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促进文旅融合发展闽西大客家文旅的探索

 大盗宝库 2020-09-10
福建省龙岩市,位于福建西部,通称闽西,是福建省接壤赣、粤的内陆山区。东临厦、漳、泉,西毗江西赣州,南接广东梅州、汕头,北靠三明,总面积1.91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97万人。闽西是享誉海内外的客家祖地、客家人的发祥地,客家人在长期辗转迁徙的历史中形成了独特的客家文化,创造了客家辉煌。
  客家文化旅游是龙岩的一张金字招牌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客家文化及其发展。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赋予海峡西岸经济区以“我国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的战略地位,指出要“充分发挥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自然和文化资源优势,增强武夷山、闽西南土楼、鼓浪屿等景区对两岸游客的吸引力,拓展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等两岸共同文化内涵,突出‘海峡旅游’主题,使之成为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和富有特色的自然文化旅游中心”。八闽大地,包含了闽东、闽南河洛、闽西客家等文化生态,客家文化在整个海西建设中是重要一极。
  根据《客家文化(闽西)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提出,建设客家文化(闽西)生态保护区,对于客家文化的整体保护、活态传承和持续发展,对于弘扬客家文化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对于增强文化凝聚力、促进文化认同,维护社会和谐、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对于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促进闽西地区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
  客家文化旅游是龙岩的一张金字招牌。龙岩的旅游资源集中在三个方面:以古田为代表的红色文化,涵盖了中央红色秘密交通线、革命旧址群、战斗遗址等。以永定客家土楼为代表的客家文化,涵盖了永定土楼、虎豹别墅、长汀古城、沿汀江河流域客家文化群落、长汀客家山寨丁屋岭、连城培田古民居、连城芷溪古村落、武平中山古镇、武平岩前狮岩定光古佛景区、上杭客家族谱博物馆、上杭李氏大宗祠等旅游资源。以冠豸山为代表的丹霞山水地貌,涵盖了冠豸山、梅花山十八洞、漳平九鹏溪、新罗龙崆洞、江山睡美人、武平梁野山、永定龙湖等自然山水。
  从整个海西旅游的视野而言,自然山水龙岩不如武夷山、三清山、庐山等;红色旅游比之井冈山、遵义、延安亦有其局限性。因此,在这三方面中,最突出、最能吸引台湾游客和国际游客的,也是龙岩旅游发展亟须“做长远计”的,就是客家文化旅游。
  同属客家区域,横向比较三明、广东梅州和江西赣州,龙岩的客家之旅离台最近,离以厦门为窗口的闽南地区最近,又手握福建土楼和红色古田两张王牌,在全国范围内看,是最具备发展大客家文旅的独一无二的区域。
  闽西客家文化旅游具有坚实基础
  客家文化是中华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唐末以来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南迁汉人带来的中原文化在赣南、闽西、粤东的山地环境中与土著、百越文化多次交融、层层积淀而形成的汉族民系文化,是客家人在适应闽粤赣环境以及与自然、历史互动中所创造的一切社会文明成果。它包括客家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是客家人创造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客家人习得、传承自身文化传统的方式、思想和观念等。随着客家人的迁徙,客家文化传播到大陆各地、台湾地区、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以及东南亚和世界众多国家地区,成为维系客家人华侨华人文化认同的精神纽带。
  文化旅游形态。闽西客家人有着强烈的慎终追远的寻根意识以及忠孝廉节的家国情怀,极为重视敬奉先祖,和睦宗族,报效国家。闽西客家族谱、宗祠厅堂楹联里,都蕴含着丰富的家训族规文化,客家人将之视为家风的基础、家族传承发展恒久不变的精神规则。
