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星夏之歌 金希聪

 昆山同德堂邹医 2020-09-10
09-10 12:17

星夏之歌金希聪

自序

夫能精研于药物之学,始足言医。治病愈疾,舍此更无他由。良以辨证虽确,若非用药精微,鲜能奏效。因此《神农本草》、濒湖《纲目》以及《中国药物学大辞典》之为医林所珍视也。

聪家世业医,少时即读医籍,及年事渐增,对药物之钻研颇饶乐趣,用能孜孜寻讨,兀兀穷年,每冀有得。恒思半夏、南星,《本草》皆言有毒,故雷斅创有炮制之混。而《内经》、《伤寒》、《金匮》及诸家著作,应用往广。古方历在,不待赘言。以此每欲一究其竟,及读《局方发挥》,知星、夏入补剂之说,心窃慕云。乃先以生半夏煎作汤剂尝之,次及南星,连服再三,第觉芬香味淡,别无他异。乃保憬悟曰:《本草》云其有毒者,乃以生食而言,煎成汤剂,则性实万和。本同一物,生食与汤剂判若天壤。因此,余更旁搜诸家之说,考核史乘记载之得失。施用于临床实践之中,时或配合菖蒲、滴水珠、丹参等辨证施治,喜其配合如心,奇效迭见。连年施用,竟达万斤之巨。实践证明,星夏二药确具有主治神经功能失调及多种相反疾病之选择作用。既主阳虚阴盛之证,又主阴虚阳感之病。

夫以半夏、南星温燥有毒之说,相沿久矣!谈虎色变者有之。白雷斅创炮创之说,致二药性能受害,功用支离,以致逸群千里,不能展其骥足。积习移人,人皆不敢生用,有明识者亦罕用之,徒令良药蒙羞,沉疴莫起。古曰“若药弗瞑眩,厥弗瘳。”思之诚为惋惜!

方今振兴九州,宏图四化,科研猛进。霞蔚云然,鹏鲲万里。幸此良机,余乃欣然色喜曰:此正星、夏之功用获知于世之时也!末敢藏拙,谨将诗歌,整理成帙,出以问世。冀开星、夏之秘,一广良药之用。献曝之心,亦斯而已。未当之处,幸望辱而教之。

甲子年润十月东阳金希聪识于湖溪六一斋

卷端

星多曲折夏多研,唱彻湖溪星夏篇。

敢效借风争赤壁,莫徒把酒问青天!

因星种杏成夏早1,为夏栽梧得露先2。

不识庐山真面目,忍教千载等闲迁!

1.三国时董奉为人治病不计酬,愈者为之种杏,庐山成林,杏熟换谷帐饥,有虎守其林。详见《神心传》。

2.汉.张仲景入桐柏山采药,遇猿就医,猿感其德,赠以万年古桐。张作二琴,日古猿、曰万年。详见《古琴琉》。仲景善用半夏,故曰为夏栽捂。

其二

锐志追求不我虞,中其鹄的决无虚。

刍议渐摩见世面1,遥看逶迤入云衢2。

继承六脉寸关尺,开发一壶星夏珠。

病反药同真理得,长歌击楫向前驱。

1.刍议,犹邹言,刍荛者之言。

2.逶迤,弯曲而长的样子。

采药

天台采药遍岹峣,刘阮无踪且莫招1。

扫魇堪追思貌迹2,遗珠可换调仙谣3。

《关键》秘密开千古4,《释性》精灵感九霄5。

不使病魔留片甲,心潮遥应浙江潮。

1.传汉时刘晨、阮弟入天台山采药失道,溪边遇二女。欣然如旧相识,延至其家,食以胡麻饭。详见《神仙记》。

2.魇,噩梦。

3.指滴水珠,贺知章称李白为滴仙人。

4.文《关键》一首揭示星、夏千古之秘密。

5.本文《释性》一篇感召星、夏九霄之精灵。

南星1

瑶草南星不忍藏,俗传制法莫商量!

以生百沸汤真妙,其性万和效实强。

风痹喎斜专一两2,梦惊拘缓压千方。

轻身可得宜长饮,南极老人应寿昌3。

1.南星,《神农本草经》名虎掌。南星、虎掌、斑杖三物甚类似,药店出售混淆不分,一概呼之为南星。功效虽甚相似,详究之仍有识别之必要。

2.风,指中风、头风等。

3.此为社甫寄韩谏议诗原句。《局方》琥珀寿星丸安神定志,主痰迷心窍、健忘妄言,实尽南显之功,故以寿星喻南星。

决裂

畏星大容畏星燥1,横亘胸中奈若何!

决裂古时死板句,请听今日活人歌!

要求看法力扭转,记取忠言供琢磨。

作者万斤笔底尽,长期鏖战话来多2。

1.《本经》谓南星大毒,《纲目》谓南星温燥。其经煎之汤无毒,施之未病,非温非燥。

2.鏖:激战,苦战。

中风1

盖世英雄怕病魔,古来无奈中风何。

应知未雨绸缪早,莫待临风涕泪多!

上实下虚其顽固,阴扶阳抑勿蹉跎。

昔闻百病风为首2,一味南星五体和。

1.《局方》省风汤以生南星,生半夏主中风口噤不语。

2.《内经》谓风为百病之长。

弛缓1

百筋弛缓苦吟身,何日金丹得秘真?

瘫痪缠绵留枕席,医治辗转受风尘。

莫非天欲人无路,但是春回药有神

破涕出郊看柳色,方知无病即仙人。

1.弛缓,指重症肌无力。

其二

回思既往僵眠日,神志无伤触觉全。

身重如山尸尚活,心愁似海病难痊。

困床屎尿呼何奈?流枕痰涎听自然。

人谓不治将绝望,南星独手竟回天。

其三

拯斯重症肌无力,三两南星昼夜同。

或感咽干或冷饮,更知身痛更灵通1。

一场颠沛经酣战,六日逍遥起躺风。

投药直投无痛渴2,应须弥月息兵戎。

1.服南星后,咽干喜饮或亦有之,身痛者常有。痛到何处,灵活到何处。

2.病愈后,虽投原方亦不痛不渴矣!

