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才能最高效的利用时间?

 圣龙领主 2023-04-26 发布于重庆

大家好,我是老陈。

前两天有朋友问我,说老陈你是怎么高效利用时间的?他说他每天时间安排的也很满,但还是产出低,很焦虑。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遇到同样的问题?这显然是进入时间管理的误区了。

我们太习惯按“投入时间”来衡量自己的工作产出,比如,今天又学习了3个小时,读了2小时书。

如果以这种单一的视角作为判断依据,你就会发现,自己每天工作时间也挺长的,产出却并没有达到自己的满意。

但只要你再增加一个维度,事情就会一下变得清晰:真实产出=时间x效率。

所以要衡量产出,就不能只看投入的时间,还要看效率。

而效率还可以拆分为工作效率和时间利用效率,工作效率与个人能力相关,时间利用效率则与专注能力相关。

因此,在个人能力不变的情况下,专注能力、专注焦点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也就是,高产出的关键不在于你工作了多长时间,而在于你有没有把你最专注的时间,用于解决最重要的事情。

所以你需要列出每天最重要的事情,并找到你专注力最高的时间段,然后在这个时间段把这项任务完成。

这就是提高产出效率的最优解。秋叶大叔说过,他能不能安心睡觉,取决于有没有完成那1个小时最有效的工作。

找到专注时间段很容易,试几次就行,但人的专注力有强弱,该怎么有效提升?

今天这篇文章,就分享几个提升专注力的好方法。

01

把杂念写下来

很多时候,我们不能保持专注,是因为心中杂念太多,想的事情太多,自然就没办法专注。

2005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通过调查发现:普通人脑海里每天会闪过1.2万至6万个念头,其中80%的念头是消极的,95%的念头与前一天完全相同。

是不是很可怕?如果你在工作过程中,总有杂念闪现,那肯定没办法好好工作。

因为人的工作记忆资源是有限的,所谓“工作记忆”,就是人在处理信息时所有可用的记忆容量,它非常有限,大概只有7个单位,也就是说,人脑在同一时间,大概只能记忆或思考7件事情。

这有点像电脑的cpu,有一定的运行空间,一旦运行的程序太多,电脑就会卡住或死机。

人脑虽然不会死机,但被那些无用的烦恼、担忧、伤心情绪占用资源后,就没有多余的资源处理重要的事情了,效率就会降低。

所以,要想大脑集中精力,提高专注度,就必须结束这些无用的进程,但很多念头是无法立即完成的,怎么办?

有一个很好的方法是,把这个念头写下来。

这个现象叫“蔡戈尼克效应”,心理学家蔡戈尼克通过实验发现:“当目标没有实现时,人对未完成的课题记忆比较深刻。但目标实现后,人对已经完成的课题,记忆就没那么深刻了。” 

把杂念写出来之后,原本“未完成的课题”就变成了“已完成的课题”。

即使没有真正完成,但只要你写下来,就等于告诉大脑,你不会忘掉这件事,它也会从大脑中清除。

另外,写下来还有一个好处,可以帮助我们调用自己的元认知,然后认真审视这个念头为什么出现,以及有没有存在的意义或必要性。

而一旦发现这个念头没有价值,就可以把它永久清除。

所以,只要你心中有挥之不去的念头,影响到你生活和工作了,就把它写下来。

这样,当工作记忆被清空,人的精神熵就会迅速降低,就具备了进入极度专注状态的条件了。

02

设定目标&限制时间

其实就是要给自己定个KPI,包括两部分,一是设定工作目标,也就是你准备完成多少工作。

它的好处是,一旦设定了目标,人体就会分泌多巴胺,从而增强实现目标的动机,提高专注力,工作效率和效果也会随之提升。

二是,设定时间限制,工作时给自己设置倒计时,可以大幅提高效率。

因为计时器,可以让你直观看到时间的流逝,也能帮助你获得临近截止点的紧迫感,它们都是在提升你的专注力的。

另外,时间限制一旦确定,还会给你带来两波工作高峰。

这是有科学依据的。

德国神经科医生埃米尔·克勒佩林曾进行过一项实验,他让实验者在1小时内连续做加法运算(1位数加法),看他们在规定时间内会有怎样的成绩。然后根据实验者作业量的变化和时间变化,绘制出“作业曲线”。

