦、五角枫、云杉、漆树、芍药、山桃、牡丹、石竹等珍贵物种。正如古人题诗咏崆峒所云:“胜地尘埃净,招朋野趣同。鸟声倾耳碎,潭影此心空。树接千嶂绿,花余一架红。昼长仙籁寂,韵事仰诗翁”。(图片来自甘肃政协网)

百科

崆峒山(kōng tóng shān):道教圣地,距离甘肃省平凉市区12公里,东至西安市300多公里。传说黄帝问道于崆峒山的广成子,因此被称为道家第一山。崆峒山所在的大区域有伏羲故里—平凉市静宁县成纪文化城,可见该区域历史上很知名,是中国人文发源地之一。

崆峒山海拔高度在1456—2123.5米之间,垂直高度为667.5米,总体规划面积为83.6平方公里。是六盘山的支脉,属于上三迭系紫红色尖硬砾岩构成的丹霞地貌。是天然的动植物王国,有各类植物1000多种,动物300余种,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其间峰峦雄峙,危崖耸立,似鬼斧神工;林海浩瀚,烟笼雾锁,如缥缈仙境;高峡平湖,水天一色,有漓江神韵。

崆峒山,道教圣地,距离平凉市区15公里。传说黄帝问道于崆峒山的广成子,因此被称为道家第一山。崆峒山所在的大区域有伏羲故里—平凉市静宁县成纪文化城,可见该区域历史上很知名,是中国人文发源地之一。

崆峒山,道教的发源地之一。秦汉时期,崆峒山已有了人文景观。历代陆续兴建,亭台楼阁,宝刹梵宫,庙宇殿堂,古塔鸣钟,遍布诸峰。明、清时期,人们把山上名胜景观称为“崆峒十二景”:香峰斗连、仙桥虹跨、笄头叠翠、月石含珠、春融蜡烛、玉喷琉璃,鹤洞元云、凤山彩雾、广成丹穴、元武针崖、天门铁柱、中台宝塔。基本恢复了历来所称的“九宫八台十二院”中四十二处建筑群。

其以峰林耸峙,危崖突兀,幽壑纵横,涵洞遍布,怪石嶙峋,蓊岭郁葱,既有北国之雄,又兼南方之秀的自然景观,被誉为陇东黄土高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秦汉时期,崆峒山是中西要道--鸡头道的必经之地,东连关中,西接陇右,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许多历史名人和封建帝王曾经过鸡头道,登临崆峒山。《史记·秦始皇本纪》说:二十七年(前220年),“始皇巡陇西、北地,出鸡头山,过回中焉”(鸡头山、千头山、笄头山为崆峒山之别称)。贞观二十年(646年)十月,唐太宗李世民来陇山视察马政。《新唐书·太宗本纪》记载:“丙戎,陇山头,次瓦亭,观马政”。李世民看到崆峒山佛事大盛,御赐明慧禅院田宅,这是崆峒山历史上的一件大事情。

需要强调的是,崆峒山东至西安不过300多公里。作为13个朝代王都的古长安,前后一千多年,都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崆峒山一带无疑是一块非常重要的战略要地。宋人郑文宝在《萧关议》中指出“高岭崆峒,山川险阻,雄视三关,控扼五原。”这也是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等人频频光临崆峒山的另一个原因。

作者简介雪野

雪野,原名樊晖,文学硕士,北师大中文系毕业,长期致力于古诗研究与创新传承,已在全国各主流媒体、网络发表诗歌、诗词、散文、随笔、评论逾500万字,荣获首届雁翼诗歌奖,国际华文散文金奖等30多项大奖,乃一名面向生活背对文坛的独立写作者,行吟诗人,现工作生活在甘肃兰州,任甘肃省策划研究院副院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