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新兵立功记

 大春观察 2020-09-10

【引言】一开始听徐扬讲立功的事,笔者就下意识地将其为军长做衣服联系起来,后来听徐扬讲完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我才知道自己过于敏感了。在那个年代,徐扬为部队圆满完成那项重要政治任务,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领,付出了全身心的努力,真的是立了一功!

小新兵立功记

作者大 春

一)

徐扬立功了!

这个消息很快在演出队不胫而走......

当过兵的人都知道,在部队表现非常不错的士兵,得到最多的就是口头“表扬”;表现更加好一些的战士,最多也只能得一个“嘉奖”;若想好上再加好立个功啥的,那真的就是一件极其稀罕的事了。

所以,老兵私底下都有一句广为流传的口头禅:十个表扬不如一个嘉奖,十个嘉奖不如一个三等功。可见当兵立功,对于每一名战士来说,是一件多么遥远、又是多么渴求的一个荣誉!

在和平时期,徐扬作为一个入伍不到一年的新兵,既没有什么重大的发明创造,又没有什么军事比赛的优异成绩;也没有参与什么抢险救灾。“那么,演出队为什么要为你申请一个三等功呢?该不会是因为你给军长做衣服的事吧?”我看上去随便一问,其实话语有点狡黠。

徐扬没有直接回答我上面的那个问题,俨然一副很认真的样子:“军功,很多军人是以赴汤蹈火的冲锋用生命博来的、很多老兵是以十几年的军营奉献用青春换来的、很多新战士是以出类拔萃的军事技能用成绩拼出来的。”说到这里,他略有所思:“即使这样的拼死玩命,许多人也不一定都能得到这个终身的荣誉。”

“而我,”徐扬说到这里,叹了一口气:“而我,仅仅为了一场话剧.......”

“话剧?”我有些疑惑......

(二)

徐扬讲的这个话剧,在当时真的是一个重要政治任务。

1977年5月,中国话剧团上演了一部由王景愚、游本昌主演的五幕讽刺“四人帮”的喜剧《枫叶红了的时候》,年长一些的读者应该会有一点印象,当时轰动了全国。山东省话剧团在当年9月将其引入省府济南。26军演出队决定立刻观摩、排练,一个月之后在军部大礼堂首演,随后在整个胶东地区的26军所辖部队中巡回演出。

这场话剧虽说只有五场戏,但其舞台美术依然相当复杂。除了灯光、布景、美工、电工、木工、音乐等等缺一不可的制作人员之外,再就是这场五幕话剧中不可或缺的那二十几套不同款式、不同颜色的男女服装。

大家都已经知道南京来的那个新兵稍微会一些“缝缝补补”的活儿,所以,徐扬也跟着几位主创前往省府济南,出了趟美差!

起初徐扬的任务很简单:除了反复看戏之外,就是记录所有演员服装的样式以及颜色,回去量尺寸,买布料,再让军人服务社的家属缝纫组对照剧中服装的式样加班赶制,时间仅有一个月,不可延误。用现在的话说,徐扬当上了这台戏的服装“监工”了!

然而,当一行主创人员结束观摩回到驻地才突然发现,由随军家属组成的所谓缝纫组也就属于“缝缝补补、修旧翻新、中装棉裤棉袄、裤头汗衫背心”的水平,根本没有能力接受这项多种服装的设计与加工任务!

特别是剧中女主角“江青裙”的设计制作,以及两套男式毛呢中山装、一套女式毛呢西服的加工,更把那几位家属吓得连连摆手,一个个操着浓厚的山东方言对着徐扬直嚷嚷:“大兄弟,可别拿俺这几个老娘儿们寻开心啊!”

这时候,演员组在导演的指挥下已经开始了背词。木工、美工、灯光等组也都基本集结到位。唯独舞台服装这一块,陡然间被捅出了一个天大的窟窿!

一时间,“徐监工”手足无措!闻消息,队领导火急火燎!

