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立马空东海,登高望太平

 大春观察 2020-09-10

立马空东海,登高望太平

————————

作者〡夏冰

人有时就是很奇怪,明明喜欢的东西,想要的东西,却偏偏怕立刻得到,常常想把那份美好的思念留在心底。就像一本好书,明明很想得到,却一直藏在待购的收藏夹中,就算买到了,也总是不忍卒读。旅游也是一样,西藏、新疆、云南都没去过,可那里的美景无时无刻不在吸引着我,除了时间的因素之外,还有就是想把那份念想怀揣得更久些。黄山离南京不远,一直没有爬过黄山,黄山的美在电视屏幕中,在人们的交谈中,在我的美好想象中。

提前两个月做好了攻略,加了一个黄山客栈的游客QQ群,这个客栈据说是一群80后大学生开办的。群里都是天南海北曾经住过这家客栈爬过黄山的游客,他们都大多数已经成为了群里热心的讲解员,甚至群管理员。每天都有新进群准备第一次爬黄山的游客,衣食住行的问题每天都在群里无数次的被询问,而那些曾经的游客,现在的讲解员,就在群里不厌其烦地回答。网络时代,信息传递如此便捷,但群里基于一个宗旨,就是信任。大家来自五湖四海,谁也不认识谁,可群友的介绍就等于口碑,于是这家客栈被群友当成了爬黄山必去的驿站。每天晚上,客栈都会对当天下榻预备第二天爬山的游客进行登山路线的讲解,细致入微,每天早晚游客上山下山随到随接,更增添了一份舒适温馨。黄山脚下这个小小的汤口镇上,无数的客栈宾馆酒店,我想可能也有很多会提供这样的服务,为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提供黄山的免费讲解,让预备登山的游客不再一头雾水,惶惶然不知所措。

所谓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以险、峻、秀、奇为特色,她其实不是一座孤零零的山峰,而是连绵不绝的山脉。主干沿北东向南西展布,绵亘150公里,东接皖浙交界的天目山,西南蜿蜓至江西境内,北与九华山相连,南至屯溪盆地。是长江下游与钱塘江的分水岭。景区内著名的72峰相对高程一般都在千米以上,莲花峰、天都峰、光明顶都在海拔1800米以上,其中莲花峰1864米为安徽最高峰。远古时期,这里还是一片汪洋大海。经过漫长的地质和火山运动,逐渐形成了黄山,这里不仅是观赏美景的地方,也是地质学家研究地球演化和地质地貌的好地方,黄山是世界地质公园因此而来。无论在黄山哪个角落,每隔不远,登山道旁总会看见科普宣传牌,要么是地质构造介绍,要么是动植物介绍,让游人在饱览美景的同时也能获取知识。

即使是选择缆车上山,起始站云谷寺和慈光阁也是海拔在八九百米,必须乘坐景区的大巴从山脚下的汤口镇沿着从密林和悬崖上开凿出的盘山公路行驶半个小时才能到达。大巴车和缆车解放了现代游客多少时间和体力,无从计算。黄山最美的几座山峰都藏在群峰深处,又是那么陡峭,绝壁深壑。古人是怎么发现黄山的呢?也许,是常年生活在黄山脚下的农民,靠山吃山,上山采药,慢慢才发现黄山的美。从古至今,又经历了多少代人的努力,黄山才成为今天的景区?且不说登山的大巴和缆车,就说那一级级石阶,谁能说得清,黄山总共有多少级石阶?即使是现在,从最近的这座山峰到那座山峰,看看近在眼前,而真正从一级级石阶走过去,时而往上,时而往下,却往往要花上几个小时的时间。无数的石阶铺就了黄山,当游客们气喘吁吁汗流浃背的踩着石阶上山、下山时,可曾想到这些花岗岩的石板是怎样一级级铺上去的呢?又是怎样的一群人铺就了这些石阶呢?

如今黄山顶上建有好几座宾馆,还有气象观测站、缆车站,这些现代化的建筑物是怎么建成的,钢筋混凝土、砖石瓦木、家具、重达数十吨的缆车设备是如何运上山顶的,真是不可想象。

每天都有无数的游客上山下山。为了减轻负担,每个游客尽量少拿东西上山,即使这样,爬黄山仍然大呼吃不消。然而在黄山所有陡峭的台阶上,几乎都能看见身穿绿马夹黄山挑夫的身影,他们挑着两三百斤的担子,费力地登山下山。他们的胳膊和小腿上有硬硬的肌肉,敞开的马夹露出并不明显的胸肌和腹肌,一根沉重的扁担横着压在肩头,由于常年重负,肩头被压成深深的老茧印痕,甚至有些变形。扁担两头是挑着满满的货物,另有一根棍子与扁担呈T字型伸向前方。这根棍子的作用很大,挑担时,挑夫用左手搭在扁担的一头,而用右手压住前伸的棍子,棍子就成了一个杠杆,可以减轻扁担对肩膀的压力;休息时,挑夫将扁担两头的担子,一头放在更高一级的台阶上,另一头悬空,再用棍子直立在台阶上顶住扁担,一手扶住棍子即可,腾出另一只手来擦汗。担子虽然沉重,但挑夫挑担时为了节省体力和时间,行走得比一般游客快得多,所谓上山容易下山难,黄山挑夫下台阶时,不断吆喝行人闪开,简直可以用飞下山来形容。他们无心欣赏黄山的美景,也许是看惯了,看腻了,黄山在他们的眼里,只是需要用自己体力来养家糊口的地方。

挑夫担子里的东西可谓五花八门,凡是黄山上面人类日常生活所需要的一切,山上各家宾馆每天需要换洗的床单、被罩、浴巾........餐馆里需要的东瓜、土豆、肉类等一切食物,都得由挑夫挑上挑下;甚至,山上所有的垃圾、山顶厕所经过过滤处理过的人类排泄物,都是由挑夫挑下山.......我曾问一位正在喘气休息的挑夫,担子有多重,他轻轻地说两百多斤。我问一天能挣多少钱,他说七毛钱一斤,一天最多只能挑一个来回......