筋挛

四肢筋搐与谁谋,却有南星可解忧。

取物手拘如束缚,卧床脚动不停休。

梦啼险恶醒犹惧,热每轻微痉共留1。

此症多端非一致,举其大略自推求。

1.因痉而热,非因热而痉,痉除则热亦消。如以南星治疗百日咳犬效。

认识

认识功能一切病,排除质械病为先1。

胆囊忽紧情何急,胃院猝痛吐每连。

心狭左肩反射痛,肠宽下腹鼓成园。

但求诊断能明确,投服南星病霍然。

1.质,指器质性病变。械,指机械性病变。

扫魇

南星扫魇觅乾坤,赢得金鳌汉氏门1。

白恨孱躯罹恶疾2,可怜薄暮见啼痕。

复坏一笑春风面,落枚九霄夜寝魂3。

纵使梦游巫峡梦④,也教无法再重温。

1.沈金整,字芋绿,清乾隆无锡人。著作有《沈氏尊生书》七种。其琥珀定志丸具南星,乃《局方》寿星丸之发展。

2.孱躯:指懦弱之体。

3.俗有“落枕九霄云”之语,即指熟睡。

4.巫峡梦,指男女交媾之梦。

医游

医有南星万里游,诸多怪病每相求。

阴门骨病罹患苦,脊柱既疼解屎愁1。

心不安舒神不守,乳因缺乏语因忧。

沦功奚啻如此巳2,三十六风或与谋。

1.尾骶痛者,大便时尤甚。日投南星一两至二两煎服,往往二日内其痛增加,后又见愈。

2.啻,仅仅,只有。

囊括

尿随屎至二无伤,尿至屎随却反常。

此屎本身原不病,当时肛口陷而张1。

多涎繁涕堪同议,流泪吞酸可共商。

噎塞耳聋惊恐得2,一星囊括入新方。

1.肛门陷而张者,气虚下陷也。

2.噎塞,指吞咽困难,若服南星不效者,殆有器质性性病变。

问星

问星更擅几多长?下列般般效亦强。

极致喜悲难控制,频繁哕嗳异寻常。

潴留至急溲艰苦1,愤懑中伤饭喷呛2。

奇迹若干何可限?请君实践识端详!

1.尿潴留,古曰闭癃,亦曰癃闭。南星最适用于神经性尿潴留。《神农本草经》谓南星利水道,理亦深焉!

2.神经性吞咽困难之剧者,饭咽得越快,喷出亦越快。此每由愤懑而得。

半夏1

半夏生煎最简单,无姜非热亦非寒。

为治百病星为主,可法《千金》夏可餐2。

降逆祛痰犹重视,除狂醒睡莫轻看3!

不眠头痛久旋眩4,—两一方服自安。

1.《神农本草经》谓半夏主治伤寒、寒热,心下坚、胸胀咳逆、咽喉肿痛、头眩、肠鸣下气、止汗。

2.详见《千金方.采药》注。

3.严用和、李东垣皆以半夏治嗜睡。

4.《内经》以半夏治不眠。

夏姜

谁云半夏必加姜?生怕成喑不敢尝1。

莫被流言镣妙手,岂容俗调乱名方。

《内经》十草开山早2,《金匮》二汤辟路长。

数典不忘成绝唱,姜无姜有看汪洋3。

1.喑,哑,不能说话。

2.内经》中草本药物有半夏等十种。为之歌曰“半夏生姜,术与麻衔,连翘泽泻,棉谷茜兰。《灵枢》《素问》,十草开山。”

3.《金匮》大半夏汤无姜,小半夏汤有姜。后世变方繁多。

心悬

心悬惴惴脘嘈杂,恶阻重深不起床1。

眼睑颤跳时断续,眉眶疼痛独彷徨。

咽中炙不入疑核,产后冒心汗满裳2。

触事易惊言胆小,七般半夏效为强。

1.妊娠恶阻,投生半夏煎服不效者,改用生南星—两煎服可效,滴水珠亦效。

2.发汗太过,心阳受损,病人自觉心下忐忑不安,不自觉地叉手自冒心。

卑惵1

卑惵莹莹暗室中,非痴非醉更非疯。

无情无语魂无主,有夏有菖药有功。

连服六周汤莫断,各施一两日相同。

出门放眼莞然笑,千里莺啼绿映红2。

1.患者如醉如痴,心中若有所失,喜居暗室或倚门后,见人则惊恐无地。

2.引用唐.杜枚《江南春》原句。

星夏

人间星夏具神奇,或合或分灵活施。

但愿方家先放胆,更求药店勿攒眉!

褒其不利贬其制1,知者惟医罪者医2。

双玉一汤无限好3,效如桴鼓莫多疑!

1.制,炮制。

2.知,医中有星,夏之知己。罪,医中有星,夏之罪人。

3.星、夏古时皆以玉为喻,故星、夏合用,美其名曰双玉汤。

击楫

星夏人愁性太急,生煎其实最安全。

谁知药有空城计,忍看医从司马鞭1。

百症表凭双璧合②,十年血战一心坚。

假令薛雪洄溪在,争不豪吟到处传!

1.司马,指司马懿。详见《三国演义》。

2.双璧,指星、夏。

3.薛雪,字生白,清.江苏吴县人。徐大椿,字灵胎,晚号洄溪,江苏吴县人。《洄溪神农本草经百种录》不幸南星落,诚为遗憾!

离奇

离奇杂病不胜举,杂病《灵枢》具典型。

大口频开安得止,小儿悲哭怎能停?

几天呃逆声相续,某处皮肤感失灵。

诸患用星也用夏,不仁惟独用南星。

印证

星有文章夏有辞,互相印证寸心知。

头旋重夏方为验,脏躁取星最是宜1。

以夏安神除怯慑,将星消脑益思维。

夏偏肩左星偏右,头后星施额夏施2。

1.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变化莫测。详见《金匮要略》。

2.星夏收效有左右之别、前后之分。但也不尽然,甚或相反。有分用不效,合用则效者。

冻灼

四肢如冻或如灼,异感用星获好评。

妄觉施星施妄想,遗溲重夏重遗精。

能升能降星调气,利嗄利喑夏发声1。

头左用星右用夏,顶宜星夏两相并.

