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为2小时搞定的工作,却加班到半夜:是什么偷走了你的时间?

 timtxu 2019-10-14

周末难得有空,约了闺蜜小姚下午去逛街,左等右等过了约定时间好久,我只好给她打电话。

“啊!天哪,已经过了这么久吗?”

“没事,你要是有急事你先忙。”

“唉,我昨晚算了又算,想着手里的方案写完,还可以有时间收拾收拾再出门,才约了下午。”

“方案写的不顺?”

“对呀,写起来才发现各种问题,我今天可能要在家里加班了,对不起啊。”

我表示了好几次没事她才作罢,继续写方案去了,听说那天她写到半夜。

像小姚的这种情况,在职场很常见,经常自己认为一个小时就能做完的工作,其实要超过一个小时才能完成,这是因为很多人不自觉会受到“侯世达定律”的影响。

以为2小时搞定的工作,却加班到半夜:是什么偷走了你的时间?

什么是“侯世达定律”?

“侯世达定律”(英语:Hofstadter'slaw)主要是指:做事所花费的时间总是比你预期的要长,即使你的预期中考虑了侯世达定律。“侯世达定律”是一句自指的格言,由美国当代著名学者、认知科学家侯世达在《哥德尔、埃舍尔、巴赫》一书中提出。

闺蜜小姚在做计划的时候,考虑了各种情况,结果写方案所花费的时间还是比预期长,这就是“侯世达定律”的体现。

以为2小时搞定的工作,却加班到半夜:是什么偷走了你的时间?

深陷“侯世达定律”,可能因为这三个原因

职场上,很多人不自觉被“侯世达定律”影响,背后的原因有很多,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三个。

1.生理上:神经元路径和多巴胺影响大脑“计时机制”

据目前的研究来看,大脑拥有不止一种“计时机制”,这恰恰是“侯世达定律”的成因之一。

纽约市哥伦比亚大学欧文医学中心的神经学家迈克尔·沙德伦博士研究得出:大脑可以代表某件事将要发生的概率,前提是它还没有发生,他提出大脑如何感受时间取决于对于事情本身的预期。

这一结论和两种大脑计时机制有关。

第一种机制是当人们进行活动时,脑细胞会互相激活形成网络,神经元形成路径越快,感知时间速度就越快。

另一种机制和大脑分泌的化学物质神经递质多巴胺有关,多巴胺会影响大脑对时间的感知,当情绪活跃时释放量增多,大脑预期的时间会比实际短。

例如当你特别高兴,情绪让脑细胞活跃,快速形成神经元路径,同时释放大量多巴胺,你的大脑此刻会产生时间特别快的错觉。

这时你考虑第二天的工作时,就会不自觉缩短预期时间,但现实却和大脑认知不同,所以会出现“侯世达定律”。

2.思维上:“乐观偏见”和“优越性偏见”

除了生理上的因素,思维模式也会造成“侯世达定律”,主要有两种与之相关:乐观偏见和优越性偏见。

乐观偏见是指:人类倾向于把未来估计得比实际情况更好,放在职场是指计划时往往倾向高于实际。

优越性偏见是指:很多人会毫无根据认为自己比别人优秀,在职场中也觉得工作能力高别人一筹。

看似复杂的概念,举个简单例子就很容易明白。

余余需要做一份调查方案,领导问她多久能完成,她想到同事做过类似的方案用了一天时间,她信誓旦旦保证半天完成。

结果因为资料特别难找,足足两天才做完还加了班,被领导批评了一顿。

余余觉得自己比同事优秀,对时间预估时过于乐观,受到了乐观偏见和优越性偏见的影响,导致现实完全超过预计时间。

3.行动上:时间管理的不可预测性

说到时间管理,是很多职场人头疼的话题,因为不管怎么计划,现实还是经常会超过预期。

这是因为时间管理本身就有不可预测性,这和职场的复杂性有关系,比如下面这些情况。

  • 原计划2小时排版好一篇文章,突然停电了。
  • 和客户约好3点见面,客户却堵车了。
  • 文案写到一半生病了,精力不济花了两倍时间。

无论时间规划做得再完美,还是会出现许许多多突发事情,这就造成最终完成工作花费的时间比预期多。

《中庸》中有一句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这句话强调了时间规划的重要性,但现实却往往是哪怕你知道时间规划的各种注意事项,还是会出现计划外的情况,这些不可控因素也是“侯世达定律”的成因。

以为2小时搞定的工作,却加班到半夜:是什么偷走了你的时间?

