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男人,你死在了哪里?

 心理咨询师拉拉 2020-09-10
自从发了那个《来一打男朋友》的推文,陆续来了几个毛遂自荐的“男朋友”,虽然没有凑够一打,但是每个个体也代表了一个群体,从他们身上也看出了很多单身男性身上存在的问题。

本着理性研究的原则,我把他们作为案例来进行分析,希望对男性以及当代社会两性关系研究有一定的启示作用。首先申明,因为是谈恋爱的目的,所以我本能启动的是感受,只要让我感觉不好的,我都很快拒绝了,很遗憾的是,以下三个案例的聊天时间应该都没有超过十五分钟,有些五分钟就阵亡了,所以他们都没有进入面谈的阶段,所以更谈不上正式交往。

第一个类型:妈宝男。
这个妈宝男未必真的是受母亲宠爱的,而是非常渴求母亲的关注,非常依恋母亲的,在女性目前,他就像一个宝宝,非常粘人。我对这个男生的“不喜欢”开始于他和女友的交流微信,他问女友他是否可以参加这个开放关系,他女友骂了他一句“渣男”,他立刻就眉开颜笑,回了一句“你终于理我了!”这个对话让我毛骨悚然,随即脑海里浮现的是一个宝宝做各种恶作剧,调皮捣蛋的事情来引起母亲的关注,母亲终于通过辱骂他来关注他了,于是他就乐开了花。于是我立刻拒绝了这个男生,因为我不想当这个幼稚宝宝的妈。我也理解他女友为什么不搭理他,估计也嫌弃他幼稚,当然,我觉得他女友也成熟不到哪里去,不过那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第二个类型:中年油腻大叔。
我对这个大叔的反感始于他说了“婚姻是死亡的制度”这句话。这句话让我感觉这个大叔内心的无力感,他身处婚姻里面,但却认为婚姻给他带来了死亡,而他又无力摆脱这种“死亡”,于是通过撩妹来苟延残喘,就是他自己说的“精神出轨”。他自我介绍说是两性关系的咨询师,我不知道他自己的这个无力状态是如何给人做两性咨询的?他也代表了很大一部分处于婚姻状态却无力感非常强烈的中年男性,包括我身边也存在很多这样的男性。


第三个类型:功利加佛系男。
这个男生让我反感始于“通过心理咨询师了解一下自己,又免费,何乐不为呢”,这个让我感觉他来参加这个游戏,纯粹就是为了占我便宜,占完便宜他会拍拍屁股就走。还有接下来的“多个朋友也没坏处”,这个赤裸裸的自以为是,很自以为是地就把我默认为朋友了,然而,我并没有打算做他的朋友。还有接下来他意识到自己把天聊死了之后觉得自己“无所谓”“太随便”,这个时候“佛系”就出现了,就像扶不起的阿斗,又像烂泥扶不上墙,我不认为这种“佛”是真的“佛”,他只是通过“佛”来防御自己,阻碍自己的成长。最让我反感的是隔了几天之后他居然还探听我的研究,这个管他毛线关系呢?这个人就缺乏基本的界限概念,他随意,随便,无所谓惯了,不仅对自己如此。对别人亦是如此,随意践踏自己,也随意践踏别人。我一气之下就把他拉进了黑名单。


第四类,情感隔离型。
这是目前为止通过那个游戏见面的唯一一个男生,我们微信聊了两个星期,我喜欢他的坦白和直率,他愿意承认问题,也愿意做出改变,此外,因为我文字聊天还蛮犀利的,他也可以承受得住,所以彼此感觉还挺好的,于是见了面。他的外型是我喜欢的类型,不过见面之后我察觉到他的情感隔离蛮严重的,这个让他缺乏感受,既无法感受自己,也无法感受别人,既不愿付出,也不愿接受别人的付出,这些都会让他给人冷漠,疏离,无趣的感觉,他喜欢跟我进行精神沟通,可是并没有考虑我是否愿意,所以某种程度上他只是满足了自己的需求,有时他的好奇心让我很反感和抗拒,因为我感觉他对我的好奇不是因为出于情感关怀,而是出于他自身头脑对新鲜感和刺激感的追求,所以有时我就特别想怼他:你想听,我未必想讲。至少在他面前,我没有倾诉的欲望。既是恋爱,当然需要有“恋”和“爱”的情愫在里面,否则整天头脑对话就变成了做咨询,做工作,如果是这样,那我跟工作谈柏拉图恋爱就得了,何必再去现实生活当中发展亲密关系呢目前为止,没有谈恋爱的感觉,是一种若即若离的感觉。未来发展如何,可能会看对方愿意成长到哪一步,也要看我能包容到哪一步吧。