  传统建筑形态。世界文化遗产土楼,以及汀州古城、培田古民居建筑群以及众多的围屋、土堡和庙阁、牌坊、廊桥、石拱桥等,与传统村镇布局、客家土楼营造技艺、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等构成了独特而丰富的闽西客家建筑文化。世界文化遗产土楼与“九厅十八井”民居交相辉映,是客家民居的经典杰作,也是世界建筑的瑰宝,体现中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天人合一”思想。同时,每一座建筑都是一部客家人的生活史、家族史,体现了客家人“大家庭、小社会”的社会伦理观念。
  传统印刷、造纸等工艺形态。连城四堡是明清时期全国四大雕版印刷基地之一。现存下来的书坊建筑群、书籍、雕版工具,以及雕版印刷和造纸技艺,构成中国保留最完整的雕版印刷文化。用竹材料与独特工艺制成的连史纸、玉扣纸,达到中国竹纸制作工艺最高水平,有“寿纸千年”之美誉,是书画和印刷的最佳用纸。连城连史纸产地成为杭州西泠印社的产业合作基地,全国有多家图书馆使用连史纸修复古籍。古书坊建筑群、雕版印刷技艺、活字印刷技艺、连史纸和玉扣纸制作技艺等,共同见证了中国印刷术、造纸术的两大发明,也是客家人崇文重教、耕读传家的生动体现。
  传统表演艺术、体育等形态。闽西保留了源于明代的上杭高腔木偶戏、乱弹木偶戏,源于清代的闽西汉剧、采茶戏等民间小戏;保留了客家十番音乐、客家山歌、鼓吹音乐、公嫲吹、连城大乐等传统音乐;保留了九连环、打船灯、舞龙灯、竹马灯、打花鼓等传统舞蹈;流传民间歌谣、儿歌等客家歌谣,以及竹板歌、南词说唱等客家曲艺;流传连城拳、上杭女子五枚拳、上杭钟家拳、上杭罗家拳等地方特色鲜明的拳术。闽西客家十番音乐在发展中不断吸收融合了当地畲瑶古乐、汉剧、采茶戏、木偶戏音乐甚至宗教音乐等,形成艺术积淀深厚和曲调丰富的民间音乐。以西皮、二黄为主的闽西汉剧吸收了木偶戏、民间小调、吹打乐、佛教和道教音乐,形成独具风格的戏曲音乐,其独特的真、假嗓结合的唱腔表演艺术令人叫绝。明代闽西约有20余位书画家,上官周山水人物画皆擅长。
  传统饮食文化形态。闽西“八大干”(长汀豆腐干、连城地瓜干、武平猪胆干、上杭萝卜干、永定菜干、明溪肉脯干、宁化老鼠干、清流明笋干)以及万应茶、客家米酒等体现了特殊的闽西山地饮食文化,有些甚至发展成为特色产业。长汀的白斩河田鸡,连城的涮九品、四堡漾豆腐,武平的象洞鸡、捶鱼,上杭的红烧槐猪肉,永定的菜干扣肉、下洋牛肉丸、高陂四大盘,以及各地的糍粑、捶圆、灯盏糕、芋子包、簸箕粄、发糕、米浆粿等食品,体现闽西客家丰富多样的菜品。猪胆干、擂茶、白鹜鸭药膳,以山野草药来煲汤入菜等,是客家“寓医于食”的养生方式。闽西客家菜系体现原汁原味、美味可口、干鲜兼有的特点,也蕴藏着阴阳相调、四时食养、药膳相济的“中和”思想。客家饮食,不仅传统底蕴深厚,而且善于创新、与时俱进,如永定,继前几年全牛宴、牛肉汤及油炸子火爆走红之后,在2020年的直播抖音,一碗坎市过山肠,也开始走红,别具一格。
  独特性、多样性和完整性的闽西客家文化表现形态,展现了客家文化传承中华文化的深厚内涵和鲜明的山地文化特色。旅游的六大要素“吃住行游购娱”,新旅游的“嗨萌酷爽”,均可从大海般浩瀚的客家文化中得到满足。讲吃,讲养生,有客家饮食;论体验,论互动,有客家狂欢节、传统文体表演等;论住,客家土楼、围屋及古民居本身就是住宅,完全可以发展深度游、轻奢民俗等。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客家的书院文化尚未开发。清代全国书院约两三千所,福建有500所左右,而闽西达到全省半数。闽西地区现存传统书院21所,总体保存完好,由于历史、地理等原因闽西传统书院具有特殊的文化价值。书院因其优势条件具备与旅游联姻的先天基因,通过旅游开发探寻闽西传统书院保护及其现代价值传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旅游+书院”的产业融合发展之路在闽西地区不仅具有可行性而且非常必要。活化利用好现存可开发的闽西书院,将为游客带来更加深刻的客家文化体验。
  闽西客家文化旅游当前存在的问题
  闽西客家文化资源固然丰富,旅游基础也日渐夯实,业内甚至认为永定土楼的观光旅游已经做到了极致。但闽西客家文化旅游仍然存在三大问题亟待解决。
  客家文化旅游资源比较分散。上述提及的以永定客家土楼为代表的客家文化,涵盖了永定土楼等旅游资源。但是长期以来龙岩市的发展围绕着中心城市进行打造,是一个中心发散的模式,客家自身之间的脉络和联系,远不如和中心来得强。客家文化原本可以连为一体,形成蔚为壮观的千里文化画卷,但是这20年来,客家之间和旅游要素之间的连接滞后,缺乏一个系统的规划对客家文旅的开发作一个长远而又务实的推进。