结果发现,在测试开始之初,实验者的作业效率很高,但到了中段,因为“疲惫”或“厌倦”,他们的作业效率明显下降,甚至达到最低谷。

但是在测试临近结束的几分钟里,实验者的作业效率又高了起来。实验者在测试之初作业效率很高的状态被称为“初始努力”,而测试结束之前最后一点时间作业效率再次提高的状态被称为“最终努力”。

也就是说,当确定了工作的时间限制后,在最初和最后的两个时间段里,人的专注力是最高的。

根据这个原则,我们甚至还可以继续拆分我们的工作时间,把大块工作分割成小块工作,再给小块工作一个限定时间。

比如,把1小时分成两段,中间进行适当休息,那么每一段都会获得“初始努力”和“最终努力”两个工作效率高峰。

最终,整个工作时间,就能获得4个工作效率高峰。而如果连续工作1个小时,最多只有两个工作效率高峰。

看到这里有没有熟悉的感觉?没错,番茄钟能提高工作效率,就是这个原理。

事实上,大部分时候,我们都应该把截止时间大幅提前,因为时间越充足,你就越懒散,而一旦马上要截止了,你就会立刻进入高度专注状态,工作效率大幅提升。

猫叔讲过一个例子,他以前是英语老师,给学生留作业,一开始会给学生留一周的时间,结果发现作业质量很差。

后来他就让大家放学后写作业,不写完不许走,结果大部分人2个小时内就能搞定,而且完成质量还更好。

这个方法真的非常好用,屡试不爽,推荐你用起来。

03

学会分心

这一点可能会颠覆很多人的观念,没错,分心是有利于提高专注力的。

我们大脑中有一种神经网络,叫作默认模式,是指人会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思考,如果默认模式太活跃,就会导致我们的专注力降低。

有没有办法抑制默认模式呢?

答案就是主动分心。当你分心时,注意力被分散到不同的任务或活动上,就可以抑制默认模式网络的活动。

而且主动分心还能为大脑提供了新的刺激。这种新的刺激可以使大脑进入一种“兴奋状态”,从而激发大脑活动。也能提高我们的专注力。

所以,我自己会边听歌边写作,而且我发现,只要我不听歌,进入写作状态就很慢,而且注意力很难集中,但只要打开音乐,很快就能进入心流状态。

所以,当你不能专注时,不妨主动做一点分心的事情。

04

专注力是一种习惯

专注力也是一种习惯,跟人身上的其它特质是一样的。一个习惯于专注事情的人,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容易并迅速进入一种专注的状态。

所以,我们应该刻意培养这种习惯。它不仅能让你提高工作效率,还能让你慢慢变成一个有积累的人。

因为如果你是不容易专注的人,你会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是分散你注意力的东西,你的思维难以在一个事情上停留半小时,于是你的时间变得琐碎,你很难在一个领域有长久的积累和深入的思考。

这样的现实可能会让你感到沮丧,后者让你更加无法专心,这样的现实可能会让你感到焦虑,为了避开焦虑你又会去寻求其他的刺激,结果是恶性循环。

《暗时间》的作者刘未鹏说,他自己在坐公交的时候,在人员嘈杂的环境里,常常拿着本大部头书看,这就非常锻炼专注能力。

另外,经常利用各种碎片时间阅读和思考,对迅速集中注意力和保持注意力都非常有帮助。

我还有一个小秘诀,就是把你每天的事项进行分类,需要专注的任务放到一大块时间里,其他不需要专注的任务,可以放到碎片时间。

比如我上午的时候写作,就不会看手机,刚开始的时候确实不适应,但慢慢就养成习惯了。

而且我的专注力确实大幅提高了,到什么程度呢,我可以中间不休息,连续写三个小时文章,这就是练习后的成果。

所以说,只要刻意练习,你的专注力就一定可以提升,而专注力一旦提升,你完成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也会跟着提高,时间管理也就不是问题了。

因为你已经专注的完成一天最重要的工作了,其他小事情,拖一点也没那么影响重大,是不是?

好了,以上就是今天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

图片

作者简介:老陈,在三线城市做过两年建筑工程师,后北漂转行互联网,在大厂工作6年。读完100本书,写了60万字,2023年选择退休1年,通过读写探索个人成长之路。欢迎关注我,一个认真陪你读书的人,想带你一起进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