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爱莲说》注

 拙木心语 2020-09-10

《爱莲说》周敦颐(宋代)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注: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为本篇主旨。

出淤泥讲莲亦属于水陆草木之花有同光合尘之义。不染讲离欲绝识。

濯清涟而不妖讲着物而不受制于物。本句重点在“妖”字,妖反义为美,妖与美皆是从人欲而来。符合人欲即为美,违背人欲即为恶,恶以美的形式表现出来为妖。无欲即不妖、不美、不恶,所以不妖是超越欲的存在,不妖也不是说它就是美的。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讲体。中通讲内质,本性空明,渊深静默。外直讲外形,因内质通透纯粹,直达体外,外形上亦挺拔不屈;不蔓不枝进一步讲去欲离形,忘怀泯物,解释中通外直的效果。

香远益清讲用。其香清新,虚而不屈,动而欲出,泉源不竭。

亭亭净植讲性。其性湛然,化形亭亭;其性虚无,化形清净;其性空空,化形正直。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里为强调可观而不可触,加了一个远字:可远观。观,观到的是什么呢?用不可亵玩焉来描述所观之物。此物可观而不可触,随而不见其后,迎而不见其首,可观而不可识。表达的是要忘心忘迹,镜心不藏,随波逐流,随物化形,忘心体道。

牡丹代表欲利名色,世人所挚爱,心之所迷。菊代表戒,避物以熏心,避世以求心静,此静非真静,持戒却是真实的。世上连有持戒之心的人陶之后都鲜有闻,那么能够释心忘形、离欲弃智之人就更难找了。

环视天下,纵视古今,发出了同予者何人之问。此问是本篇的主意,声振寰宇,音绵千古。世人皆迷于利欲熏心,争胜好物之中,离道远矣。故写下了《爱莲说》留下千古之问,以警世人,以开后世之智。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尽显作者慈悲胸怀。

不可因本篇貌似通俗易懂而轻视之,不求甚解程朱理学盲人摸象,只取其一孔之见,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的二元论的断灭见。近人则多解为作者高傲厌世,洁身自好,不愿同流合污,孤芳自赏。其中人欲惶惶,与作者无欲慈悲之心相去甚远,实为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一孔之见而未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