1.声之改变者曰嗄。

治溲

治溲难解溲难忍,星夏合施得意中1。

欲解围难星更效,不能忍耐夏尤功。

要谈星夏谈衷曲,投尽参苓尽落空。

溲次仍多加夏重,发炎结石辅治同。

1.尿不能忍耐之症,以星夏合用为强。因百日咳导致屎尿失禁者尤效。

消渴

闻道相如消褐病1,《外台》糖尿最先知2。

三多古谓三消具3,五变内窥五脏亏4。

雪怕加霜迟怕重,星宜合夏早宜治。

浦江高手戴原礼,不受义乌师法羁5。

1.《后汉书》谓司马相如有消渴病。

2.《外台》,即《外台秘要》。

3.三多即多饮、多食、多尿。三消,上消、中消、下消。

4.面黄心损,目盲肝损,肉瘦脾损,皮燥肺损,骨疼肾损。内损外变,外变窥内损。

5.戴原礼,浙江浦江人,从丹溪学医,著《证治要诀》、《推求师意》等书,以阐明丹溪之学。《丹溪心法》开首即谓三消皆禁用半夏,而原礼《证治要诀》论消渴宜用半夏泻心汤去干姜。原礼不受丹溪之束缚,可调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其二

消渴病中尿崩症,尿崩《素问》载其辞。

多溲多饮无多食易眩易羸且易疲。

末得膏盲先驱竖,早投星夏莫延期。

先师仲祜清新论,笔见樱花医见时1。

1.仲祜,即厂福保,江苏无锡人。

屎溺

但论屎溺功能病,每易失之背道驰。

未识敛开堪共药,漫言遗闭不同医。

惟星推夏三军阵,擒贼擒王一局棋。

太过若非即不及,为营步步两相宜。

1.《庄子》“道在屎溺”,喻道之无所不在。屎,这里指腹泄、便秘、尿失禁、尿潴留等症。

疳积

治疳毋忽功能病1,把住雄关险化夷。

多食贪婪常作泄,少眠啼泣久成羸。

丁奚腹大肢长瘦2,甲错脸尖发短衰。

病久必须持久战,星星夏夏莫轻离。

1.治疳最易忽视神经功能失调一关。贪食腹泄专事消导收敛,残忍禁食,舍本逐末,陷治疳之泥沼深矣!

2.疳者足细小,项长骨露,尻臀无肉,腹胀脐突,曰丁奚。

妇疾

讳疾妇人不易医,自明陈氏重其治1。

尿脬下坠脬如迫2,欲火难熬火似炊。

阴冷阴吹阴道痛,子烦子渴子宫垂。

倒经成衄经多日,星是救星夏是宜。

1.自明,即宋.陈自明。

2.脬,即膀胱。

其二

有胎星夏莫为难,看作坠胎太错看!

何苦悸忪何法止,不除彀触不能安1。

夏施遗溺为灵药,星用转胞是妙丹2。

星夏胎前治杂病,立竿见影效多端。

1.彀触,恐惧貌。

2.转胞,病名,即孕妇排尿困难。

其三

产后病多谨以防,子脏酸痛露拖长1。

可逢恍惚神离舍,也遇痉挛日卧床。

更有奔脉由恐怖,不无掣肘起劳伤3。

便坚郁冒淋漓汗4,星夏善施一概强。

1.于脏,即子宫。露,即恶露。

2.奔脉之为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皆从惊恐得之。详见《金匮要略》。

3.两臂中部弯曲处,其外侧曰肘,背不能举曰掣肘。

4.郁冒,郁闷昏冒。

关键

星夏广施相反病1,耐人寻味此关键。

筋张筋驰星同饮2,肠紧肠宽夏共煎3。

贪食投星投厌食,失眠用夏用多眠。

病看冰炭偏同药,调整机能巧夺天。

1.星、夏具有主治神经经功能失调及多种相反疾病之选择作用。

2.筋张者,运动神经功能亢进也,如四肢库孪、阴道痉挛、食道痉挛、或局部肌肉痉挛。筋驰者,运动神经功能衰退也,如重症肌无力。

3.肠紧背,肠道平滑肌痉挛也,故见绞痛。肠宽者,肠道平滑肌松驰也,故见腹胀、饱闷等。

殊异

难息星夏用场多,殊异个中问若何?

遇夏目昏瘳痼疾,逢星肢痛痛愈沉疴。

口干思饮乌梅合1,肤痒急搔白芷和2。

星若恶心仍夏佐,夏如寒栗霎时过。

1.星、夏施用于阳虚阴盛之证,每有不同程度之口渴,甚者如消渴,以星为甚。但病愈即自除。

2.肤痒者,是星多于夏也。究属个别,其经过及表现也极不一致。用滴水珠而痒者,更届罕见。

释用

星夏五钱到五两,酌情分次日临床。

切星似玉坚而润,煎夏如珠嫩且香。

量大饮时宜大量1,汤清去淀服清汤。

莫将星夏捣成粉,粉作羹汤不易尝。

1.量大,药量之大。大量,汤饮时水量之大。如用药一市两,则饮水量为三市两。用药二市两,饮水量约为四市两。用药三市两,饮水量约为一市斤。

再释

勿疑五两峻而重,论药论医论战同。

因夏小形仍整粒,为星大块乃加工1。

药多汤少非无弊,病重量轻哪得功?

星夏古今遭曲解,何时善用驾长风!

