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因为对抗,所以活着

 心理咨询师拉拉 2020-09-10

每次去遛狗,狗在两个地方是最兴奋活跃的,一个是楼下的小区,另外一个是公园的院子,因为楼下的小区有很多猫,公园的院子有一只很凶的黑狗,狗喜欢追猫,也喜欢跟那只黑狗追逐撕咬,虽然隔着一道铁栅栏。

这个现象让我想起人类世界的敌人,对手以及冤家。

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处处都是对手和敌人,对手和敌人让我们充满危机感,逼得我们不得不使出吃奶的劲儿去夺取最后的胜利,没了对手,我们就会觉得工作没有挑战性,生活没了滋味,浑身没有劲儿,最后可能抑郁而终,很多退休之后没事干的老人家就容易生病死亡。冤家也很常见,比如情侣夫妻,比如亲朋好友,在一起的时候吵个不停,不在一起之后又会彼此相互牵挂,相爱又相杀,有些时候,夫妻有一方去世,另一方通常也不久于人世,心理学借用生物学的术语,说这是一种寄生或者共生的关系。

以上三种关系说到底,是一种对抗的关系。

既然是对抗,就需要两方,既有外在的对抗,也有内在的对抗。

外在的对抗是相对具体的事物,内在的对抗是相对比较抽象的事物。

具体的事物比如竞争对手,夫妻双方,抽象的事物比如和情绪情感的对抗,比如焦虑,抑郁,躁狂等。

具体的事物相对比较好处理,抽象的事物就比较难处理。

焦虑和躁狂对抗的表现很明显,抑郁对抗在低谷期的时候不大明显,在高峰期的时候比较明显,他们的外在表现是精神亢奋,思维活跃,话多语速也快,坐立不安,严重的伴随手抖,脚抖甚至全身发抖。

有个很奇怪的矛盾就是,我观察过的最有生命力,最有活力的人往往是抑郁症患者,所以我之前说过抑郁症患者是上帝的宠儿,这句话并非在美化抑郁症的痛苦,而是看到这种绝望和希望,死与生的对抗特别激烈明显,这种对抗激发出了炫目夺人,令人震撼的火花,这是在很多所谓的正常人身上看不到的。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矛盾?

抑郁症一般给人的感觉是消极的,低迷的,最接近死亡的,用弗洛伊德的话说,抑郁症的死本能是最强烈的。抑郁症的治疗过程就像一个不停坠落的过程,坠落到谷底的时候,也就是最贴近死亡的时候,如果这个时候他们没有死,那他们就开始触底反弹,之前坠落了多深,现在就会反弹到多高,也就是这样的一个反弹,造就了他们的强烈的生命力。这个就像我们看枯树长嫩芽和一般树上长嫩芽的感觉,前者肯定会给我们更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

而焦虑症和躁狂症,因为他们大部分时候处于一个相对比较high的点,没有像抑郁症一样的反差,所以也不会带给我们抑郁症那种冲击感。

不过我要敬告抑郁症们,不要盲目地沉迷于抑郁症当中,如果你一直都低迷,那你身上也是没有生命力的体现的,生命力的体现在于你对抗低迷的过程。低迷够了,反弹才是正道。

因为对抗,所以充满生命力;因为对抗,所以活着。

生为社会人,我们最终极的对抗就是死亡,如果我们死亡,对抗也消失;如果对抗消失,要不就是死,要不就是出家为僧,或者得道成佛,运用说文解字我们就可以看出,“僧”的左边是人,右边是曾,也就是说曾经为人,但现在不再是人;“佛”左边是人,右边是弗,更直截了当地告诉你,不是人。

“僧”和“佛”都不是人,所以他们不存在对抗,也不存在死亡,他们是超脱对抗和死亡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