再由于反复观摩、来来回回等一系列问题的耽搁,离首场演出只剩下二十几天了!

(三)

听到这里,我有点想不明白:“这事其实很简单啊,你们可以去街上找一个服装店做啊!”

徐扬回道:当年,整个中国人民解放军只有两个军的军部驻扎在“前不巴村后不巴店”的农村土坳子里面,26军就是其中的一个,而且离莱阳县城还有十几公里之远。再就是改革开放之前,专门接受来料加工的服装店就连城市当中都找不到几个,更何况当时面积小的可以“一泡尿撒到头”的莱阳县城了。

徐扬说到这里,跟我开了个玩笑:“买几筐莱阳梨倒是不费吹灰之力!”

就在这个关键当口,被军长说成是“只会缝缝补补、修修改改”的徐扬,突然站在队部门口喊“报告”!

刚进门,这个新兵蛋子就忙不迭地向几位愁眉不展的队领导表示:将所有服装设计、裁剪、制作交给他一个人来完成!并破天荒的接受了另一位战友的建议:所有的衣服面料无需上街采购,只将大礼堂备着做边幕的那两匹原色“疙瘩绸”送到县城的洗染店染成所需的颜色,即可用于各种服装的面料,这样既节约制作经费,且今后也不会产生太大的浪费!

看得出来,徐扬已经与其他战友想好了对策!拿定了主意!坚定了信心!并且已经成竹在胸了!

队领导突闻此等壮志豪言,本应高兴的蹦起来才对。但他们不仅没有大喜过望,反倒疑窦丛生:“徐!军中无戏言啊!这许多男男女女的衣服从里到外,还有那些标标准准的毛呢中山装,还有那款‘江青裙’,你能捣鼓么?”

此刻,徐扬的眼睛里全都是满满的自信:“没问题,我保证完成任务!”队领导在经过简短的紧急磋商之后,在疑虑和信任之间选择了对徐扬的最大信任:“即日起,你放下演出队其他任何活动,需要多少人手尽管提出来!全力准点准时完成这项任务!演出队也无戏言,成功首演之后为你请功!”

(四)

在随后的二十几天当中,没日没夜........

在另外两名“辅工”王姐姐和米姐姐全力合作之下,终于在首场演出的前两天全部完工!二十几件剧服,一一挂上衣架,件件熨烫平整,不见一点皱褶,全都整“装”待发!人们远远的望去,那全都是毛料的质感!人们近近的抚摸,那全都是大师的杰作!

用词可能有些夸张,但相信符合徐扬的口气!

至今,徐扬还都清晰的记得,在那几件用“疙瘩绸”幕布面料做的“全毛中山装”“全毛女式西服”上面,这位天天忙的一身大汗的、名师名店培养出来的小裁缝居然忙里偷闲,还别出心裁地画了几枚“南京北极服装商店”的西服商标,并按照服装店的操作规范,用缝纫机认认真真地轧在了各自胸部的衬里上面。

“至今,我依旧忘不了那两位‘辅工’战友王姐姐、米姐姐,还有那位跟自己一样劳心劳力忙碌了二十几天的‘木工’战友亚民兄弟........我拿了三等功,亚民也入了党,而二位姐姐呢,她们什么都没有!”说到这里,徐扬的眼睛里,突然湿润了起来.......

二十几天后的某晚,在高大的26军大礼堂内,掌声、笑声鼎沸!首场演出,彻底爆棚.......

然而!

就在这部五幕话剧下部队巡演结束的三四个月后,这个多才多艺、满载荣誉、前程似锦、广受好评的文艺新兵,却因一件事,无奈地放下了身上的手风琴,收起了笔下的作曲稿,打起了背包......

在一场暴风雨过后,徐扬带着迷惑,揣着忧伤,憋着苦闷,拿着由军文化处首长刚刚交给他的一串沉甸甸的钥匙,缓缓地、一步三回头地离开了演出队。

徐扬至今还记得那个时节:

农历早已出了九,春虽暖,但花未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