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疏调养生谈》疏调气机话养生

 供需相应 2020-09-10
《疏调养生谈》疏调气机话养生

疏调养生谈

~~~疏调气机话养生

众所周知,人有三宝“精气神”,其中,“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但是,人的很多疾病,恰恰来源于气的运行失常,所以中医认为“百病生于气也”,养生必须调节气机。

著名国医大师张震1928年生,现年93岁,是云南省中医中药研究院创始人、资深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云南中医学院名誉教授,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云南省名老中医工作室专家,云岭疏调学派创始人。从事中医临床诊疗和理论研究工作60余年,学术造诣精深,诊疗经验丰富,对辨证论治有其独到的见解,他提出了“欲求临床疗效的提高,勿忘对病体气机之疏调”的观点,倡导疏调气机为内治大法之一,十分重视扶持人体先天之本,善用调补脾肾之法,促使慢性顽固性疾病恢复好转。他所倡导和践行的疏调气机的养生之道,值得国人借鉴和学习。

《疏调养生谈》疏调气机话养生

气机是脏腑功能活动的集中表现

“气”是我国古代唯物观念中近似于物质的范畴,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元素”。中医学领域里的气,是指体内不断运动变化着的精微物质与内脏器官的功能活动。“机”是指事物发生、发展、变化、运动的关键,是生物体生命力活动的机能。

张震研究员认为,维系人体生、长、壮、老等系列生命活动之气,是由先天父母所授之肾中元气后天脾胃受纳的水谷之精气,再由肺吸纳自然界中的清精之气共同聚合而成。此三气结合在人体内又分化为众多的、各有司职的人体诸气,具有各自的运动方式与规律,最终形成—个相对平衡与协调的多元矛盾统一体。所以中医学的“气机”基本上可说是人体生命力与脏腑功能活动方式和规律的综合概括。

《疏调养生谈》疏调气机话养生

疏调气机的核心在肝

张震研究员60余年之中医药临床诊疗经验,疏调人体气机是以疏理肝气、调护脾肾为基础,同时兼顾其它有关证候统筹调制。即以肝为主体,脾肾为侧翼,“一体两翼”,兼及其它治疗法则。疏调气机的核心关键在于舒展肝气,恢复、调整、激活其正常的疏泄功能,以保持人体气机的条畅运行。

肝在五行属木,性喜条达而恶抑郁,肝又为“刚脏”。从汉字的形意结构看,张震认为:“月”旁为肉,“干”字似剑,肝好似人体内部的一柄肉质宝剑,而一剑在体便具有干预它脏活动的功能。

《疏调养生谈》疏调气机话养生

当肝处于正常状态时本可有疏畅情志、疏利气机、疏泌胆液、疏调月经、疏通三焦等作用。如木能克土,有助于脾升清阳、胃降浊阴;肝合胆,胆液通利,则生化之源充沛;体内营养物质的代谢不受影响。

肝能疏利三焦、通调水道,则水津四布,滋润周身,维持人体水液代谢的正常进行。又因足厥阴肝经之络脉过阴器与生殖器官有联系,故又可在一定程度上与男性阴茎、精液及女性外阴、月经等有关,涉及到泌尿生殖功能。

且肝又为藏血之脏,肝血充沛则肝体和柔、气机条畅,血运通顺、爪甲荣润、筋强力壮。肝主谋虑,与精神、情志活动关系密切,肝功复常、心情舒畅则气机条达、气血和调,有望阻断或缓解、消除由气机郁滞所造成的各种继发性病变和有关症状。

此即疏调之核心或靶点所在,因此明代著名医家张景岳云“行医不识气,治病从何据,明得个中趣,方是医中杰”。

张震经过长期研究,创制了治病调理的经典基础方-疏调气机汤,此方在临床运用50多年,近年来统计的有效率已经超过80%,它到底有什么神奇之处呢?建议大家观看电视采访《国医大师的养生经-长寿之诀养三气》

疏调气机汤具有“一体两翼”功效,一体即疏肝为主,两翼即补脾、肾为辅。对治疗慢性胃炎、胃食管反流、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慢性疲劳综合征、慢性前列腺炎、慢性宫颈炎、慢性胆囊炎等有疗效。

《疏调养生谈》疏调气机话养生

疏调气机关键在于养好三气

老子有云:“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此谓之道”;庄子有云:“天下为一气尔,气聚则生,气散则死。”著名国医大师张震是疏调气机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人活三口气”:天气、地气和人气。要想健康长寿,就要协调平衡好人体的三气,将人体吸收的天气和地气更好的转化为人气,使得人气充裕,人体才能够健康长寿。

《疏调养生谈》疏调气机话养生

“人气”乃先天之气,父精母血,孕育而成。这口气放在肾脏里,又可以称之为“元气”。整个生命过程中都在消耗这个“元气”,所以如果不及时补充很快就会消耗完。那么怎么补充“元气”呢?张震研究员说,天上抓一把,地下抓一把。就是从天气和地气中补。所谓“天气”就是人体吸收的空气,从鼻孔入;所谓“地气”就是水谷精微之气,从食物中得,从口入。将人体吸收的天气和地气更好地转化为人气,使得人气充裕,人体才能够健康长寿。张震认为,想要养好三气,就要调养好脾胃功能,吸收好食物的水谷精微之气,适量运动,作息规律,提高睡眠质量。

《疏调养生谈》疏调气机话养生

论养生之道,张震还从儒家的中庸之道和道家的清静无为理念中也受到了启发。他从儒家经典中学如何修身,从道家论著中领悟怎样静心,尽量做到心如止水,宠辱不惊。正如《黄帝内经》所言:“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