掌握四个方法,助你管理好时间

时间的管理对于职场人来说必不可少,那么怎么做才能避免“侯世达定律”,尽量让现实靠近预期呢?你需要学会四个办法。

1.警惕“时间黑洞”,执行“四部曲”

工作中会出现一类人,明明很忙,工作却永远都完不成,计划永远都是计划,这是因为陷入“时间黑洞”而不自知。

“时间黑洞”来源于物理学,指的是在完成目标的过程中会被各种信息吸引,时间被大量吞噬而不自知。

就像《小强升职记》一书中所说:“‘确实很忙’的人要分两种:一种是会自我管理的人,另一种人则不会。

这两种人忙碌的内容和结果都截然不同:前一种人用20%的时间完成了后一种人用80%的时间才能完成的事情,因此前一种人忙着打发闲暇的时间,后一种人则忙着煮方便面和熬夜。”

要想避免陷入“时间黑洞”,可以用四个步骤解决问题,例如你在休息时喜欢刷抖音,一刷就停不下来甚至影响工作时间,这时你可以这样做。

Step 1.列出“黑洞事件”

每个人都会有容易掉入黑洞的事情,要想不被时间黑洞吞噬,第一步就是列出事件。

黑洞事件:手机黑洞,刷抖音,一刷停不下来。

列出事件后,会在主观上重视这件事。

Step 2.提前给时间做预算

知道刷抖音浪费时间,但还是忍不住怎么办?

可以刷,但要做个时间预算,比如预计刷10分钟,然后定个闹钟。

10分钟后如果还是停不下来,再设置一个5分钟的闹钟。

通过这种方式一次一次提醒,会让自己明白这是个黑洞事件,同时增加负罪感,达到停下来的目的。

Step 3.增加“黑洞难度”

知道了黑洞事件后,可以人为增加难度。

比如把抖音卸载了,设置一天流量使用额度,这样想刷的时候,还要安装又浪费流量,过程的繁琐会让你不自觉放弃这种行为。

增加难度越大,可以越快戒掉黑洞事件。

Step 4.用方案B代替方案A

休息时想刷抖音放松无可厚非,但想戒掉时间黑洞,可以尝试用方案B代替抖音。

比如听书,听网课等,学习性质的活动很容易会让人厌烦,所以不可能一听一下午,还可以学习知识,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尝试执行“四部曲”可以大量节省时间,让规划成为现实,减少“侯世达定律”的影响。

以为2小时搞定的工作,却加班到半夜:是什么偷走了你的时间?

2.运用“偶像上身法”,利用高效时间段

时间管理也需要量体裁衣,依据个人情况制定最适合自己的时间管理方式,才能高效工作,避免“侯世达定律”。

德国著名思想家歌德说过:“只要我们能善用时间,就永远不愁时间不够用。”

那么如何善用时间呢?需要学会充分利用高效时间段,同时借助“偶像上身法”。

比如阿水是一个自由职业者,以投稿赚稿费为生,每次认为自己能写完的稿子,总是一拖再拖,这时她可以这样做。

第一步 找到高效时间段

每个人的高效时间段是不同的,所以阿水先要找到属于她的高效时间段。

对她来说有两个时间段,早上8点到10点,晚上22点到零点,因为这两个时间基本没有突发情况,可以不被打扰。

第二步 评估是否可以进入心流

接下来评估一下这两个时间段是否可以进入心流状态。

“心流”是指专注某行为时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通常表现为抗拒中断,不愿被打扰,是一个心理学概念。

这两个时间段对于阿水来说都可以进入心流,所以是她的高效时间段。

第三步 借助“偶像上身法”利用高效时间段

充分利用高效时间段,需要做三件事。

  • 整块时间和碎片化时间分开利用

整块的时间做最重要的事,写稿尤其如此,一般进入状态,效率会很快,最好安排整块的时间来做。

碎片化时间可以用来看书或者收集素材。

  • 营造良好的环境

写作需要安静舒适的环境,为了进入状态可以放一首舒缓的音乐,同时为自己布置一个良好的环境。

  • 借助“偶像上身法”

在高效时间段还是会忍不住被打扰或者想做其他事情,这时可以试试“偶像上身法”。

“偶像上身法”是一个著名品牌创始人提出的,是指想象如果是偶像会怎么做,从中找到答案或力量。

当阿水想玩的时候可以想一想她的偶像亦舒,问自己:如果是她也会去玩吗?她会怎么写?我该怎么做?