有游客说这些挑夫身体好,强壮,每天都这样爬山“锻炼”身体。挑夫听了,只能呵呵一笑。其实,他们清楚,这不是在锻炼,而是在透支身体,每天如此高强度高负荷的登山下山,他们的膝盖和心脏早已不堪重负,磨损严重。可是靠山吃山,他们有的只是体力,不乘“年轻”挣点钱,老了靠什么呢?

黄山上每一段山路,也都能看见清洁工人和森林保安,他们分段巡逻,守护着黄山。在一个观景平台上,一位清洁工人和一位黄山森林保安正在休息,清洁工人把垃圾桶里的垃圾整理出来打包,说起他们的工作,他们都无奈的摇摇头。虽然他们不像挑夫那样需要挑着几百斤的重担上上下下,但每天空手在固定的山道上上上下下也很无聊,同样很费体力,和挑夫一样,他们对黄山的美景视而不见,他们的眼里,只有用自己的体力去完成的职责。

西海大峡谷的谷底并没有什么惊世美景,更没有想象中的瀑布、溪流,之所以被称为梦幻景区,就是因为从排云亭到西海大峡谷谷底,一路悬崖峭壁,怪石嶙峋,而这正是西海大峡谷的魅力所在。就像人生,不管终点如何,生命的美好在于享受精彩的过程。游客从绝壁上沿着栈道台阶小心翼翼地向下走,一边赞美眼前的美景,一边颤抖着自己的双腿。这栈道就是在悬崖上凿出一个个孔洞,打入钢筋,浇筑混凝土,再铺设台阶石板,说着容易,做起来难。遥想那些工人,为了打通一条游览线路,在几乎没有多少安全措施的情况下,在悬崖绝壁上开凿栈道,而古人没有这些,他们是如何下到谷底的,又如何开凿出一条条登山小路,更永远都是谜了。

傍晚,浓雾渐渐笼罩了黄山。本来想在排云亭看落日的,然而除了四处漫溢的雾气,什么也看不到了。夜里,淅淅沥沥的雨声打在窗外,更显得黄山的夜那么安宁。四点多,雨停了,穿上宾馆准备的羽绒服,和众多游客一起登上丹霞峰看日出,可是浓重的雾气依然笼罩着四周,直到天光大亮,依然看不到太阳的影子,人说黄山看日出只有百分之三十的几率,只能怪天公不作美了。

在浓雾中经过飞来石,爬上光明顶,除了近处的游客,远处的一切都笼罩在雨雾之中,什么也看不见,甚至看不到云海,因为我们就在云里雾里。遗憾之余,正准备离开光明顶,突然听见一阵欢呼,原来远处的雾气在渐渐散去!重新登上光明顶,看那对面莲花峰、天都峰若隐若现,雾气正在消散,变成了云海,白云翻滚着波涛,在黄山的群峰间缭绕。人生正如登山,有无数美丽的期待,然而时常云遮雾绕,遗憾、失望和惊喜都会如影随形,没看到日出,雨雾遮住了双眼,正在沮丧之中,却看到了另一种风景,这也是古人所谓“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人生境界吧。

为了保护环境,莲花、天都二峰,每五年轮流开放一座,今年开放天都峰。1972年,一名游客在天都峰吸烟引发山林大火,经上千军民十几个小时的扑救,方才扑灭山火,然而天都峰已留下了深深的伤痕。天都峰前后山口,留有戒碑警示后人。黄山除了山顶几座宾馆所在区域可以吸烟,其它登山区域全部为禁烟区域。黄山是天地造化留给人类的瑰宝,爱护和珍惜应该是每个游客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在光明顶遥望莲花天都二峰,近在咫尺,几乎等高。然而从光明顶一路向下,经过关闭的莲花峰,再从迎客松向下到达天都峰的登山口时,却深深被天都峰震撼了,我只想到一句话来形容:自古华山一条道。天都峰那条直插云霄的笔直的登山道,难道不和电视上的华山登山道那么相似吗?陡峭和惊险已不足以形容天都峰登山道的样子,太佩服那些有勇气攀登天都峰的人,他们不仅需要的是体力,更需要的是毅力。然而放弃也是一种智慧,很多东西看着美好,想要得到却会花费太大的代价。爬一次黄山,不可能玩遍所有的景点,留有遗憾,也是为了给心里再留一丝念想。

黄山是大自然的杰作,鬼斧神工,天造地设,令人敬畏。而人类发现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力量更令人赞叹。只有人类不破坏自然,那么就能与自然和谐共处。正如黄山,她形成于远古时代的漫长地质构造,而成就黄山成为今日闻名中外的著名景区的,却是那些早已湮没在历史长河中的黄山发现者,开拓者,是那些在黄山峭壁上架设索道、开凿栈道的建设者,是那些在山顶为游客建设宾馆餐厅的建设者和运营者,更是今天黄山上上下下都能看到的挑夫、清洁工、森林保安、以及数不清的导游和中外游客。

立马空东海,登高望太平。美哉,壮哉,黄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