①南星最好采集后即洗净泥土,而行切片或切块。既便于晒干,又易于煎之出汁。

②如药量大而汤太少,入口易感麻涩。因药之沉渣太多。故汤量应随药量而增加。

斥制1

制星制夏太荒唐,浸涤十天一月长。

加以姜矾煎以火,取其糟粕去其汤。

精华浩劫殊堪惜,冤枉大伸喜欲狂。

驳斥流传炮制法,行看今后自能强。

①现行星、夏之恶劣制法,诚可叹也!星、夏何苦有许多制法?皆曰入口不麻为度。药之灵魂丧失殆尽,劳民伤财,造成极大浪费。现行星夏之一切残忍制法,必须横扫无遗。

菖蒲

九节菖蒲石上生,苍然供案喜坚贞。

百年不搞栖天险,一钵多情渍水清。

星夏高朋添奥妙,神仙灵药聚精英。

天教李白吟佳句1,却幕峥嵘留美名。

①李白《嵩山采菖蒲者》:“我来采菖蒲,服食得延年。”

丹参

丹参和蔼日相亲,使夜熟眠最补身。

共木调元苍胜白1,同星扫魇圣而神。

安心合夏知心友,健步得菖阔步人。

香草离离功不浅,好风吹满一堂春。

1.苍,苍术。白,白术。

遗珠1

寻得遗珠滴水珠,与星与夏用同途。

梦啼恶梦功尤妙,饥感善饥效特殊。

噎塞忧心堪有验,斜幻觉可无虞。

珊瑚珠玉多春色2,谁间蟠桃有也无3?

1.遗珠,取沧海遗珠之义。滴水珠古籍缺载,近年才入药铺,但为数极少。

2.珊瑚,指菖蒲。珠,即滴水珠。玉,指星、夏。

3.王母播桃三千年开花,三千车结果,服之长生不老。详见《汉武故事》。

其二

伐病有珠是宝珠,活期风湿若摧枯。

尿遗尿闭闻双捷1,气降气升听一呼2。

魔魅纵狡犹可捉3,惊风虽猛亦能驱。

此珠何不留心早,美媲南星日所需。

1.遗者约之,闭者开之,一箭双雕。

2.逆者降之,陷者升之,一呼百应。

3.魇魅,指寐则梦见鬼神,或梦交媾;寐则神志恍惚。俗谓狐精作祟。

体系

上下盛虚星作主1,星珠筋动失调良2。

珠司肤觉星同效3,菖益心神夏益强。

星掌全躯通变化,夏施内服燮阴阳4。

神经体系功神妙,天壤悬殊共一方。

1.上下盛虚,包括下盛上虔、上盛下虚。

2.星,指南星。珠,指滴水珠。

3.肤觉,指皮肤过敏、感觉迟钝或消失。

4.燮阴阳,指调和阴阳。

咏史1

身强口噤破伤风,宋散玉真急救中2。

内外夹攻成壁垒,纵横交战出豪雄。

叔微无择先开导3,李杲朱萧后补充4。

义帜角星除暴政,肯堂王氏美其功5。

1.读清·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有关南星治疗玻伤风之史料,爰有此作。

2.玉真散,即胡氏夺命散。祥见《普济本事方》。

3.叔微,即许权微,字知可,宋·真州白沙人。无择,即陈无择。

4.朱萧好医方,著《救荒木草》、《普济方》等书。

5.肯堂,即王肯堂,字宇泰,明.江苏金坛人。我国明代医学家。

功能

功能之病问云何?太过较之不及多!

相反相成观造化,不衰不亢喜冲和。

阴阳消长功能病,星夏安排左右舵。

阳每有余朋不足2,名言《心法》仰先河1。

1.《丹溪心法》侣“阳常有众,阴常不足”论。

释性

星夏性能相反具,千年实践路崎岖。

温寒燥润听其使,散敛降升视听需。

悬案一齐迎刃解,扬鞭再不受书拘。

美哉八性寻何处,有病有之无病无!

拾遗

仲阳《直诀》至今留1,若得添珠效更优。

客忤成喑谁不惧,孩提未熟但何由?

珠治哑口星治忤,医勿搔头母勿愁!

囊备珠星功卓绝,好教依旧啭娇喉2。

1.钱仲阳,宋代儿科大家,著《小儿药证直诀》等书。

2.啭,鸟婉转地叫。这里指发音恢复正常。

其二

鼻干无涕异寻常,偏坠气亏时未长。

恶阻谁言非病变?经期失信是情伤1。

脱肛不久出恭苦2,陷气难熬入厕忙。

盗汗沾衣或自汗,南星底处得能忘!

1.信,月信,也称月经。七情所伤,导致月经紊乱,当至不至,故经期失信。

2.出恭,俗称解大便。

桎梏1

医药重重桎梏中,日深不觉害无穷。

星长湮没心何忍2,夏久浩叹耳岂聋?

大错千年须大扫,良方万卷仰良工。

等闲识得歧轩面,赋就何人慷慨同?!

1.参见《黄金时代》(1983),题为《—个施毒者的传奇》,作者张虹霞。

2.湮:埋没,不被人所知道。

药求

药求中病好医风,逃责之流道不同。

星夏一心扶急慢,制生千里叹西东。

破棺夺命惊人术活络省风济世功1。

卓越光辉耀《纲目》,吾其三复乐其中。

1.破棺、夺命、活络、活络,省风汤皆汤头名。四者皆有南星,省风汤又有半夏。

《本经》1

《本经》质朴有余香,星夏千秋仰滥觞。

由汉上周惟夏广,自唐至宋乃星张。

众星近接丹溪法2,诸夏远追仲景方。

济美元明堪点化,河间易水溯流光。

1.《本经》即《神农本草经》。

2.朱丹溪为金元四大家之一。其门入及私淑考有赵道霞、赵以德、戴思恭、王履、汪机、王纶、虞抟等。

雷斅

雷斅残篇药石规,旧规舜(去掉宝盖头以上)误痛删之。

星当破格灵当显,夏本无辜性本慈。

却喜二家生意满,莫愁四海得春迟!

漫云些小非英物,千栽风流岂一时?