  客家各县旅游发展协同不够。龙岩各县文化旅游各具特色。连城县以冠豸山为依托,坚持以一山(冠豸山)为中心,以一区(梅花山自然保护区)、一居(培田古民居)、一洞(赖源溶洞)、为烘托,提出“大冠豸、大旅游”。武平县提出要建设“生态旅游大县”,同时开发军家、客家人文旅游资源,打造以梁野山、狮子山、灵洞山、白水寨、下东温泉等自然景观为代表的生态旅游品牌,推出“红色之旅”,积极打造红色旅游胜地。永定县的旅游构建“一城三组团”,即“客家文化城”“东部土楼文化旅游组团”“西部休闲度假旅游组团”和“北部生态农业旅游组团”。上杭县多年来精心策划“红色之旅”、“黄金之旅”和“绿色之旅”等特色旅游产品。如果把分散在不同县市的雄伟奇特的永定土楼、南靖土楼、华安土楼等旅游资源组织起来,协同发展,效果更好。
  社区原住民参与度还有提升空间。所有的文化均来自于人,来自于社区原住民。离开社区原住民讲客家文化旅游,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闽西客家文化旅游中越来越感觉少了当地客家人的参与。例如,土楼越来越出现“空心化”现象,居民早已不住土楼。一些有历史价值的土楼荒废坍塌。随着高铁时代的到来,到闽西旅游的人数暴增,但游客观感并未显著提升。之所以造成这种局面,一方面是因为政府相关配套设施还未及扩容完善,而另一个主要原因是当地居民的参与度不高。而对于游客来说,能积极与当地居民“打成一片”,必能更好地体验客家风情,而不是“参观”与“体验”两张皮,影响对客家文化的深度体验或交流互动,同时也更加影响旅游业对当地居民的收入提高以及对外交流。“社区参与”是指政府、企业、社区居民,尤其是社区居民对本地旅游产业的全面综合参与。主要是指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决策、规划、服务、分配、旅游知识教育和培训、文化维护等过程。如今,让社区居民真正参与到当地发展旅游业的社会行动中,已成为旅游开发中极受关注的发展方式。如贵州黔东南州的千户苗寨,在社区参与方面就做得很好,值得借鉴。
  发展闽西客家文化旅游的对策
  要大力宣传龙岩市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意义,让全市上下充分认识到客家文化是闽西一个地方的根,是特色旅游的魂,是区别于福建省其他地级市的标识,是提升一个地方吸引力的根本所在。如何促进文旅融合,发展好闽西大客家文旅,是当前龙岩政治、文化、经济发展的一个重点。
  重新审视闽西客家文旅重要性。客家文化是重要的旅游资源。客家8000多万人口有一半分布在海外,因客家文化这个大背景而形成的经济潜力是无法估量的。客家人在长期的迁徙过程中,形成了相互援引、相互支持的民系文化认同感。客家人在每一个地方都形成经济和文化上的联盟,以便在充满竞争的社会生活中站住脚。在中国许多民系中,也只有客家这个民系产生了沟通海内外的客家文化。在海外的客家人中,几乎每一个姓氏都有宗亲联谊会,每年都要组织宗亲回祖地祭祖,这里就孕育着一个很大的旅游市场。虽然许多海外客家人离开客家区域已经几代了,但也正因为如此,他们才对内陆客家人的生活方式抱有浓厚的兴趣。例如闽西客家独特的饮食文化、各种客家小吃;独特的居住民俗(土楼是闽西客家的一种住宅形式,土楼是客家人的骄傲,也是闽西最值得游览的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欢乐的节庆民俗;竞技的游艺民俗;种类繁多,异彩纷呈的客家民间艺术。这些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旅游价值。
  解决客家文旅一盘棋的问题。统筹协调全闽西的客家文旅问题,协调解决客家各县发展文旅资源问题,有前瞻性地对标各地客家,执行《客家文化(闽西)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发展壮大龙岩的客家文旅。
  开发闽西书院作“大客家”文旅的一个重要增长极。闽西书院,尤其是古书院,是闽西客家文旅中尚待开发的珍贵资源,政府有必要研究、善待、保护和开发好闽西书院,未雨绸缪规划发展闽西书院,结合游学和红色培训,将其作为“大客家”文旅有益的必要的补充。
  充分利用抖音等直播平台,发展“大客家”跨境文旅电商。疫情之下,全球旅游业均受到影响。而闽西客家因为守据山地,成为最平安之地。有必要充分利用乡贤自媒体和新媒体,将客家文旅的优势和特点介绍出去,将红色文化养心、客家文化舒心、绿色山水怡身的闽西宣传出去,让世界了解客家山区这一世外桃源般的净地。利用自媒体和新媒体直播模式,让国际旅游达人真正住下来,住在土楼或培田古民居开展旅游现场直播。再结合直播和跨境,将闽西的物产和旅游向世界推广。
  (作者分别系古田干部学院党委副书记、常务副院长,福建省龙岩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福建省龙岩市阿卡迪亚众创空间有限公司、龙岩市阿卡迪亚网络科技公司总经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