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感叹护工

 新用户7771xieo 2020-10-23

感叹护工

作者 ▏莲子

母亲去世快一年了,前些天在雨水不绝的夜晚我不由想起许多跟母亲、跟母亲的疾病有关的事来。

2005年我还没退休,一次元旦母亲旧病复发住进医院,偏偏这时护工紧俏一个人也找不到。而我当时那份工作雷打不动,元旦期间也完全没有请假的可能,上一个班要整整二十四小时。工作,是一根让人又爱又恨的绳子,挣不脱也千万不能挣脱。

偏偏此时夫君去了外地学习;唯一的妹妹比我还忙赴京参加订货会;而我女儿在学校紧张备考没有回家。人到中年正是心力交瘁爬坡的时候,有时真是顾这头顾不了那头。元旦早晨我骑车上班,天上下着小雨路面很湿,心情也格外郁闷。路上胡想,当今社会是要孝道还是要饭碗?假若孔夫子活到今天,恐怕也不会再轻松地说出“父母在,不远游”吧?

想到此刻母亲孤零零地躺在医院输液,我心里真不是滋味。为让母亲午饭有作落,我恬着脸打电话给一位住在医院附近的亲戚,想拜托她临时给我母亲送一次饭。电话里那位亲戚却抱歉地说,她们全家昨天就出发旅游去了。这时我心里真是无奈极了,没有一点办法可想。

快到中午时,接到一个陌生女人打来的电话:“小赖,你妈要我给你打这个电话,喊你放心!”我忙道谢谢,又问:“请问你贵姓?”她在电话那边说,姓赵,是医院里的护工。她见我妈一个人没人看护,就主动照顾起我妈来“你放心嘛,中午我吃啥你妈吃啥,把饭煮粑一点就是了。”我自然感激不尽,说见了面再给她道谢。下午赵姐又打电话给我,说我母亲的病情有所好转让我放心。

第二天见了赵姐,这是一个看上去干干净净很利索的中年妇女。我再三给她道谢,才知道她在这个医院已经做了好几年的护工。这时赵姐本来看护的那个病人,下午就要出院,我趁势请赵姐正式看护我母亲,她点点头。我松了一口大气。后来我母亲住院的十几天里,只有一半的时间我能送饭,另一半时间就委托赵姐给我妈煮稀饭。她的丈夫也在这家医院护理病人,他们在医院后面小街租了一间小房子,俩口子轮流抽空回去煮饭。晚上在医院护理病人,有时下半夜或病人病情不严重时换班回去睡上两三个钟头。

我对赵姐心生感激,到我妈要出院时,我已经跟成了朋友。有一次我问她:“看护病人这个工作也是相当麻烦的呢,你是真的喜欢?”赵姐笑道:“啥子工作都是人干的!何况,哪家没得老人?哪个人又敢说自己以后老了不得病?

是哦,谁敢保证老了不得病?我母亲到后来病是越来越多,去年春节前她一直喊腰杆痛膝盖痛,同时伴随多种慢性老年病,行动越发不便随时要人照顾。我用轮椅送她到医院做各种检查,医生说,内科的病可以吃药控制,但是你母亲的腰腿及关节因严重骨质疏松和严重骨关节炎,已经很难治愈,你们一定要小心照顾避免骨折。

不久母亲在家里站立时。突然觉得腰间剧烈疼痛,当时我不知道,这已经是腰椎自行骨折,马上送到医院又做检查。医生看了片子说,是有问题,你要想办法给她找一个,既能养又能医的地方,我们这儿不适合养这种慢性病,80高龄以上的人也不适合做手术,痛凶了吃点止痛药,她需要的是慢慢理疗,你自己去想办法吧!

我傻了眼,然后跟家人奔波着找了很多家养老院、康养院之类的地方,都因为收费太贵而无法入住,最后朋友推荐了一个公立医养结合的地方。那天我去医院考察时,巧遇一位小学同学,她的母亲因二度脑梗后瘫痪也住在这家医院,恰好她的母亲跟我母亲从前是一个单位的。同学详细给我介绍了这家医院的大致情况,她说,“我妈妈住进来六年就躺了六年,护工很负责,每天喂水喂饭,多有耐心的。”医院收费也在能承受范围,于是我母亲也住进了这家康养院,并跟同学的母亲同病房。