1.“制药之法,古方甚少,而最详于宋之雷斅”(《医学源流论》卷上)。清.陈修园斥之曰:“按制药始于雷公,炮制荒谬,难以悉举。”

宋时1

汉时医道宋时昌2,万卉争妍翰墨香。

骚客陆游谙药性3,诗家苏拭重医坊4,

浩繁《总录》政和录5,灿烂《局方》大观方6,

不让长沙长独步7,天星照满九州光8。

1.宋代为祖国医学繁盛时代,著作空作繁多,奠定了全国大型医院之基础,又统—了全国之处方,曰“局方”。

2.汉时,指张仲景时代。

3.陆游,南宋大诗人,兼好医方,辑《续集验方》。

4.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与沈括著《苏沈良方》。

5.宋·政和间敕定《圣济总录》一百卷,集宋医方之大成。

6.宋·陈师文、裴宗元所定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即《大观二百九十七方》。

7.张仲景,南阳人,名机。举孝廉,官至长沙太守。仲景方书以半夏独步。

8.天星,指《局方》广用天南星。

缅怀

郑虔王勃刘宾客1,应共陈裴赋九原2。

唐宋风骚成砥柱,金元文采聚医门3。

玉壶天地春长在4,石室《内》《难》典久存5。

星夏唱酬多借重,缅怀无处不销魂!

1.郑虔,唐画家。字弱齐,郑州荥阳(今属河南)人。爱弹琴,与李白、杜甫为诗酒交。晚年贬为台州司户参军。王勃,唐文学家。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属山西河津)人。学医于曹元,作《难经序》、《王勃语言纂要》等。刘禹锡,唐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着《刘宾客全集》、《传信方》。晚年召修《本草经方》。

②陈,陈师文。裴,裴宗元。

②《四库全书提要》曰:儒之门户分于末,医之门户分于金元。金元时代是祖国医学发展的黄金时,涌现了大批医学家,如金元四大家。

④《易》曰:“天地一壶”。李白诗曰:“白头仙人隐玉壶”。谢观《中国医学大辞典》谓玉壶指人体。《局方》玉壶九具南星。星,全称天南星。夏,《名医别录》称地文。天地,指星、夏。

医医1

痛砭一针医者病,虞抟沈括救医先2。

宋星炳炳书亡尽3,汉夏铿铿论失传4?

妙药当家功立见,名医流俗病常延。

谁知星夏生偏好,请看壶中别有天!

1.清.吴鞠通愤时医之误人,著《医医》病书。陈修园《医药三字经》:“医医病,脑后针”。

2.虞抟,字天民,浙江义乌人,世居花溪,自号花溪恒德老人,著《医学正传》等。沈括,北宋科学家、政治家。字存中,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举平生见闻,撰《梦溪笔谈》,又有《良方》十卷。

3.宋代医学书籍浩瀚,用南星之风大盛。

4.汉夏,指汉.张仲景擅用半夏。

坠绪

坠结茫茫何处寻?誓将寸草表丹心。

正须仗义开生路,焉得放歌感艺林?

一旦时人齐了悟,万金称品脱深沉。

不闻杜甫长安日,卖药捻髭对药吟1。

1.杜甫四十余年尚居长安卖药吟诗。《杜少陵全集》中涉及医药之诗,近百首之多。

沥血

平生踪迹满医林,口况鹤鹩自愧深1。

但喜青囊春烂漫,不知白发日侵寻。

肯输贾岛三更月2?忍败濒湖一片心3?

百战诗成甘沥血,英嗟星夏乏知音!

1.宋·泗州杨介谓鹤鹩好食半夏。

2.贾岛,唐诗人,范阳(今河北涿县)人。“推敲”的典故就是由其诗句“僧敲月下门”而来。

3.李时珍,自号濒湖老人。

新说1

欲将新说遍人寰,扭转歧黄莫等闲。

不但文章千古事,更知医药万民关。

至重习俗层层力,处处神州叠叠山。

再战相期惟尽瘁,例愁老至二手斑!

1.创南星、半夏、滴水珠具有主治多种相反疾病之说。

仲景

南阳仲景官长沙,《金匮》《伤寒》春一家。

四诊八纲成典范,二书百注遍天涯。

阴阳大论核心处,寒热同方锦上花。

半夏琳琅堪赞赏,南星不见为公嗟!

其二

南阳遗下古方书,寒热同方矩不渝。

莫谓双方势均等,应看二者力悬殊!

阴阳失济阴常逊,寒热同施寒有余。

热入寒中寒更妙,救阳贯穿六经枢。

其三

南阳半夏用多途,大小变方四十余。

炙肉堪除功是实,失音可复效非虚。

既知补气仍须有,又见泻心不可无。

病反无时无不在,不知病反竟先驱。

思邈

《千金》思邈出隋唐,百一高龄著《翼方》。

年次甄权双矍铄1,学先王焘二汪洋。

头风星疗攻睛病,梦魇夏施温胆汤。

耀县巍然祠尚在,药王百世仰流芳。

1.甄权,唐.许州扶沟人,撰《药性本草》等书。矍铄,形容老人精神健旺。

陈裴1

宋代陈裴定《局方》,处方统一宋开张。

观今成药仍随贯,忆昔重医却胜常。

星夏深知入补益,刀圭交毁不思量。

半硫治泄治虑秘2,二氏千秋哲理强。

1.陈,陈师文。裴,裴宗元。

2.半硫,指半夏、硫黄。

梦溪1

沈括左迁号梦溪⑨,苏沈高格合名齐。

激扬北宋变新法,暂挫南徐遭旧诋。

主薄勤劳重稼穑,运筹余暇好刀圭。

良方星喜入颐养,博学多才映壁奎。

1.观《医医》注。

2.左迁,贬官,降职。

无己

宋金聊摄成无己1,医硕书成《明理论》。

血用治星又用夏,砭时惟燥复惟温。

光闻路玉扬其说,后观山雷誉此言。

此润谁将彼燥台?早知燥润早逢源。

1.戊无己,宋·聊摄(今山东阳谷县)人,后地入金,故又称金人。他是注解《伤寒论》的第一家。其著作有《伤寒明理论》、《注解伤寒论》等。

李杲

李杲东垣出真定1,四家鼎鼎仰风骚2。

从游燕赵师名大,学竟金元标格高。

脾胃枢机专论说,门墙桃李尽英豪。

南星升降关键在3,星火燎原休阻挠!

