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麦收时节 (2) | 杨柳风

 紫雨轩书院2017 2020-09-10

麦收时节(2)

作者  杨柳风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若是早起割麦,人们总是在前一天的晚上就把镰刀磨得利利的,大拇指肚贴着刀刃一摸,就知道利的程度,不行再磨,直到摸着嗤嗤有要割破手的感觉才罢手。磨好的镰刀,叉子,木耙子,绳子还有其它需要带的东西都提前放到车上,以免第二天早上走得急有所遗漏。

第二天,天才蒙蒙亮,家家户户就都拉着车,约好了似的,通过村里的大路,分散到各家各户的地里。一会儿,田里就响起了“嗤啦嗤啦”的割麦声,锋利的镰刀在人们的挥动下一接触麦子,麦子连反抗一下都来不及就根杆分离,顺从地倒在人们的臂弯里,三四次的挥动麦秧就集中成一个小堆,我们叫它麦铺子,三四个麦铺子顺头稍微倾斜交叉叠放在一起,便于用叉子挑起装车。比赛似的,眼前的麦子一行行倒下,变成身后整整齐齐摆的麦铺子,人们偶尔站起来,活动一下腰身,顾不上擦一下满脸黑黑的麦锈,又弯下腰挥起了镰刀。“麦黄稍,累断腰”,说得一点都不错,可望着眼前快要胀破亟待收获的喜悦,谁还顾及这暂时的劳累呢?

如果家里有力气大些的人可以用一个叫麦钐子的工具,这个东西犹如大半个人高的大弓,下面平装一个长长的锋利的刀片,形成一个扇形,扇面是竹子或绳子编的可以兜住麦秧的网子,扇面的上下还有系着手环的一根绳子。人一只手握住扇面的上部,一只手拉着手环,不需要弯腰,而且系手环的绳子操作时形成一个三角形,和扇面一起伸展着,大大扩大了收割广度和宽度,效率极高,像小型收割机,但需要更大的力气而且要掌握技巧。使用这个工具熟练的人,随看双手一前一后的摆动,腰也协调地扭动,动作舒展优美如舞蹈一般,真是田间的艺术。

麦子割得差不多就该装车了。怎样把车装得又多又稳是个技术活,从麦铺的交叉叠放用叉子挑起,到装到车上四角的摆放,再到车子的中央,挑起的麦子都是按顺序一叉子压着一叉子,一层一层,层层叠叠,装得有条有理,有条不紊,直到高高的在车上像个小小的麦垛,然后拉起提前系在车尾的两道绳子,从麦子上撂到车前面,绕在左右车把上,用力拉得紧紧的,把绳子绕到左右两侧,再拉紧,最后系紧绳子固定好。这车麦子装好了,可以稳稳地拉出麦田,不怕一路颠颠拉到麦场了。

拉到场里的麦秧一般至少翻晒两遍,十一点左右摊到场里,一点左右用叉子一点一点给它们翻个身,把下面的翻上来让太阳曝晒,两点左右再把它们翻过来再接受太阳的烘烤,这样基本上就晒透了。这时的麦穗如酥脆的焦饼一般,石磙在上面一碾,麦穗上包裹麦粒的麦衣碎裂开来,金黄饱满的麦粒摆脱束缚,赤裸裸地滚落出来。当然也有个别特别依恋麦秧不愿离开的要等待再次碾压了。

麦秧被充分碾压后,大人们用叉子把它们挑起来,抖落掉夹杂在里面的麦粒,然后集中起来堆在麦场的角落。抖麦秧有一定的技巧,先用叉子贴地面把碾压在一起的麦秧挑起,然后稍微倾斜一点,抖动几下,然后再逆向挑起,再抖动,最后再平着抖几下,这样麦秧充分蓬松了人们用叉子挑起麦秧,翻几翻,抖几抖,绝大部分麦粒心领神会,在抖动中顺着麦秧的缝隙乖乖地滚落到地面上。这是个体力活,也算个技术活,一般小孩子干不了,学着干一会儿还行,时间长了就干不动了。小孩子大部分等大人们把麦秧挑走后,先用木耙子(这种工具在麦地可以用它的正面有木齿的一面拉着捞搂遗落在地上的麦秧,反面可以在场里推麦子)的反面贴着地面,从边上把麦粒推到中间,根据风向堆成一个麦的长龙,这是孩子们很乐意做的事,家里有几个孩子的通常都是比着看谁推得快、推得多。

麦粒堆好后,如果有风的话,大人就可以扬麦子了,因为麦秧虽被挑走了,但有好多麦秧的碎屑、麦糠还裹挟在麦粒中,需要借助风的力量把它们吹走。这需要家里的行家里手来做,我们家当仁不让是我爸爸担此重任。

看着爸爸站在麦堆风的下首处(南风站麦堆北面,北风站在麦堆南面),用木锨铲起一锨麦粒,扬起木锨,麦粒顺从地在他的另一侧的半空沿着一道弧线,从从容容地在地面上拉出两三米长的麦线,而麦粒中裹挟的麦秧碎屑被风轻飘飘地吹走了。随着潇洒自若地锨起锨落,爸爸的另一侧也有了一个小的麦龙。爸爸这边扬着,妈妈这边跟着用扫帚轻轻地漫扫着麦粒中还裹挟着的没脱掉衣服的麦子,集中一起后再做处理。如果风顺的话,半小时左右一堆麦子就可以扬干净装袋儿了,小孩子又可以大显身手了,就是不能动手装,撑着袋子口也很开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