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忠 | 黄山挑夫(散文)

 金鸽子文艺 2021-05-01


黄山挑夫

 文 / 金忠 

摄影 金忠 刘建章 瑞雪等

(安徽铜陵)

2021.04.28

这次爬黄山是从前山慈光阁徒步上山的,走不多远就遇到了一位黄山挑夫,这人很

健谈,可能是看我满头

白发,一定要我跟他结伴而行,他说沿途他可以给我介绍许多别人不知道的风景。

他问我可看过央视4套曾经播出的记录片《黄山挑夫》?我说印象在十多年前看过,当时那是一部很有影响的纪录片。他用夹着徽州方言的普通话说:“在那部纪录片中我就是黄山挑夫中的一员诶,电视里有我许多镜头哦。我今年五十二岁了,在黄山干了二十五年挑夫喂。”说这些话的时候,他颇有些自豪感。我问他贵姓,他笑笑:“免贵,姓'口天' ”说完看着我笑,可见他还很幽默。

从慈光阁往上约2.5公里处,有一座立马桥,在桥头,“口天”指着对面的一座山峰说:你看,那就是立马峰。那上面刻的是一副对联,“立马空东海,登高望太平”十个字,每一个字至少六米见方,“太平”的平字那一竖有九米多长。他说这副摩崖石刻不简单啊,它是世界上最大的传统摩崖石刻,有许多故事哦。有人说这副对联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第三战区副司令、第二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唐式遵题写;也有人说这副对联是“歙人罗长铭1937年撰写”的,因这副对联符合唐式遵的心境,他喜欢这副对联,又酷爱书法,于是1939年他亲笔书在纸上并招募徽州有名的石匠宣庆发、朱立宗、胡义和等六人,耗时半年刻到山崖上去的,如今成为黄山一大人文景观。

我问他相信哪种说法?

他说“我相信对联是罗长铭1937年创作的,字是唐式遵1939年书写的,这叫珠联璧合”。他接着给我解释说:“立马空东海,登高望太平”,其实是一语双关。“立马”明指立马峰,暗指武装抵抗日本侵略。东海明指黄山五海之一的东海,暗指东倭日本侵略者。“太平”明指黄山北边的老太平县,暗指天下太平。“空”和“望”分别表明对侵略者的蔑视和对太平盛世的渴望。他补充说,唐式遵是外乡人,一时间很难写出这么契合地方地理特征的诗句。

“口天”肩上担着近200斤重的大米一路走一路跟我聊天。他说:黄山挑夫最盛的时候每天有7-8百人上工,现在只剩下十来个人了;他说黄山的石阶、房子、和其他基本建设所用的水泥等建筑材料都是我们一肩一肩挑上来的。他看我白发银头,在歇肩的时候主动给我拍照片,给我介绍景点,跟我说了许多掏心窝子的话,让我着实感动了一番。例如他说自己从二十七岁开始做黄山挑夫,干的是重体力活,是最原始的劳动者,从来没想过“跳槽”,把今生最美好的时光献给了黄山基础设施建设等等…他说央视当年宣传、赞美我们,也是对我们劳动的肯定;说自己这一生只做过一件事,就是年年月月日日挑着近200斤一步一步上山,苦在其中、乐也在其中…一路上他指点江山:这里是黄山“龙脊”(又叫龙蟠坡)要留影,那个洞叫“云巢”要照相;你看那上面几块石头像不像是“童子拜观音”?那边是“伟人石”、“五老上天都”…还说莲花峰有两座山峰,一座是“盛开的莲花喂”、另一座是“莲花的花骨朵”;他一路指点出平时不太注意的小景,一路给我拍照。他说你看那座山峰像不像老母鸡?那个山峰叫“兔子不吃窝边草”哦,你看那个峰就是猪八戒吃西瓜诶…我非常佩服他的体力、佩服他对黄山景点的熟稔程度。

在没有风景的路段,我们也聊别的话题,如他问我过去可来过黄山?是哪一年来的?对黄山有什么感受等等。我告诉“口天”加上这一次,我已是第七次上黄山。第一次上黄山是三十三年前,那年铜陵电视台组织全省城市电视台记者在黄山脚下办了一个“电视新闻”培训班,当时央视的罗明、张海鹏等人应邀到培训班主讲“电视新闻拍摄与写作”,前来讲学的还有北京广播电视学院的王纪言教授(他 1995年去凤凰卫视任执行副总裁兼中文台台长,很有名气),我和妻子及省内一些从事电视工作的同事一起上了黄山,晚上住在701电视发射台。那是我第一次登黄山,看到了壮观无比的黄山日出和云海,我们在梦笔生花和飞来石等处都留下过年轻的身影。那时候一桶胶卷只能拍三十六张照片,即使在黄山,也要“省着拍”。听我这么说,他笑了:“现在好了喂,手机随意拍。有一位摄影师曾跟我说:黄山是中国最美的山,中国是世界上生产照片最多的国家。”

走到天都峰旁边,老吴指着不远处的一个平台说:你到平台上面,可以看到爬天都峰的天梯,好壮观喂,远看也是一道风景哦。天都峰在轮休,现在不许上。走过前面的垭口就是黄山迎客松景点,迎客松是黄山松的代表,有名的“黄山松精神”也是受它的启发提炼出来的喂,你务必要在迎客松边上打卡哦!不陪你了,我要到那边去过秤。”说完他指了指肩上的担子。


    在后来的行程中,我一直忘不了这位挑夫,他的影子一直在我眼前晃悠,心里空落落的,以致消减了欣赏自然风光的兴趣。这时我才真切的意识到:

    天底下最美最具魅力的是人,

    人世间最值得珍惜的是劳动。

——  
       来稿强调原创首发,体裁不限,文责自负。同时附上作者简介和本人近照,并发送至364393068@qq.com电子邮箱。稿件投出后半月之内请勿他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