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习惯改变命运:5000人验证,厉害的人都懂得这样培养好习惯

 dawn的图书馆 2020-09-10

最近我读了美国习惯学院创始人詹姆斯.克利尔的《掌控习惯》,书里详细讲述了:如何培养好习惯以及如何丢弃坏习惯。

我读过一些习惯养成和行为分析的书, 詹姆斯.克利尔的这本《掌控习惯》是最有体系化的一本了,它结合了浪《习惯的力量》,《微习惯》,《刻意练习》三本书的精华部分,习惯养成的方法层层递进,从创造养成良好习惯的环境到个人习惯的养成, 很值得一看, 我把这本书的精华部分总结出来, 重点放在如何培养好习惯。

(一)复利的力量


第一章作者就道出了整本书倡导的基本原理:一个小习惯积累的惊人力量, 好习惯是自我提高的【 复利】 , 如果每天进步1%, 那么一年后你就会进步37倍。( (1+1%)^365=37.78)

反之, 坏习惯也会导致加倍的自我毁灭, 如果每天退步1%, 那么一年后你的成就就会趋向于0, 你将变得一无所有。( (1-1%)^365=0.03)

习惯改变命运:5000人验证,厉害的人都懂得这样培养好习惯

我常常重视在投资中运用【复利】 的概念, 作者把【复利】这个概念运用到日常行为的影响上让我有点惊喜, 通常我们并不会注意微小的变化,因为变化并不明显,但我们却忽略了每天一点点小进步, 日积月累的巨大作用。

请你现在开始把养成的好习惯的复利拉长放到两年, 五年甚至十年, 思考一下最终复利的价值是多少倍呢?

(二)你的习惯塑造你的身份 ,你的身份设定决定你的习惯

在这本书中, 作者提出改变习惯最有效的方法不是关注你想要达成的目标, 而是明确你的身份设定:你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能让人一个人长期保持习惯是这个习惯和你的身份融为一体, 只有自己完全认同了身份的某个特定方面, 你才更有可能向这个方向发展。

阳志平老师在他的书《人生模式》中提到:他希望成为一个有自己的“作品”的人, 并且分享给需要的朋友。这个“作品”是一个广泛的概念, 像写“一本书”“一家公司”“一篇文章”都算。

那怎么实现这一点呢?阳志平分享了他的方法:特别重要的一点:规律地生活和工作, 每天固定的时间做某事。

村上村树在他的随笔集《当我在跑步时, 我在想些什么》也有类似观点:如果没有特殊情况, 他每天早上起床后都是固定时间坐到书桌前, 开始写作, 即使没有任何灵感的时候也一样。

(三)潜能蓄积期

在我们培养一个新习惯的过程中, 我们总期望自己可以日新月异, 立竿见影, 而实际上在培养习惯的早期和中期,几乎看不到任何明显的变化的, 预想的情形和实际结果的差异让我们放弃了习惯的培养, 这是我们很难养成持久习惯的核心原因之一。

【 潜能蓄积期】, 当我们在培养习惯的过程中, 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我们是感受不到它的影响的, 直到了某一天, 你突破了临界点(低谷期), 跨入新的界点, 你才能得到期望得到的结果。

习惯改变命运:5000人验证,厉害的人都懂得这样培养好习惯

那我们应该如何度过这一段磨人的【 潜能蓄积期】呢?那就是忘记目标, 专注于体系, 系统。

什么是目标呢?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想要达到的结果, 我多年的培养习惯的方式也是设定目标, 直接盯着结果, 实际上这种做法是不对的。

什么是体系呢?体系我们可以理解为导致结果的过程, 可以促进你的进步。

如果你和从前的我一样, 盯着结果就会导致恨不得今天学的东西马上就可以消化吸收,期望一种立刻见效的结果, 这是完全没法做到的。

真正有效的改变应该是渐渐变化的, 在不知不觉, 潜移默化中进行的, 要实现这一点, 我们就需要把自己看作一个系统, 你身上的每一个特征, 性格, 优势, 精力都是构成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 接纳自己的不好, 找出薄弱点和瓶颈期, 给这一部分施加相应的影响, 让整个系统慢慢调整向着自己想要的结果前进。