1.李东垣,名杲,字明之,真定(今河北正定)人。为金元四大家之一。

2.四家,指金元四大家。

3.李杲谓南星可升可降。

丹溪

丹溪遗冢在东朱1,地接东阳众岫殊。

医说及时医道盛,病阴不足病阳余。

四家美济金元史,一代花添汉宋书。

泉下有灵应识我,临风吟望片云孤。

1.冢:隆起的坟墓。东朱,地名,位于义乌与东阳洪塘交界处。

花溪

虞抟故里在花溪,东义相邻西岘西1。

邪说扫除著《正传》,豪吟余暇步长堤。

医流日本书犹在,学继丹溪名与齐。

生长明时何处住?依稀深柳露榱题2。

1.西岘,地名,现在位位东阳县吴宁镇南。东义,指东阳、义乌。

2.榱:古代指椽子。

汪黄

任昂休宁业传孙,官绣宜黄令誉存。

《备要》昂书记要害,求真绣著纳真言。

调津燥润夏知己,疗汗有无芪入门。

由此一关思李杲,滥觞成海莫忘源。

1.汪昂,字讱庵,明末清初休宁西门人。著《本草备要》、《医方集解》等书。清·黄宫绣,字锦芳,著《本草救真》等书。二者皆渭半夏能润能能燥,能止汗能发汗。

清任1

漫言燕赵高歌客,王氏医名出玉田。

堂号一知知济世,口尝百草草延年。

坚强铁胆功垂后,解剖人尸毁誉先。

四十二年如一日,《医林改错》献新篇。

1.王清任,宇勋臣,河北玉田县人。毕生致力于医学革新事业,历四十二年,著成《医林改错》。

梦雷

清有闽侯陈梦雷,嶔崎磊落具高才1。

垂功万卷其堪颂,获罪孤瑰遣不回。

爱借奇文深夜读,追思往事涌泉来。

沉吟不禁临风叹,怅望天涯祭一杯。

1.嶔畸,此喻品格特异,不同于众。

《纲目》

茫茫《纲目》如烟海,天下瑰奇被广收1。

医在肯堂先典范,药承弘景后风流。

搜罗百代精心读2,访采八荒到处游。

东壁书成驰世界,光增赤县仰千秋。

1.瑰奇,珍奇,奇异。

2.搜罗,搜集网罗。

其二

烈先有助读《纲目》1,何必医生始济人!

四海疮痍三部脉,万方针线一家春。

尝闻学故居双砚2,更著《括遗》利兆民。

古越钱塘余亦慕,濒湖心迹喜相亲。

1.清·山阴蔡烈先撰《本草万方针线》八卷。时珍《纲目》搜集之方甚多,又散载于药物之下,不便查阅,乃为之编一目录,以利查检。

2.赵学敏,字恕轩,清·钱塘人。故居双砚草堂汉撰《本草纲目拾遗》。

其三

濒朋出版寻何处?慷慨解囊遇客途。

付梓方成人忽逝,嘱儿再励志毋渝。

当年不有金陵贾1,此日恐无《纲目》书。

胡氏风骚谁得似?五湖范蠡一舟孤。

1.金陵,地名,即今江苏南京。贾,即商人。

《准绳》

肯党时处明清际,家住金坛独好医。

《纲目》先成推大作,《准绳》后起竟雄姿。

失眠宜夏宜温胆,贪睡重星重醒脾1。

百卷光辉珠玉在,苦逢王勃岂无诗?

1.《准绳》加昧温胆汤,重半夏主虚秘不眠;醒脾散重南星主贪睡多困。

谢观1

谢观书经三世成,纭歌沪渎杏花明。

玉机金鉴演千栽,东壁西园拥百城。

博采古今详且切,网罗韩日广而精。

当年桃李同襄助,巨著先河供后耕。

1.谢观,年利恒,江苏武进人。共祖父谢润彩《医药经纬》五十卷,末及刊行。观以其原稿附事析义而成今之《中国医学大辞典》。

存仁1

存仁陈氏制成书,《大典》雄姿旷代无。

渊薮千秋齐谢观2,光芒万丈映濒湖。

太炎冠序添金玉3,禹锡遗风备画图4。

文澜苍茫驰海外,医林何处不称誉!

1.陈存仁,现代医药家,著《中国药学大辞典》。

2.渊薮:薮,人或东西聚集的地方。蔡邕《胡广黄琼颂》:“淮道之渊,惟德之薮”。

3.章太炎,名炳麟,辛亥革命之健将与诗人。

4.宋.掌禹锡,著《图经本草》。

联句

磊落戴沧温市居,喜余星夏早成春。(希聪)

希聪同药功相反,仲祜之徒心不渝。(戴沧)

梦到江心观大海,吟归禹岫采灵珠。(希聪)

未曾一见衔杯洒,安好王乔惜我凫?(戴沧)

题馆

家公最与吕公善1,一馆论医一水环。

韦阜同春三莫逆2,淮绳宏辨六科艰。

吟诗大化清清夜,采药安文模漠山3。

法取肯堂星夏意,于今轩翥喜无闲。

1.家公,即光祖嘉兰。《嘉兰传略》见《浙江中医杂志》(10):1957。吕公,即吕铭清。著《麻疹汇耍》等书。

2.韦阜,为家公文友。详见《忆帅》章。

3.安文,地名,即磐安县安文镇。

忆师

积举南菁鸿鹄志,扶桑东渡远求知。

杏花雨接樱花雨,后仲时昌前仲时。

却爱风骚追汉晋,更多卷帙续轩歧。

瀛寰驰誉垂青史1,不尽长江忆我师。

1.瀛寰:瀛,即瀛海。寰,即寰宇。地球水陆的总称。

忆韦

韦阜巧施玉液汤1,一生半夏擅其长。

奇方袭击妖魔泣,危局挽回声誉扬。

此日花繁新北麓,当年席卷旧东阳。

风流磐石今犹在,后学渊源岂敢忘?

1.韦阜,清末东阳人,奇方险药,医负盛名。先祖嘉兰与阜友善,医药亦深受其熏陶。半夏重用生用,实滥筋于书阜也!

忆黄1

慈哉昔日忘年友,星夏广施深许余。

针灸著书开后学,姑苏办社仰先驱。

交迷契合阴阳学2,器理沟通新旧途。

此论于余堪受用,阐明气化更详书。

1.黄学龙,字慈哉,著《针灸疗法与生理作用》等书。

2.交迷,指交感神经、迷走神经。

致友

今医莫患古医病,古医待医直到今。

性燥不知又润性,阴虚谁识即滋阴。

文章窠臼依然在2,星夏灵魂何处寻?

