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爱情就是耍流氓

 心理咨询师拉拉 2020-09-10
转一菲心理咨询师转胡同学的观点:在当下这个多元化的社会中,用一对一的传统观念绑架爱情是耍流氓,而有能力用爱去维持一对一的关系才是正道!每个人都只活一世,让自己活的快乐些,舒服些就是最大的公义。

看这句话的第一感觉是爽快,不能再赞同。本想直接就发这段话就好。后来想了想,觉得这段话可能会给人造成许多歧义,有必要好好展开阐述一番。

我觉得爽快是因为在生活中的确有太多男女,更多见于女人喜欢用“爱”来控制另外一半,主要表现是,“如果他爱我,他就应该只对我一个人好”,“如果他爱我,那他就不应该出轨”,反过来,他只对我好,他不出轨,他对我负责就是爱我的表现。这个逻辑不知是哪里来的,完全经不起推敲。有人天生就是多情种,这个爱,那个也爱,出轨有时不是爱决定的,可能是性冲动和情感缺失决定的。

我赞同“不要用一对一的关系来绑架爱情”,并非鼓励大家出轨,也不是为出轨找借口,而且我个人不欣赏出轨行为,我觉得出轨是一种偷偷摸摸的行为,偷偷摸摸意味阴暗,遮遮掩掩,见不得光,会有撒谎,不诚实,欺骗,背叛,这样就会有损人品,偷偷摸摸久了,人都显得猥琐小器,不够光明磊落,阳刚大气。人家金庸大师就很坦白自己无法一辈子都爱一个人,有些人就做不到又要假装自己可以做到,给外人一种虚假的表象,我对这类人就比较鄙视和不屑。

我说的是,如果你觉得无法从一个人身上获得满足,那就坦然跟另外一半承认:“亲爱滴,你无法满足我的需求,但我又有那个需求,怎么办呢?”如果另外一半同意和你保持关系同时允许你对外寻求其他关系,那没问题。如果另外一半不同意不允许,那你怎么办?你当然也还是可以偷偷摸摸不让另外一半发现,这是你的选择,这个选择可能会让对方受伤,从而主动跟你断绝关系,也有可能会获得对方的默认,无论是哪个,都是你需要承担的后果。还有一个选择就是和另外一半先断了关系,自己重新寻求开放关系。

这样说看上去好像很便宜男性,好像在鼓励男性。然而,恰好相反,其实我是想扰乱一下男权市场,我更想便宜和鼓励的是女性。因为男性的一对多的关系从封建社会到现在,不管明的暗的已经绵延几千年,已经不稀奇了。反而是女性,很难真正去冲破自己“一对一”,“从一而终”,“夫唱妇随”的道德束缚,女性不敢“一对多”,除了道德束缚,男权思想,同时也有“女人是弱者”,“受害者情结”等集体潜意识的因素。

之前有个案说,她跟前夫离婚之后把前夫干过的吃喝嫖赌抽之类的事情全都干了一遍,感觉特别爽,也理解了前夫为什么喜欢去外面找女人,出轨,嫖妓。众星捧月,左拥右抱,高高在上的感觉实在太美好了!

该个案或许是出于报复和好奇的心理去做了这样的尝试,但是这样的尝试也打开了她的无意识部分,让她从“一对一”的狭窄逼仄的圈子里走了出来,走向更广阔的天地。未来无论她是否和前夫复婚,亦或是重新再婚,亦或是不婚,她都不再局限于以前的小天地里,她知道自己有很多选择。

一对一的关系未必是爱情,可能是责任,道德;爱情也未必是一对一的关系,我们大多数人不会一辈子只爱一个人,只是有些人的爱是错开了时间,有些人的爱是重合了时间。

我爱你,我也爱他他他。

他爱我,他也爱她她她。

无所谓对错,只有能否接受,能接受就继续留守,不能接受就离开。离开和留守,可能跟爱不爱没有关系。有些爱还在,但是无法接受那个状态,于是离开。相反,有些爱不在,但是接受了那个状态,于是留守。

能维持“一对一”的爱情关系的,都是厉害的人物,双方都厉害,这是一种厉害的能力。

外面优秀的俊男美女那么多,可是我只爱你一个。那你得有多大的魅力才让我不移情别恋,一心一意?反过来也是如此,你只爱我一个,也说明我很有魅力。

我不认为自己有那么大的魅力可以让你一生一世,所以我做好了你会出轨,我会离开的准备;我也不确定你是否有那么大的魅力可以让我一生一世,所以我不会轻易给出承诺。

忠诚若非出于自发自愿的爱,那就会存在克制与压抑,克制与压抑的忠诚是僵硬固化的,也没什么值得羡慕和赞赏的,这样的一辈子的爱情也没什么好歌颂的。

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出轨,婚外情,一夜情,约炮都不稀奇,用(注意我说的是“爱”,而不是“应该”“必须”“责任”“道德”等那些外在的东西)维持一对一的关系才稀奇,这个状态说明彼此拥有强大的能力,都是厉害顶尖的人物。


招募第四期线上成长小组

招募对象:渴望成长的所有人,性别年龄不限。
招募人数:6人
上课时间:每周日晚上19:30-21:30(预计5月5日开课)
上课地点:微信群
上课方式:群电话,小组讨论形式
第四期早鸟价:1080元(每节约67元)
要求:按时完成作业,按时参加讨论。
成长目的:一 学习倾听和表达;二 学习沟通和协调;三 学习自我觉察和自我分析。
报名方式:加我微信lala-ring,注明“线上成长”,通过后需要填写登记表登记真实信息,然后等待咨询师筛选。


课程安排:
第一次:用音乐导入觉察;
第二次:通过绘画进行自我分析(一);
第三次:通过绘画进行自我分析(二);
第四次:通过解梦进行自我分析(一);
第五次:通过解梦进行自我分析(二);
第六次:通过意象进行自我分析(一);
第七次:通过意象进行自我分析(二);
第八次:分析原生家庭对个人心理影响(一);
第九次:分析原生家庭对个人心理影响(二);
第十次:分析童年重大事件对个人心理的影响;
第十一次:分析社会文化对个人心理的影响;
第十二次:易经和心理学的关系(一);
第十三次:易经和心理学的关系(二);
第十四次:哲学和心理学的关系(一);
第十五次:哲学和心理学的关系(二)
第十六次:大总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