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上这套智能装备,天山脚下迎来丰收景象

 板桥胡同37号 2020-09-10

◎ 科技日报记者 过国忠 通讯员 金亦富

60岁的张庭固,是新疆伊犁州察布查尔县托布村的种粮大户。9月9日,记者来到他的直播水稻示范田,看到金黄金黄的稻穗果粒饱满,一片丰收景象。


“今年,尽管由于疫情影响,稻种比其他种植户迟播了有10多天,且在生长期又遭受到严重的干旱等多种不利因素。但是我们旱直播种植的伊犁新稻42经过县农业农村局组织专家测产显示,水稻平均产量为737.12公斤,比普遍采用的机插秧田,增产119.62公斤,每亩节约机插秧成本230元。”张庭固说。

张庭固种植的直播水稻示范田为何能在高纬度气候下实现高效高产?察布查尔县农业农村局杨民山说:“张庭固种植的旱直播水稻示范田,应用了北斗导航成套智能农业装备技术,九道工序进行复式作业既免去育秧、运秧、机插秧的成本,且机具下地一次性耕作就可完成耕播施肥等程序,有效解决了种植户水稻生产的难题。”


记者了解到,察布查尔水稻种植已有200多年的历史。这里由于伊犁河水的丰沛和光照充分、昼夜温差大的独特优良气候,成为西北地区优质稻米的主产区。然而,近年来由于粮食生产种植成本居高不下、找工难用工难、恶劣气候增多,以及病虫害高发,严重制约了粮食生产察布查尔县水稻种植面积从2016年的21.8万亩,降到目前的13万亩。

伊犁州是江苏省重点对口支援地区。察布查尔水稻生产严重萎缩的问题,引起了江苏省对口支援新疆伊犁州前线指挥部的高度重视,今年多次组织相关农业专家进行会诊,并提供了生产技术和先进农业装备支持。

扬州大学党委书记姚冠新,在江苏援疆指挥部陈翔副总指挥长的安排下,带着专家团队来到察布查尔县开展针对性调研,并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利用学校的技术人才优势,重点开展水稻优质高效高产示范种植,推广现代农业生产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加快培养新型高技能职业农民,提升当地粮食生产水平。

今年5月,扬州大学在察布查尔县农业农村局支持下,与县种羊场、新疆禾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展北斗导航九道工序复式作业旱直播水稻技术示范,引导种植户改变传统水稻种植方式,解决水稻生产上季节紧 、劳动力紧缺、前期水源不足等现实难题。


扬州大学科研团队农艺师季章定告诉记者,这里的水稻种植都采用机械插秧,从耕地、整地、育秧、运秧、插秧等要经过5-6道作业,生产工序多、风险大、高产难以保障,致使种植收益降低,农民种稻积极性受挫,亟待通过应用现代农业生产工艺技术,来帮助种植户提升抗风险能力。

“我们提供的北斗导航九工序复式作业旱直播水稻技术,不仅大幅节省育秧、插秧成本,减轻水稻田间育秧、插秧作业强度,减少劳动用工,还能大幅度提高水稻亩产,其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明显,应用前景十分广阔。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扩大示范规模,促进伊犁州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稳住新疆稻米主产业。”我国农机专家、扬州大学张瑞宏教授表示。

来源:科技日报 文中图片均由科技日报记者 过国忠 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