这家医院的医生护士态度确实很好,一入院就给我母亲做了系列体检并制定治疗方案:首先进行理疗,每天早饭后由护工推到理疗室,接下来医生又给母亲专门调配中药膏,包在腰部的患处,还给她做按摩。唉,毕竟母亲病情沉重,尽管如此病情依然没有明显好转,医生又建议我给母亲买补钙的各种针剂来打。不久,母亲在一次半夜下床小解时摔了一跤,腰伤加巨,从此以后躺下完全不能起床了。天亮时护士打电话给我让买床上护垫及纸尿裤来。

这些年我常跑医院,有一个很深的感慨:当病人必须住进医院或养老院时,其日常生活质量,其实完全看护工。我每天给母亲送午饭,过来陪护过来安慰,但是她真正的生活确实要看护工的工作态度。这时负责给母亲做护理工作的是一位姓杨的中年大姐,她每天同时要照顾六个病人。这位杨姐人非常好,勤劳朴实语言温和,我和母亲很喜欢她。

试想,既然我每天都要跑医院,为啥不干脆把母亲留在家里面照顾起来更方便?

真实的情况是,我自己也因动过两次大手术后精神不佳,还有颈椎、心脏的老毛病,我抱不动也背不起她,无法给她洗澡及挪动,即使到社区医院输液也要想法怎么把老人家搬下楼再上轮椅,而且这是长期的事哦。此等问题到了这里迎刃而解,杨姐力气大,用点力就抱起我母亲到卫生间、放到专用的椅子上给她洗澡洗头,还给她洗衣服、理发等等。关键是这里有医生护士,如果需要输液,马上就地挂瓶,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每天下午杨姐还给我母亲和同病房的孃孃削水果喂她们吃。

有天中午医生告诉我,必须给我母亲买一个气垫床,长期卧床的人如果不用气垫床害怕长褥疮,于是我马上到城里最大的那家医疗器械公司去。付款前询问尺寸,卖气垫床的人言之凿凿地说,医院的病床都是标准一米的,你把这个拿回去肯定能用,于是我把它买下。

到了医院天快下雨,我把东西交给杨姐就走了。没想到在回程的公交车上,杨姐打电话喊我赶快回去,原来气垫不合适宽了一节,刚才那个卖气垫床的把东西拿错了,我只好又给夫君打电话,他开车来送我到城里那家医疗器械公司,到了那儿跟人费一番唇舌换货,然后把气垫床拿回医院。经过一番堵车,再到病房已经天黑。

这时只见杨姐,把我母亲用被子裹好,两手一抄,抬起、转过身,轻轻地就抱到了对面那位孃孃的床上挤一下。床腾出来后她把新的气垫铺上去插上电,这一次尺寸正好,杨姐转身又轻轻把我母亲抱回床上。这一切我看在眼里,颇有感触,这是我完全办不到的事情,我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也抱不动,这跟孝与不孝无关。

又过了几月,母亲的病情未见好转,毕竟风烛残年。在她最后快去世的那半个月,母亲几乎陷入昏睡状态,我带来的食物又原封带回。

杨姐悄悄告诉我:你要有心理准备,你母亲装殓的衣物鞋帽,要提前买好放在病房里,说不清楚啥子时候就要用上。我心里很难受,但还是听杨姐的话把那些东西全部备齐。

母亲最后在去年8月31号上午,死于脑卒中,走得很平静。母亲去世的时候我悲痛不已,一切是杨姐帮我处理装殓等后事。办完丧事后我去医院结帐,专门送了杨姐一条纯毛大围巾。母亲去世后很长时间,杨姐在微信上安慰我,要我好好休息,把自己的身体照顾好。母亲已经走了。她也会希望儿女不要过于牵挂,好好生活。

母亲走了快一年,我又想起去年的这个时候,想起杨姐,想起她为我母亲做的那些事。

以前我在单位管餐厅时经常去请小工,无意中知道:医院的护工最不好请,稍有办法或有一点技能的人都不愿去护理病人,特别是老年病人。这工作脏、累、琐碎而且责任大,需要相当的耐烦心。而赵姐、杨姐这样的人,却是随时春风满面,带着微笑做着那些一般人不愿干的活儿,我发自内心地感激尊敬她们。

我有幸遇到了杨姐赵姐这样心地善良的护工,那种感觉就像我一人拖着沉重的大板车,走在爬坡的路上,无论怎样努力都爬不上去。这时突然有人相助,车轮一转,那坡一下上去了。人生有很多坡坡坎坎要爬,自已须用力,但得人相助也是好事啊!谢谢她们!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