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是时候清理一下垃圾了

 心理咨询师拉拉 2020-09-10
昨天发了那篇抨击文章之后觉得还有点意犹未尽,于是今天花了点时间把朋友圈好友删除了一遍,主要删的是时不时群发广告拉票,还有邀请进什么群,还有时不时来几句没营养撩骚,还有要做咨询但"你好"之后又没下文的人群(被我删除的人请考虑清楚要做咨询再加我)。

删完之后感觉像收拾房子丢垃圾之后那般清爽,浑身轻松。

现在很流行"无效社交",朋友圈很多陌生人或者见过几次面但不痛不痒的半陌生人都属于无效社交的范畴。

随着自我满足能力的提升,也随着越来越靠近核心的自我整合,越来越发现自己不需要那么多所谓的朋友,也越来越不需要那么多看似利益相关的潜在来访者。对于情感和物质,需要,但又更淡泊了一些。

很多人留着陌生人或者应酬场合认识的人是觉得"多个朋友多条路",即便那些人让你不爽,不舒服,你都会忍气吞声地留着,想着哪天可以用得上对方,然而,当你想着哪天利用人家的时候,人家已经开始在利用你,消耗你,只是你还未知未觉。从物质的角度来看,这样消耗你,比你弱的人,真的有哪一天可以帮上你的忙吗?从情感的角度来看,这么让你不舒服的人,你奢望哪天他可以在你虚弱的时候陪伴你,理解你吗?从思想交流的角度来看,你们感兴趣的是相同的领域吗?这样的人真的跟你有思想共鸣吗?

人与人走在一起,本来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不管是相吸,或者互补,彼此的能量都总是差不多的才能持久。

前几天还见了一个高中时候比较要好的女孩,跟她相处下来感觉很憋闷,她还是二十年前的她,真的没什么变化,除了眼角多了几道皱纹,说话的语速,语气,内容,还有脾气,认知,行为,都几乎跟以前一模一样,正是因为这个二十几年如一日的毫无变化让我感觉可怕。因为没有变化意味着没有成长,这个二十年拉开的距离,是一道巨大的鸿沟,让我们无法再靠近彼此。她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人与人之间的疏远,有时候真的不需要脑子功利地权衡利弊,心自然就能感知到。

有时我会想着,上大学的人是不是会比没上大学的人会更有觉醒能力,思考能力和挣脱束缚的能力?但后来我发现,这个答案不是肯定的。因为很多上了名牌大学包括出国留学的人依旧跟他们的父母差不多,他们跟父母相比,增长的是知识和信息,他们能比父母从事更轻松更体面的工作,甚至赚的钱也更多,但是他们的情感模式和思考模式依旧跟父母差不多。没上大学的人,在这个网络高度发达的时代,也可以从网络上获得很多知识和信息,只是有很大一部分的人获取的这些知识和信息跟父母更类似,或者比父母更狭隘,更容易被洗脑,缺乏分辨能力。但也有小部分的人跟上过大学的人一样具备一定的分辨和质疑能力,甚至比上过大学的人具备更多的思考和反省,如果他们上了大学,他们比现在更好的地方可能在于有更好的社会关系(比如大学同学)的支撑,也有一个稍微更广阔更高层次的环境和氛围。这部分人的觉醒,很考验悟性和运气。如果他们自身悟性足够好,又遇到了可以点拨的人,还有可以支持的环境和氛围,那么也可以冲破束缚,达到自我成长。

什么叫做有效社交无效社交呢,彼此需要就是有效的,亲近也是自然而然的;只有单方的需要或者彼此都不需要那就是无效的,疏远也是自然而然的。


明天晚上的性福分享会继续开售门票,欢迎对性存在困惑的人们到场,门票每人100元,时间晚上七点半到九点,地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