千古迷途应改辙,今人莫被古人擒!

1.冯汉龙、徐金林、张文明、卢章义等老友。

2.窠臼:陈旧的格调;老一套。

星珠

南星不断腾光彩,步入青云展望中。

乳有肿瘤曾有效,身多奇痒每多功。

皮炎醋浸兼涂擦,趾廯液流亦共同。

若得用珠力更著,星珠心迹喜相通。

无忌

里夏与殊无所忌,滔滔言忌实何知?

古人大忌今人用,末病早防既病治。

阳证堪施阳证合,内科最适外科宜。

向来认识因偏面,多忌无非自绊羁1。

1.绊羁,牵制,束缚。

野芋

野芋书言能杀人1,后人畏惧不无因。

透煎液服全无毒,生食味麻莫入唇。

汤饮同珠功伐病,野生有药力回春。

沉沦日久此英物,看法如今须革新。

1.《名医别录》谓野芋能杀人。

看图

犁头歌

犁头尖属南星科,泽畔水边湿地多。

叶作尖头如大戟,苞垂圆尾治长戈。

画图已识非凡物,星夏堪同伏病魔。

右得亲逢应重用,与珠一气赋新歌。

其二

海芋、大叶万年青

昂然二药得延年,科与南星共一边。

百粤云蒸原产地,一花气概自凌天。

足非万里徐霞客,心慕千秋司马迁。

欲向名山寻遍药,余何偏乏漫游缘!

治筋1

南星《本草》主拘缓,筋缓筋拘相反辞。

世所周知拘急用,伊谁能道缓柔施?

楼英方主软难举2,《大观》丸治弱不移。

妙识《局方》换腿意,疗肌无力启人思!

1.治筋拘、筋缓。

2.楼英,明.萧山人,著《医学纲目》。谓臂软难举用南星。

3.《大观》即《局方》。换腿丸具南星,主腿足缓弱、步行艰难。

治觉1

肌肤疼痛揿之甚,麻痹不知刺不知。

《奇效》化痰痛可愈2,《局方》活络痛堪治。

祛风疗痹丹溪作,开结治麻龚信施34。

疼痛不仁相反病,四方二病一星医。

1.治疗疼痛、麻痹等感觉失常之病。

2.明·方贤著《奇效良方》。

3.龚信,明.金溪人,著《古今医鉴》等。

4.化痰、活络、祛风、开结四方悉具南星。

治眠1

星夏《本经》功卓然,《内经》用夏有专篇。

通常欲静将星饮,自古不瞑以夏煎。

《大观》六和治嗜卧2,王纶双玉主沉眠3。

出来星夏多奇景,宋外元明分外妍。

1.治疗失眠、多眠。

2.《局方》六和汤具半夏。

3.王纶,明·慈溪人,著《名医杂著》,谓双玉(星、夏)主好眠。

治屎1

半夏尽知能止吐,南星岂独疗风长?

二陈润便丹溪法,双玉通幽易水方。

李杲扶脾九止泄2,朱萧《普济》散回阳3。

分明秘泄施星夏,秘泄半硫誉早扬4。

1.指治便秘、便泄。

2.扶牌丸具半夏。

3.回阳散具南星,主吐泻不止、四肢厥逆。

4.半硫,指半夏、硫黄。

治尿1

星治水道《本经》始,病得闭隆当速治。

完素星投二便结,《全书》夏入六安医2。

闭溲思邈施何法,频尿丹溪岂不知?

思邈丹溪同用夏,尿频尿闭夏星宜!

1.指治尿闭、尿数。

2.《景岳全书》六安煎具半夏,主癃闭。

治肠1

《伤寒》而后复多方,呕吐张肠胀弛肠。

逆痛《指迷》七气效2,恶心《大观》六君良。

怒伤景岳解肝煎,肠满《准绳》进食汤3。

肠弛肠张皆用夏,弛张得此尽安康!

1.指治肠胃紧张、肠胃弛缓之病。

2.《指迷》,指《全生指迷方》。

3.七气、六君、解肝、进食四方能具半夏。

治食1

甄权半夏主开胃,世上皆言夏健脾。

谁料《准绳》贪食用,岂知《要决》患消宜?

肯堂书露不随俗,原礼泻心更醒时。

由此夏风开眼界,戴王卓越二明医。

1.治贪食、厌食。

2.王肯堂《证治准绳》甘露膏具半夏,主消渴、饮食极多。

3.戴原礼《证治要诀》用三消用半夏泻心场去干姜治之。

治汗1

半夏《本经》言止汗,不期仲景入麻黄。

《局方》五积源由仲,景岳六安义取张2。

且喜二陈知二用3,正因三禁得三长4。

二陈李梃善其变,此日重温堪阐详。

1.指治多汗、无汗。

2.小青龙汤、五积散、六安煎加麻黄,悉具半夏、麻黄。

3.李梃谓无汗用二陈加葛根,多汗二陈加黄芪。

4.三禁,世俗谓血家、汗家、渴家禁用星夏。

辉球1

前山老妪郭辉球2,罹病三年苦作囚。

额痛不眠如破裂,尿遗失柴自涓流。

呻吟终日何堪听,恍惚离瑰总入愁。

恰似拔云红日出,直投双玉竟成瘳3。

1.此为病案举例。辉球,人名。

2.前山,村名。妪,年老的女人。

@双玉,指里、夏二药。

宝香1

回忆下黄郭宝香,病由怒后日眠床。

呻吟相续不成寐,哕暖频繁亦足伤,

食欲增多因紊乱,机能亢进已猖狂。

丹参双玉连煎服,药见功灵复健康。

1.此为病宗举例。宝香,人名。

仙娥1

仙娥产后尿潴留,排尿困难脚见浮。

利尿非治安可冀?延期徒误反堪忧。

星先取效称灵药,珠后见劝更善谋2。

二度潴留二样药,星珠不愧号同俦3。

1.此为病案举例。

2.珠,滴水珠。

3.俦,伴侣。

继睦1

马上桥人吕继睦2,十年腹泄用何治?

