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越被劈腿就越爽 | 超奇葩舒适区

 与天为徒ytwt 2020-09-10

去年九月写过一篇详解舒适区,如何有效改变自己的说明文(原文),周末连续两篇小短文,参观一下各种猎奇的舒适区~

你在什么地方待着舒服,喜欢做什么,看似是你自己说了算,实际上,却是互相“驯养”的关系,就是说,人与舒适区是互相影响的,在一个地方待着时间长了,便慢慢的被环境所改变了。

甚至,心理舒适区除了与生俱来的天性以外,多数都是人在小时候常年在某种环境,做某种事情,跟某些人的相处中,慢慢磨出来的。

然而人的经历并不总是留下积极感受,于是各种奇葩的经历,超出承受范围的刺激,也会让人形成非常奇葩的舒适区,比如,今天就简单聊几个:

忧伤

我们并不是总在逃离忧伤的,尤其在非常温吞的和平年代,人们好日子过习惯了,偶尔来点“让人愉悦的忧伤”调剂一下,那是逼格很高的事,比如日本人赏樱花,你以为是樱花开满树,繁花似锦的时候去欣赏吗?那多没意思,一定要樱花飘落的时候再去,看着树上的樱花枯萎,飘落下来,随风而逝,就唤起了人内心某种飘零的美感。

你看,忧伤吧,但令人愉悦。

尤其是对一些以前受过苦的人,比如儿时孤独,家境衰败,缺乏关怀等等类似情况,如果一人在一种无可反抗的忧伤中待了十几年,即便以后情况好转,已经没有必要忧伤了,但她还是会主动寻求忧伤,为什么?因为那种亲切感,熟悉感,简言之,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前兆~

劈腿

劈腿或被劈腿,无论如何算不上什么好事,但偏偏就有人反反复复在这里刷舒适。

我遇见过好多此类的情况,本来男孩女孩相遇,好不容易碰到真爱了,打的火热,幸福到要上天,然后突然,毫无征兆的,一方劈腿,另一方震惊,委屈,痛哭,然后分手——这个过程中,通常劈腿方是基本不做解释的,对方哭着喊着问他为什么,他就静静的呆坐在那里,看着这暴风骤雨,因为他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

还能为什么,舒适区呗,有人劈腿上瘾,多数是因为曾经被劈腿,然后那种作为“报复”感的舒适区就建立起来了,之后不管青红皂白,之前越幸福,劈腿时候越爽。

而有人被劈腿上瘾,则是源于刻骨铭心的被抛弃的经历,因为曾经被家庭或亲密关系抛弃,深层内心就植入了“无论我如何努力,都要被抛弃”的观念,于是越幸福就越惶恐,打破惶恐的方式就是逼对方劈腿,一旦如约劈腿了,一下子爽了,回到了曾经最熟悉的最有亲切感的“被抛弃者”角色,这属于对自厌自弃的自证行为。

手术

比劈腿更惨的事,一部分经历过重大手术,尤其起死回生的人,会对手术和疼痛本身,形成舒适区。

一件意外事故发生,剧烈的疼痛,无助的恐惧,晃动的救护车,救助人员匆忙的脚步声,血迹,以及模糊的意识……这会远远超出大多数人的心理承受极限,这种经历,往往会击碎一个人的自我,原有的内心构架被一个炸弹炸到七零八落,然后呢,就会有一部分自我,被永远的留在原地了。

甚至有人,会想方设法的找任何理由回到手术室,当麻醉的感觉一上来,手术灯惨白的光照下来那一刻,好了,回来了,回到当初那一刻,回来抚慰那个惶恐无助的,当初的自己。

挑逗

说点轻松的,对掌控感非常上瘾的人,会对挑逗异性这件事,形成舒适区。

其中的一部分人,很擅长给异性留下好印象,甚至搭讪,调情,升温最后去开房,这一系列手法都非常熟练,但唯独到了临门一脚的时候……他们可能什么事都不会做,或者直接找个借口,下楼买烟之类的,就直接溜走了,真是禽兽不如啊~

因为面对美色诱惑无动于衷,坐怀不乱,会给他们带来极大的自我满足感,他们在反复的刷“我能控制一切”的爽感。

当然了,还有另一种可能,就是太监在找心理安慰,这也是舒适区~

拆散

最后补充一种尤其奇葩的,有人以拆散其它情侣为乐,看似心理变态,其实还是舒适区。

通常是因为自己常年孤独,或者曾经刻骨铭心分手过,于是便对分手以及分手后的那种荒芜的精神状态,产生了亲切感,形成了舒适区。问题是,你自己爽自己的好了,但他们还会扰民~有了这个癖好之后,他周围的朋友可就遭殃了,各种莫名其妙的分手,看到人家分手,他就舒坦了。

注意细微的区别,绝不是拆散了人家,自己在那里恨恨的,报复性的爽,而是一种带着好奇心的愉悦感。

这就像一个人在家爱吃水煮鱼,于是到其它城市各种饭店,也都点水煮鱼一样,我分手是这个感觉,试试他分手呢?是不是一样味道~


这些事,说起来啊,其实用“舒适区”这个词并不严谨,精神分析把这个过程叫做“强迫性重复”,就是说——无论我们所经历的过去,多么痛苦多么恐怖多么不堪,但当我们在现实中遇到困难的时候,还是想回到当初的那个让我们感觉到亲切,熟悉和安全的地方。因为毕竟,我们在那个时候幸存下来了。

所以呢,很多人看似奇葩,甚至可恨,但往往,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

视频日记

《公开》佛罗伦萨 2018-5-26


关于视频日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