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长死不悔改,孩子你怎么办?

 心理咨询师拉拉 2020-09-10

最近看了个纪录片《镜子》,说的是有问题的孩子以及家长接受再教育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心理治疗的过程。

在咨询生涯中也遇到很多类似这样的孩子,包括未成年的,也包括成年的。

无论片中还是现实生活中,家长开始的时候或者自始至终从来不认为自己有错,觉得都是孩子的问题,孩子不上学,谈恋爱,打游戏,要当背包客,流浪歌手等都是不务正业,自制力差,承受能力弱的表现,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孩子好。

家长写下的对孩子的期望,都是家长自己的理想,自己想要孩子成为的人,没有考虑过孩子是否愿意承担他们的希望,是否愿意成为他们想要成为的人。这

有个小女孩说:“父母总是说自己如何如何苦,我怎么觉得我们更苦,我们不是承受不了,而是因为有了感觉,不愿意再受控制了。”

家长爱孩子吗?这是毋庸置疑的。

可是,他们不知道该如何去爱,这也是毋庸置疑的。

他们只能以自以为正确的方式去爱孩子,却没有问孩子,他们想要怎么样的爱,什么样的爱才是真正的爱。

“你是我的孩子”“你是我的妻子”“你是我的…..”他们把孩子物化,把孩子当成一个物品来对待,觉得这个物品全权归自己所有,是没有生命力,没有自主性的,任由自己摆布的。

他们没有意识到,孩子不是物品,他们是有生命力,有自主性,有自己思想的独立个体。

现在的孩子成熟得越来越早,他们思想的深刻程度有时让成年人都瞠目结舌,瞠目结舌的同时也让人感觉心酸,心疼,他们似乎跳过了童年时期,直接从幼儿长成了成人。

面对死不悔改的家长,孩子的态度通常都是“早已料到”“已经放弃希望”,他们深刻地明白,家长几十年的行为认知模式已经定型,很难再去改变,他们能改变的也只有自己。

他们不再期望从父母身上得到爱,认可和理解,也不再期望能和他们有亲密的亲子关系,他们将注意力和能量调回到自身,开始通过自身的力量去进行自我成长。

影片的最后,有孩子自愿地继续参加高考,有孩子如愿以偿地养了宠物,做了背包客,也有孩子搬出父母家,自己一个人生活,通过下军旗赚钱养活自己。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自动地把人生的道路规定局限为一条,只有一个起点和一个终点,将所有的孩子都赶上那条唯一的路,开始整齐划一的教育。

有些孩子不愿意走这条路,他们选择了别的小路,独木桥,风景如何,未到人生的尽头,谁也不知道。况且,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认识到,人生的道路不是只有一条,他们选择了和别人不一样的路,并且愿意去承担选择的后果,这是他们成长的很大一部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