总结起来,以上四个类型要是追溯到原生家庭的亲子依恋关系,基本都属于不安全依恋型,再细致分类下去,有些是过度黏连型,有些是回避型,有些是焦虑型,有些是冷漠型。假如他们四个都是宝宝的话,第一个宝宝是整天揪着妈妈不放,跟着妈妈屁股屁颠屁颠的类型,第二个是整天小大人,讲大道理的少年老成类型,第三个是对妈妈一边亲近一边又抗拒的矛盾类型,第四个是对妈妈冷漠的类型。本质都一样,缺乏足够的爱。

除此之外,我觉得以上四个类型的男性朋友似乎都蛮缺朋友的,前三个是很明确地表达了“交个朋友”的意愿,无论是为了满足精神需求还是情感需求还是物质需求(占便宜),第四个类型是比较隐晦。但他们想要结交朋友并不是为了双方一起成长,而是为了自己一方的成长。如果套用经济学术语,那就是,他们不是为了“互惠互利”,“合作共赢”,而是为了“单边利益”,“一方独赢”。可能正是这样自私自利的潜在目的让我对他们产生了反感,我想不仅我会反感这样的男性,很多注重情感需求的女性都会反感这样的男性。

这也是为什么单身男女那么多,可是大家都不愿意走到一起,因为女性嫌弃男性没有情感,而男性也忽视或者厌烦给予情感,甚至他们自身也是非常缺乏,只想要索取的。这种缺乏通常的表现是,一,变成妈宝男,像孩子一样,只想索取;二,变成油腻大叔,到处撩妹,表面看是谈精神,本质上还是填补自己的情感空虚无力;三,变成功利,佛系,情感隔离,表面看他们似乎不需要情感,实际上是因为他们害怕得不到所以假装自己不需要,假装久了就以为自己真的不需要了,就变成了“佛系”。即便有人主动愿意对他们付出他们也不敢承受,因为别人的付出意味着他们也要付出,这个对他们也是个承重的负担。

内在无爱,无法爱人,也无法接受被爱。

在不(低)需要爱和接受被爱的情况下,或者说,不(低)需要付出和接受付出的情况下,如何满足自己的生理需求?约炮,一夜情,出轨是最方便快捷的,所以这三种生活方式非常流行,就像快餐一样,没有营养,但是可以填饱肚子。这种快餐文化的背后是情感的荒芜和匮乏,也是精神的空虚和迷茫。



招募第四期线上成长小组

招募对象:渴望成长的所有人,性别年龄不限。

招募人数:6人

上课时间:每周日晚上19:30-21:30

上课地点:微信群

上课方式:群电话,小组讨论形式

第四期早鸟价:1080元(每节约67元)

要求:按时完成作业,按时参加讨论。

成长目的:一 学习倾听和表达;二 学习沟通和协调;三 学习自我觉察和自我分析。

报名方式:加我微信lala-ring,注明“线上成长”,通过后需要填写登记表登记真实信息,然后等待咨询师筛选。

课程安排:

第一次:用音乐导入觉察;

第二次:通过绘画+叙事进行自我分析(一);

第三次:通过绘画+叙事进行自我分析(二);

第四次:通过解梦进行自我分析(一);

第五次:通过解梦进行自我分析(二);

第六次:通过意象进行自我分析(一);

第七次:通过意象进行自我分析(二);

第八次:分析原生家庭对个人心理影响(一);

第九次:分析原生家庭对个人心理影响(二);

第十次:分析童年重大事件对个人心理的影响;

第十一次:分析社会文化对个人心理的影响;

第十二次:易经和心理学的关系(一);

第十三次:易经和心理学的关系(二);

第十四次:哲学和心理学的关系(一);

第十五次:哲学和心理学的关系(二)

第十六次:大总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