煎汤双玉各成两,服药五天即见功。

相隔四年便反秘,又差二将道仍通3。

病人三叹此奇药,病反人同药义同。

1.此为病案举例。继睦,人名。

2.马上桥,地名,东阳沏溪附近。

3.二将,指星、夏二药。

何损1

何损雄心白发多,中华医史若长河。

自倾二仲情怀早,且喜四溪著作磨2。

星夏菖珠齐焕发3,东西南北踏嵯峨4。

得珠得意重重得,又得陈云谱战歌。

1.二仲,招张仲最和丁仲祜。

2.四溪,杨宋·梦溪沈括、元.丹溪震亨、明.花溪虞传、清.洄溪灵胎。

3.菖珠,指石菖蒲、滴水珠。

4.嵯峨,山势高峻。

索癌

《本经》南星土伏梁1,攻坚《开宝》亦昭彰2。

《济生》痰瘤摧坚力3,《直指》脑风破结方4。

除痞之功载《别录》,消瘕其效见汪昂。

治癌线索寻何处?欣看尘寰且有光。

1.神农本草经》谓南星主积聚、伏梁。

2.《开宝》,即《开宝本草》。

3.宋·严用和《济生方》,简称《济生》。

4.《直指》,《仙斋直指方》。

其二

《木经》半夏患坚投1,反胃《大明》同与谋2。

元素曾言堪散结,甄权亦谓可消瘤.

时珍除胀方中用,弘景破坚法亦求。

千载茫茫寻妙药,先贤用夏笔痕留。

1.《神农本草经》谓半夏主心下坚。

2.《大明本草》即《日华诸家本草》。

其三

癌症艰难处处同,无时不在索探中。

安将鬼蜮早期见1?直向贼巢猛力玫!

珠用胃癌曾大效,星施肺癌遇奇功。

廓清积聚持何物?更喜珠针别有风2。

1.蜮:传说中一种能含沙射人的动物。如《诗经·小雅·何人斯》“为鬼为蜮”。

2.珠针,指用滴水珠制成的针剂。

其四

《灵枢》最早见瘤疽,邪气袭侵真气虚。

鉴瘿深知《总录》始1,称癌源出《宝书》初2。

《丹溪》法内分明载3,《正传》文中详尽书。

珍重千年肿瘤史,勤将探索不能止。

1.《总录》即《圣济总录》。

2.《文书》即宋·东轩居士《卫济宝书》。

3.《丹溪》,即指《丹溪心法》。

4.《正传》,即明·虞抟《医学正传》。

答友

承蒙锦注意连锦,回首频频欲曙天。

星夏伏魔推大药,东西奋臂战多年。

却缘贾岛难成稿,岂信端溪不值泉!

风雨满身从不顾,欲登彼岸欲争光。

蹇踬

寸丹至死不能消,一任妒花风雨飘。

孙膑刖刑论《兵法》,屈原放逐著《离骚》。

左丘《国语》失明作,沈括《笔谈》降谪钞。

蹇踬十年何足计,笑看珠玉赋逍遥。

献曝

五湖载洒寻知已,长忆清任入梦频1。

赞夏张琴弹一曲,美星陈笔焕千春2。

珠星善似新知善,菖夏亲如旧好亲3。

不是管窥矜有得,一心献曝万方民。

1.清任,即王清任。

2.陈师文《局方》重视星、夏之用,更可贵者,且以星、夏入补剂。丹溪反以《局方》不朽之处,深加指责,未免千虑一失。

3.菖夏,指石菖蒲、半夏。

谢岳1

霄汉繁星拱北辰2,群贤毕至掌经纶3。

南江白雪相思夜,四苑青囊不老春!

清味水鱼闻一曲4,壮心枥骥望三津。

鸿裁骈俪蒙金诺5,分外增光分外亲!

1.原题:《岳老美中先生来书以驳文丽藻冠诸拙册欢忭之余赋以志谢》。

2.霄汉:霄,云霄。汉,天河。连用谓高空。

3.群贤毕至:岳公出席五届人大会议,荣膺人大常委。

4.清味水鱼:用岳公《全国中医研究生班开学诗》“医味清于水养鱼”句意。

5.骈俪,即骈四俪六。指骈体文。骈体文多用四言六言的句子对偶排比。

其二

万里长风酒—杯,百年几度好怀开!

针成药妙忘迟暮,律转春回听远雷。

但得壶公频鼓励,何愁蜀道更崔嵬!

正堪青史填空白,扫竖明珠吟兴催。

汉有张仲景,然后有半夏。宋有陈师文、裴宗元,然后有南星。天下岂真无半夏耶?盖不知半夏也。天下岂真无南星耶??盖不知南星也。由仲景至陈裴,相距几九百年;由陈裴至金君希聪相距又几九百年。集星、夏之大成,已阅一千八百年之久,甚矣知遇之难其人也!夫以伯乐善睐,冀北群空,良药善用利薄功祟,此知遇之所以难也!

金君青囊世业,代有令名。祖嘉兰先生两浙名医,时望夙重。金君承家学之渊源,禀乃祖之面命,故能深入汉之宋之堂奥。沉浸酿郁,含英咀华,继三世之锤炼,贬时医之流弊,横断众流,苦心弧诣。其《关键》、《释性》、《体系》三首对星夏之阐明更尽格物致知之理,堪为谱成仲景、陈、裴之凯歌,堪为七十年代医药之献礼。谚日:“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患无穷。”“星夏广施相反病”之说,乃旷古以来未有之创见也!谓星夏占断医药半片天,无太过之处。金君平日处九强半有半夏,八九有南星星。虽人或莫测其旨趣,而服者咸感力效神速。是以着手皆春,夏怀敬仰。金君积数十载之心血,经十年之努力,著成《星夏之歌》。此歌实为一卷精湛评骘之星夏史诗。“玉壶天地春长在”为全诗之概括,意匠新奇,戛戛独造,常识者为之三叹。至于坊间歌括,或涉笔成趣之什,乌得与同日而语哉!

戴沧跋于温州

(金彧歧金晓白整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