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护 工 杨 姐

 大春观察 2020-09-10

(图片选自网络)

护工杨姐

—————

作者〡韩今

老妈脑梗,失语半瘫住院做康复治疗。从医院护工站请来一位护工,五十岁出头,一米六的样子,黑黝壮实。说是安徽人,姓杨,做护工七八年了,丈夫也在这个医院当护工。

看来护士们和这个护工都熟悉,说杨姐当护工你们尽管放心。杨姐(实际比我们年龄小)做护理经验丰富,劲也大,抱妈妈上轮椅时,让老人好的手围住她的脖子,她一手抱住老人的腰,一手拎住后腰的裤子,把瘫痪的脚搁在自己两腿中间,“嘿”的一声,就把老人抱起来,转个身放到轮椅上。理疗和训练也挺会合理安排,护士看到她,就放心离开了。

刚开始老妈大小便没有意识,但湿了她有感觉,要经常换尿不湿。有时一个晚上要七八次,一包尿不湿不到一天就用完了。杨姐倒也不厌其烦,拉上护帘,换后马上用水擦洗。妈妈不能准确地说话,我们只能猜她支支吾吾想表达的意思。倒是杨姐经常猜到她的想法,反过来告诉我们。

闲下来,杨姐也和我们聊天。她说,家里是一儿一女,女儿结婚了,在一个电子商城卖手机,经常看到她打电话向女儿咨询如何下载电视剧。听得出来,她更关心的是她的儿子。说儿子读的大专,学的建筑管理,目前在阿联酋一个中国建筑公司里做管理。他们夫妻俩过去在老家打工,听说医院做护工赚钱多,就先后出来了。

我说护工很辛苦噢,天天睡长椅,一天也不能休息。杨姐笑笑:“不就是为这个儿子吗?结婚要买房子,他能拿多少钱?”说合同是签了三年,但那边很苦,想今年回来算了。说你们能不能帮忙介绍个工作啊?

根据惯例,除了每天的护工费外,我们还负责帮她订饭,一天也要二三十元。后来她和我商量,医院饭不好吃,能不能把订饭的钱给她,自己做了吃。后来她自己去买菜,或是凉拌,或是切好放上作料,在微波炉里烧熟。星期天,就买点肉,烧干菜,连续吃好几天。这时,他老公也一块过来吃。我估摸,她是想再省点钱给儿子,因为我们给妈妈送饭时,经常还买些包子烧饼一类的,都留给护工吃了。

一干就是三个多月!杨姐一天没有休息,跟着我妈妈转了六次医院(医保病人半个月必须转院),老妈也一天天见好。我妈也习惯这个护工了,她俩的沟通比我们还默契,有几次老妈情绪不稳定,不配合治疗,我们怎么说都不听,还是在杨姐耐心地劝说下,开始吃饭和治疗。杨姐不断跟我们说,病人的信心是康复的重要因素,一定要不断给她信心。说你妈虽然年龄大了,但感觉腿一天天有劲,肯定能自己站起来!也给我们树立信心。

杨姐儿子回来的前一周,她和我们打招呼,要回家几天。她说正好隔壁房间的一个病人出院,和那个护工说好,可以帮忙做几天。

没想到帮忙的第一天,我妈妈就哭了一夜,因为搬动妈妈时,新护工不小心把气垫床的电源碰掉了,气垫漏气,硬板床杠得腰疼,加上护工夜里睡着没醒,尿不湿没换,老妈一夜没眠。第二天看到我话说不出来,只是流泪!我压住火,赶快找护士解决气垫床问题,一面给杨姐发个信息:“你何时回来?这个护工不行!”

杨姐回信:“我尽量早一点回来!”

没想到第二天中午,杨姐就赶到了医院。我妈看到她,一直紧锁的眉头猛然舒展开来,伸出那只好的手臂,竟然高兴地喊出声来:“好!好!”

一个好护工,是病人和家属的福祉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