借助偶像的力量,可以提高效率,从而让现实更贴近预期,让时间管理更高效。

以为2小时搞定的工作,却加班到半夜:是什么偷走了你的时间?

3.从“条件导向法”转变为“目标倒推法”

其实最好的时间管理就是不用管理,因为能管理的不是时间,而是人。

畅销书作家李笑来在《把时间当朋友》中写过这样的话:“时间不会服从任何人的管理,它只会自顾自地流逝……我们无法管理时间。我们真正能够管理的,是我们自己。”

之所以时间规划有问题,很大程度是因为分不清该做什么。

大多数人习惯于根据条件出发,即有多少条件做多少事,这是“条件导向法”,而“目标倒推法” 是以期望的目标从后往前来推测,找到最重要的事情。

举个例子,小艾想成为畅销书作家,努力了一年看了几十本书,离目标还是遥不可及,这时她可以这样倒推目标。

01.长期目标:长期目标是什么?

想成为畅销书作家,出版10本以上的书

02.5年目标:5年后想实现什么目标?

出版第一本纸质书

03.年目标:一年后想实现什么目标?

输出>20万字

04.月目标:这个月要做到什么?

输出>1万字

05.周目标:这一周要写多少字?

输出最少3000字

06.日目标:今天要做到什么?

输出最少700字,写一篇文章的开头

07.当下:当下要做什么?

选题,开始写

通过一步一步分析,小艾会现在她现在最重要的不是读书,而是开始输出,不然目标几乎无法实现。

使用“目标倒推法”可以迅速找到最重要的事情,专注精力只做一件事,比什么都做更容易达到目标,也更容易找到时间掌控感。

以为2小时搞定的工作,却加班到半夜:是什么偷走了你的时间?

4.尝试“5分钟行动”,摆脱拖延症

不得不承认,拖延症也是让人们陷入“侯世达定律”的一个重要原因。

明明制定了计划,却因为各种杂七杂八的事情拖延,等到开始行动的时候才发现距离预期时间过去了好久。

著名文学家贾谊说:“时难得而易失也。”

拖延症的存在,更让容易失去的时间流失更快,要摆脱拖延症可以尝试“5分钟行动法”。

例如你打算周末早上看书,但起床后吃了早餐想看电视,看完想喝水,转眼一上午过去了还没看书,下次你可以这样做。

步骤一:分析拖延原因

既然读书的时候拖延存在,首先要分析一下原因。

为什么看电视不拖延经常一看停不下来,读书就很难立刻进入状态呢?原因有几个。

  • 因为大脑喜欢简单拒绝复杂,读书需要思考。
  • 对于读书的兴趣不是特别浓厚。
  • 计划看的书不是自己最喜欢的类型。

步骤二:告诉自己“只做5分钟”

明白原因以后,可以采取“5分钟”的行动。

不断暗示自己:我只看5分钟。

其实事实通常是只要一打开书很难只看5分钟,这和大脑本身的神经反射有关,一旦开始就像陷入上瘾状态,不会立刻停止。

比如减肥,你好不容易把瑜伽垫铺好准备好了,不可能只做一个俯卧撑就停止,起码要做上三五个,这就是5分钟行动的魅力。

第一个5分钟过去就会有下一个5分钟。

步骤三:借助“微习惯”巩固效果

在进行5分钟行动的同时,可以借助微习惯来巩固效果。

微习惯是指特别微小的习惯,即简单到不可能失败的习惯。

比如有时候不想读书,可以每天在地铁上听几分钟书,坚持一段时间,对于不喜欢的书也会产生兴趣,下次看书的时候就不会找各种理由拖延。

在微习惯养成过程中适当设置奖励效果会更好。

当能够顺利摆脱拖延症,预期的时间会离现实更近,从而减少“侯世达定律”的影响。

以为2小时搞定的工作,却加班到半夜:是什么偷走了你的时间?

如果你也经常在工作中制定了各种时间管理,却发现根本做不到,如果你也经常很忙却没有效果,不妨试一试上面这四种办法。

当你越来越会管理时间时,职场之路也会越来越顺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