在一步步的调整中, 我们会更加了解自己, 更加了解自己想要的。最后, 我们始终会朝着一个更好的状态, 更好的方向去走。

(四)养成习惯的四大定律


每当你想培养一个好习惯的时候, 可以尝试问问自己以下四个问题:

  1. 如何让它显而易见?
  2. 如何让它有吸引力?
  3. 如何让它变得容易执行?
  4. 如何让它变得令人高兴?

第一大定律:让它显而易见

第一个具体操作制定具体实行意向:我会在什么时候在哪里做什么, 明确三个要素:时间, 地点, 做什么, 研究者表明, 把你想养成的习惯具体化, 可以增加你实施这个习惯的动力。

比较下面两个计划:

1)每天晚上八点之后我在书房开始阅读, 每天早上7点我开始环绕着小区跑3.5公里

2)每天读书, 每天跑步

显然, 第一个计划比第二个计划更显而易见。

第二个具体操作习惯叠加:在本身有的习惯之后我会做新的习惯,把你想要培养的习惯和你每天已经在做的事情关联起来;

比如我在2020年列了一个健康小目标:每天补充维生素和益生菌, 那我把每天补充维生素和益生菌叠加到每天早上锻炼后回来喝水之后。

早上锻炼回来之后我都会口渴, 习惯性喝一杯水就会顺带去服用维生素和益生菌,这样是不是习惯就很容易养成了呢?

第三个具体操作:让它变得明显,注意营造环境:让你的目标更具体, 更清晰, 更显眼;

如果你想形成读书的习惯, 却把书放在最角落的位置或者堆放在家里的杂物堆放间, 那么你是很难养成读书的习惯的, 把你的目标习惯放在你的视线范围之内, 会更容易做到它,

比如说我会把书放在家里的每个房间的飘窗,茶几,书桌, 甚至把客厅的最中央设计了一面书墙, 把书都放在了家里的最显眼的位置;

想少吃零食, 我就把家里的零食都收到柜子里, 零食消耗完毕就要求自己在家里不存放任何零食, 如果真想吃, 就必须自己下楼去买;

想家人多吃水果, 就把装水果的盘子移到客厅中央的位置, 而不是把水果都存放在冰箱;

总结:想要培养一个好习惯, 有的时候根本用不到毅力, 只需要营造一个好环境, 就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第二大定律:让它有吸引力

心理学家发现, 当我们心情愉悦的时候, 大脑会释放一种叫做〔 多巴胺〕的物质, 同时也发现, 在我们期待即将要发生的一件美好的事情的时候, 我们的大脑也会释放〔 多巴胺〕这种物质;

一旦〔 多巴胺〕释放, 我们就更有动力去做这件事情, 所以把我们想要形成的行为习惯和〔 多巴胺〕联系起来, 我们就更有动力去实施, 让这个习惯变得更有吸引力。

其中第一个操作绑定喜好使你的习惯更有吸引力:把你需要做的事情和你喜欢做的事情绑定, 规定做完需要做的事后就可以做喜欢做的事, 这样需要做的事会在不知不觉中产生吸引力。

比如我每天晚上读完书后, 我会打开音乐边听音乐边刷刷小红书, 读书是我想要养成的习惯, 听音乐刷小红书刷淘宝可以让我释放多巴胺。

第二个具体操作:加入文化:人是群体性动物, 希望有归属感, 群体归属感可以维持一个人持续做事的动力。

在群体中,我们很多生活行为方式很容易受到三类人的影响, 第一个是我们亲近的人, 第二类是群体中的多数人,第三个是有影响力的人, 有权势的人,

想一想如果你周边的亲戚同学朋友大部分都是公务员, 那么你们的话题往往围绕着体制进行, 在你们选择工作的时候也会倾向于选择体制内的工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